精设巧引 动态构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校组织了优质课竞赛。本次竞赛采用课前一小时抽班级和课题进行备课的方式,学校只提供一本教科书。一位教师执教“鸡兔同笼”一课,听后获益不少,现付诸笔端,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以图代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今天大家知道要上什么课吗?
  生:数学。
  师:那我是什么老师?
  生:数学老师。
  师:对。我是数学老师,而且老师还有个爱好,那就是画画。现在想展示一下,你们想不想看?
  生:想。
  (师在黑板上画 )
  师:这是什么?(人) 你会画吗?也动手画画吧!(生很快画好后)再跟着老师画,好吗?
  师(边说边画):先画一个圆,在里面并排画两个小圆,左上方写个大写字母M,在下方写两个大写字母WW(中间隔开一点),在后面写个小写字母e,用曲线将所画的连接起来,在M的下面再画上一小黑圆点(如右图),这是什么?(生大笑)
  师:我还有更为简洁的图画作品,想不想看?(画出右图)猜一猜,这是什么?我画的是鸡,因为鸡有两条腿。再看旁边的图,这又会是什么呢?(兔)
  师:我国古代把鸡兔放在一个笼子里研究只数与腿的条数,得到了非常典型的题型——鸡兔同笼,记录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板书:鸡兔同笼 《孙子算经》)这节课,我们一起沿着古人的足迹去探索,好吗?
  思考:因为很多教师在后面听课,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紧张感,课前创设画画情境,让学生释放压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鸡两条腿,兔四条腿”这一隐性条件在画中得以突出,比语言告之有过而无不及。
  二、先顺后逆,“看似无情却有情”
  师:有鸡兔共6只,腿有多少条?
  生1:36条。
  生2:不可能是36条,因为是鸡兔一共6只,不是各6只。
  师:那你说有多少条?
  生2:不能求出。
  师:为什么?
  生2:不知道鸡和兔的只数。
  师:有道理。
  生3:可能有12条腿。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当6只全部是鸡时就有12条腿。
  师:我明白了,你是把6只全部当作是鸡。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假设法(板书)。很好,还有其他情况吗?
  (生进一步思考后汇报,师有条理板书,完成下表)
  师(引导分析):什么不变?什么在变化?有什么规律?(头的总个数不变,鸡的只数多,兔的只数就少,腿的条数随着鸡的只数减少而减少,随着兔的只数增加而增加)
  思考:鸡兔同笼的题目是已知鸡兔的总只数和腿的总条数,求出鸡兔各多少只,属于逆向思维。学生初次接触这类题目时往往不知用什么方法,总是无从下手,在表格出示后才按教师布置的去探究,没有自主性,纯粹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在这里,教师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化逆为顺,先让学生根据鸡兔头的个数推算腿的条数,学生在得出多种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序分析,为后面根据头的个数、腿的条数求鸡兔各几只指明了探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抽丝剥茧,“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指着上面的表格):如果知道鸡兔的总头数和腿的总条数,你能说出鸡兔各多少只吗?
  生:能。
  师:鸡兔共6只,腿共有16条,鸡兔各多少只?
  生:鸡4只,兔2只。
  师:会不会有其他答案?
  生:不会。
  师:那我们能不能根据鸡和兔头的总个数与腿的总条数求出鸡兔各多少只?
  生:能。
  师: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多少只?能用上面的方法求出吗?(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后指名板演)
  师:你用刚才老师教给的方法求出了答案,为什么最后突然填13和7?
  生4:因为表格不够。
  师:如果表格更少呢?
  生5:那就再跳开。(如下表)
  师:大家看了他的表格,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6:我觉得根据他的表格能很快求出得数。
  师:为什么他的表格可很快求出得数?
  生7:他没有一个一个地列,是跳开列表的。
  师:说得太好了。数学里,把一个一个地列出来的方法叫做“逐一列表法”;把跳开列出来的方法叫着“跳跃列表法”。而且,他的表格中还有一个细节与前面不同,谁发现了?
  生8:他的表格中没有0只。
  师:你的眼睛真亮!是的,一般在鸡兔同笼问题中不会出现有0只的情况,可以不考虑。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9:我是先假设各有10只,如下表。
  师:你的表格很有特色!为什么不把鸡的只数减少,兔的只数增加?能解释一下吗?
  生9:我是这么想的:假设各10只共60条腿,而实际只有54条腿,假设的腿多了,而减少一只兔子增加一只鸡,腿的只数会减少,所以我把鸡的只数增加,兔的只数减少。
  师:你真会动脑筋。那下面怎么又从14只鸡减少为13只呢?
  生9:当12只鸡和8只兔时有56条腿,14只鸡和6只兔时有52条腿,实际的54条腿在56和52中间,所以要调整。(学生掌声响起)
  师:说得太有道理了。你把老师要讲的内容都讲完了,老师在这里谢谢你。(掌声再次响起)他的列表法又不同于前面两种列表法,数学里把这种列表法称为“取中列表法”。(板书)
  ……
  思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学生由模仿列表到创新列表,在自行探究中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合作交流串联成较为完整的知识“链”。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尽情张扬,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正因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引领,才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和主动构建。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打电话”一课,教材编排的主旨是在寻找打电话最优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教学实践表明(课前调研40名学生):少数思维敏捷的学生能运用文字表述或画图的方法得出答案后,主动放弃其他费时方案的设计;其余学生并不能有序思考,只是随意地设计出一种方案。从中发现,学生不能在多种方案的对比中实现自主优化,感悟优化的思想。那么,教师该如何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呢?  教学过程:  
期刊
练习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智慧的历练、思想的熏陶、应用的锻炼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研究。然而,当前大部分教师仍是利用一些教辅用书,布置形式单一、陈旧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练习,缺乏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导致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如何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有探索性与思考性的作业,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
期刊
为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校一直开展“同课异构”的主题研讨活动。最近,在本组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听了两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的课,同一内容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呈现,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由此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就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圆规熟练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  2.在自主猜想、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在感受用圆规画圆方便、准确与神奇的同时,让学生创新使用圆规,培养学生对圆规这一学习工具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旧比较,形成圆的基本概念  师:圆,
期刊
初次教学:  (复习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师:经过这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  生:一条。  操作活动:(1)从这点到已知直线的线段,能画多少条?(2)量一量你画的这些线段,有什么发现?  生1:从这点到已知直线的线段能画无数条。  生2:我发现越往两边画的线段越长,越往中间画的线段越短。  生3:垂直时画的线段最短。  师:像这样从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的长度,我们把它叫
期刊
在中国,小学生只要学了分数,分数的性质就能脱口而出,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至少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但如果问学生怎样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等,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的就寥若晨星了。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数学教学追求“多而全”决定的。西方教学着眼于“少而精”,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都远远高于同龄的中国学生。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按各个专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提高是大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兴
期刊
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培养空间观念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学中,要从巧抓图形的本质特征入手,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平行和相交》一课,对小学生来说,“平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形式化地记住“平行”概念并不困难,但要真正理解概念本质特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 笔者以平行线的本质特征——“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为教学主线
期刊
自然数是小学数学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旧教材中单独安排了一课时,而现在的苏教版教材只是在“倍数和因数”单元作了如下注释:“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是指非0自然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然数的概念理解有困难,尤其是对“0”是不是自然数、自然数中蕴含的规律等含糊不清,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前阶段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认识自然数”一课后受益匪浅,现摘录其中几个片断,与大家共
期刊
教学改革始终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积极性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为他们今后实践能力不断向“高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学生初步实践的三个层面:理解型实践、发现型实践和应用型实践,结合教育教学实例,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作一粗浅探讨。  一、理解型实践  理解型实践即在教学过程中融
期刊
演绎文本生命,就是一种对文本挖掘和知识建构的过程,使文本具体生动,富有生命特质。如何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文本内涵,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么,怎么才能让文本绽放生命之花呢?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化“静”为“动”,演绎数学文本生命的精彩。  一、挖掘教学内容,达成预期目标  有人说过:“目标是课的灵魂,内容是课的血肉,形式是课的骨架,它们是紧密联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