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不是女人打扮不好的托词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花样年华》的人大多有过错觉,电影拍的是1960年代香港的故事,但是感觉上是1940年代上海的故事,不仅房东沈太太的上海话,是浓郁的上海味道,而且还有电影里的一个重要场景,老式电梯和逼仄的楼道,曾经就是上海老公寓房子的标志。淮海路的妇女用品商店,曾经是这一段淮海路的最高建筑,也是这一段唯一有电梯的,那老式电梯和楼道,与《花样年华》中一模一样,依然还是老式的铁铰链门拉拢拉开;和平饭店保留了一个小电梯,供怀旧的客人享受,也是铁铰链门的。坐在这样的电梯里,就好像是从花样年华直达上海旧梦。
  何况张曼玉换了23件旗袍。旗袍是上海女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是那个时代上海女人的一个标志。上海的沪剧,擅长将西方戏剧剧本嫁接为上海的故事,所以剧中人物大多穿西装和旗袍,便有一个别名叫“西装旗袍戏”,也叫文明戏,是当时所有地方戏曲中唯一一个穿时装的剧种,而这也恰是当时上海的花样年华。所以当看到旗袍在《花样年华》中强化式地凸现,不把它当作上海女人的故事都难。张曼玉一身旗袍就是上海女人的味道,被羡慕却难以被模仿。就像赵薇在看到了《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旗袍风情时所感叹的一样:“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穿旗袍的。”赵薇是不是在暗讽巩俐不知道,但是巩俐确实不是一个很适合穿旗袍的女人。巩俐自己也有点不知所措:“其实没有人帮我打理这些事,比如要参加电影节了,我就找些推荐品牌新款的杂志来,从中挑选……平时又是这么忙……”如果换了一个标准的上海女人,忙,永远不是不打扮或者打扮不好的理由。
  23件旗袍,可以看作是拍电影的需要,但是也可以看作是稍作夸张的生活,一个穿旗袍的女人,是不可以只有一件旗袍的,而且也是不可以每天出门都穿同一件旗袍的。旗袍换得勤,不仅说明这个女人旗袍多,派头大,也说明这个女人要清爽的,绝对不是懒惰女人、邋遢女人。
  其实对上海女人来讲,这就是必须。这一个“必须”是她的潜意识的指令,上海女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一位老太太80大寿的时候,老太太特地关照了儿孙一件事情,红葡萄酒一定要是软木塞的,记牢,一定不要塑料塞的;儿孙们告诉她,现在好的法国葡萄酒也很多是塑料塞的了,不仅环保,而且也卫生,不会细菌感染。老太太不高兴了,葡萄酒,我就欢喜里面是一只软木塞的,拉出来辰光“噗”一记声音也好听,否则也不叫葡萄酒了;介许多年数,也没听到过人家吃葡萄酒吃坏脱的。这种话题,老太太有自己的哲学,一点也不容分说,就像她至今出门一定要带一个包,虽然一定有小辈陪同,什么东西都不需要她带的,包括钱包括房门钥匙,但是老太太一定要带的;后来还是她的孙子为她解了围,包里没么事(东西)很正常,英国女王出门也带包啊,她包里也不会有啥么事。英国女王也是可以作为上海女人的一个参照来佐证的。
  这样的女人名气是没有的,但是忙起来和巩俐差不多,她们会对人家说,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在忙什么,没有空的。当然她们忙来忙去的,就是自己明天换什么衣服,怎样搭配,什么发型,什么包,哪一双鞋……可以忙半天了,别人帮也帮不上,她们也不要别人帮的。有个女人说,格种事情忙起来最开心了。
其他文献
何处才是鲁迅原葬地      “那天早上,我从睡梦中醒来,觉得跟平时光线不一样,时间已不早,我感到很奇怪,许妈为什么没有叫我起床?我赶忙自己穿好衣服,这时许妈来到三楼,对我说:‘弟弟,今朝侬勿要上学堂去了’,我说一定要上学的,她就对我说‘侬爸爸呒没了。’当时,我不顾她的阻拦冲下去,来到二楼,那时还是清早,来的人还不是很多,父亲仍像过去清晨入睡一样躺在床上,我看见妈妈站在那里流眼泪,我哭了,妈妈把我
期刊
周末的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浦东锦绣路上的金色维也纳。传说这里的三十几栋独立屋中,有潺潺流水穿流其间,形如小提琴的流线舒展开来,还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音乐喷泉,仿佛人间仙境。房地产广告看多了,大家对文字描述似乎早已麻痹。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这里一看,虽然无缘见到音乐与水的共舞,但此地的的确确称得上花园别墅了。每家门前都有各具特色的庭园,各种鲜花和植物环绕四壁,呈现着一种自然和生活的和谐。    
期刊
  
期刊
一个人也好,一个团体也好,一个地方也好,如果仅仅在名字上下功夫,仅仅讲究包装,仅仅涂脂抹粉,而不想练就真本事,那么她注定是徒劳的,最终还要被人看作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忽然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自今年6月28日起,苏州吴中区的古镇“西山”改名为“金庭”了。报道说:此次改名事件一直低调进行,未向社会公布。当地的官员声称,曾与苏州市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召开座谈会,最后“一致通过”认为更名为金庭对西
期刊
当股民们,基民们的心随着像过山车一样的上证指数,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忧心忡忡时,另一群彩民们则抱着各自不同的心态,做着迷茫但甜蜜的美梦,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释放着爱心。    上海福彩,二十年发展前进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就开始尝试发行彩票和奖券。在早期,对彩票开不开放,开不开禁这个问题是颇有争议的。福利彩票,由于它带有赌性的“缺陷”,还在“胎盘”中时,就备受人们质疑,1987年,它诞生了,一
期刊
有人说,今天的时代,就是一个忽悠时代,今天的文化,就是忽悠文化。  这话虽偏激,但细想也不无道理。我们的生活周围充满了忽悠。忽悠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生活方式。  有内涵的忽悠是真本事,你说你的东西有道理,他相信了,你就把他忽悠了。忽悠是让人心甘情愿的相信,是娱乐,是某种手段或策略,达到某种商机和目的。  “忽悠”的是与非暂不下结论,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别在忽悠热潮中迷失,别被忽悠手段所利用。对于忽悠
期刊
一个私性体验的女性主义异域读本    翻开《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一个移居温哥华的上海女人在坦诚剖析移民心路,那细致入微的情感体味,真实坦白的生活经验,那幽默诙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比较……酸甜苦辣尽在字里行间。《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是宇秀继《一个上海女人的下午茶》之后的以北美生活为背景的非常私性体验的女性主义的异域读本,呈现出当代中国都市时尚的知识女性移居他国的另一种心态与生态。  该书从一个女
期刊
在母亲一辈人的嘴里,在老上海的历史中,李香兰一向是一个传说。美女、歌手、电影明星、间谍,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她的经历注定了她一生的跌宕,如果她不是生得那样的美丽。  读张爱玲的最后一本书《对照记》,不期然间,读到李香兰。张爱玲参加1943年的游园会,她用祖母留下的一床被面,按照炎樱的设计,做了一件连衣裙,米色薄绸上洒淡墨点,隐着暗紫凤凰,比如穿了故宫的一幅古画在身上。遇见影星李香兰(日本人
期刊
台风在很多年前登陆这座城市的时候,似乎是比较温和的,不那么气势汹汹长驱直入,而常常是在海上拐了个弯以后在黄浦江边徜徉,于是,倒成为夏日里的一种盼望,换换凉爽的口味,仿佛炎热无可奈何地停顿下来,让位于台风刹那间的风光。  台风总是让你有所准备的,它还在洋面上兴风作浪时,城里的气象预报就呼啦啦报告了,云气渐渐聚集成老气横秋的颜色,好像满腹心事无处诉说的样子,一不小心就会涟涟涕下的意思,弄得我们小老百姓
期刊
读初中时,我的中学就在四川北路上。午休时,同学们常常三五成群相约外出散步。由于我的很多同学是毕业于虹口区三中心小学的,而那所学校正在山阴路上。于是,大家走着走着,就会不由自主来到山阴路。同学们看看自己当年埋头苦读的地方,而我,也就随之闲散地漫步在山阴路上。  听年长的大人讲,山阴路的前身在当年的租界里被称作施高塔路。怎么形容它呢?静谧!这也许是我们这样的孩子心里唯一能找到的上点档次的形容词了。虽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