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冬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冬林:清新空灵的文字、精致唯美的描写,如一幅幅清浅的水墨画,似一个个跃动的音符,以独特的姿态,兀自开放!
  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
  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
  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
  《诗经》里,写恋爱追慕多数是春夏季节。到了秋天,就是怀远了,可望不可即,人活得形而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忧伤,放在春天和夏天都不够清远悠扬。
  冬天宜喝茶、讀书、下棋、悟道,还有,就是侍弄书法。
  书法应是冬季诞生的,我猜。你看那些线条,好像落光了叶子的树枝,粗粗细细、曲曲折折,或旁逸斜出,或肃严端然。这些冬日苍黄天底下的黑色树枝,被一抽象、一組合,就成了宣纸上黑色的字。
  楷书端然舒朗,可匀匀透进日光,它是江南的山地上整齐栽种的桑。桑叶已凋,蚕已结茧。缓缓向上的山地上,只剩下这些行列整齐的桑树了,像日子一样简洁寻常又蓬勃有序。
  行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是冬天的柳,月是冬天的月,既风情飘逸,又有一种苍老与霜意。它有一种柔韧的骨感,又仿佛是旧时士人,身在江湖,心系庙堂。
  草书,好像大雪来前,狂风一夜,山岭的松枝都在一身怒气地舞着,在风里舞着,柔中带刚。古筝曲《林冲夜奔》听起来,就有一种野气和生气,像草书。
  篆书是《诗经》里“风雅颂”中的“颂”,庄严贵气,深厚圆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冬日进行一桩古老盛大的礼仪。或者是在讲述一个上古的神话传说,讲精卫填海,讲女娲补天,深具大气象。
  隶书工整,透着方正平和之气,有些四海一统的意思。那横竖撇捺之间,很是规整,仿佛是说,服装统一了,语言统一了,度量衡也统一了,从此纲常井然,该放羊的去放羊,该织布的去织布。
  古人真是太聪明,把那么多的事物和人情抽象成线条——组合成为汉字。留下我们后人没事干了,干歇着又无聊,枯冬又漫长,大雪封天地,只好喝茶、下棋,练练书法。或者画画水墨,把那黑色的线条稀释延展开来,成为面,成为一纸江山。
  如果说,各种闲雅之事也都有归属的季节,我以为,刺绣属于春天,书法属于冬天;戏曲属于春天,读史属于冬天。
  刺绣属于春天,因为它绚烂明媚。冬天若是刺绣,太苦,苦到让人忘记了刺绣本身的美。
  唐诗《贫女》里有句子: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的刺绣已是谋生,想必时时会被催要而赶工期,深冬腊月也要绣。
  戏曲属于春天,让人想见两情相悦的美好。就像《牡丹亭》,因爱在春天死,还会因爱而生,迟早都是要相见的。
  有一年冬天,路过一乡间戏台,见有红男绿女在台上迤逦走动,因了彼时的天寒野旷,我总觉得那演的是《孟姜女哭长城》一类的苦情戏,即使有欢颜,也只是暂时。好戏要在春天演。
  冬天就留给书法吧。
  在冬天,雪一下,天地就空了,人也生出了失重的虚无感。在这茫茫的白的世界里,能对抗的,只有黑色。当一页米白色的宣纸展开,一管羊毫喝饱了墨就动身——它迈向宣纸,那步伐,疾走是草书,漫步是小楷……每一根线条,或禅或道,都像是阅尽人世沧桑的人最后蓦然回首,转向内心寻找出路。
其他文献
苏童:有段时间,塞林格是我最痴迷的作家,我把能觅到的他的所有作品都读了。我无法解释我对他的这一份钟爱,也许是那种青春启迪和自由舒畅的语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因此把《麦田守望者》作为一种文学精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悖于学院式的模式类型,它对我的影响也区别于我当时阅读的《静静的顿河》,它直接渗入我的心灵和精神,而不是被经典所熏陶。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完全摆脱塞林格的阴影。我的一些短篇小说中可以看见这种柔弱的水
冬至阳生,一过冬至又是培养水仙花的时期,此刻培植花头,及至一元肇始献岁发春,则吴娃越艳、高雅婀娜、冷香宜人。  水仙是一种国际性的花卉,欧洲中部,地中海一带,亚洲的日本、中国都有出产。尤其欧洲的荷兰,对于球根花卉最感兴趣,培植也最得法,所以拥有球根花卉王国的雅誉。依据园艺专家们统计,每年冬天水仙花季,欧美各国的水仙花十之八九都是由荷兰供应的。日本不但气候适宜种植水仙,而他们对花卉园艺也为人乐道,所
小城,树叶,疤痕;列车,野草,铁门;冷酒,朝露,鬼神。你是依山而立岿然不动的失败信仰,我是顺风而来转瞬即逝的三流旅人。  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地方。  小时候我觉得小镇的北门离南门实在是太远了,要是能去一趟城南,我就能兴奋一天;高中谈恋爱的时候我又觉得这个镇子怎么这么小,我和对象走到哪都能碰到我爸妈的熟人;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去了318川藏线,慢慢地我才明白:世界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大学我开始满
杨绛与钱锺书可遇不可求的旷世情缘被广为传颂,钱锺书给了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相识:两人一见钟情  1932年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锺书。当时钱锺书穿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锺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梅尧臣《
继母拿起烧红的拨火棒,灼烫在孤女的脸上,因为她没有打扫干净灰烬。女孩去到母亲坟上,土里的母亲说:“一定是下雨了。不然就是下雪。否则就是今晚露水很重。”  “没有下雨,没有下雪,现在时间太早也没有露水。是我的眼泪落在你的坟上,母亲。”  亡母等待夜色来临,然后爬出坟墓进屋去。继母睡在羽毛床上,但烧伤的孩子睡在炉台灰烬里。亡母亲吻她,伤疤消失了,女孩醒来,亡母给她一件红洋装。  “我穿这件衣服时,正是
大运河在冷落中流过十九世纪的后半叶,它目睹了那几十年中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痛苦,也见识了一些崭新事物在它的身边次第崛起。  咸丰六年秋天,六十三岁的魏源离开兴化,沿古运河前往杭州。这是在一个苍老的季节里,一个老人向另一个老人的告别之旅。  是的,魏源老了,大运河也老了。三十年前他在陶澍幕中鼓吹海运时,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气是何等豪迈。如今,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秋天里,他又行进在这条因漕运终止而显得冷
我没有想到会讲《红楼梦》,一直不想开讲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从十二三岁时开始读《红楼梦》,读得入迷,但功课一塌糊涂。所以家里有一段时间禁止我读《红楼梦》。  记忆很深的是,在坊间买的一本《红楼梦》,是用当时一个电影明星(乐蒂)演的林黛玉的剧照做的封面。我晚上躲在棉被里面,用手电筒照着看。所以,《红楼梦》对我来说是特别的记忆,是青少年时期一段私密感情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一方面禁止我看《红楼梦
我们的海岸边以前长着好多高大的橡树,树木茂密,一只小松鼠可以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连续几公里不着地面。传说当婚礼行列穿过树林时,新娘必须摘下头上的凤冠,可见枝桠垂得多么低。盛夏,这高高的树木构成的大教堂终日蔽阴凉爽。那时还有野猪和猞猁在林中穿行。在那雄鹰目力可及的高处,阳光的大海在树梢上汹涌澎湃。  但这些树早已被伐光了,只有人们偶尔从黑色的泥沼中或从浅滩的淤泥中挖出石化了的树根,它会让我们后
近代国画大师溥心畲曾說:“画山不难于巍峨,而难于博大;不难于清华,而难于古厚。”  意思是画山求突兀峥嵘的姿态容易,求连绵回环的气势困难;求秀丽明媚容易,求古朴浑厚困难。这句话讲得真是太好了,我觉得它不但可以形容绘画,更可以比喻做人——要想特立独行容易,欲求包容化育困难;要想清新脱俗容易,欲求敦厚含蓄困难;要想嵚崎磊落容易,欲求德泽广被困难;要想孤高雅洁容易,欲求蕴藉拙朴困难。  作画与做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