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7-028-01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一般被人们称为“青春痘”,通常会出现在胸背与颜面等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部位,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结节、脓疱与囊肿等。由于该类疾病的好发病部位在面部,所以影响面部美容,甚至还会对患者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损害。目前临床上,治疗痤疮中医比西医更具优势[1]。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临床的观察和大量文献的调研,中医界提出了 4 个常见的证型[2],即脾胃湿热、肺经风热、痰淤凝结和冲任不调,其中,脾胃湿热和肺经风热是最常见的。所以我们从临床中结合四诊合参选取了35例肺经风热型患者,以加减清肺枇杷饮联合滚针治疗痤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1. 1. 1 纳入标准 ①痤疮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②年龄16 ~40 岁; ③近1 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近半个月内未外用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④知情同意,能配合治疗,定期复诊。
1. 1. 2 排除标准 ①面部合并过敏性皮炎者; ②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内脏系统疾病或肿瘤病史者; 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 2 一般资料 35 例病例均为 2012 年 6 月至2013 年 6 月本院医疗美容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 16 例女性 19 例;平均年龄 24岁;平均病程8个月。
1.3治疗方法予加减清肺枇杷饮内服,药物组成:枇杷叶10g、桑枝10g、黄芩10g、连翘10g、当归12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生地黄30g、赤芍10g、牡丹皮10g、栀子10g、枳壳10g、蝉蜕10g、白芷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疗程为2个月。同时配合滚针治疗,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并可适度选择皮肤表面麻醉剂,利多卡因软膏。选择0.5~1.0mm滚针(江苏苏州秀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按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的原则操作。将面部分成两半,“分区操作”,从下巴开始,到耳根,再到面颊,由鼻翼周围往外操作,一边先完成操作后,另一边对称进行。操作时滚针最下缘与操作区域垂直,轻轻推动把柄,让滚针刺入皮肤,对面部痤疮进行水平、垂直、左右45角多方位针刺,在皮肤上形成高密度的细小针眼。治疗后创面尽量避免太阳暴晒,当日创面不接触水。每10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判定临床疗效。①痊愈:皮疹消退 90%以上,且无新发皮疹; ②显效:皮疹消退 60%以上,偶发新皮疹;③有效: 皮疹消退 30%以下,偶发新皮疹;④无效:皮疹消退30%以下,新疹不断。
2 结果
35例病例经过 2个月的治疗,痊愈 15 例,显效 12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达 94.2% 。
3 讨论
我国古代医籍中关于痤疮多有记载,如《医宗金鉴》认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古代医家多数认为痤疮属“肺风粉刺”范畴,主要由血热引發。
笔者选用加减清肺枇杷饮,其中枇杷叶、桑枝清肺胃热,黄芩、连翘皆归肺清热解毒,肺为血脏,痤疮形成非一日之功,久病多瘀,故加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行气活血化瘀之品,生地黄、赤芍、牡丹皮、栀子清热消痈。枳壳、蝉蜕、白芷皆归肺经,甘草则调和诸药[3]。
滚针源于皮肤针,由古代“半刺”、“毛刺”等针法发展而来,具有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滚针改进了皮肤针刺激面积小、刺激量不易控制的不足,具有用力均匀,简便易操作,刺激面积相对较大而疼痛较少等特点。系四川省已故著名针灸学家余仲权教授根据针灸“皮部理论”研发而成。该针具刺激体表一定部位,通过经络系统的皮部-孙络-络脉-经脉通路,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之作用[4、5]。
滚针应用于皮肤美容刚刚开始,主要通过滚针上细小针头形成密集细小创面,促进皮肤生长层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胶原蛋白重组,促进弹性蛋白增加,使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有序。有易操作、安全、刺激面积较大、省时省力的特点[6]。
综上,滚针联合中药内服综合疗法治疗痤疮,标本兼顾,无毒副作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柳,赖梅生. 痤疮中医优化诊疗方案研究[J]. 新中医,2011,43(10):64-65.
[2]吴小莉.痤疮中医优化诊疗方案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131-132.
[3]周星.痤疮从肺论治[J].吉林中医药,2013,33(7):677-678.
[4]黄莉莎,王丹琳,王成伟,等.滚针治疗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9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 2008, 48(4): 332
[5]王成伟,康杰,周建伟,等.滚针对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国针灸,2006;26(7):46
[6]罗玲,等.独特的皮部治疗-滚针疗法[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9):37-38.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一般被人们称为“青春痘”,通常会出现在胸背与颜面等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部位,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结节、脓疱与囊肿等。由于该类疾病的好发病部位在面部,所以影响面部美容,甚至还会对患者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损害。目前临床上,治疗痤疮中医比西医更具优势[1]。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临床的观察和大量文献的调研,中医界提出了 4 个常见的证型[2],即脾胃湿热、肺经风热、痰淤凝结和冲任不调,其中,脾胃湿热和肺经风热是最常见的。所以我们从临床中结合四诊合参选取了35例肺经风热型患者,以加减清肺枇杷饮联合滚针治疗痤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1. 1. 1 纳入标准 ①痤疮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②年龄16 ~40 岁; ③近1 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近半个月内未外用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④知情同意,能配合治疗,定期复诊。
1. 1. 2 排除标准 ①面部合并过敏性皮炎者; ②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内脏系统疾病或肿瘤病史者; 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 2 一般资料 35 例病例均为 2012 年 6 月至2013 年 6 月本院医疗美容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 16 例女性 19 例;平均年龄 24岁;平均病程8个月。
1.3治疗方法予加减清肺枇杷饮内服,药物组成:枇杷叶10g、桑枝10g、黄芩10g、连翘10g、当归12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生地黄30g、赤芍10g、牡丹皮10g、栀子10g、枳壳10g、蝉蜕10g、白芷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疗程为2个月。同时配合滚针治疗,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并可适度选择皮肤表面麻醉剂,利多卡因软膏。选择0.5~1.0mm滚针(江苏苏州秀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按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的原则操作。将面部分成两半,“分区操作”,从下巴开始,到耳根,再到面颊,由鼻翼周围往外操作,一边先完成操作后,另一边对称进行。操作时滚针最下缘与操作区域垂直,轻轻推动把柄,让滚针刺入皮肤,对面部痤疮进行水平、垂直、左右45角多方位针刺,在皮肤上形成高密度的细小针眼。治疗后创面尽量避免太阳暴晒,当日创面不接触水。每10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判定临床疗效。①痊愈:皮疹消退 90%以上,且无新发皮疹; ②显效:皮疹消退 60%以上,偶发新皮疹;③有效: 皮疹消退 30%以下,偶发新皮疹;④无效:皮疹消退30%以下,新疹不断。
2 结果
35例病例经过 2个月的治疗,痊愈 15 例,显效 12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达 94.2% 。
3 讨论
我国古代医籍中关于痤疮多有记载,如《医宗金鉴》认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古代医家多数认为痤疮属“肺风粉刺”范畴,主要由血热引發。
笔者选用加减清肺枇杷饮,其中枇杷叶、桑枝清肺胃热,黄芩、连翘皆归肺清热解毒,肺为血脏,痤疮形成非一日之功,久病多瘀,故加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行气活血化瘀之品,生地黄、赤芍、牡丹皮、栀子清热消痈。枳壳、蝉蜕、白芷皆归肺经,甘草则调和诸药[3]。
滚针源于皮肤针,由古代“半刺”、“毛刺”等针法发展而来,具有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滚针改进了皮肤针刺激面积小、刺激量不易控制的不足,具有用力均匀,简便易操作,刺激面积相对较大而疼痛较少等特点。系四川省已故著名针灸学家余仲权教授根据针灸“皮部理论”研发而成。该针具刺激体表一定部位,通过经络系统的皮部-孙络-络脉-经脉通路,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之作用[4、5]。
滚针应用于皮肤美容刚刚开始,主要通过滚针上细小针头形成密集细小创面,促进皮肤生长层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胶原蛋白重组,促进弹性蛋白增加,使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有序。有易操作、安全、刺激面积较大、省时省力的特点[6]。
综上,滚针联合中药内服综合疗法治疗痤疮,标本兼顾,无毒副作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柳,赖梅生. 痤疮中医优化诊疗方案研究[J]. 新中医,2011,43(10):64-65.
[2]吴小莉.痤疮中医优化诊疗方案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131-132.
[3]周星.痤疮从肺论治[J].吉林中医药,2013,33(7):677-678.
[4]黄莉莎,王丹琳,王成伟,等.滚针治疗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9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 2008, 48(4): 332
[5]王成伟,康杰,周建伟,等.滚针对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国针灸,2006;26(7):46
[6]罗玲,等.独特的皮部治疗-滚针疗法[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