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的风险分析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土地流转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一些风险,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地流转的意义,本文从农民的角度对土地流转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土地流转 风险 农民 农村 转入方 社会 国家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工业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注意流转,争取最大可能的实现其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风险探究。
  一、风险分析
  1、经济纠纷风险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所产生的经济纠纷数量很多。笔者在网络上通过搜索得到以下一些数据。
  从表1,可见,我国近年,多个地方的土地流转涉及的经济纠纷案件都比较多。土地流转涉及到利益,涉及到利益就很容易产生纠纷。目前我国土地流转所产生的经济纠纷的成因比较多,包括:政策变化(比如,取消农业税,发放农业补贴)、历史遗留问题(过去兴办学校、乡镇企业的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不一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混乱、基层政府行政干预(强制收回农民承包地)、经济利益驱动而毁约(土地增值)、无协议或者协议不规范(村民之间的转包、互换、代耕代种一般未签订协议)、法律意识不强(对土地流转协议的效力理念一知半解)、租金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土地流转引发的经济纠纷一般由于法律政策民俗复杂,而致使法律適用难,而且一般多属于群体性案件,调解也比较难。由此可见,土地流转存在严重的经济纠纷风险。
  2、失地风险
  如果土地流转变成了政府主导,那么土地就会成为满足政府需要的工具而很难再被用于原来的目的,甚至永远成为政府的,农民就无法再收回土地的承包权。如果农民转让了承包权,那么农民就失去了对土地最关键的一项权利,也就相当于是失去了土地。如果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一旦入股企业破产,土地会被用于偿还债务,也会使农民就面临失地风险。同时农民用土地作抵押的时候,也面临极大的风险,如果无法还清债务,银行就会按规定没收其土地承包权,那样农民同样会失地。此外经济波动还会导致失地又失业的“双失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出口下降、成本上升、利润缩水,迫于形势企业开始裁员,于是出现民工返乡潮,返乡后自家的土地已经流转,这就造成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失地又失业”的“双失”问题。农民与转包土地的大户签订的转包合同期限过长,就会留下这种“双失”的隐患。
  2004年2月3日,人民日报理论版报道称中国的失地农民总数已经达到4000万人。并且据预测,2020年中国的失地农民总数将超过1亿人。[1]
  3、薄利风险
  土地经营权的价值评估很难确认,一般情况下,土地使用权的租金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缺乏科学的评估依据。并且土地受土壤、地力、环境的影响,价格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评估方法所评估的价格差距会比较大。无论何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都需要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在股份合作制的情况下还需要土地的转入方能够支付分红。但是土地流转是不能够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土地转入放的租金支付和分红支付能力由农业收入决定。但是由于供求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强,并且具有良好信用状况的土地转入方很少,而且农业经营还面临着严重的农业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土地流转很难保证农民获得高收益。另外,由于土地流转期限一般比较长,动辄就是三五十年,但是土地收益的绝对值总是在增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上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长期的转让会让农民的利润少于其短期多次转让,所以农民从土地的长期转让中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收益。以上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农民土地流转面临着严重的薄利风险。
  二、给农户的建议
  1、土地流转要短期不要长期
  这样是为防止薄利风险。无论从物价上涨因素考虑,还是为二次选择准备,短期流转的优势和好处都显而易见。可以大大降低“双失”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2、流转经营权不流转承包权
  这样是为防止失地风险。农民对土地是因为有承包权才有经营权的,所以,后者从属于前者。在土地流转时将“两权”分离,只转经营权而不转承包权,就会确保承包权永远掌握在农民手中,从而既避免农民失地,又盘活土地资源。
  3、不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这是为了防止一旦入股企业破产,土地被用于偿还债务,使农民面临失地风险。这也符合中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规定。
  参考文献:
  [2]韩立达 张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
  [4]曾业松.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J].思想工作.2008(11)
  [5]党国英.土地流转与农村改革[J].刊授党校.2008(12)
  作者简介:林东升(1989.2-),男,河南驻马店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在读。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概述了水利工程钢结构建筑梁柱节点的设计原则,探讨了梁与柱连接、梁与梁连接以及柱与柱连接的设计要点,以期能从理论层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钢结构 梁柱节点 设计原则 设计要点  1 引言  在水利工程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工作中,梁柱节点的设计是重要环节之一。采取合理正确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可保证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整体性,进而保证工程质量。随着我国钢产量的激增和建设事业的飞速
期刊
摘 要:发展彩票事业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各项规划的重要保障。而随着社会环境、行政体制和各种人力管理的变化,彩票事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彩票档案管理的现状,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具体措施,使彩票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地转变为现代化高水平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彩票 档案管理 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彩票事业的飞速发展,改革的不断
期刊
摘 要:档案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视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使我国的档案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档案文化 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 文化体制改革  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也是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与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文化建设的质量,档案工作
期刊
摘 要:红色高棉就像一场飓风,来的时候轰轰烈烈,结局则是了无声息。作为一个曾经的执政党,并拥有最强大的武装组织,到底是什么原因令其在短时间内消亡?本文通过企业内外因的角度寻找红色高棉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红色高棉 企业 失败 原因  一 外部形势  (1)错误估计形势,背道而驰  1991年10月23日,《巴黎和平协定》签订。其规定在柬埔寨过渡时期内,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最高委员会;联合国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文化的滞后性、偏向性和排斥性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文化根源,指出:农村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城乡文化发展的偏向性和排斥性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三大原因,然后根据这一文化根源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滞后性 偏向性 排斥性 城乡收入差距  0 引言  农村的贫困文化是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重大阻碍,从文化角度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国
期刊
摘 要:《苦恼》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文章通过一个年迈老人遭受丧子之痛后,想要找人一吐胸中块垒却屡屡碰壁的故事,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人心的冷漠。本文试图从内容到形式来分析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苦恼 倾诉 冷漠 人心  《苦恼》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文章通过一个年迈老人遭受丧子之痛后,想要找人一吐胸中块垒却屡屡碰壁的故事,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人心的冷漠,十分精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们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本文从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文化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城乡之间文化差距研究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文化维度 城乡收入差距  0 引言  文化,按照霍夫斯塔德的观点,是指社会组成成员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文化蕴藏于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边境变成了面对国际市场的前沿,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它的发展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实业界的广泛重视。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西部边境旅游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区位地缘和旅游资源优势,无疑是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关键词:边境旅游 西部边境旅游  1 边境旅游的概念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北方城市现有行道树的应用情况,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北方城市 行道树 园林绿化  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对一个城市的整体绿化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的同时,行道树在城市中起着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组织交通、分隔空间等诸多作用。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中,道路绿化主要以街景绿化,行道树,分隔带绿化的形式出现。  行道树,顾名思义是指种植在各种道路两侧及
期刊
摘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性战略课题。本文从党的执政能力基本内涵出发,结合当前的复杂国际环境以及改革开放引发的一些问题,阐述其重要性,进而论述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和马克思的重要思想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适应新时期和新形势的要求。  关键词: 执政能力建设 改革开放 年轻干部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  邓小平在1956 年《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首次提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