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使用微博学习英语的特点,提出以微博为载体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观念转变,即从“用微博教”到“用微博学”的新理念。
【关键词】微博 大学生 英语 学习共同体
一、引言
“共同体”(Community)这一术语最初来源于社会学,意思为共同的生活;当该概念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后便形成“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 的概念。“学习共同体”是以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知识的建构性出发,重视知识意义的合作建构,鼓励学习者之间的经验交互,关注社会文化的学习情境。作为媒体破碎时代的新生物,微博正以新的传播方式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平台。笔者总结微博促进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提出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并非教师用微博教授知识,而是借助网络或手机技术工具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认知。
二、微博促进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微博”的使用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分享生活状态、表达个人观点的重要渠道。
时效性:微博加快了英语信息的传递速度,将真实社会中信息转移过程中不同时段所涉及的人或事迅速拉近到同步时间。
多元性:海量信息以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格式存取,大学生能够通过微博获取的英语资源不仅体现在量大上,更体现在信息的多元化上。资源大大突破了原有的疆界。
空间性:微博传播的范围广。带有知识性或者趣味性的英语相关内容被学生用微博转载。打破了知识传播的空间局限性。
交互性:微博扩大了大学生们信息展开协商的过程。他们可以自由的随时把自己的观点,学习的心得体会、有用的英语学习资源分享,并与关注自己和自己关注的人进行交互。
碎片性:大学生利用微博学习时间不固定,更多的利用空闲时间如等车、等人、在食堂里排队打饭、在路上等等。有空就可以学习到大量的零碎的、微小的学习组块。
合作性: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自己单独个体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微博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很好的载体。 分布在学生身上的多元智能,转化为共享的集体智能,用于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同时个人的难题也可以转化为公共难题,调整分布的智慧来解决。
三、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观念转变---从“用微博教”到“用微博学”
“用微博学”,而不是“用微博教”是我们谈论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观念基础。笔者对2014年Cnki中以“大学生”“学习共同体”和“微博”为主题的58篇文章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对于大学生基于微博的学习共同体建立侧重点仍然是将微博简单的理解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即“用微博教”,只是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以微博博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阐述了传统媒体(黑板、书本、教师等)用微博如何替代。它所改变的只是传递信息的时间、介质和受众的数量。这时微博只是改变了“传统授课”的概念。在技术上,微博是传送信息的载体,其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作用是间接的,并不改变学习的本质过程。这种使用取向只是对微博的传播功能的开发,没有反映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的微博与学习共同体构建之间的本质联系。乔纳森(D.H Jonassen)在其 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m perspective 書中指出:是思维中介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或媒体;学习是思维的结果。微博在大学生学习英语共同体建构的过程中应该充当思维工具。基于微博的环境有助于学习者建立共同分析问题的情境思维模式。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渠道,与人的心智表征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微博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以成为学习者加工信息、诠释信息和知识构建的一个有效变量。微博用来传递信息的符号被学生内化,并用作知识的建构的认知工具。因此,只有微博作为思维工具调动了英语学习者主动认知,并内化为学习者新的心智模式时,它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乔纳森呼吁,要用技术成为学习伙伴的观念来取代把技术当作教师的观念。学生是 “用微博学习”,而不是 “从微博中学习”。这一观念的转变的核心是,借助微博的思维工具帮助英语学习者置于学习共同体中,而不是让学习者作为教师或微博的受体。微博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要避免被用来模仿传统教学和传统课堂。要使之真正成为支持学习共同体的技术载体:微博为不同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进入学习共同体的不同路径,为多层次参与提供了条件。微博是作为支持英语知识建构的工具;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载体;支持建构性学习,支持“参与中学”,支持通过交流而学习的社会性媒体;作为一种智能伙伴,支持反思性学习。
四、总结
构建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推动学习环境的变化,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弥补教师环境下学习共同体创建的不足,打破学习的时空局限。
参考文献:
[1]王洁.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9(5).
[2]张萌.构建基于微博的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19).
[3]D.H Jonassen.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m perspective (second edition)[M].New Jersey.
【关键词】微博 大学生 英语 学习共同体
一、引言
“共同体”(Community)这一术语最初来源于社会学,意思为共同的生活;当该概念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后便形成“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 的概念。“学习共同体”是以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知识的建构性出发,重视知识意义的合作建构,鼓励学习者之间的经验交互,关注社会文化的学习情境。作为媒体破碎时代的新生物,微博正以新的传播方式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平台。笔者总结微博促进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提出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并非教师用微博教授知识,而是借助网络或手机技术工具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认知。
二、微博促进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微博”的使用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分享生活状态、表达个人观点的重要渠道。
时效性:微博加快了英语信息的传递速度,将真实社会中信息转移过程中不同时段所涉及的人或事迅速拉近到同步时间。
多元性:海量信息以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格式存取,大学生能够通过微博获取的英语资源不仅体现在量大上,更体现在信息的多元化上。资源大大突破了原有的疆界。
空间性:微博传播的范围广。带有知识性或者趣味性的英语相关内容被学生用微博转载。打破了知识传播的空间局限性。
交互性:微博扩大了大学生们信息展开协商的过程。他们可以自由的随时把自己的观点,学习的心得体会、有用的英语学习资源分享,并与关注自己和自己关注的人进行交互。
碎片性:大学生利用微博学习时间不固定,更多的利用空闲时间如等车、等人、在食堂里排队打饭、在路上等等。有空就可以学习到大量的零碎的、微小的学习组块。
合作性: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自己单独个体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微博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很好的载体。 分布在学生身上的多元智能,转化为共享的集体智能,用于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同时个人的难题也可以转化为公共难题,调整分布的智慧来解决。
三、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观念转变---从“用微博教”到“用微博学”
“用微博学”,而不是“用微博教”是我们谈论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观念基础。笔者对2014年Cnki中以“大学生”“学习共同体”和“微博”为主题的58篇文章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对于大学生基于微博的学习共同体建立侧重点仍然是将微博简单的理解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即“用微博教”,只是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以微博博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阐述了传统媒体(黑板、书本、教师等)用微博如何替代。它所改变的只是传递信息的时间、介质和受众的数量。这时微博只是改变了“传统授课”的概念。在技术上,微博是传送信息的载体,其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作用是间接的,并不改变学习的本质过程。这种使用取向只是对微博的传播功能的开发,没有反映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的微博与学习共同体构建之间的本质联系。乔纳森(D.H Jonassen)在其 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m perspective 書中指出:是思维中介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或媒体;学习是思维的结果。微博在大学生学习英语共同体建构的过程中应该充当思维工具。基于微博的环境有助于学习者建立共同分析问题的情境思维模式。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渠道,与人的心智表征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微博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以成为学习者加工信息、诠释信息和知识构建的一个有效变量。微博用来传递信息的符号被学生内化,并用作知识的建构的认知工具。因此,只有微博作为思维工具调动了英语学习者主动认知,并内化为学习者新的心智模式时,它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乔纳森呼吁,要用技术成为学习伙伴的观念来取代把技术当作教师的观念。学生是 “用微博学习”,而不是 “从微博中学习”。这一观念的转变的核心是,借助微博的思维工具帮助英语学习者置于学习共同体中,而不是让学习者作为教师或微博的受体。微博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要避免被用来模仿传统教学和传统课堂。要使之真正成为支持学习共同体的技术载体:微博为不同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进入学习共同体的不同路径,为多层次参与提供了条件。微博是作为支持英语知识建构的工具;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载体;支持建构性学习,支持“参与中学”,支持通过交流而学习的社会性媒体;作为一种智能伙伴,支持反思性学习。
四、总结
构建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推动学习环境的变化,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弥补教师环境下学习共同体创建的不足,打破学习的时空局限。
参考文献:
[1]王洁.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9(5).
[2]张萌.构建基于微博的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19).
[3]D.H Jonassen.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m perspective (second edition)[M].New Jer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