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理清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以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旨在让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弄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它分布范围广泛,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自己不同的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当前有调查数据表明,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比老本科院校好,只有少数本科院校比较好。这就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和特色指向。可见,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22条、第31条非常明确第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就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开阔了视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改革发展的动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不为办学时间较短这一客观存在所困,在完成使命、实践高等教育分类化、多样化上,要敢于轻装上阵,解放思想,充分体现创新性,即敢于用新理念、新思路、新定位、新模式、新方法等,开创性地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概念
1.教学服务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关系。在给教学服务型大学所下描述性定义以及其他学者研究的研究上,刘献君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可以定义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以推动知识的创新、传授、应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宗旨,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模式、组织制度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大学。它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多样性,地方性的特征。那么教学服务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是什么关系呢?“应用型”是相对“学术型”而言的,主要使用于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型”是相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而言的,是高等学校分类中的一种类型,有助于解决学校的战略定位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多元化。如果自我封闭、脱离社会、高度趋同这些问题不解决,高等学校将无法健康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使地方高校找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学强调“应用”。因此,两者并不矛盾,教学服务型适用于高校的战略定位,应用型适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而言的,是一种人才类型。它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它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在知識结构上,应用型本科人才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更注重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逻辑体系转变为以专业为导向的技术逻辑体系,学科要服务于专业,理论以适用为度,强调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也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能力培养上,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也要注重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强调就业能力,还要强调创业能力培养。在素质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指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
3.人才培养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最早使用“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文件。文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1998两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部原部长周远清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也进行了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
魏所康在《培养模式论》一书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结合概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它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涵盖了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内容:以科学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手段以及自身评价和社会反馈的人才培养评价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回答了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学科与应用、学校与企业等涉及教育教学的若干重大基本关系问题;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方法;指导了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等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
三、总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从原来的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一项新任务,亦是一种新挑战。理念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实践层面则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际,能否突破体质和机制制约,直接关系到发展理念与办学定位能否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因此,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学校的责任使命和生源实际,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实施“多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献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3(8):1-9.
[2]刘耘.务实致用: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3]魏所康.培养模式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2.
[4]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0-2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它分布范围广泛,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自己不同的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当前有调查数据表明,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比老本科院校好,只有少数本科院校比较好。这就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和特色指向。可见,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22条、第31条非常明确第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就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开阔了视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改革发展的动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不为办学时间较短这一客观存在所困,在完成使命、实践高等教育分类化、多样化上,要敢于轻装上阵,解放思想,充分体现创新性,即敢于用新理念、新思路、新定位、新模式、新方法等,开创性地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概念
1.教学服务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关系。在给教学服务型大学所下描述性定义以及其他学者研究的研究上,刘献君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可以定义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以推动知识的创新、传授、应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宗旨,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模式、组织制度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大学。它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多样性,地方性的特征。那么教学服务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是什么关系呢?“应用型”是相对“学术型”而言的,主要使用于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型”是相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而言的,是高等学校分类中的一种类型,有助于解决学校的战略定位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多元化。如果自我封闭、脱离社会、高度趋同这些问题不解决,高等学校将无法健康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使地方高校找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学强调“应用”。因此,两者并不矛盾,教学服务型适用于高校的战略定位,应用型适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而言的,是一种人才类型。它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它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在知識结构上,应用型本科人才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更注重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逻辑体系转变为以专业为导向的技术逻辑体系,学科要服务于专业,理论以适用为度,强调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也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能力培养上,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也要注重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强调就业能力,还要强调创业能力培养。在素质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指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
3.人才培养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最早使用“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文件。文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1998两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部原部长周远清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也进行了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
魏所康在《培养模式论》一书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结合概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它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涵盖了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内容:以科学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手段以及自身评价和社会反馈的人才培养评价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回答了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学科与应用、学校与企业等涉及教育教学的若干重大基本关系问题;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方法;指导了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等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
三、总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从原来的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一项新任务,亦是一种新挑战。理念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实践层面则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际,能否突破体质和机制制约,直接关系到发展理念与办学定位能否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因此,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学校的责任使命和生源实际,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实施“多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献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3(8):1-9.
[2]刘耘.务实致用: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3]魏所康.培养模式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2.
[4]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