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与生活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sh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喻湘龙的中国画情节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产生了,为了这份不解的情缘,他不仅大量阅读了中国画的理论书籍,进行实践练习、临摹、写生,而且还先后报考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黄格胜院长的“山水画研究生课程高研班”“漓江画派研究院高研班”,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名家指点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他不仅掌握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造型方式等基本技巧,而且对于中国画有了更深層次的认知。在攻读高研班期间,他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认真聆听黄格胜院长的讲课,观摩现场写生示范,还深入桂林元宝山、龙胜、柳州三江等地进行写生,了解民风民情,锤炼笔墨技巧,加强山、石、树、寨等造型能力。目前,他的画已经“初具规模”,成果颇丰,不仅笔墨浑厚,而且造型严谨。
  喻湘龙的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特点是写生。“写生”是中国画的生命,从古至今,很多画家与理论家都在倡导“写生”,从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韩幹的“以马为师”,再到王履的“目师华山”等,都说明了“写生”之于中国画的重要性。喻湘龙深深地理解“写生之理”,并以“写生”作为自己山水画创作的“根本”,苗寨、侗乡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村头、溪边、山野完成。他的山水画不是单纯地追求对景写生,照搬物象,而是秉承漓江画派的“写生即创作”的绘画理念,将写生与创作融为一体,通过写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性。他的画很抒情,有的清新自然、有的苍润浑厚,体现出他眼中苗寨、壮乡别样的美。他的常用印章中一枚“清泉自爱,春风多情”,亦是他心性的写照。
  艺术源于生活,他的画处处传达着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荒无人烟的“无人之境”,而是时时刻刻传递着真情,传递着生活气息的“生活之境”。他将自己的情感融进了绘画之中,村头的老树、旧渔船,老农家中饲养的鸭子,沧桑的苗寨,晾晒的粮食等,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事物,这些事物在他的笔下寄寓情感,再通过潇洒的笔墨写出来,为我们展示了广西苗寨壮乡的“质朴美”,这种美属于平凡的、自然的、朴素的、实在的,它没有经过刻意的雕琢,没有经过华丽的渲染。这种“质朴美”和他的画面是一致的,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心态与创作心态。他的山水画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经营性,有的是那种随心写出、随意抒发的平淡与自然,这恰恰契合了艺术创作的精神。
  中国画讲究变化,如“墨分五彩”“笔分六锋”等,喻湘龙深谙此理,因此,他的画也极力地讲求变化,造型布局的虚实变化,用笔的长、短、中、侧锋的变化,用墨浓、淡、干、湿的变化,留白大小、形状的变化等,都在他的经营之中,他深深地明白,中国画只有不断地制造“矛盾”,然后统一“矛盾”,才能使画面丰富,耐人品味。
  他不仅能画小品,而且能画大画,六尺整张宣纸他也能轻松驾驭,游刃有余,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勤奋练出来的,他是一个十分勤奋的画家,不管是外出写生,还是画室创作,他都笔不停辍,正是勤奋练就了他扎实的笔墨功夫。
  喻湘龙有一方印章叫“五十学童”,让我想起了李可染有一方印章叫“白发学童”,我想这正是他效仿大师的心态,也是他平淡坦然的心态,虽然他已经年过不惑,但依然“在学”,在努力,我们拭目以待。
  喻湘龙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会理事,广西民进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包装装潢协会会员。广西自治区级精品课程《VI设计》主持人,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称号。擅长平面设计及中国画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师从黄格胜教授。
  美术及设计作品在全国各项大赛中获奖,国画作品均刊登在多种刊物上。主编和编著出版大量的专业书籍及专著,并出版个人画册,多篇专业论文在国内知名核心学术期刊发表。
其他文献
国春是多年的朋友,其画如其人。  他的工笔画以农村田间地头的山野花卉为题材,不仅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精髓,而且在观念方面有了一个新的突破。食古而化,师法自然,并融入了现代审美要素,展现了花鸟万物在自然界中生命的自然之美,赋予了工笔画新的生命活力。  在选材方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颇具地方特色的选材又一次证实了这句古话。由于国春出生在贵州,这里的风土人情,山花异草滋养了他,丰富了他的创
期刊
若以画家一生的时间为线,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或可看成穿在这条时间线上的珠子,这些珠子的介质不论被界定为陶土、珍珠抑或是宝石,对于画家本人而言,它们都是以一种线性的不可逆的次序生成,且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性。它们是画家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情境的创作实践的结晶。这些作品因画家于不同创作时期所处的社会情境以及对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有目的扬弃和探求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和面貌。这些因素有时是同时作用,更
期刊
当代美术的研究,地方性、区域性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写地方美术史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在地性问题。我们不能够把地方美术史写成中国美术史的微缩版,特别是那种按照前后历史时期排列,再分门别类叙述,即所谓横排纵列的写作框架。这种框架对地方研究没有意义,不能解决问题,也没有针对性,只是资料的累积和汇编。有的地方写美术史就是这样做的。  我看了谢麟和孟远烘编著的《广西美术史》,有自己的特点,能够依据广西自身的历史现
期刊
【摘要】陈烟桥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木刻版画首当其冲的领军人物,一生有着卓越的贡献,1958年他只身前往广西,为广西的美术事业建设铺下基石,其绘画风貌也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迁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陈烟桥;广西  陈烟桥先生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木刻版画的领军人物,从一开始受新兴木刻的启蒙与木刻结缘,到积极投身于新兴木刻运动之中,受到鲁迅先生在木刻理论上的孜孜教诲,陈烟桥在木刻上的进步是伴随着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分析至今仍活跃在世界艺坛且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年出生)在20世纪60—70年代独特艺术语言风格的形成,从艺术家生活的时代环境等因素出发,借助于所能搜集到的资料,选取相关画作及文献材料,力求忠实于艺术家的真实状况与画家作品的客观面貌进行分析,阐明艺术家这一时期绘画作品的画面形式与内容特质。  【关键词】20世纪60—70年代;语言风格;
期刊
广袤大地必然有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的异同,由此而形成的多元文化左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价值取向。地域对艺术特征的决定作用非常明显,这可以从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剧种中看到:从西部的藏剧、秦腔到中原的豫剧、梆子;从北方的二人转、京剧到南方的花鼓戏、黄梅戏、粤剧。同样,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的美术,则古有南北宗之说,近有海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等之分。不管是戏剧或者美术流派,它除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趣味
期刊
青年画家张琳以寻常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之所以引起我们瞩目,在于她把寻常生活现象,都指向了内心情绪的表达。她在作品中,意欲表现的是当代女性寻常生活和内心情绪的丰富性及其精神状态;作品同时表明,在审美意义与个性化生活感受和体验中,包含的正是寻常生活所存在的生命意义。  由此可见,张琳是一位善于在寻常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美的形式,并敏感于审美创造的女画家。  显而易见,张琳从女性视角出发,在“以技入境”的前
期刊
期刊
真正给李继开带来声誉的就是那个为人所熟知的蘑菇、苔藓、垃圾及那个时常作冥想状又长不大的男孩,这既是李继开的视觉叙事语符,又昭示着李继开个人强烈的生存印记,那种既衰物,又衰情,其视觉图景在实有和虚幻间营构出的是一种意蕴朦胧,情境飘忽,时常令人遐想,但的确又时常令人费解,这是李继开主观虚构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中阅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抚慰受现实压迫的心灵及放空敏感紧绷的神经,去获得一种片刻的欢愉与宁
期刊
以藏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创作,至今仍是代有才人,佳作频仍,其中名家与名作,构成了数十年来中国美术的一道特别风景线。若一定要深究其中缘故,大体上是1949年以来的民族政策和援藏支边政策坚持至今的结果。因此,喜欢以藏族人民生活为创作素材的画家,大都是怀边慕远的昂藏男儿,他们作品的主题,也大多是讴歌、赞美高原赋予藏族人民的独特品质,当然也不乏表达画家对藏族人民自然生活的惊羡。不过,这种情况在新世纪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