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仍是新材料作文,从提供的材料内容上说,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紧贴时事热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透露,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整体上都比较接地气,指向性比较明确,学生有话可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贤明认为,一方面今年的作文题贴近社会生活,提供的作文材料大多取材于社会热点事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另一方面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学习,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等。比如,全国一卷作文题,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亲情”“社会责任感”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全国二卷的作文题,3个材料“笃学创新”“敬业爱岗”和“传播美丽”,正是当今社会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社会所传播的正能量;浙江卷作文题关注人文和个体,关注作文与做人、人品和文品,自然联系到当下的明星犯罪、反腐等;上海卷作文题,关注新时期个体精神的培育,个体和谐之于社会和谐的意义。
有人曾说过,“作文是阅读下的蛋”。2015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这种共性特征,其实也对学生平时的阅读面和视野是一次全方位“检阅”。
“对于考生来说,今年的作文题普遍对他们平时的阅读量和生活感悟、体验有较高的要求。”袁卫星分析认为,除了呈现学生“思想条理”的真实水平,高考作文亦能显现出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今年不少材料对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有隐性要求。
当然,这里的阅读,除了读名著,读文章,还包括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以浙江卷为例,“文品和人品”的材料,表面上看,考生的选材范围有所收缩,但实际上,围绕着古今中外文人、艺人的作品、人品,考生可以有历史观感,也可以有现实观照,更可以有人生自觉。要真正写好这样的文章,既要有文学的阅读积淀,又要对社会有一定的阅读思考。
“这实际上要求考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袁卫星认为,今年不少省市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给了考生写出自己真正的生活、生活感悟和体验的空间。比如,全国二卷材料中关于“谁更具风采”的讨论,就能和考生的生活场景相互对接。因为学生的生活中,就有校园风采人物评选。
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是北京市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一大亮点。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透露,北京今年语文高考两道大作文题供学生二选一。两道作文题都尊重考生的生活现实。第一题引导考生学英雄、赞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每个作文题的命制都尽可能指向明确、简练、清晰,而且每道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当然,并非所有的材料都符合学生实际。“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特定的生活场景和圈子,我们很多成人世界的生活与他们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或许并不太了解成人世界的许多东西。”康健教授认为,“不少省份的作文题更多体现的是成人思维、社会思维和城市化思维,比如开车接电话等,其实是城市热点话题,城市学生因为有生活体验,所以他们相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对开车接听电话没太多认识的农村学生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可能主要是凭个人想象去完成作文构思,而无法调动自己的生活认知。”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透露,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整体上都比较接地气,指向性比较明确,学生有话可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贤明认为,一方面今年的作文题贴近社会生活,提供的作文材料大多取材于社会热点事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另一方面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学习,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等。比如,全国一卷作文题,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亲情”“社会责任感”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全国二卷的作文题,3个材料“笃学创新”“敬业爱岗”和“传播美丽”,正是当今社会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社会所传播的正能量;浙江卷作文题关注人文和个体,关注作文与做人、人品和文品,自然联系到当下的明星犯罪、反腐等;上海卷作文题,关注新时期个体精神的培育,个体和谐之于社会和谐的意义。
有人曾说过,“作文是阅读下的蛋”。2015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这种共性特征,其实也对学生平时的阅读面和视野是一次全方位“检阅”。
“对于考生来说,今年的作文题普遍对他们平时的阅读量和生活感悟、体验有较高的要求。”袁卫星分析认为,除了呈现学生“思想条理”的真实水平,高考作文亦能显现出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今年不少材料对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有隐性要求。
当然,这里的阅读,除了读名著,读文章,还包括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以浙江卷为例,“文品和人品”的材料,表面上看,考生的选材范围有所收缩,但实际上,围绕着古今中外文人、艺人的作品、人品,考生可以有历史观感,也可以有现实观照,更可以有人生自觉。要真正写好这样的文章,既要有文学的阅读积淀,又要对社会有一定的阅读思考。
“这实际上要求考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袁卫星认为,今年不少省市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给了考生写出自己真正的生活、生活感悟和体验的空间。比如,全国二卷材料中关于“谁更具风采”的讨论,就能和考生的生活场景相互对接。因为学生的生活中,就有校园风采人物评选。
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是北京市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一大亮点。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透露,北京今年语文高考两道大作文题供学生二选一。两道作文题都尊重考生的生活现实。第一题引导考生学英雄、赞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每个作文题的命制都尽可能指向明确、简练、清晰,而且每道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当然,并非所有的材料都符合学生实际。“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特定的生活场景和圈子,我们很多成人世界的生活与他们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或许并不太了解成人世界的许多东西。”康健教授认为,“不少省份的作文题更多体现的是成人思维、社会思维和城市化思维,比如开车接电话等,其实是城市热点话题,城市学生因为有生活体验,所以他们相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对开车接听电话没太多认识的农村学生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可能主要是凭个人想象去完成作文构思,而无法调动自己的生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