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民办教育第一人:“有困难找校长”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三年来,他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播撒汗水、倾注智慧,播种理想、收获希望。他用饱满的热情、辛勤的劳动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将一颗炙热之心献给了达拉特旗的孩子及教育事业。他,就是达拉特旗第十中学(达拉特技工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苏德华。
  求真务实,培育学习型教师
  在苏德华看来,要想办好学,就要让每位教师都能尽享成功的喜悦、体悟职业的幸福。为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他鼓励和支持职业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强化终身学习理念,致力于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苏德华1981年大学毕业,应家乡的召唤,毕业后回到达拉特旗第一中学,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兼班主任。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潜心于教学钻研,把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心上好每一堂课作为他的教学行为准则。他精心设计、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用风趣的语言将原本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讲授得生动活泼。这样的课堂受到学生欢迎,赢得教师赞誉,因此他很快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担任校长后,他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他也努力做到。为加大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的力度,苏德华尽最大努力改变老师陈旧的教学理念,让全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快地转变角色,由一个表演者转向引领者;由只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关注全体学生的学;由关注好学生转向兼顾关注最后一名学生。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精讲精练、少讲多学”,做到“三个服从”,教师要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活动要服从课堂的需要,教学方法要服从效果的需要。要求杜绝五种课:没有预先准备的课不上,没有师生互动的课不上,没有当堂训练的课不上,没有教学反馈的课不上,没有实际效果的课不上。
  他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六个环节(备、讲、批、辅、考、研),带领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各班开展课前三分钟,每天有演讲,每日有警句格言活动。语文组安排古诗文经典吟诵,传承国学文化,有必读内容、必背诗篇。英语组积极开展“英语角”活动。朗诵、演讲等活动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课,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成为学生的“调味剂”。
  扭转教学颓势,成绩喜人
  1994年,苏德华被调任为达拉特旗第六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的达拉特旗第六中学,基础设施差、管理混乱、社会声誉非常不好,教师不愿在此工作,学生不愿在此读书。
  他筹措资金累计30多万元,用于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教学管理,苏德华亲自制定《达六中教师千分考核表》,起草《达六中教职工工作手册》,为达六中科学化管理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苏德华的科学管理下,1998年的中考中,达六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科目总分平均分全旗第一,其中英语平均分居伊克昭盟第一名;政治、历史、化学平均分位于全旗第二名。1999年中考中,创下了达六中升学人数和升学率的历史记录,获得了全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在全旗名列前茅,被评为“德育先进学校”。
  达六中从此走出了灰色的阴影,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认可,赢得社会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全体师生焕发出了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心系学生,有困难找校长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天清晨苏德华坚持到学校巡视。他每天听、评两节课,零距离接触老师和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到教室、食堂、操场转转,看看学生们都在干些什么,他们需要些什么,听听他们都在议论些什么。在他眼里,学校的教职员工就是他的兄弟姐妹,学生就是他的孩子,他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呵护他们,谁有了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伸出援助之手。
  在苏德华校长的教育思想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以生为本,育人为重”。他生活中,总是那么简简单单几身衣服,着装朴素,饭菜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生活十分朴实勤俭。
  尽管是私立学校,尽管办学经费十分有限。但是,有很多贫困的学生及家长向他求援,他几乎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每年都得拿出一大笔钱帮助那些家境窘迫的孩子完成学业。他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每学期都得把无力继续读书的学生名单上报德育处,然后通过“党员一帮一”活动,或其他办法帮助他们。十几年来,学校先后对近千名学生减免各种费用,现在每个年级都有十几名学生除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外,还享受学校助学金,还免费住宿。
  从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春季将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流浪在社会上的“流浪学生”,招收回学校,成立“预科班”,为其提供无偿义务教学。截至今年,共计帮助了700余名学生完成了义务教育,使得他们及时悬崖勒马,步入了正确的人生轨道,为他们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一辈子做好事就难了。截止目前,他已累计600多万元用于帮助、救助、培养困难学生和孤残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学生中有高科技人才,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红外制导专家张金锁,也有诸多优秀的企业家、工程师。
  携手公益,节省财政开支3000万元
  崇山峻岭掩不住,千锤百炼透风流。在苏德华的领导管理下,达拉特旗第十中学(达拉特技工学校)在办学效益和各方面的成绩显著。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质量,满足学校教学、实习实训的需求,身为校长的他,在没有任何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下,自筹经费,将自己早期经营煤矿、房地产以及大量编写出版教学习题集的全部劳动所得用于大量购置教学设备,新建学生公寓、塑胶操场、体育馆、报告厅、图书阅览室,新增钢琴实训教室、汽修实习实训场地等学校基础设施。
  2005年春天,达拉特旗二完小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孩子们没有教室,二完小校长找其他有闲置房屋的公办学校和事业单位帮忙,都被以各种理由借口推辞了。苏德华听说这个情况后,主动提出无偿帮二完小解决教室问题。2008年,无偿帮助达拉特旗第八中学因建设教学楼而无教室的问题。   2014年夏天,学校校安工程加固施工,所有师生都放了暑假,大家都在家里享受着安逸、清凉的假期,已经五十五岁的苏德华,却每天穿梭于学校施工现场,不顾烈日的暴晒,自己亲自动手搬钢筋、凿地窖、搅水泥,生怕工人们哪道工序做的不合格、不到位,导致校安工程出现状况。他每天坚守工地,监督指导工程的进展情况,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一个假期,天天如此,从未停歇。
  苏德华不仅为达拉特旗第十中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扩大了当地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还缓解了公办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做着公益事业,为地方财政每年节约近3000万元的办学经费。建校十几年来,他先后共计筹资一个多亿元用于学校教学设备的购买以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中,渐渐引领上一条有明确方向、有先进办学理念、有职业特色的办学之路。
  乘风破浪,勇当旗民办教育第一人
  2000年8月,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建校,苏德华担任首任校长。2001年7月,达拉特旗第十中学被旗委、人民政府作为改革试点有偿转制为民办学校。这位黄河达拉特滩岸边上成长起来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名副其实的达拉特旗民办教育第一人。
  公办学校转制民营在内蒙古自治区尚属首例,乃至全国少见,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苏德华没有畏惧摆在眼前的重重阻力,而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至此,学校开始走上了自主办学、自谋发展、自负盈亏的发展道路。
  2004年,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在普职并存的情况下,采取了从普高学生向职高分流的措施,使得在职高学习的学生直接受益。该经验在全市普遍推行,致使鄂尔多斯市的教育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位次在全区大幅度跨越。
  作为从教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他不慕名利;对学问爱之弥深,钻之弥坚。他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和满腔热情,始终秉持为民办学、造福桑梓的办学宗旨。在他的领导管理下,学校连年高考成绩不断飙升,为此,学校多次受到国家、自治区、市级的各类嘉奖。
  苏德华任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十四年来,他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了达拉特旗乃至自治区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开创了与时俱进的办学之路;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民办教育的品牌传奇。
  翻身不自傲,乘风展宏图。三十多年的风雨沧桑,他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按他的规划,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将把达拉特旗第十中学(达拉特技工学校)建设成为全国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示范性民办学校。
其他文献
薛法根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十杰”教师, 江苏省名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阅读诗歌  就是要学生透过诗歌的内容与形式,与那个理想中的“人”相遇。果能如此,诗歌阅读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读者便与那个“人”有了心灵的默契,便有了精神的沐浴。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丰富内涵与细腻情感,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歌阅读带给人的无限美感,更难以用语言
期刊
语言不是数字,说话不是做算术。“没钱”和“有钱”是相对比而存在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钱”是“富有钱财”的意思。  在语言运用中,词语的含义还受到语境的规约。“没钱”这个词语,用在特定的语境之中,实际含义往往就是钱少或钱不够。比方:“我没钱买汽车。”等于说我没有买汽车的钱,但不排斥可能有买自行车的钱。若死抠“钱少”“钱不够”这类字眼,就不大容易组织成简练流畅的句子。  语言有语言表述系
期刊
少儿学艺术热衷存在哪些误区  有相关行业专家谈到了当前少儿艺术学习方面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明星效应 许多家长认为学习艺术是孩子成名的一条捷径。在这种思想驱动之下,就会出现孩子被迫学艺的现象。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任何快乐,不但培养不了艺术趣味和欣赏力,反而会让孩子对艺术的理解产生偏差,认为艺术就是枯燥的练习。  误区二:“不差钱”盲目追随 “不管花多少钱,人家孩子有的,咱孩子
期刊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它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目标是以体验作品的情感为主,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呢?  以读为主,淡化讲解  诵读是小学生感受作品语言,感悟诗歌情意的最佳方法。在学生自主诵读的基础上,要淡化教师的讲解。当然,淡化教师的讲解
期刊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盛基小学始建于2006年,自建校以来,盛基人坚持“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创建现代卓越名校”的办学目标,始终围绕“幸福教育”的主题开展一切工作,积极倡行“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以“贵族学校的硬件设施,示范学校的办学质量,平民接受的收费标准”作为建校原则,树立全新的学校形象,致力于建设面向普通大众的高品位、有特色的卓越学校。  近年来,学校利用辖区教育发展的
期刊
邳州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位于苏鲁交界,东接新沂,西连徐州市铜山区、贾汪区,南界睢宁县,北邻山东省苍山县。邳州历史悠久,是江苏文明最早的起源之一。在这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有一所学校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就是江苏省邳州市运平路小学。  2010年8月,邳州市委、市政府及教育局果断决策,将运河镇庄场小学进行全面的改造、提升,纳入教育局直属管理,并更名为运平路小学。建校五年来,教育
期刊
巍巍邙岭秀,滔滔洛水长。千年帝王都,钟灵毓秀处。在古都河南洛阳的西部,昔日的皇家后花园,有一座美丽的小学——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天香小学。来过这个校园的人都说,这是一所充满诗意的学校,这里的学生们,都拥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一生记忆,更是校园文化的时空绽放。学校在校园里加强经典诗文的熏陶,营造书香四溢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样的诗教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的、优雅的、诗化的
期刊
学校教研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对象,因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常教学,尤其是语文教研活动。搞好教研活动在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江西省上饶县第二小学历来重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研活动中不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学校将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组成教研团队,以国学教育为主导,以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为抓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语文教
期刊
现代教学论中提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发展趋向,就是教法与学法改革相结合,抓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学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这样便产生了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与学密切配合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将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把“学”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寓“导”于“学”,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中,采取“四步式”
期刊
“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高考中占分数比重为25分。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高考中,许多学生在书面表达上丢分甚多,以致影响高考成绩。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索写作方法技巧势在必行。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兴趣盎然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学生对英文写作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敷衍了事,甚至以不会写为借口,拒绝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