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次教学是其学科特点的要求,是现实社会的要求。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是,学生分层;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测试;分层评价。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又称能力分组教学。研究证明,按照能力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因材施教,从而避免由于“一刀切”所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
1 应明确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学习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动机、性格等的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对不同層次的学生区别对待,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状况,达到分层递进、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适合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实现目标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2 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既有内在的要求,又有外在的客观必要性。
2.1 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次教学是其学科特点的要求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克服传统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确定了新课程应该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更新历史课程面貌的关键所在。为此,历史教学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意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这些都要求历史教育者在课堂中充分尊重个性的差异,分层次教学,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本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发展。
2.2 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教学是现实社会的要求
当今有个奇怪的社会现象:在影视面前,人们往往对历史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在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话题往往也跟历史有关。可在调查中,最不受学生欢迎及重视的课当中就有历史这门学科。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应试教育的历史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环节的整齐划一,从而让多数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其主要原因。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大多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体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而近年来,一些学校经过大规模的扩招后,班级学生数量超饱和,学生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学习态度的差异和学习基础的差异都十分明显,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纵向的,与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学习模式的不一样,也表现在横向的,同一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有了很大变化,加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盘踞人们心间,同时社会的浮躁情绪对学校教育也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现实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如果历史教学仍片面强调学科知识齐步走而不因材施教,那它将永远没有出路。
3 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水平,跟踪学生各个阶段的测试成绩制成详表分析,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比例大概为3:5:2,A层学生为优等生,特点是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学生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学生为后进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事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并可以结合每一次考试进行流动和变化,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地作些调整,即消除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也是鼓励进步的学生,鞭策暂时落后的学生;
3.2 分层备课
首先是教学目标分层,备课应根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相适应的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立足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号教学计划,编排好教学内容,确定好教学方法,设计号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实际,每一层次采取不同的难度,不同的进度,不同的课堂提问和技能训练,作业要求体现梯度,设置分层练习、作业、或反馈检测题。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
3.3 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根据备课组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同时努力为优生突破和差生达标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做好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反馈,分层纳入知识系统等六个教学环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3.4 分层训练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如:将《导学与训练》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拓展题。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3.5 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是衡量分层次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平时在班内进行模拟测试时,可以尝试把试卷分为A、B两种,或可以将试卷分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基础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各层学生都要做。提高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A、B两层学生必做,C层学生选做;综合题考查的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分为20分,A层学生必做,B、C层学生选做。这样改变试卷和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现状,使各层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的思想。
3.6 分层评价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尤为重要。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对C层学生侧重表扬,B层学生侧重鼓励,A层学生侧重促其发展,让每位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成绩进步的给予升级,退步的则降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学不但要因材施教,而且也要量体裁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 姜宏波.新课程观下的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可行性探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又称能力分组教学。研究证明,按照能力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因材施教,从而避免由于“一刀切”所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
1 应明确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学习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动机、性格等的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对不同層次的学生区别对待,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状况,达到分层递进、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适合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实现目标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2 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既有内在的要求,又有外在的客观必要性。
2.1 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次教学是其学科特点的要求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克服传统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确定了新课程应该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更新历史课程面貌的关键所在。为此,历史教学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意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这些都要求历史教育者在课堂中充分尊重个性的差异,分层次教学,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本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发展。
2.2 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教学是现实社会的要求
当今有个奇怪的社会现象:在影视面前,人们往往对历史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在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话题往往也跟历史有关。可在调查中,最不受学生欢迎及重视的课当中就有历史这门学科。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应试教育的历史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环节的整齐划一,从而让多数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其主要原因。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大多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体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而近年来,一些学校经过大规模的扩招后,班级学生数量超饱和,学生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学习态度的差异和学习基础的差异都十分明显,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纵向的,与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学习模式的不一样,也表现在横向的,同一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有了很大变化,加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盘踞人们心间,同时社会的浮躁情绪对学校教育也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现实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如果历史教学仍片面强调学科知识齐步走而不因材施教,那它将永远没有出路。
3 初中历史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水平,跟踪学生各个阶段的测试成绩制成详表分析,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比例大概为3:5:2,A层学生为优等生,特点是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学生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学生为后进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事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并可以结合每一次考试进行流动和变化,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地作些调整,即消除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也是鼓励进步的学生,鞭策暂时落后的学生;
3.2 分层备课
首先是教学目标分层,备课应根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相适应的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立足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号教学计划,编排好教学内容,确定好教学方法,设计号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实际,每一层次采取不同的难度,不同的进度,不同的课堂提问和技能训练,作业要求体现梯度,设置分层练习、作业、或反馈检测题。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
3.3 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根据备课组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同时努力为优生突破和差生达标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做好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反馈,分层纳入知识系统等六个教学环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3.4 分层训练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如:将《导学与训练》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拓展题。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3.5 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是衡量分层次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平时在班内进行模拟测试时,可以尝试把试卷分为A、B两种,或可以将试卷分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基础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各层学生都要做。提高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A、B两层学生必做,C层学生选做;综合题考查的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分为20分,A层学生必做,B、C层学生选做。这样改变试卷和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现状,使各层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的思想。
3.6 分层评价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尤为重要。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对C层学生侧重表扬,B层学生侧重鼓励,A层学生侧重促其发展,让每位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成绩进步的给予升级,退步的则降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学不但要因材施教,而且也要量体裁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 姜宏波.新课程观下的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可行性探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