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楚辞·卜居》,指人或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君”也好,“莽汉”也罢,概莫能外。
譬如: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可谓“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的开篇“桃园三结义”闪亮登场后,通篇都讲他善待下属、有情有义、“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即使作战失利撤退时,也不忘“携民渡江”等故事,都成为千古美谈。可在关羽和张飞遇害后,刘备却因仇恨失去理智,忘了虎视眈眈的曹魏正在伺机灭蜀,“联吴抗曹”才是国家利益的大局,拒绝了诸葛亮、赵云等众人的极力劝谏,一定要倾国之兵亲征伐吴,为义弟报仇。由于失去理智,指挥作战连连失误,中了吴帅陆逊“火烧蜀营700里”之计,使刘备75万大军所剩无几,刘备也在惨败后死去。史称“明君”的刘备,因过于重视结义兄弟的“小义”,丢掉了国家利益的“大义”,直接导致蜀汉走向衰败。此谓“尺有所短”。
再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李逵,他目不识丁,鲁莽暴躁,有勇无谋,为此吃了不少苦头,让人传为笑柄。但他又性情耿直,嫉恶如仇,可为朋友赴汤蹈火,曾冒着生命危险去劫法场,救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宋江和戴宗。可就是这个视宋江为“亲哥哥”的李逵,听村民刘太公哭诉,宋江强抢民女,立刻怒不可遏,手提板斧直奔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还要杀宋江。后来发现是“假宋江”所为,便又找到并杀死了“假宋江”,救出民女以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此事充分暴露了“莽汉”李逵鲁莽暴躁、有勇无谋的短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疾恶如仇、善恶分明的长处。此谓“寸有所长”。
行文至此,掩卷沉思,为什么“明君”刘备,在处理“大义”和“小义”的关系时,还不如“莽汉”李逵?窃以为,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就可见端倪。刘备虽被称为“明君”,但本质仍具有封建帝王共有的特征,即“天下是朕的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我为中心!至于在“桃园三结义”时所说“上报国家,下安黎庶”都是骗人的鬼话,实质仅是为了维护“刘关张三人小集团”的利益。他口口声声要做“汉朝王室”的忠臣,可曹丕篡汉,献帝受辱,国家衰亡,他却视而不见,还何谈“上报国家”?而为义弟报仇的一己之私,却造成蜀汉75万将士葬身火海,数百万丧子、丧父、丧夫者痛不欲生,又如何“下安黎庶”?这充分说明封建帝王无论是成功或失败,都是建立在老百姓的累累尸骨之上。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再说李逵,虽说是个农民起义的小头领,但他骨子里仍然是农民,代表的是在封建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弱势群体,追求的是老百姓不受欺凌的“大义”。因此,他得知民女被抢,就如同自己的胞妹遭劫一样痛心,即使抢人者是自己的结义兄长,也会翻脸不认人。设若宋江真有丑事,李逵定然要真杀宋江!宁可不要“哥们义气”的“小义”,也要践行“替天行道”的“大义”。
总之,我们只有用辩证的唯物史观的方法,才能认清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的实质,这对我们明辨是非,以史为鉴,大有裨益。
譬如: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可谓“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的开篇“桃园三结义”闪亮登场后,通篇都讲他善待下属、有情有义、“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即使作战失利撤退时,也不忘“携民渡江”等故事,都成为千古美谈。可在关羽和张飞遇害后,刘备却因仇恨失去理智,忘了虎视眈眈的曹魏正在伺机灭蜀,“联吴抗曹”才是国家利益的大局,拒绝了诸葛亮、赵云等众人的极力劝谏,一定要倾国之兵亲征伐吴,为义弟报仇。由于失去理智,指挥作战连连失误,中了吴帅陆逊“火烧蜀营700里”之计,使刘备75万大军所剩无几,刘备也在惨败后死去。史称“明君”的刘备,因过于重视结义兄弟的“小义”,丢掉了国家利益的“大义”,直接导致蜀汉走向衰败。此谓“尺有所短”。
再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李逵,他目不识丁,鲁莽暴躁,有勇无谋,为此吃了不少苦头,让人传为笑柄。但他又性情耿直,嫉恶如仇,可为朋友赴汤蹈火,曾冒着生命危险去劫法场,救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宋江和戴宗。可就是这个视宋江为“亲哥哥”的李逵,听村民刘太公哭诉,宋江强抢民女,立刻怒不可遏,手提板斧直奔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还要杀宋江。后来发现是“假宋江”所为,便又找到并杀死了“假宋江”,救出民女以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此事充分暴露了“莽汉”李逵鲁莽暴躁、有勇无谋的短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疾恶如仇、善恶分明的长处。此谓“寸有所长”。
行文至此,掩卷沉思,为什么“明君”刘备,在处理“大义”和“小义”的关系时,还不如“莽汉”李逵?窃以为,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就可见端倪。刘备虽被称为“明君”,但本质仍具有封建帝王共有的特征,即“天下是朕的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我为中心!至于在“桃园三结义”时所说“上报国家,下安黎庶”都是骗人的鬼话,实质仅是为了维护“刘关张三人小集团”的利益。他口口声声要做“汉朝王室”的忠臣,可曹丕篡汉,献帝受辱,国家衰亡,他却视而不见,还何谈“上报国家”?而为义弟报仇的一己之私,却造成蜀汉75万将士葬身火海,数百万丧子、丧父、丧夫者痛不欲生,又如何“下安黎庶”?这充分说明封建帝王无论是成功或失败,都是建立在老百姓的累累尸骨之上。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再说李逵,虽说是个农民起义的小头领,但他骨子里仍然是农民,代表的是在封建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弱势群体,追求的是老百姓不受欺凌的“大义”。因此,他得知民女被抢,就如同自己的胞妹遭劫一样痛心,即使抢人者是自己的结义兄长,也会翻脸不认人。设若宋江真有丑事,李逵定然要真杀宋江!宁可不要“哥们义气”的“小义”,也要践行“替天行道”的“大义”。
总之,我们只有用辩证的唯物史观的方法,才能认清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的实质,这对我们明辨是非,以史为鉴,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