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州旅游促进文化繁荣

来源 :旅游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全州县旅游文化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的思路,即做规划,扣差异,辟线路,创品牌;有机融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大力实施历史文化传承工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工程、人才引进工程。
  【关键词】全州;旅游发展;文化繁荣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如何把全州县的旅游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笔者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发挥优势是基础
  1、良好的文化传播区位优势。一是军事要塞。全州扼中原进入岭南之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西延起义,南明抗清,太平军抗清,蒋桂战争,红军血战湘江等著名战例均载入历史史册。二是水运交通枢纽。全州湘江水运沟通长江、珠江水系,湘桂铁路,322国道贯穿南北。三是物资集散中心。全州县紧邻湖南双牌、永州、道县、东安、新宁及广西兴安、灌阳、资源等县,是物资集散中心。因此,自古以来就决定了全州这条通道是传播中原和岭南文化的纽带和桥梁。
  2、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一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全州是广西最早建制地,秦设零陵县,汉置洮阳县、零陵郡,隋改湘源县,五代后晋置全州,元代为路,明初为府,后降为州至清末,民国初改称全县,1959年改为全州;二是地灵人杰,群星灿烂。全州不仅是蓄才育才的地方,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从三国到清末,全州有百余名历史名人的传奇人生。例如:三国时代有“社稷之器”的蒋琬,唐朝有“无量寿佛爷”全真;明朝有户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蒋冕,同时有力主抗倭的曹学程;明末清初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著名画家石涛;清朝有“直声震天下”的谢济世,有宫廷史学家蒋良骐,有铁面御史赵炳麟等等;三是古迹繁多,人文荟萃。全州为湘桂走廊的明珠,承荆楚之文运,兼潇湘之遗风,山川田园秀丽,乡风民俗淳朴;商贾名流纷至沓来,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因此,自古以来,或战争,留下了不朽的战场遗址;或文人,留下了传世的墨宝丹青;或建筑,留下了独到的民族风格。全州被列为县、自治区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56处,其中国家级2处,自治区级15处,县级39处。
  3、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产品优势。全州县有南国天池即天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楚南第一名刹湘山寺、三江口休闲旅游区、炎井温泉休闲保健区、全军第一洞龙岩洞、巧夺天工的玫瑰岩、湘江战役遗址、红七军旧址等7大绿、红色旅游景区以及虹饮桥、天坑群、三塔、三江、禅方药业、才湾毛竹山新村等20多个景点,同时,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系列产品、旅游美食系列产品及农副土特产系列产品;有丰富灿烂的宗教、民风民俗系列产品。
  二、付诸行动是关键
  全州县第十二届一次和二次全会分别提出“兴旅游”和实施“文化产业繁荣"HI程,可见县委实现全州旅游大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谱写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展旅游,规划先行。首先,2009年,全州县委托复旦大学做了《全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总规》摆正了全州县旅游在大桂林旅游圈的位置,明确了全州县旅游空间总体布局与发展格局,即:一心(以全州镇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六带(①北部温泉度假休闲旅游带;②西北高山湖泊度假旅游带;③西南红色旅游带;④南部观光游憩旅游带;⑤东部民俗旅游带;⑥东北乡村旅游带)八区(①湘山寺佛教旅游区;②天湖群生态旅游度假区;③三江口山水情怀旅游区;④炎井温泉休闲度假区;⑤大坪渡红色旅游区;⑥庙头乡村民俗旅游区;⑦东山瑶族风情旅游区;⑧水澄天坑风景旅游区)”。其次,2011年春,全州县委托桂林工学院七颗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公司做了《湘山寺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规划》围绕塑造全州县“寿佛文化”品牌和打造“国家级佛教文化交流中心”这一目标,突出了项目带动战略和推动佛教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这对促进全州县旅游业发展,丰富大桂林旅游圈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广西旅游产品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2011年冬,全州县委托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做《天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规划》将天湖100平方公里合理划分为8大功能区(峡谷、草原、森林、湖泊、真宝鼎、湿地、山村、预留景区等)。该《规划》的编制是县委提出“兴旅游”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是紧扣差异,打造品牌。所谓差异,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全州县紧扣发展差异性旅游,打造两个景区的品牌。首先是打造佛教旅游品牌。即将湘山寺旅游景区打造为4A级景区,其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①历史久远:湘山寺为楚南第一名刹,有“兴唐显宋”之誉。据《全州志》记载,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4月湖南郴州市资兴县的全真大师首先在这里开创了“净土院”,至今已有1256年的历史了。②地灵人杰:一是皇帝加封御赐。宋朝时的宋徽宗、高宗、宁宗、理宗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湘山寺和全真大师,清朝康熙皇帝御笔“寿世慈荫”;二是湘山寺有举世无双的石刻兰花图和越南外交使的诗刻。③声名远播:湘山寺在鼎盛时期建筑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兴建了红门楼、玄武门、山门、大雄宝殿、真武殿、布经楼、大悲阁、伽蓝殿、天台院、大施堂和敕书阁等庄严肃穆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遍及湘山,一直延伸至万乡河之滨;公元1311年朝鲜高丽国王(送来夜明珠、如来佛像、凤翅帽、金字《华严经》、金锈千佛袈裟、金钵盂等6件宝物;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1942年7月31日的万人追悼大会在湘山寺举行。④湘山寺造就了两位旷世奇才:一个是湘山寺的开山祖师全真大师,他德高望重,洪福齐天,终年138岁,享受佛教法腊166年,远近尊他为“无量寿佛爷”。另一个是石涛。石涛是明代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公元1650年,桂林靖江王府被南明翟武耜占领,年仅9岁的石涛在管家的护卫下,逃到湘山寺削发为僧,晨钟暮鼓相伴他21个春秋。尽管1945年,日本鬼子将湘山寺焚烧殆尽,但海外及全国各地特别是湘桂两省的香客仍来这里顶礼膜拜,络绎不绝。据此,全州县多方筹措资金修复湘山寺,现已初具规模。其次是打造天湖国际生态旅游品牌。天湖座落在全州县才湾镇的西北部,距离桂林市158公里,距离322国道42公里,距离全州县城52公里,距离资源县城55公里;天湖的平均海拔1650米,誉为华南第二高峰的真宝鼎2123米;天湖一年的平均温度15—20%,天湖有100平方公里的保护面积,有43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有13个水库湖泊,有亚洲第一高水头的天湖水电站;天湖有4万亩原始森林,8万亩高山草甸;天湖有珍稀树种、奇花异草和珍禽走兽,天湖有李白成兵败湖北九宫而盘踞天湖的故事传说,有举世罕见的原始杜鹃林,有太阳和月亮同时走进天湖的瞬间,有一山呈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天湖,一年四季,景色分明,春岚、夏花、秋草、冬雪,是游客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因此,全州县打造湘山寺和天湖两大旅游品牌切实可行。   三是整合资源,开辟线路。全州县在建和建成的旅游景区景点有湘山寺佛教旅游区、玫瑰岩度假区、炎井温泉区、雷公岭矿山公园区,以及湘山寺万乡河码头至雷公岭公园水上娱乐区,有禅方药业、湘山酒业工业旅游示范点;有才湾镇毛竹山、龙水溪竹山农业旅游示范点;有湘江战役遗址、红七军旧址、龙岩洞等红色旅游景区,这些景区景点均为全州县旅游的精品线路,它为实现全州县旅游大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机融合是保障
  加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城市建设等各项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现实要求,是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全州县旅游大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做好下面几个融合:
  一是加快文化产业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融合,大力实施历史文化传承工程。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全州县紧紧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增长极,把文化旅游培育成主导产业之一,依托现有的文化品牌、文化艺术,有重点地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文化包装,不断推进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实施历史文化传承工程,力争筹集资金建好湘江战役纪念园,戴安澜将军纪念园,维修好红七军旧址,加快全州县历史遗迹复建工程,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
  二是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开发工程。围绕现代化中等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县城目标,以产业为支撑,以打造城市景观为重点,把旅游文化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起来,把全州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的“形态”与文化蕴藉的“神态”和旅游要素结合起来,在城市规划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和公共设施建设中,注意增加文化元素、体现文化内涵;抓紧时间加快“三园”(湘山公园、雷公岭矿山公园、新区镇湘塔公园)的建设、新区五星级宾馆的建设,炎井温泉的改造,天湖景区核心区的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天湖打造为5A级景区,以文化旅游的大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及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以旅游激活文化,以文化挖掘提升旅游魅力和特色,促进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深入挖掘湘山文化,推出天湖生态游、湘山寺佛教朝拜游、炎井温泉休闲保健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积极鼓励创作电影、电视、桂剧、小品、小说、散文、诗歌等人民群众喜乐见的一批优秀文学作品,举办好第二届湘山文化节,展现全州的地域特色和魅力,加快形成以禅宗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为重点的具有全州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培养精通文化旅游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唐飞鸿
其他文献
重庆涪陵大顺乡的大田村是客家人为防御匪类,躲避战争,搬迁到此地,逐渐形成的村落。村里建筑多以土楼、碉楼为主,整体风貌较为接近,建筑结构为一般的木结构和土木结构,户与户之间的住宅协调,形成了优美的原始生态乡村形态。  【村落履历】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  村落建成年代:清代  传统建筑数量:大田村现存各式碉楼18座,古寨门12道。  目前常住人口:360 人  非遗项目:御锣在涪陵民间传习演奏
期刊
【摘要】旅游业态创新是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物,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旅游企业是业态创新的主体,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组织创新、供应流通渠道创新、制度创新是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领域。旅游业态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对整个旅游行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业态创新;途径;价值    目前,中国旅游业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
期刊
迪坪古村落是第四批中国古村落,整个村落传统风貌破坏较少,古建筑类型多样,工艺及传统民居式样独特丰富。自然村落整体布局集中,相对分散为“品”字形。村落建筑几乎全都是依坡而建,穿斗架梁,青瓦粉墙。  【村落履历】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胜利乡  村落建成年代:村落起始于三国时期,形成于元末明初。  传统建筑数量:明清建筑125套,其中四合院16套,三合院109套,保存较好的有98套,年久失修的有2
期刊
2010年灌阳县提出了“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的方针和按照“市场导向、科学定位、全面推介、重点突破、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的原则,并且切实抓好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全县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   一、2010年工作成效:    (一)千家洞(黑岩)风景区续建项目持续推进。黑岩风景区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35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506万元。已经完成了景区广场
期刊
“十一五”是我市谋求和实现旅游大发展的5年。  据市旅游局最新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已达到1625.7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109.59亿元,全部超过年度计划目标。在此基础上,旅游部门依据前4年的实际情况预计: “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有望实现54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3%:接待游客总人数将超过8500万人次,年均增长幅度逾12%。去年共接待游客1860.08万人次,实现
期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我市“十一五”和2010年我市旅游工作,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旅游发展工作任务。桂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出名,跟它在国际、国内享有非常高的旅游地位是分不开的。总结“十一五”和去年的工作,认真部署“十二五”期间和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今年的旅游工作非常重要。  过去的五年,旅游事业取得了大发展,旅游产业得到了大提升。在今年政府工
期刊
寿高百岁既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人口体质强健、社会文明昌盛的表现。创建长寿之乡,打造长寿品牌,是着眼于整体人口的健康长寿,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长寿养生文化。而探索生态长寿旅游奥秘,提倡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是巴马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巴马长寿现象及打造生态长寿旅游品牌调查    (一)基本情况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
期刊
2010年阳朔县旅游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紧扣“科学保护漓江,做强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的工作主题,紧紧抓住桂林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和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中心,把好安全生产这条命脉,继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取得了
期刊
【摘要】桂林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专业结构与旅游岗位适应性逐步提高,但旅游职业教育水平较低,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较弱,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要使桂林市旅游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旅游教育体制,提供政策保障。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一、桂林旅游职业教育现状    (一)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桂林市共有3所普通高等学校
期刊
桂林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景点开发已初具规模,许多旅游产品也日趋成熟。桂林交通环境改善,“两铁三高”的全面通行,将对桂林的对外连接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五”期间,桂林旅游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桂林旅游业乃至桂林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将是一个历史契机。    一、桂林市县域旅游发展现状    (一)县域旅游开发概况  桂林市县域旅游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