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与过往中穿越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根廷与西班牙合拍的《谜一样的双眼》以其引人的悬念情节、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结以及对70年代阿根廷黑暗政治的回望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而影片对电影视听语言的精彩运用也成为其获得赞誉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与现实时空的不断转换中,导演充分利用了电影艺术形式本身的特质为影片构筑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在不同时间的流转中,电影的转场设置为观众带来了思考的空间与对电影艺术的享受。
  [关键词]《谜一样的双眼》 转场 声音 特写 黑场
  
  2010年3月,阿根廷与西班牙的合拍片《谜一样的双眼》(TheSecret in Their Eyes,也译作《他们眼中的秘密》)击败了包括迈克尔·哈内克导演的《白丝带》在内的五部影片,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前该片在阿根廷国内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但在阿根廷之外,却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在强手如林的奥斯卡奖竞争中,此片获得提名并最终脱颖而出确实给了影片导演/编剧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很大的惊喜。而当我们慕名欣赏此片时,不得不承认,名至实归。
  《谜一样的双眼》作为一部剧情片混杂了多种电影类型要素:爱情、惊悚、犯罪、悬疑。退休的检察官本杰明·艾斯波西多纠结于25年前的旧案,无法释怀。他试图以写小说的方式重现过往,解开心结,但小说的写作并不顺利。而当他重归故地,再见当年的上司艾琳娜·哈斯丁时,故事徐徐展开。电影的主线是两条,一条是艾斯波西多与助手巴勃罗·桑多瓦尔追查莉莉安娜·莫拉雷斯被奸杀的案件,一条是艾斯波西多对艾琳娜难以割舍却又无法言明的爱。对案件的追查,叙事重心落于过往的时空:而艾斯波西多的心中之爱则在过往与现实中纠葛缠绕。随着两条叙事线索的不断推进,观众理清了案件的脉络,也感慨人世间难以逾越的爱情鸿沟。但影片直到最后才把悬疑的遮幕揭去。当年的强奸杀人犯戈麦斯虽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却被莉莉安娜的丈夫莫拉雷斯囚禁了25年。期间莫拉雷斯没有和戈麦斯说过一句话。正如艾斯波西多所说“他妻子的死将他永远困住了”。莫拉雷斯囚禁了戈麦斯也囚禁了自己。而因“敬畏”一直囚禁自己爱情的艾斯波西多在最后终于释怀,走进艾琳娜的办公室。办公室的门关上了,但爱的希望在观众的心中打开。在爱与恨,回忆与现实,囚禁与释怀的繁复主题中,对20世纪70年代阿根延黑暗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的揭露又使影片刻上了对历史伤痕的忧思。
  主题之外,《谜一样的双眼》在电影艺术形式上的精致、用心也成就了这部影片的精彩。影片的配乐,画面构图,镜头的运动都从艺术形式上契合了影片整体舒缓、迷离、纠葛的抒情氛围。个别场面(如足球场追捕戈麦斯一段)充满张力的冲突设置与场面调度则构成了影片总体风格中的跳跃,成为影片节奏张弛的调整点。而更能体现导演在影片上的诚意与功力的则是电影中的一些关键转场的设计。依照剧情,影片需要两个叙事时空:过去与现实。电影没有简单地采取倒叙回忆,或者仅仅依靠闪回来连接两个时空。这样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是某一个时空成为叙事的控制中心。但影片力图表达的却是过往与现实难以厘清的既抗拒又相关,想要遗忘而又无法摆脱的困境。如何在两个时空的不断交替中延续与传递这种纠结感而不让观众觉得生硬或单调是影片细节成败的关键。导演坎帕内利亚通过声音转场、特写转场、黑场、闪回等多种视听手段构建了过往与现实的时空转场。这些转场于影片的整体风格下,不仅建立了叙事时空的流畅联系,而且这些转场的调度本身韵味隽永,耐人回味。
  
  (一)声音转场
  在《谜一样的双眼》连接过往与现实的转场中,声音起到了重要的接续作用,其中有六处场景依靠声音来转场。导演充分利用电影的声画关系实现了叙事中现实与过去的转换。具体转场段落见下表:
  在表中列举的六个转场段落中,尽管在部分段落(段落1、2;段落5、6)时空的场景快速轮换,但导演利用电影中声音的叙事功能与情绪表达功能,巧妙进行了声画的时空处理,缓冲了突然、频繁的时空跳转带给观众的迷惑感,建立起一种轻柔、平稳的推进节奏。而这种节奏正符合影片的整体风格。同时,导演利用人物对白的前置、交叠,使得两个时空中的人物在某一瞬间重叠交合。这种过去与现实的声音交织正暗示了几个人物无法摆脱过去,难以忘记过去的人生尴尬与痛楚。而音乐作为电影重要的抒情手段,以其为转场,除了营造气氛,更喻指了时空流转中,某些心绪的无法排解。在这些转场中,声音不再仅仅是形式工具,更具有了情绪意义上的深刻内涵。
  
  (二)特写转场
  作为一部情绪酝酿非常饱满的电影,《谜一样的双眼》的导演借助很多物象的特写,视觉化地传达了影片弥漫的恍然意绪,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特写在承载情绪表达的同时,也成为影片时空转换的构建要素。
  电影从艾琳娜眼睛的特写开始。伴随着轻缓的主题音乐,艾斯波西多与艾琳娜在站台上默默分别。小景深、高速摄影等艺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画面朦胧、充满柔情又带有不可捕捉的虚幻感。这个开场奠定了整个电影的基调。然后镜头停留在艾斯波西多小说手稿的特写上(11秒)。时空从艾斯波西多的回忆转回到现实中。他试图通过写小说的方式解开过往对他的纠缠。小说的开头他并不满意,重新写。又是小说手稿的特写(11秒),画外音中艾斯波西多在叙述莉莉安娜遇害前美好的早晨。电影的镜头随着艾斯波西多手稿上的字迹转入过往。尽管这段时光是他在小说中虚构的,但在后来情节的发展中,我们知道莫拉雷斯曾经向艾斯波西多谈及过那个早晨。前后两次时长相同的小说手稿特写,成为电影两个时空转换的关键。更为精巧的是,在电影开场以小说手稿作为转场过渡,使得电影形成一种“套中套”的结构。现实场景是影片的客观展开,而一旦进入到过去的时空,因为是以艾斯波西多的小说作为回忆的支点,所以对于往昔的追忆便有了真实与虚构并存的迷幻感。观众甚至艾斯波西多自己都很难判断有多少是真实发生的,又有多少是因为他个人情感的沉积而变为的“对回忆的回忆”。
  在影片进行到16’38时,再次出现了小说的特写转场(9秒),只不过这次是打印稿。艾斯波西多用艾琳娜给的老式打字机打印的稿件上,打不出的A被他一一订正。这第三次出现的小说特写与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物象字母A紧密联系在一起。艾斯波西多在电影开始时写下TEMO(我害怕)。在影片最后,他填上了他一直想要却无法实现的A。TEM0变成TEAM0(我爱你)。艾斯波西多终于从过往中解脱出来,面对着现实,正视着自己无法摆脱的“激情”(Passion),向艾琳娜表达了自己的爱情。第三次小说特 写的转场再一次超越了结构意义,完成了对主题意义上的映照。
  正如电影的名字所暗示给观众的,人物眼睛的特写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当艾斯波西多翻看莉莉安娜的生前照片时,他注意到一双不同寻常的眼睛(27’01)。这幅戈麦斯眼睛的大特写长达10秒,同时背景音乐也突然紧张、急促起来,预示了事件的转折。而接下来的镜头是现实中艾斯波西多注视艾琳娜的目光,深沉而柔情。在电影随后的情节发展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头与此呼应。艾琳娜让艾斯波西多看一张他当年挺“深沉”的照片。特写,观众清楚地看到照片上艾斯波西多侧头注视着艾琳娜,如同前面场景中,照片上的戈麦斯注视莉莉安娜一样。这惊人的相似让人不得不感叹导演的精心设计。罪犯与检察官——一个因为得不到而去毁灭:一个因为敬畏而不敢靠近,与爱相隔25年。两个男人在相似照片的特写中构成精神与心灵的交叠,重合。观众在这一刻洞察到决定二人命运的真正推手:在自己所爱面前的自卑。戈麦斯因自卑而扭曲,艾斯波西多因自卑而逃离。两处特写既形成了时空的转换,又构成了人物的对位,使观众在瞬间便领悟到埋藏于叙述中的人性的悲哀。
  
  (三)黑场
  在好莱坞流畅剪辑以及观众对视听转换刺激接受越来越顺畅的影响下,现代电影中用黑场方式来转场已不太常见。但坎帕内利亚在《谜一样的双眼》中却用了四次黑场作为过去与现实的分界。
  戈麦斯认罪后,艾斯波西多在火车站告诉莫拉雷斯这个消息。在火车站苦等一年的莫拉雷斯紧紧拥抱住艾斯波西多。影片第一次出现黑场(1’16’32),持续了5秒,而后进入到现实时空中。这段黑场,形成了一种视觉休息,使观众的精神从前段对戈麦斯的追捕、审问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同时,戈麦斯的被捕与认罪使观众心理上的期盼获得满足。影片在过往时空中的叙事也告一段落。但是在前面抒情、精致的多次时空转场后,突然的黑场却也有了让人意外的不祥之感。在接下来的回忆中,观众看到艾斯波西多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打击:好友巴勃罗的惨死,自己被迫与艾琳娜分离。而期间,导演又安排了两次黑场。一次是巴勃罗被害后(1’32’00-1’32’02),一次是艾斯波西多乘火车离开时(1’35’04-1’35’12)。第三次黑场的时长达8秒,并且没有背景音乐,完全静默的黑色留给观众沉重的凝思。不到20分钟内的三次黑场让人不禁感叹人生之中喜与悲的跌宕,人在不公与命运前的脆弱无力。影片凝重的悲剧气氛油然而升。
  发现莫拉雷斯囚禁戈麦斯后,艾斯波西多无语地离去,导演再次设置了黑场(2’02’12-2’02’20)。这次的转场不再是过去与现实时空的转换,却寓意着一次灵魂、爱与勇气的新生。25年的独居,莫拉雷斯尽管实现了自己的复仇,却也永远被禁锢在爱的回忆中。铁笼锁住的不仅仅是戈麦斯,还有莫拉雷斯。他走不出过去,走不进现实。精神上,他只能在过去的美好记忆中获得生的意义。艾斯波西多不愿如此。他走出了那个极具禁锢意味的画面构图,在伴着音乐的黑场中,走出了过往的自己。一片鲜花在黑场后跃然于画面。观众瞬间便意会到希望的到来。
  影片中的四次黑场在流畅的剪辑与巧妙的其他转场形式中异常突出而意味深长。人生如戏,生命的转折常常就在幕起幕落之间。在影片为观众拉下的四次“幕布”中,导演精彩地利用电影自身的形式特质实现了对叙事与抒情的艺术升华。
  
  结 语
  
  除上文中所列举的转场方式,导演还利用人物的动作错觉进行时空转场。在戈麦斯被捕认罪的回忆结束后,现实中的艾斯波西多曾出现过一次幻觉(1’16’54),看到杀害巴勃罗的凶手问自己是否是艾斯波西多。紧接着电话铃声响起,艾琳娜告诉他想看他的小说,并说自己喝了些茶。而下一个镜头恰好就是艾琳娜的手在搅拌茶。前景的手与茶都失焦模糊,而后景播放新闻的电视却异常清晰。但当镜头切到艾琳娜的近景时,观众发现竟然是25年前的艾琳娜喝茶的场景。观众再一次在不知不觉中穿越了时空。而艾琳娜所看的新闻也成为下一场景中的转场要素:莫拉雷斯在同样的电视新闻中发现戈麦斯已经被释放。
  在影片接近尾声之时,导演利用镜头的快速切换,通过闪回(28个25年前场景的闪回镜头)来表现过去与现实时空的交错。闪回虽然常见,但在影片整体偏重抒情性、渲染性与寓意性的时空转场中,快节奏的闪回加强了仍有谜底尚未揭开的悬念感。同时,这些闪回镜头大多以特写的方式呈现,配合人物的语言,音效(枪声,火车汽笛声等)及音乐的交织,促成观众情绪上的紧张,为最终整部电影情绪的爆发做足了心理的铺垫与酝酿。
  《谜一样的双眼》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有一个张力十足的小说蓝本,更在于导演坎帕内利亚对电影的叙事与艺术形式的精妙掌控。影片没有仅为展示技巧而卖弄,每一处时空的“缝合”都透着导演十足的用心与精心。坎帕内利亚将电影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形式技巧与影片的主题、气氛形成了贴切而有韵味的弥合。在商业快餐片大行其道之时,很多导演已经习惯直接去“切”,而观众也都对此习以为常。但作为一部充满商业卖点元素的电影,《谜一样的双眼》能如此认真、精致地设计每一个时空转场,足以证明导演坎帕内利亚对电影艺术本身以及对观众的诚意。或许我们的一些片子中不缺少华丽的技巧,所缺的正是这样一点诚意。
其他文献
[摘要] 伏尔泰版和陈凯歌版《赵氏孤儿》的差异主要存在于“救孤”这个情节。陈凯歌版本《赵氏孤儿》的救孤是承启复仇故事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漏掉的孤儿,屠岸贾就可以一手遮天除尽后患,因此“救孤”是整件事情的关键。伏尔泰版《中国孤儿》的关键情节也是“救孤”,不仅牵扯出伊达美和成吉思汗以前的关系,也使伊达美成为整个复仇事件的焦点和主角。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男人文化 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文化 法
[摘要] 电影《画皮II》在2012年暑期创造了华语片在内地上映的最高票房纪录,取得如此票房成功是与影片营销策划团队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一部单纯的商业大片,《画皮II》取得惊人票房和成功的背后更多是注重科学合理的票房营销的结果。或许,《画皮II》的成功对国产电影来说更大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学到票房营销的精髓。  [关键词] 票房营销 《画皮II》  2012年6月28日,投资1.2亿人民币,由陈国富
[摘要]CCTV青年歌手大赛综合素质考核环节自设置以来,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成的、反对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文化涵养在歌手大赛中究竟应该占据何种角色、地位,这需要从文化与音乐表演的关系中来探寻答案;大赛中歌手的综合素质究竟该如何考核才会趋向科学合理,也需要从考核的内容与模式上来探索、创新。  [关键词]CCTV 歌手大赛 艺术述评 综合素质    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于3
【摘要】都梁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较为真实地写出了从1968年起中国近30年来的特殊历史,并别具一格地塑造出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时代佼佼者——钟跃民。在这部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这部小说文化氛围和情感氛围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直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血色浪漫》 陕北民歌 情节发展 人物塑造    
[摘要] 在中国电影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近年来大片的宣传都不约而同的突出一个“色”字,自觉不自觉地凸显“强暴”、“色诱”、“裸露”等字眼。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要为其上映做好宣传,光从“色”字着眼很难长久支撑,没有文化底蕴和充分的宣传营销策略是不行的。近年来的电影宣传中,《五星夜话》对《山楂树之恋》的宣传打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将文化因素很好的揉进了节目,使电影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也是一次有益尝
[摘要]通观两部影片,前一部以母题音乐重点突出了“疯妈”这一人物,细腻地刻画了文革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被扭曲了的关系和情感,硬朗的音乐除了烘托诡异、变形的环境和气氛外,也突出了“疯妈”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后一部则以母题音乐主要刻画了“张麻子”这一人物,丰富了他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外,英雄的也有孤单落寞、需要独自承受的许多情绪,可算是“外刚内柔”吧。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
[摘要] 电影艺术是造型和叙事的结合,但使电影从一种新技术变成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的众多要素中,叙事无疑是最具渗透力和表现力的。台湾导演戴立忍的影片《不能没有你》,在台北电影节上拿下多项大奖之后又斩获台湾金像奖众多奖项。获奖的原因固然有很多,而成功的叙事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关键词] 电影 叙事模式 叙事风格 叙事者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
摘要:从《光荣的愤怒》到《李米的猜想》,曹保平对农村政治题材和城市爱情主题进行了尝试。他用近乎荒诞的黑色幽默将农村政治革命戏谑了一把又将爱情的寻找与等待作为普通人的唯一生活重心。从政治意识形态到芸芸众生的爱情对象,曹保平完成了“隐藏自我”的他者叙事风格,值得电影人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自我 他者 动态叙事 稳态叙事 深度    《光荣的愤怒》和《李米的猜想》,是从“一个怂人的愤怒”到“你能为爱活
[摘要] 2008年的《海角七号》带动了处于低迷期台湾电影的发展,借助这股强劲之风,2010年的《艋舺》不负众望。从乡村电影到青春黑帮电影,两部作品反映了台湾的历史,《海角七号》和《艋舺》还反映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实以及殖民记忆消弱的现实。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海角七号》 《艋舺》 历史 本土文化 殖民记忆  doi:10.3969/j.issn.1002-691
[摘要]《暖春》讲的是7岁的孤儿小花被爷爷(宝柱爹)收养以后的故事。她在悲苦的氛围中,营造了一个温情的、充满爱的世界,让观众无不为之感动。她给观众、给鸟兰塔娜和山西电影制片厂带来了“暖春”,给了三者无限的精神力量,也给了人们思考的空间和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暖春》 意蕴 价值 思考    影片(暖春>是乌兰塔娜在2003年拍的处女作,这部仅用了200万元的小制作,就像她的名宇一样,给观众、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