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观两部影片,前一部以母题音乐重点突出了“疯妈”这一人物,细腻地刻画了文革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被扭曲了的关系和情感,硬朗的音乐除了烘托诡异、变形的环境和气氛外,也突出了“疯妈”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后一部则以母题音乐主要刻画了“张麻子”这一人物,丰富了他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外,英雄的也有孤单落寞、需要独自承受的许多情绪,可算是“外刚内柔”吧。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 配乐 情感 英雄主义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16
一、引子
2010年岁末,《让子弹飞》、《赵氏孤儿》、《非诚勿扰》三部大片竞相上映,作为黑色喜剧的《让子弹飞》、历史正剧的《赵氏孤儿》和爱情喜剧的《非诚勿扰》尽管分属于三种不同的类型,但这并不妨碍热心捧场的观众们将三者加以比较。毕竟这是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四位大导之三的年度巨制,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前期宣传都将观众的胃口吊到了最高点,各种影评热议也陆续见诸报端。笔者作为众围观者之一,也观看了这三部影片,尽管孰是赢家各位影迷心中的标准各有不同,但姜导的讽刺辛辣、陈导的人物塑造和冯导的市井幽默都以各自的角度感染到了我。而相对而言,陈导和冯导都在各自原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姜导无论在个人风格上还是市场化的程度上,都明显地在自己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至于这个台阶走得是狠是稳,至今已经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至少说明了一部分问题 ,这也可以称作是姜导的又一部个人代表作。笔者对这部影片格外感兴趣,也正是由于它的主题暗含着诸多隐喻,情节粗看上去土气但其实应归为黑色电影,台词更是颇具个人特色,这一切都给了观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就连音乐,是的,有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了,影片的配乐直接沿用了姜文的上一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在记者的采访中,姜文并不避讳这一事实,但具体的缘由并未说明 。到底是因为这次的配乐不满意,还是因为太喜欢这首名为《太阳照常升起》的母题音乐,还是在上部影片中未得到淋漓尽致的使用,都不得而知。而笔者就想以此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比较
《太阳照常升起》拍摄于2007年,参加了第60届戛纳电影节,由于路途中胶片受损遗憾地未能成功竞逐,影片也未能在院线上映 。影片由四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独立成章,但又通过时间、音乐、相片、道具、人物等互相关联,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故事四在前,讲述发生于1958年中国西部的两个女人一同寻找各自爱人的情节,年轻时的疯妈没有寻找到她的爱人李不空,这个从此被当做阿辽莎来称呼的人。然后是发生于文革末期的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这三个时间上接续的段落。故事一讲述了疯妈念念不忘自己的男人,上树、念诗、刨地,被自己的儿子和村里人不解,最后随着一身漂流在河里的衣服消失了。故事二讲述了厨师小梁被卷入一桩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抓流氓案件中,殊不知是身边的人设下的圈套,最后困惑于混淆黑白的小梁自杀了之。故事三讲述疯妈的儿子与下放农村的老唐和唐妻之间的情感故事。
这部影片被很多影迷描述为“晦涩难懂”,情节的非线性,刻意模糊的故事背景,互相交叉却又有区别的人物,都给观众的理解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故事中的年份却又那么明确,色彩却是那么斑斓,借疯妈之口说出的疯言疯语却又那么打动人,让观众不由陷入到导演所设定的“具体真实”的情境中。
日本著名的音乐家久石让观看本片后为影片大胆的想象和色彩运用所感动,为影片谱写了颇具风格的原声音乐。其中最完整的母题音乐“太阳照常升起”着重体现在故事一和故事四中。故事一中疯妈先是找鞋,然后是上树、刨地、砸家什、踩着土块漂移,最后索性留下几件外衣而消失了,当然直观地来说可以认为她是溺水而亡,但结局究竟如何,影片并没有交待。演员周韵很好地拿捏了疯与不疯之间的度,可以感受到的是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人们都如同那位算术老师一般被洗脑,疯妈的言语和行为中其实蕴含着对不明冤死的爱人的深情。疯妈消失在人间的方式甚至都那么美,随着河水静静地流走,去寻找她心中“最可爱的人”去了。
在这一段中,儿子因为担心疯妈的安全,几次去跑去找她。急促的管弦乐伴随着他的脚步。母题音乐《太阳照常升起》出现了三处,但每次出现都有变化。疯妈发现她挂在树上的鱼鞋不见了,一只鹦鹉却说:“我知道!”,于是疯妈跟着她四处寻找,这时第一次响起了母题音乐(图1),伴随着太鼓的鼓点声,营造出一种戏剧化的荒诞氛围。疯妈在屋顶上念诗,可以念着念着却突然没声了,儿子慌忙跑出去找她,听到有人说“你妈背着筐石头往河边去了”更是着急,此时第二次响起了母题音乐(图2),比第一次来得急促。最后疯妈说哪儿也不去了,等着儿子去接下放的知青回来。可等到他回来,疯妈却化作一团空无躯体的衣物,神秘地消失了。儿子顶着流淌的衣物疑惑发呆,坚定而不掺杂任何声音的小号母题音乐第三次响起(图3),并且连续两次,疯妈外表柔弱,但内心却坚毅刚强,嘹亮的小号声仿佛是她外柔内刚的化身。
全片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母题音乐是在第四段,年轻的疯妈怀着孩子,却被告知爱人已在朝鲜战争中死去。她挣扎着背回爱人的遗物,在火车上生下了孩子(图4)。悲喜交加的这一刻,导演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疯妈抱着在火车上诞生的孩子奋力地朝太阳喊:“太阳出来他就笑了!”……一轮红日升起,是影片的结尾,也是故事的起点。看到这里想起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结尾:“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歌舞炼成永恒。至于这欲望有怎样的一个名字,大可忽略不计。”
《让子弹飞》这部影片把时代背景设定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虚拟了故事的发生地点鹅城,讲述了张麻子智斗当地恶霸黄四郎的故事。影片节奏紧凑,台词精炼,故事部分除了几个高潮段落如真假麻子对峙、青石岭之战及散银发枪等几个部分加入了急促的弦乐以烘托行军气氛外,斗智的部分基本没有配乐出现,母题音乐“太阳照常升起”只集中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和末尾两处。开头部分出现在张麻子拦截县长和师爷的火车时,当张麻子说出“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台词后,音乐立即响起,第一遍由小号起,随着张麻子的队伍从山林里、从河流中飞奔出来,这段音乐肆意流淌,又由弦乐重复了一遍,进一步渲染了打劫的气氛,直到火车翻车落地,片名出,音乐停止,进入故事正题(图5)。结尾的段落中,张麻子的手下都坐着火车朝着他们理想中的“浦东”奔去,而张麻子仍然骑着白马在铁轨旁,这个情景仿佛回到了开头,所不同的只是铲除恶霸,为弟兄报仇之后却只留下了他自己。就在张麻子望向铁轨远方的视线中,雄壮严肃的母题音乐响起,影片结束(图6)。这是一曲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歌,现在“英雄”这个词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心目中没有了英雄主义情结,相反,正是因为当今这个时代英雄难见,英雄不易做,所以这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反而激起了观众的热情。影片最后的张麻子也许是落寞的、孤单的,这也许是英雄难做的一种原因吧。母题音乐加重了这种悲壮的气氛,观众在情绪达到高潮的同时,也品尝到了别样的一种滋味。正是这种复杂性使《让子弹飞》相比同期其他几部贺岁大片的单一类型来的更复杂、更耐人寻味。
有意思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两部影片都是以铁轨的意象来作为开端和结尾的。同样的画面加上同样的配乐,使人不禁产生两部影片是“异卵双生儿”的错觉。我们常说作品如同导演生下的孩子,那么这其中的连带关系,大概也只有导演自己能够说清吧。
三、结语
通观两部影片,前一部以母题音乐重点突出了“疯妈”这一人物,细腻地刻画了文革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被扭曲了的关系和情感,硬朗的音乐除了烘托诡异、变形的环境和气氛外,也突出了“疯妈”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后一部则以母题音乐主要刻画了“张麻子”这一人物,丰富了他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外,英雄的也有孤单落寞、需要独自承受的许多情绪,可算是“外刚内柔”吧。以同一支曲子来表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的丰富情绪,恐怕在电影史上也算是为数不多的例子(是否有这样的先例笔者尚未考证)。就这两部影片来看,配乐还是贴切地表现出了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这样的成功除了前述之因即导演相同外,当然要归功于作曲家久石让创作的层次丰富、意蕴丰富的原声配乐。优秀的原声音乐如同另一种语言,不仅能为影片本身加分,其自身也是常听常新,给人久久的回味。
参考文献
[1]百度娱乐,《子弹》香港大热创华语片新纪录 首周票房强势夺冠.[EB/OL]http://yule.baidu.com/news/movie/2011-01-17/1303497292.htr
[2]网易娱乐,《让子弹飞》首映日票房3018万.[EB/OL]http://news.163.com/10/1218/10/6069UDTV00014AED.html
[3]搜狐娱乐,《太阳照常升起》落选戛纳 胶片被毁姜文头痛.[EB/OL]http://yule.sohu.com/20070421/n249621467.shtml
[4] 史铁生,我与地坛[M].我二十一岁那一年,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年8月版,第27页
[5]大卫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 配乐 情感 英雄主义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16
一、引子
2010年岁末,《让子弹飞》、《赵氏孤儿》、《非诚勿扰》三部大片竞相上映,作为黑色喜剧的《让子弹飞》、历史正剧的《赵氏孤儿》和爱情喜剧的《非诚勿扰》尽管分属于三种不同的类型,但这并不妨碍热心捧场的观众们将三者加以比较。毕竟这是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四位大导之三的年度巨制,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前期宣传都将观众的胃口吊到了最高点,各种影评热议也陆续见诸报端。笔者作为众围观者之一,也观看了这三部影片,尽管孰是赢家各位影迷心中的标准各有不同,但姜导的讽刺辛辣、陈导的人物塑造和冯导的市井幽默都以各自的角度感染到了我。而相对而言,陈导和冯导都在各自原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姜导无论在个人风格上还是市场化的程度上,都明显地在自己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至于这个台阶走得是狠是稳,至今已经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至少说明了一部分问题 ,这也可以称作是姜导的又一部个人代表作。笔者对这部影片格外感兴趣,也正是由于它的主题暗含着诸多隐喻,情节粗看上去土气但其实应归为黑色电影,台词更是颇具个人特色,这一切都给了观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就连音乐,是的,有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了,影片的配乐直接沿用了姜文的上一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在记者的采访中,姜文并不避讳这一事实,但具体的缘由并未说明 。到底是因为这次的配乐不满意,还是因为太喜欢这首名为《太阳照常升起》的母题音乐,还是在上部影片中未得到淋漓尽致的使用,都不得而知。而笔者就想以此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比较
《太阳照常升起》拍摄于2007年,参加了第60届戛纳电影节,由于路途中胶片受损遗憾地未能成功竞逐,影片也未能在院线上映 。影片由四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独立成章,但又通过时间、音乐、相片、道具、人物等互相关联,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故事四在前,讲述发生于1958年中国西部的两个女人一同寻找各自爱人的情节,年轻时的疯妈没有寻找到她的爱人李不空,这个从此被当做阿辽莎来称呼的人。然后是发生于文革末期的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这三个时间上接续的段落。故事一讲述了疯妈念念不忘自己的男人,上树、念诗、刨地,被自己的儿子和村里人不解,最后随着一身漂流在河里的衣服消失了。故事二讲述了厨师小梁被卷入一桩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抓流氓案件中,殊不知是身边的人设下的圈套,最后困惑于混淆黑白的小梁自杀了之。故事三讲述疯妈的儿子与下放农村的老唐和唐妻之间的情感故事。
这部影片被很多影迷描述为“晦涩难懂”,情节的非线性,刻意模糊的故事背景,互相交叉却又有区别的人物,都给观众的理解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故事中的年份却又那么明确,色彩却是那么斑斓,借疯妈之口说出的疯言疯语却又那么打动人,让观众不由陷入到导演所设定的“具体真实”的情境中。
日本著名的音乐家久石让观看本片后为影片大胆的想象和色彩运用所感动,为影片谱写了颇具风格的原声音乐。其中最完整的母题音乐“太阳照常升起”着重体现在故事一和故事四中。故事一中疯妈先是找鞋,然后是上树、刨地、砸家什、踩着土块漂移,最后索性留下几件外衣而消失了,当然直观地来说可以认为她是溺水而亡,但结局究竟如何,影片并没有交待。演员周韵很好地拿捏了疯与不疯之间的度,可以感受到的是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人们都如同那位算术老师一般被洗脑,疯妈的言语和行为中其实蕴含着对不明冤死的爱人的深情。疯妈消失在人间的方式甚至都那么美,随着河水静静地流走,去寻找她心中“最可爱的人”去了。
在这一段中,儿子因为担心疯妈的安全,几次去跑去找她。急促的管弦乐伴随着他的脚步。母题音乐《太阳照常升起》出现了三处,但每次出现都有变化。疯妈发现她挂在树上的鱼鞋不见了,一只鹦鹉却说:“我知道!”,于是疯妈跟着她四处寻找,这时第一次响起了母题音乐(图1),伴随着太鼓的鼓点声,营造出一种戏剧化的荒诞氛围。疯妈在屋顶上念诗,可以念着念着却突然没声了,儿子慌忙跑出去找她,听到有人说“你妈背着筐石头往河边去了”更是着急,此时第二次响起了母题音乐(图2),比第一次来得急促。最后疯妈说哪儿也不去了,等着儿子去接下放的知青回来。可等到他回来,疯妈却化作一团空无躯体的衣物,神秘地消失了。儿子顶着流淌的衣物疑惑发呆,坚定而不掺杂任何声音的小号母题音乐第三次响起(图3),并且连续两次,疯妈外表柔弱,但内心却坚毅刚强,嘹亮的小号声仿佛是她外柔内刚的化身。
全片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母题音乐是在第四段,年轻的疯妈怀着孩子,却被告知爱人已在朝鲜战争中死去。她挣扎着背回爱人的遗物,在火车上生下了孩子(图4)。悲喜交加的这一刻,导演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疯妈抱着在火车上诞生的孩子奋力地朝太阳喊:“太阳出来他就笑了!”……一轮红日升起,是影片的结尾,也是故事的起点。看到这里想起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结尾:“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歌舞炼成永恒。至于这欲望有怎样的一个名字,大可忽略不计。”
《让子弹飞》这部影片把时代背景设定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虚拟了故事的发生地点鹅城,讲述了张麻子智斗当地恶霸黄四郎的故事。影片节奏紧凑,台词精炼,故事部分除了几个高潮段落如真假麻子对峙、青石岭之战及散银发枪等几个部分加入了急促的弦乐以烘托行军气氛外,斗智的部分基本没有配乐出现,母题音乐“太阳照常升起”只集中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和末尾两处。开头部分出现在张麻子拦截县长和师爷的火车时,当张麻子说出“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台词后,音乐立即响起,第一遍由小号起,随着张麻子的队伍从山林里、从河流中飞奔出来,这段音乐肆意流淌,又由弦乐重复了一遍,进一步渲染了打劫的气氛,直到火车翻车落地,片名出,音乐停止,进入故事正题(图5)。结尾的段落中,张麻子的手下都坐着火车朝着他们理想中的“浦东”奔去,而张麻子仍然骑着白马在铁轨旁,这个情景仿佛回到了开头,所不同的只是铲除恶霸,为弟兄报仇之后却只留下了他自己。就在张麻子望向铁轨远方的视线中,雄壮严肃的母题音乐响起,影片结束(图6)。这是一曲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歌,现在“英雄”这个词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心目中没有了英雄主义情结,相反,正是因为当今这个时代英雄难见,英雄不易做,所以这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反而激起了观众的热情。影片最后的张麻子也许是落寞的、孤单的,这也许是英雄难做的一种原因吧。母题音乐加重了这种悲壮的气氛,观众在情绪达到高潮的同时,也品尝到了别样的一种滋味。正是这种复杂性使《让子弹飞》相比同期其他几部贺岁大片的单一类型来的更复杂、更耐人寻味。
有意思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两部影片都是以铁轨的意象来作为开端和结尾的。同样的画面加上同样的配乐,使人不禁产生两部影片是“异卵双生儿”的错觉。我们常说作品如同导演生下的孩子,那么这其中的连带关系,大概也只有导演自己能够说清吧。
三、结语
通观两部影片,前一部以母题音乐重点突出了“疯妈”这一人物,细腻地刻画了文革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被扭曲了的关系和情感,硬朗的音乐除了烘托诡异、变形的环境和气氛外,也突出了“疯妈”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后一部则以母题音乐主要刻画了“张麻子”这一人物,丰富了他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外,英雄的也有孤单落寞、需要独自承受的许多情绪,可算是“外刚内柔”吧。以同一支曲子来表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的丰富情绪,恐怕在电影史上也算是为数不多的例子(是否有这样的先例笔者尚未考证)。就这两部影片来看,配乐还是贴切地表现出了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这样的成功除了前述之因即导演相同外,当然要归功于作曲家久石让创作的层次丰富、意蕴丰富的原声配乐。优秀的原声音乐如同另一种语言,不仅能为影片本身加分,其自身也是常听常新,给人久久的回味。
参考文献
[1]百度娱乐,《子弹》香港大热创华语片新纪录 首周票房强势夺冠.[EB/OL]http://yule.baidu.com/news/movie/2011-01-17/1303497292.htr
[2]网易娱乐,《让子弹飞》首映日票房3018万.[EB/OL]http://news.163.com/10/1218/10/6069UDTV00014AED.html
[3]搜狐娱乐,《太阳照常升起》落选戛纳 胶片被毁姜文头痛.[EB/OL]http://yule.sohu.com/20070421/n249621467.shtml
[4] 史铁生,我与地坛[M].我二十一岁那一年,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年8月版,第27页
[5]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