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三融三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t398896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通识教育体系不健全、专创融合不到位、实践平台不完善等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具有鲜明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突破口.通过系统设计“三融三阶”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层渐进”的通识课程体系,实施“专创融通”的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按照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教育规律有机整合融通、分层递进,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其他文献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已经成为解决职业教育“卡脖子”问题和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突破口.利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当前职业本科实践的三大现实困境:场域内部、外部和理论话语体系亟待重构与完善的话语困境,文化再生产、技术再生产和社会阶层流动受制约的功能困境以及职业本科场域内部子场域的行动者存在无序竞争的协同困境.提出通过构建职业本科场域边界、标准与共同语境,强化围绕实践目的 的多主体协商共治,促进以评价为导向的行动者惯习与场域结构演进,实现职业本科从“可入场”到“善
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是实现职教强国的重要途径.基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鲁班工坊”,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权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主权国家的合法授权,另一方面是从道德主张与专业储备中获得授权,并且中国主要运用“软权力”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认知式治理、规范式治理、网络式治理、数字式治理、标杆式治理和宣传式治理是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六种机制.基于“鲁班工坊”,中国为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作出了创新性贡献并取得了一系列治理成效,包括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顶层政策多元化系列化、全球布局不断
未来社会的易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征愈发明显,为应对这一发展变化,欧盟于2020年开发了面向21世纪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LifeComp框架.这个概念性框架旨在欧盟建立终身学习的共识,其在“个人、社会和学会学习”三个领域提出了非处方性的发展建议,同样也为我国的终身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通过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形式,构建“终生、宽生和深生学习”时空一体的终身学习;从社会文化发展视角创建学习者参与多系统交互的机会,实现家校社有机协同;从终身学习角度探索素养导向的深度学习,实践面向未来而教;关注数字韧性,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新战略.作为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和技能人才的适应性,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试点启动以来,在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证书覆盖面、提升试点参与度和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顶层制度设计有待完善、工作机制亟须优化、监督管理不到位、书证融通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升制度改革效能,需要加强统筹,凝聚部门合力;协同推进,落实制度设计;完善机制,保障证书质量;书证融通,推进院校教学改革;坚守初衷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微观数据,对劳动力市场中教育错配及技能错配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教育错配与技能错配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以及劳动力市场学历准入门槛的提升,教育错配现象有所改善,技能错配有所加剧,呈现出从“大材小用”到“大材错用”的状况.且劳动力市场中较为年轻群体的教育错配风险加剧,技能不足状况严重,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人才利用效率较低,大专学历劳动者教育及技能错配较为严重.相较于技能错配,教育错配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各类院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校
职教师资培养是支撑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培养国家工匠之良师与适应未来智能化教育场景的必要条件,职教师资培养应构建“政校校行企”五位一体培养格局,完善“双师能力”形成的培养过程,拓展培养层次布局与注重信息化能力养成的变革框架.在变革过程中,注重发挥职教师资专业标准的导向作用,增强职教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效应,夯实校企合作培养实效,形成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借鉴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从职业教育政策过程角度,将政府组织内部的职业教育治理控制权分为四个维度:目标制定权、检查监督权、激励分配权、实际执行权.各种控制权在作为委托方的中央政府、作为承包方的地方政府、作为代理方的基层政府之间的不同分配方式形成四种理想类型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即集权式、发包式、分权式、联邦式.将这四种职业教育治理模式作为政府职业教育治理行动的一个分析框架,中国职业教育治理的常态模式是发包式治理模式.并以高职百万扩招政策为例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解读我国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
高职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是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广东省6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网络访谈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太受重视、课程内容枯燥且没能很好地实现专业融合、课程实施方式欠缺多样、劳动隐形课程作用有待发挥、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的课程观存在着显著差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高职院校务必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各学科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劳动教育水平,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融入学科教学;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及其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劳
发展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先决条件是承认公民通过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欧盟及其成员国基于职业、专业和资格标准确立清晰明确的认证标准,成立权责分明的主体机构并确保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设置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开发兼具信度和效度的认证工具,制定法律法规、战略规划和工作指南以加强支撑保障,从而有效开展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结果认证,进而激发了公民参与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就业市场的技能供需匹配度,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社会融合.我国可从完善政策法规、明确规则体系,开展机构建设、规范制度执
以“全面建构、共同参与、价值多元”为教育评价新理念,分析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与核心教学点,按照课前自学、课中勤学、课后复学3个评价区间,建立一套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绩效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实证结果表明,指标体系以学习情愿度和行为投入度为重要评价尺度,以学生认知创新的构建和学习内生动力的提升为关键评价标准,能够对教学轨迹和学习成绩等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和评估,可以全面覆盖师生之间“共建共享”的知识活动空间,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有很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