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雷达先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先生走了,清明节前的五天,准确时间,是2018年3月31日下午三时。
  雷达先生是个治学严谨、风趣幽默的人。印象深刻的是十多年前去京参加散文年会,到会的著名作家有梁晓声、王剑冰、雷达、郑彦英等等,会议期间,又搞了几堂文学讲座,其中有一堂是雷达先生主讲的,开讲之前课室的荧屏上打出了一行“关于文学创作的机电思考” 的醒目大字。我盯着荧屏发蒙,猜测了老半天也不解其意。我从不敢怀疑那是笔误或打错字,我一直认为北京的作家、评论家都是全国一流的。怪诞的、新异的文化概念和艺术观点皆出自他们的创新和创造。
  令我费解的是,文学创作与机电思考有何关系?文学创作是否已经跃过人类的宗教信仰和情感领域,走进了与现代化、机械化、电子化接轨的年代了?我甚至想,雷达是一种探测空间的专门仪器,肯定与机电有关,但雷达老师讲文学如何与机电搭接?究竟是此雷达还是彼雷达?我几次抑制不住想问问身旁的人,一因与他们不太相识,有些不便和不妥,二呢,看他们都没当回事,好像还在“机电”思考的范畴内颇有领悟,更怕别人笑话自己肤浅。拿眼角瞟了一个隔桌的文友,笔记本上已写下了 “关于文学创作的机电思考”讲题。此时,我自感惭愧,大家都心领神会的文学术语,自己却百思不得其解,便不再怀疑任何人有看见皇帝新装时的那种做作,唯一期待的是雷达先生尽快破题。不一会儿,雷达先生抱书踱进课堂,全场寂静,睁眼屏气,笔记本刷刷地翻动,雷达先生拿眼瞟了一下荧屏,咧嘴笑了,他说:“不好意思,我讲的普通话是陕南口音,不标准,错了,应该是几点思考,不是机电思考,这是电脑员的笔误。”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同时,看见有许多同学在笔记本上把“机电”改成“几点”。
  事后,我把此事写成文坛趣话,谓名《笔误》。
  那天雷达先生给我们讲了些散文创作上的创新及超越的要义,他强调文贵在真,文贵在新,切忌跟风而上。接着,又讲到了文坛上的一股跟风潮。比如继《狼图腾》之后,不久又出了一部叫《怀念狼》的文学作品,文坛一时哗然。《怀念狼》与姜戌的《狼图腾》多少有些类似的地方。《狼图腾》的出版曾一时“洛阳纸贵”,作者姜戌从狼性和人性入手,对狼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挖掘和重塑,并暗示着我们的国民性存在奴性而缺乏狼性。狼性不是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花朵,而是在大自然的恶劣环境里磨砺出来的一种倔强性格和无畏的抗争精神。回顾中国近代史,世界列强的入侵和中国本身的四分五裂,与中国人的懦弱、胆怯和思想封闭的性格有着太多的关系。这本书的畅销和读者的美誉很大程度来源于作者对近代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雷达先生认为《狼图腾》和《怀念狼》都值得写,图腾也好,怀念也罢,都未尝不可,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切入的主题也不同。作者要雷达先生给《怀念狼》写评论,雷达先生写了,《怀念狼》也跟着《狼图腾》红红火火了一阵子。没想到,第二年,又一位女作家写了一部《怀念羊》的小说,也要雷达先生给他写书评。此时雷达犯难了,他刚刚写了《怀念狼》,又怎么来写《怀念羊》?狼是羊的天敌,在西北的草原,牧羊犬和篝火,陷阱和獵枪全都为了对付狼而保护羊的,这书评实在难以为继了。无论雷达先生如何博览群书,妙笔生花,狼和羊这对自然敌手都值得怀念,都值得写,但该从何入手才不相悖呢?才能给狼和羊都留出一片荒野或一块墓地?雷达先生终归没有想出平衡和中庸的好办法,因此《怀念羊》的书评至今也没写出来。
  近几年,一批文艺界的前辈陆续去世了。韩作荣、雷抒雁、周彦文、吕雷、陈荣琚、罗观星、谢逢松、雷达,总感觉他们走得有些急促和匆忙,让人猝不及防,徒生悲伤。我与这些先生,或有师从之历或有多面之缘,每每想起他们总是心有隐痛,恸情之时曾经想过写点纪念文字,但他们都是卓有建树的文学前辈,桃李满园,著作等身,纪念他们的文章网上一搜扑面而来,想想自己,文学界一小卒,与先生们既无特别情缘又,无私谊深交,终归没有写成。
  今天想写雷达先生无非是他与惠州有个春天的约定,又苦于缘分太浅。他答应我一定今春专门来惠州走走,一要去拜谒东坡祠和朝云墓,二要为惠州的作协会员讲讲“雷达观潮”。他樟木头有房子,而且还兼着作家村的村长,他每年都会在村子里小住一些时日,而樟木头到惠州只有三十分钟车程,这短短的三十分钟却成为了我们永远的期待,也成为了先生此生的抱憾。
  但愿天堂亦有作家村,还是雷达先生当村长。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确切地说,春天是从檐口积雪的一点儿化开,从一粒花籽推开家门伸出小脚丫算起的。  节气一到,小雨儿就飘起来了,小如虫鸣,细若發丝,丝绸般光亮润泽。“叮叮当当”,落到了房顶,斜飞上了窗户。顽皮地荡着秋千,开心地跳进池塘、草地、麦田。三五天,七八天来访一回,极为洒脱自由。  “吧嗒,吧嗒”,无数小嘴儿贪婪地啜饮着,这世界一天天在变,散发出鲜亮夺目的光彩。枯寂的冬天活了,带着明媚的笑意,清清的雨水,轻轻的
期刊
说起上海的女人,你可能第一个反应就是漂亮,会算,会过日子,会发嗲,这可能是其他城市里的女人所不及的。  如果你讨了上海女人做老婆的话,那你可要偷着乐一辈子了。她不但會烧得一手好菜,把你的胃服侍得舒舒服服,而且日长细久地过日子,会调教你做家务活,让你服服帖帖,不敢怠慢。  说起过日子,上海女人可以好好数数了。比如同样买了一种菜,到了上海女人的手里就可以烧出几种不同口味的菜来。如春天时节的竹笋,腌笃鲜
期刊
那是30多年前冬天的一个周日,北风呼啸。我骑着自行车由30里外的一个乡村小学赶到西安东郊的卫星城——纺织城,看望在灞桥区委党校学习的同学挚友李永强。  我刚刚二十岁,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有点自卑,因为我三次参加高考均名落孙山,当时猫在一座乡村小学当孩子王,月薪只有30元,连其他补贴加起来也不足40元。而永强就不同了,他是通过考试被乡政府选派到区党校参加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学
期刊
沈丘槐林成奇景,集古槐、新槐、天下美槐为园,无愧槐的家乡。  见到槐,自然想槐花。槐花香总让人心醉。槐树与槐花,那是浸入记忆深处的温馨与怀念。若这海似的槐吐芳,那该是怎样一番奇美与浓香呀。可槐花已落,枝头仅有恋槐的枯花,这倒使人更想槐花了。思念槐花,便看见眼前槐花盛开,香从心底弥漫上来,顿感浓浓的槐香沁入心脾,甜蜜的味道涌上心头。  槐长大江南北,槐花开在村落街头,槐是街树、村树、家树。大多人是从
期刊
岳父还在一个劲地吆喝,抽打着那头疲惫的老骡子。  正是夏收最忙的时候,田地里到处都是金黄的麦子和忙碌的身影。在田地里尽量节省时间,以前很多人种地是第一职业,而如今,很多人打工是第一职业,种地是第二职业。但岳父是一个脑筋极不开窍的人,就像他们家的那头老骡子,就知道拉磨套车,不会干别的。而岳父是一个实实在在一辈子只知道田地里捣弄的人,一来是岳父的身体有些残疾,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很多工种他干不了;二来
期刊
1975年夏天,初中毕业的我正面临着能否上高中的难题。如果通过正常的升学考试,我凭自己的成绩考上高中,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当时偏偏不搞升学考试,而是通过大队推荐和公社研究决定。  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大抵是学校安排两位老师到相关生产队和大队,核实该队和大队每位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家庭成分和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再由大队革委会按照一定的比例,从本大队的毕业生中提出上高中的推荐人选名单,由学校汇总后上报公
期刊
烟花三月,你离开江南的繁华热闹,奔赴塞北的辽阔苍凉。桃红柳绿过去了,黄叶纷飞过去了,茫茫戈壁过去了,茵茵绿洲过去了,连绵的山峰过去了,干涸的河床过去了,狂风过去了,大雪过去了。车辕辚辚,马蹄哒哒,向着乌孙国的方向,向着汉家公主命运的方向,任黄沙笼上你的黑发。  刘细君,你的人像你的名字一样纤细柔弱,多愁善感。风华绝代,却命运多舛。你在中国历史上创下了几项第一:古代和亲女性中取得成功的第一人;古代诗
期刊
“咔嚓”……  “哗啦啦”……  一株竹子在半夜三更被拦腰折断了,压在它身上的雪顷刻间纷纷陨落。其实,山谷里的任何竹木花草,生命的起起落落,时时刻刻都在律动、抗争,发生着变化。  山民说,夏天里,新竹已长得像模像样了,我们上山为了将它们的竹梢钩去,自己把身子挺了又挺,脚尖踮了又踮,双眼瞧了又瞧,为的就是让竹子在自然灾害面前少受损失。然而,人在数丈高的竹子面前,也算是渺小的啊。  安吉山民无可奈何地
期刊
直到山腰上的蘑菇石进入我的视野,才看出一座山的味道。  这山叫梵净山。从字面上解:梵者,妙也;净者,不着一丝尘埃。不知这场域是不是南海观音参禅修炼的地方。但隐隐觉得,但凡得道的菩萨,往往会把一座大山乃至几个山脉作为他做功课的场所,远比文人结庐的草堂大了去了。  而我一眼看上了蘑菇石,尽管只是山中的一个微点。说是蘑菇,其实是由两块石头垒成的。远看,像长在悬崖上的黑蘑菇,走近了,才看清上边的大而厚实,
期刊
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作《威尼斯的船》,那上面描写的水上城镇的独特风光十分让人羡慕,所以,过去如果说起水上城市,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后来才听说,原来在我们中国也有好几座著名的水上城镇。  乌镇在外的名声虽然很大,但却始终不改它内敛、含蓄的本色,所以它名声虽大,其实地方并不算大,还只是一个镇的规模罢了,并且它是飞机、火车都不通的,好像是怕这两个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太快,奔跑中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