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声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切地说,春天是从檐口积雪的一点儿化开,从一粒花籽推开家门伸出小脚丫算起的。
  节气一到,小雨儿就飘起来了,小如虫鸣,细若發丝,丝绸般光亮润泽。“叮叮当当”,落到了房顶,斜飞上了窗户。顽皮地荡着秋千,开心地跳进池塘、草地、麦田。三五天,七八天来访一回,极为洒脱自由。
  “吧嗒,吧嗒”,无数小嘴儿贪婪地啜饮着,这世界一天天在变,散发出鲜亮夺目的光彩。枯寂的冬天活了,带着明媚的笑意,清清的雨水,轻轻的暖风,青青的柳枝,这是春天到来的消息。
  它不同于夏雨的骤狂,“哗,哗——”有摧毁一切的力量。不同于秋雨的萧瑟,“啪,啪”敲打着石阶,那色彩一点点萎谢,光阴一寸寸暗淡。更不同于冬雨的寒凉,“唰,唰——”叫人躲避不及,要急寻一个暖处栖身。唯有它最知情意,不喧哗吵闹,安静中生发质朴神奇的力量。
  雨后仍略有寒意,可花儿们已精心打扮好了,每一朵都风姿迷人,美目盼兮,巧笑嫣然。红肥绿瘦的季节,在风里行走,或在绿植间徘徊,红的、白的、粉的,一座座喷花的飞泉,流动成无数斑斓起伏的卷轴,心上的半亩花田也盛开了。
  “叮当,叮当”垂丝海棠摇响了别致的花铃儿,也摇响了春天的节奏。那樱花儿开得恣意烂漫,不管不顾了,粉云堆叠着,微风乍起,有花瓣儿簌簌落下,直落到人的心坎里去了。桃花抹了胭脂红,美貌惊呆了四邻八方,她是春天最美的新娘。一大片一大片素朴低微的油菜花,像铺了层香喷喷的金子,黄透了半壁天空。这盛世壮阔的美,连富丽的大牡丹也不能与之比拼。
  “叮咚,叮咚”柳枝儿不疾不徐,平仄有韵,弹着长句短句,对着湖水倾诉爱情。粉白的打碗花,张着圆圆的小嘴儿,一会儿“嘟嘟嘟——”快乐地吹小号,一会儿又“啦啦啦”天真地歌唱,它们完全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蜜蜂们“嗡嗡嗡”跑过来了,抢着给它们配上和声。迎春花完成了使命,换上绿裙儿悄悄退隐,眯起小眼“呼呼”打盹儿去了。
  在陌上穿行,地里已拱出了一撮撮小芽苗,白嫩翠玉,那是春天的颜色。风里涌动着花儿丝丝甜润的气息,极细微又极深沉,那是努力绽放的喜悦,每朵花都藏着一颗欢喜的泪滴。低眉凝神,能听见花儿们“呵呵”的轻笑,窃窃的私语和幸福的咏叹。百花会上,帅气潇洒的风哥哥赶来了,他风度翩翩,朗声笑着,把它们一个个请进了舞池。“嘭嚓嚓,嘭嚓嚓”,快三慢四扭起来了。“咿——呀——”姐妹们高兴得不得了,忍不住唱起来了。一时间,眼波流转,香气袅娜,风情万种,叫你眼花缭乱。杨树叶子热情地摇动小扇子,“哗哗”地拍手鼓掌,也拍碎了枝头的万点阳光。
  听,树枝上、草根下、泥土里,到处风箫声动,高低曲折,委婉连绵,那是万物执着于春天的咏唱,是生命爆发的欢歌:
  “噗,噗——”是鱼儿在戏耍穿梭顽皮吐泡泡。
  “唧唧,哝哝”是小虫子约会时亲密呢喃的私语。
  “呱呱呱——”是青蛙们鼓着腮帮子进行歌咏比赛。
  “嘎——嘎”是小花鸭搅动春水溅起的浪花一朵朵。
  “嘤嘤嘤”是蝶儿驮着花旗袍到处炫耀,赶着参加百花会。
  “嘿,加油啊”是谁在拨动生命的琴键,敲响青春的旋律!
  特别喜欢素面行走,听春天的各种声音,这丰厚的交响乐叫人无比振奋。那工厂机器的“轰轰”声,机械犁田的“哗哗”声,汽车喇叭的“滴滴”声,风吹麦田的“沙沙”声,追逐风筝“噢噢”的叫喊声,笔在纸上行走的“刷刷”声,甚至白衣少女强说愁的轻叹声……无不美妙至极。
  我常常坐在地上,与大地连为一体。听植物拔节的“嘶嘶”声,根茎吸水的“嗞嗞”声,蚯蚓拱泥“吭哧吭哧”的号子声,小甲虫“吱吱”的叫唤声,蚕吃桑叶的“沙沙”声。听着,听着,我的血液也“汩汩”涌动着河流奔涌的声音,雨水落地的声音,万物生长的声音。站立在风中,胸怀像张开的山谷,溢满鸟音溪声,跟着春风在白云上飞,心上挂满快意的笑。
  这春声,似海呀!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小时候家里穷,三荒季节常常闹得上餐不接下餐,哪还有条件奢望穿得好,因而,小孩们掰着手指盼过年,盼父母给自己做上新衣裳,盼穿着新衣裳去外婆家拜年,从外婆、舅妈那里领到红纸包。  新春里孩子们会天天穿着新衣裳,放鞭炮、捉迷藏,与表兄妹们一起追逐嬉闹、跌打滚爬,累了饿了就分吃口袋里的糖果,常常乐得不知回家。新衣裳不仅脏得快,也破得快,但就是不愿意脱下来换洗。直到母亲说快要开学了,要穿着新衣裳去上学时,才
期刊
我的家乡在秦岭南坡,嘉陵江畔的半山腰,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植物生长茂盛,生物种类繁多,这就给马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因此,这里的马蜂特别多。  第一次被马蜂蜇,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天上午,我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在大路的拐弯处,看见几个五年级的学生拿着石块向核桃树空隙中扔去,便好奇地跟了上去,想看看他们打什么。没想到,刚往前走了几步,一个圆圆的东西就落在了眼前,大孩子们都喊叫
期刊
人到中年,总爱回忆。  1983年,有三件大事:一是分田到户,告别了“大锅饭”,村庄喜气洋洋;二是我跳出了“农门”——考上昆明师范,全家欢天喜地;三是有了自己的假期——前几年假期可是要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的。下户分到三头黄牛和一头水牛,假期便由我放牧,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我15岁,个头瘦小。森林茂密,高山连绵,独自上山可是要胆子的呀!吃过午饭,我带着一块塑料布以防下雨,怀着兴奋出门。“事非经历不
期刊
我静静地坐在老屋那瘸了一条腿的小板凳上,不知道要想些什么。  深浅不一的青苔,沿着铺在屋檐下的火砖的皮肤潮水般生长起来,踩在上面,柔软湿滑。院子里杂草灌木疯长着,几乎遮住了整个地面,让人无处下脚。“噼噼啪啪”,灰暗的瓦背隐隐作响,原来,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白色的蜘蛛网在屋子的半空中悬挂着,从客厅向两边的里屋一直蔓延过去。这是我父母70年代建造的老屋,100多平方米,锄头、铁铲、犁耙、木桶、扁担、畚
期刊
吃过多少美味,如果要回答哪一道菜最可口,我一定脱口而出:“我妈烧的红烧肉。”  曾经写过一文,红烧肉,写之前,我专门向母亲讨教烧这道菜的窍门。母亲毫不遮掩,一口气兜底翻:首先要选好肉,肋条,肥瘦得当;放锅里清水煮一会儿,拿出洗净,切成块;再放油锅里,油锅要事先放葱姜煸了,再放入肉块继续煸;煸到一定火候,倒下半瓶黄酒,通常是特加饭,继续煮,半小时后再加入红酱油、冰糖,另加少许盐粒,如此再焖上个半小时
期刊
陈老爹是祖父的乡邻,老伴已去世多年,但在祖父的面前,他是很有些优越感的。就说打鱼吧,他清早出去,晚上回来,裤腰带上别着的鱼篓里总揣着无数的鱼虾,有些还令人眼馋地活蹦乱跳地窜了出来。  我常望见他肩上掮着一副竹竿,上面倒挂着几条鲶鱼,被柳枝穿过腮帮,张嘴朝天地断了气;或拽着一条爪子系得铁紧,脖子伸得老长,嘴里直吐白沫的王八。每当这时,他总要走到小港边的那块漂着丝草的洗衣石上,将肩上的渔具抖落在地上,
期刊
初冬时节,我和几个大学同班同学相约回到母校——黄冈师范学院老校园(前身为华中师院黄冈分院),光阴似箭,岁月飞逝,一晃四十年过去了!  当年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年龄大的已是头发花白,当上了“照孙办主任”;年龄最小的,也离退休年龄不远了……我们徜徉在熟悉的操场边,望着那些倍感亲切的教室和我们当年亲手种植、如今已长得叶茂参天的大树,感慨万千。当然,聊得最多的话题,少不了当年参加高考时的那些往事……  
期刊
两间土坯房,三面土围墙,这便是我最初记忆里的家。  母亲说,当初,是没有院墙的,没有院墙不是一个完整的家。所幸的是庄稼人有的是力气,乡下最不缺的是黄土。每天天不亮父亲就驾上排车,去村南的荒地或者沟边拉上一车土。晚上收工回来再捎上一车土。日积月累,在屋前存下了小山似的一大堆黄土。  过了年,趁着农闲,还有没吃完的过年饭,便开始动工了。  先用尺子左右前后丈量了一下,仔细地画了线,然后用杵头夯实了地基
期刊
漫步新县老街,犹如走进记忆的博物馆,每一片斑驳的古宅背影,都在讲述千百年的风雨苍茫。  元末明初,唐宋的遗风还在吹染着新县古街的锦绣风华,一叶扁舟从姑苏北上,千里迢迢,来到苍梧山北麓,一个远离战火纷扰的世外桃源。新县张氏迁祖落户,带来江南人的经营理念、技术、资金,老街更是繁华添秀,酒坊、药房、当铺、杂铺、铁铺、银铺,商铺林立,生意兴旺。张景,明成化进士,清风为官,携湖北百姓赠送的红叶树和铁石碌碡,
期刊
爹在的时候,就爱吃个饺子。要是能吃上羊肉馅的饺子,就会美得唱上几句京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得意的时候,跷起二郎腿,唱得摇头晃脑的,别提有多高兴。  奶奶在世的时候,家里不让吃羊肉馅的饺子,因为奶奶是旗人,是汉八旗。奶奶祖上是镶黄旗,清宫里的御厨。后来被贬到北京南苑去看坟,败落了,这才“下嫁”给了爷爷。奶奶觉得失势的凤凰不如鸡,日子一年不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