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美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亟待强化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它内在潜藏着开发智力,增进道德和有益健康的因素,又隐含智育、德育与体育的功能;而智育、德育、体育又各自具有审美的成分。学校实施美育有三大途径,一是家庭美育。二是学校美育。三是社会美育。从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学校 美育 审美能力 实践 培养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是在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人的社会实践是多种多样的,人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美的形态和存在方式也是千姿百态。人类在从事生产劳动之外,还要从事社会斗争,科学研究,艺术创造等活动,人们在这些活动中,也在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创造了美。有了美,围绕它就形成了专门研究美的学说,形成美学;有了美学,便有了关于美的教育,形成美育。
  什么是美育?如果设定一系列可控的审美活动,包括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对人的情性施加积极影响,促成健全人格的建构,变审美活动为自觉的教育过程,那就是美育。简而言之,美育即是从审美活动为中介,积极塑造人格的特定教育活动,是美的创造的合理延伸。
  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亟待强化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它内在潜藏着开发智力、增进道德和有益健康的因素,又隐含智育,德育与体育的功能;而智育、德育、体育又各自具有审美的成分。我们实施美育有三大途径,一是家庭美育。二是学校美育。三是社会美育。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
  对于现今社会来说,一个人从3岁—23岁是在学校学习的年龄,是由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人的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阶段他主要接受的是学校的教育,也是培养一个人具备审美能力的学习阶段。一个人对真善美的事物和丑的事物区分便是在这个阶段通过学校美育,得到认知的。就学校美育来说,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學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并且学校的一切建筑、陈列品,都要符合美育的条件。所以,学校美育成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形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一、注重学生学习课程中的美育,培养学生具备审美能力的基础
  在职业学校里德育课程的内容都是直接与美育相关的。例如: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教会学生的从文明的角度处理事情,从科学的角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人生,都是一个人行为之美的体现;艺术课程让学生从音乐、美术、舞蹈课中学会欣赏艺术,了解艺术;从体育课中学会欣赏人的动态之美;从语文课的学习和诵读中感受和欣赏传统文化与中国国学之魅力,学会赏析文学作品,学会做事做人的处世之道,增强人的修养之美和语言之美。这些是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认识,使其具备审美能力的基础。其他如:理工学科中制图、车工等有其对称,均衡、秩序、多样的统一等形式美的特点。其实,这些对一个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同时又富有教育经验的教师来说,他完全可以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又注重到表达方式,操作方式中美的因素,从而借助美的发展规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二、从校园素质文化中体现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校园的素质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也可以说是让孩子走进“实践”当中去体会内在的文化,这种文化,我觉得就是寻找我们身边一切美的事物,范围之广,遍及了很多内容及课程。例如:军事化训练,与军人接触,让学生通过在部队中的生活,感受“谁是最可爱的人”,到部队慰问演出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从社会的角度寻找美——是可爱的军人;助残日到来之际的爱心活动和平日里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的活动,“雷锋日”中的献爱心活动,看望社会福利院里的孤寡老人,为他们带去欢声笑语,让学生体会了人世间最美的真情——爱心,寻找那现今社会已经离我们即将远去的记忆;艺术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音乐中学会欣赏韵律之美,从舞蹈中体会肢体语言的魅力,从绘画中体会色彩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美丽幻想,从书法中体会中国传统艺术和最古老艺术的博大精深;文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华丽之美与朴素之美,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从写作中体会文学作品创作的快乐成就感,从阅读中体会文学艺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写作形式;从运动实践中体会人在运动时动感之美。现在学校所开展的各种技能大赛、毕业汇报演出、百姓乐大舞台的演出等等实践活动,就是让孩子在实践中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充分认识自己、生活、社会,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从实践中懂得初步的鉴赏,逐步培养学生认知事物和感受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校美育和家庭美育结合起来,共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每一个人都要走出家庭走进学校,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这个过程,家庭、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最初环境,这两个环境是缺一不可的,以前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家庭中的养成教育与学校中的养成教育不一致,让学生非常为难;还有的家长干脆就把孩子扔给学校,并说:“我孩子太难管了,送到学校你们学校看着弄吧!我们是收拾不住了。”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应该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共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提高学校美育,让孩子受益。现在的独生子女性格,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倔强,优越感强,即便是有兄弟姐妹的有的也是吃不了苦啊!这些性格应该让孩子从家庭的环境里和学校的环境里共同得到改变,多关注他人,多忍让他人,做到心里有别人,孩子的心将会变得的更美。现在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都开始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些亲子活动,家校活动,增强孩子与父母,学校之间的沟通,使孩子对这种人类本能所具备的亲情得到更深一步的了解。例如:学校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加深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生毕业汇报演出请家长来观看,孩子们的演出经常让全场家长和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孩子们相拥而泣,场面非常感人。孩子长大了,理解了学校、老师、家长的苦心教育,使得自己有了精彩的一面。相互理解、信任,让人性之美在家庭、孩子、学校三者之间展示出最动人的一面。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家庭,学校应该把事物中真善美的东西教给孩子,让孩子那“善”的心底永远是美的,从中让孩子学会辨别是与非、善与恶、好与坏的事物,培养孩子的鉴别能力,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这些对他以后进入社会这个大的学习环境中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学校现在开展学习《弟子规》教育,通过一段时间的晨读和朗读比赛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感恩思想、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变化,学校有了良好的校园风貌。
  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校美育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
  家庭、学校、社会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我们在注重家庭,学校美育相结合的同时,不可忘记社会实践活动对中职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远比在课堂上只听教师讲解和看图片的感受、领悟来得更深刻。例如:学习教育体验,把孩子带进工厂实习,亲自当工人体会劳动是辛苦的,收获是来之不易,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家长的辛苦与操劳;情感教育体验,将学生带到敬老院参观,与老人接触,采访老干局里那些爱唱爱跳的爷爷奶奶们,让学生通过对比来认识我们身边这些可爱的老人,懂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夕阳情;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去博览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去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让学生走自然,了解自己生活城市美丽的一面,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感知民间艺术表现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带领学生参观各类文化艺术展览,从中感受我们身边的艺术和那些人们理想境界里对美的追求,感知绘画带给我们直观和抽象领域的美感,书法带给我们的黑白艺术享受,文艺的欣赏带给我们的生动形象的艺术美感。
  另外,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等传媒文化中学会认知社会,学会去看电视,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内涵的节目。例如:了解中华历史的;介绍名人名家的成长经历的;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回忆中国古老文化艺术传承的;了解现今社会发展动态的等,从中能够增加学生知识储备,让一些无法走出外面世界的孩子们从家中就能博览大千世界的故事和了解社会的变化。
  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关注我们身边的社会文化,学会分析和理解这些文化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思想内涵,从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进一步让自己的审美能力扩展到更广的领域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行为美、心灵美的人,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审美对象。那么,我们实施学校美育造就各类人才的任务和目的也就在于此了。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灯. 美学的基本原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顾永芝. 审美概论.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
  [3]王一川. 美学与美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4]姜大源. 职业教育改革.
  [5]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礎课教学大纲.
  [6]关于国学类教育的相关文章等.
其他文献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高校又是推广、发展和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 高校中的武术教学专业性强, 历来注重言传身教,那么, 如何提高武术教学中示范的有效性, 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示范的重要性  在武术教学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动作数量多, 方向路线多、变化又多, 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因此, 更需要大量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技术、
【摘 要】教学最终是种手段,通过艺术形式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主要特征,绝不能把太多非美术性的内容充斥课堂,冲淡艺术本身鲜明个性。本文就目前中学美术教学现状谈了几点个人的意见。  【关键词】回归 新课程 学习兴趣 个性发展 魅力  自《美术课程标准》开设“综合、探索”领域后,可喜的看到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体现“整合”方面做的努力,但为了体现这一新理念,不恰当的“整合”,一味地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文本的教学。语文课是文本语言的研读课,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课,引导学生正确地领悟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强化文本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由此,我们呼唤文本的回归,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实现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 回归 超越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
【摘 要】绘画的空间思维能力是一种包含着强烈的人文色彩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综合。学习素描这门课程需要运用空间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习该门课程的任务之一。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建立空间概念。  【关键词】空间思维;观察;表现  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仅有该学科的基础科学知识体系,同时也
【摘 要】本文就藏族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从家庭生活现状、学校生活现状和心理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心理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交往等活动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在当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留守儿童的数
【摘 要】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强调模块—专题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在知识整合方面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方面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比较薄弱,而高中教材时序性又不强,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实际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的原因、现状、解决对策笔者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请教于大家。  【关键词】模块 通史 融合  从2004年开始进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几年过去了,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在不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笔者以一节初中英语公开课“I Would Go to London”为案例,通过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提问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低认知水平问题多而高认知水平问题少  布鲁姆根据认知层次把问题分为: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分别指向学生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激发其积极性
【摘 要】结合讲授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课程及实验的经验,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c 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专业 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  一、C 语言介绍  C 程序设计语言是在C语言基础扩充了面向对象机制而形成的一种面向对象程序
20 世纪以来, 素质教育已成为国际性教育改革的趋势,但是在我国, 如果哪个学校在搞素质教育的同时使升学率下降, 那么这个学校的素质教育就会缺乏生命力。其实,从本质上讲,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升学,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追求升学率”, 于是,“有效教学” 的春风应运而生。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讲究英语课堂的导入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和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行,大家都认识到,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以读促悟。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朗读示范、重点点拨、充分自读、宽容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  【关键词】朗读教学 指导 方法  《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