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演讲辞引发的思考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储建明,男,1962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江苏省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历任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校长、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调研员,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在各级各类培训班讲课100多场,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和参编教学用书10多部。
  编者按:文章中的演讲稿为中国留学生蒋境源同学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发表的一篇全英文演讲稿,蒋境源同学现为该校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专业本科生。
  一个刚刚经历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大一留学生,用他并不十分成熟的眼光和大脑发表了他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也许这个演讲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然而,在这短小的篇幅里,我却以为有着让人警醒的话题。
  请先读一读这一篇演讲辞:
  大家好!
  感谢您的到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孩子正在趋同化。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在所有的奇迹、重大事件以及人类定居实现之前,人必须要拥有一样最伟大的能力,那就是创造力。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也是如此,我们时刻面临着需要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刻。独立思考是必须的,而孩子们正在逐渐失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就让每个孩子变得不是那么独特了。我解释过后,你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那我们就开始吧!让我逐步解释给你们听。首先,我来阐述一下什么是独立思考。总的来说,独立思考能力是指面对事情发生时的一种客观分析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在学生中正逐步丧失。孩子们太听话了。例如,中国的学生在课堂上鸦雀无声,因为随便提问是会触犯老师的。老师、学校和父母就是权威,学生们必须听他们的话。上了高中,学生们还不允许到校外吃饭,因为学校告诉他们说校外的食物不卫生。可是,不幸的是(也可以把unfortunately换成ironically),学校的餐盘里也有头发、虫子和铁丝。而学生对此的做法是沉默。除此以外,很多学生不去判别父母或者老师对他们说的正确与否,只是不假思索地去执行。这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自己决断力。他们过于依赖父母,以至于没有了这一层指引他们就失去了方向。很可悲,不是吗?中国郑州发生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迷路了,警察叔叔把她接到了派出所,而她要求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先要完成作业。小女孩周围很多人在走来走去,在谈话,但是她漠不关心,一直坐在那两个小时,完成了作业。这难道不是不可思议吗?假使你是这个孩子,你一定会先想着联系你的家人,或者你首先会庆幸自己脱离了危险。然而,在她的头脑里,没有什么比完成家庭作业更重要的了,因为这是学校、老师、家长要求的。当一个孩子变得如此听话的时候,家长们要开始担心才对,因为孩子这样发展是没有未来的。现在你知道独立思考能力是多么重要了。
  下面我要说的,是孩子们正在失去创造力,而这一现状的始作俑者是学校。在我看来,学校不应该是创造力的乐园吗?我下面的话可能让你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学校在削弱教育的差异性。在所有国家(可能应该是在我们的国家,In our country),教育学科是分等级的。例如,最重要的是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等等。最不受重视的课程是艺术,当然,艺术各门类也分轻重。怎么可以这样?原因就是从老师和父母的建议而来。你的父母会告诉你,儿子,学好这些学科可以考上大学,学到更有用的知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甚至,有一些孩子的天赋不在学习知识上,他们还会因此被其他人嘲笑。一些学校培养的孩子足够聪明,会按部就班地做老师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还会因此就认为自己比其他的孩子聪明。我还要说的是,人口急剧增涨让学历没有过去那么值钱了,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从学校新鲜出炉,但是我们却不需要这样的人才。每个人都趋向大同,相同的生活,相似的方向,同样的思想,甚至同样的大脑。教育有新旧两种愿景,旧的愿景是教师兢兢业业,努力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肯教授告诉我们新的愿景,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是现代教育正在无休止地抹杀他们的创造性。
  总之,我希望你们意识到形势有多严峻。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改变世界。祝您生活愉快!
  演讲者是一位2017年8月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就读的本科留学生,他從自己就读于国内中小学的经历之中,对目前中国教育之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自己关于独立思考与创造力问题的见解。虽然这些内容的剖析还缺乏一定的深刻性,所涉猎的论据也比较粗糙,但是,这些问题的实质却不得不让人扼腕长叹深思,因为这不是空穴来风,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教育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孩子,教育的本意究竟是什么,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教育必须把人当人看,把人培养成完整的人。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属于人之为人、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教育所特定的对象是人,人是什么,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现实、整体的人,教育首先要看到人的本质和人的可发展性,把人当人看,把人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天赋和生命力,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和培育,奠定“学业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把孩子圈在学校里,课堂里鸦雀无声,“按部就班地做老师让他们做的事情”,所谓“早上起床只见星辰,晚上就寝又见孤月”,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数千个日日夜夜都是为了升学和分数而奋斗,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为广大学校和家长的出发点。这种教育表面来看似乎也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任务,但这种培养不是作为“人”而存在的,而是把人异化成了工具和手段,学生成为了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教师则成为了装载知识容器的机器。只是教书不是育人,只是注重“如何而生”的教育,忽视了“为何而生”的教育,它没有真正弄明白人为什么活着,活着为了什么。   教育之宗旨何在,王国维先生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每一个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都是有目的、有意识、有激情和有思想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无限发展性的人。教育是对人的生命的涵养,是丰富生命、完善生命、发展生命的活动。只有让每一个人的身体、知力、情感、意志等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自由自觉地发展,才能实现学生们的健康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造就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周国平说,“智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好奇心、纯粹的兴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享受智性快乐的能力,这是智力教育的本义,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当然更不仅仅是培养职业技能。”好奇心是打开另一扇门的钥匙,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敏锐的眼睛,就能从平淡之中看出新异;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敏慧的耳朵,就能从一般之中听出奥妙;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敏求的心灵,就能从大千世界之中发现稀奇古怪的问题,激发独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蓄积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然而,演讲稿中提到,“孩子正在趋同化”,“每个人都趋向大同,相同的生活,相似的方向,同样的思想,甚至同样的大脑。” 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力正在被剥夺,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正在被削弱,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天才正在从此消失。这个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教育必须回归孩子的天性,必须尊重和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必须引领和促进孩子自由而茁壮地生长。
  1923年,爱尔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留下一句警言:“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变成被动的容器,而是在学生的心里播撒可以燎原的火种。教育不仅必须承担点燃的责任,而且应该明白去点燃一把什么样的火,怎么去点燃这把火,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新生。
  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永恒的。”我的理解是:儿童的可能性是永恒的。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巨大的潜在性和不确定性。发现可能性并引导其发展可能性,这是教育的重要责任;儿童的探索性是永恒的。蒙氏认为,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它将使儿童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儿童的自由性是永恒的,只有把儿童作为一个发展主体,尊重他们的基本权益,积极了解其发展困难,帮助他们自行探索、主动学习,才能让儿童的精神自由起来。
  放眼看世界,能够创造出杰出成就的人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是自主学习能力超强的人,他们的成长史往往是向教育争取自由的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知道自己要朝哪个方向努力,就等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成长的本领。自主学习不仅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创造力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切从学生出发,要有一颗虔敬的教育之心。
  杜威说,“对于儿童来说,教师的人格和课业的影响完全融合在一起。”教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定位在哪里,这一系列的命题需要我们作出坚定的回答:一切必须从儿童出发。只有读懂了儿童,才能成为儿童的伙伴,和儿童一起成长。因此,发现、引导、发展儿童,做一个长大了的儿童,这是教师应有的角色和责任。当每一个教师成为一个长大了的儿童的时候,他就能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将教育的内容儿童化,采用儿童的教育方法,尽一切所能将教育内化为儿童的自我教育。
  演讲稿提醒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校应该成为激发创造力的地方。然而,纵观当下的学校教育,正常的知識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乏味的训诫;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使学生在灌输中逐渐丧失了作为“人”的活力、朝气和丰富性。
  教育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这是现代教育必须认识的一个真理。教育之于人,在乎心灵与精神,在乎人的自我觉醒和自主生长。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者,当顺其天性,启其智性,扬其个性。教育的过程,是顺乎自然,发乎潜在,醒于心而成于行的过程。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实现儿童教育的过程中成就儿童和成就自己的过程。要想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完美体现,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要有鲜明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自觉;是一个智慧者,在反思性的实践过程中为智慧的生成而教育;是一个同行者,永远地和孩子手牵着手,行走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于生机勃勃的学生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所以说,教育要引导学生从感性生活走向理性生活,在学习的道路上既要重视学习的体验性,更要将接受的东西转化为灵魂的东西。这是以上一个短小而简单的演讲所留给我们的不短小和不简单的启示。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命题,也是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十三五”期间,苏州教育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是苏州相城区一所积淀了六十多年丰厚文化底蕴的老校,其前身是创办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吴县陆慕初级中学,“崇德”“尚德”是学校建校以来历任校长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
期刊
当我花了几天时间,认真研读完了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我对原本脑海中校长的形象彻底颠覆了。  原来做一个校长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原来做一个好校长还要做到每天“写作”。可以这么说,北郊学校能从以前的一所办学质量处在上海平均水平线以下变为跻身于全国强校、名校的行列,以至于来访的国内外教育考察团络绎不绝,其秘密全在于郑校长的“写作”。是郑校长的“生花妙笔”谱写出了北郊学校
期刊
一直以来,期末考试前的课成了一些科任教师的“宝贝”。  那天的生物课,我在五班发下了精心编制的复习试卷,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由于“火烧眉毛”了,大多数同学能意识到紧迫性。一拿到试卷,不需要老师过多强调,便积极地去翻课本、查资料,独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了。  “快点,快点撒!”安静的教室里突然从后边传来了窃窃私语的声音。我循声望去,严鑫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只见他的一只手还伸向了对面的班长小山,正在
期刊
岁月,总在今日与明日的交替中渐次更换、重叠。一寸寸的素色光阴,让眸底的纯,在炎热的夏日里,释放为一份不加掩饰的真。  暑期里,闲来没事,想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作为教师,也是一举多得的美差,既能体验生活,也能帮助别人。没想到,刚加入群,就接到了驿站管理者Z女士短信。  “明天晚上来驿站培训啊!”  “好的。”我心里挺纳闷,这么简单的事,居然还要培训。  为我们培训的L女士,五十开外的芳龄,穿一件蓝色
期刊
高琴,2005年毕业于苏州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在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工作至今。她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不断摸索前行。她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你就得有一桶水。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节奏,自身的努力提升必须有!”  她爱好广泛,喜歡唱歌,看书,写诗,也热爱旅行。她喜欢把旅行过程中不同地方的人文、风俗、感悟,通过诗来表达。  青春  青春是激情四射  青春是飞扬跋扈  当我们正青春时  我们敢爱敢恨  
期刊
“向着一本本书走去,应当成为教育人的身姿!”  我承认,在看到一书中谢云老师的自序时,仅仅这一句话便已经将我深深地吸引到整册书中。于是,伴着江湖“这把刀”的锋芒,我领略了“俄罗斯的雪”的圣洁,感受到了“局部春天”的温暖,看到了“美好教育”发生的可能,也体会到了“腹有诗书”的充实;我亦步亦趋,追随着他的脚步,在一段段叩击灵魂的文字中贪婪地呼取着一份独有的清新,感受着教育的那种宽阔、深邃和辽远。  《
期刊
音乐儿童剧《田梦儿》看过已有几个月了,可歌声、笛声、油菜花,还有一个个孩子的顽皮、可爱,仍时时想起,在心里飘荡。这部根据江苏美德少年真实故事改编的音乐儿童剧,讲的是一个关于梦与爱的故事。飘荡着的是美丽的中国儿童梦,撞击我们心灵的是一个个真诚的爱。它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告诉儿童,也告诉成年世界,梦与爱是不可分离的,梦要用爱串起,梦要用爱来支撑,梦是可以用爱来实现的,而梦让爱有了更神圣的色彩。这部剧有着
期刊
十月的庆阳,寒冷已堂而皇之地降临。  叮铃铃,第一节上课铃响了。我风尘仆仆踏进了初三(3)班的教室。刚站上讲台,一道“红光”扑面而来。——我意外发现,孩子们的一张张小脸蛋红扑扑的,双手还在不停地在揉搓着。见我一脸诧异,那几个爱夸张的小家伙,居然对着红红的手吹着热气。  这是怎么了?这天就冷的那么厉害?其实,我知道他们心里那点“小九九”——前几天,听值周老师们说过“这几天大多数班级学生跑步不认真”的
期刊
新的一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而2012,又因为玛雅预言和电影《2012》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根据玛雅历法的预言,2012年12月21日,我们生存的家园会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悲剧。对于“末日说”,有的人惶恐不已,有的人忙着“登船”,但大多数人还是不信邪的,所以快快乐乐迎新年自然是当今世界的主基调。  不管末日来不来,老百姓的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就算价格不跌,保障房还是越来越多的; 
期刊
李镇西在他的《校长手记》一书的序言中说,他没有想过要让学校搞出什么特色,“就想让我们的老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个孩子,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我呢,认认真真帮助每一个老师成长,就可以了。”千万别小看了这“每一X”。学校的日常教育正是由许许多多的“每一X”累积而成的。要想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带好每一个班,搞好每一次活動,关键是“认认真真”四个字。  如何对待“每一X”,大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