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格列佛游记》是一部著名的游记体讽刺小说,小说使用批判讽刺的手法,生动反映了18世纪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本文旨在分析作者是如何创造出格列佛这个角色,来揭露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现象,以及表达作者Jonathan Swift的思想、情感及梦想,以及最终梦想的幻灭。
关键词:批判主义;追梦;幻灭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Jonathan Swift于172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语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描述了他先后四次出海航行的奇遇。Jonathan Swift曾提及自己的文学主张,“有许多事不能用法律去惩罚,宗教和道德的约束也都不足以使这些干坏事的人改正;只有把他们的罪孽以最强烈的字眼公之于众,才能使他们受人憎恶。”《格列佛游记》这部文学巨著就是Jonathan Swift文学主张的生动体现。
格列佛第一次出海航行到的是一个小人国,岛上居民身高都仅六寸,与这些小人相比,他就像个巨人。慢慢地,格列佛被小人们信任,并帮助他们打败了外来侵略者,但是接连几件事情得罪了国王,不得已逃回家去。格列佛第二次出海航行到了一个巨人岛,被人带到各地去“卖艺”,后来被送入宫廷,他向国王大力夸耀英国社会的各种优越,但是大人国国王对此一一给予了激烈的回击,最终格列佛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格列佛第三次出海航行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这里的人相貌奇特,观念闭塞。格列佛最后一次航行时到慧骃国,这里的人外形像马,有高度的智慧、礼节和自制力,就如同幻境一般,但对人类十分排斥,他在那里被当作家畜般饲养,最后被一个马民解了围,于是学习了当地的语言,他竟慢慢爱上了这个理想国,但还是被驱逐出了慧骃国,无奈回答家乡。回到家乡后,格列佛终日与马为友。
在这部小说的最后一个部分,在慧骃国里,作者Jonathan Swift分别创造出了低劣的野胡和高贵的慧骃两类人群。其中,野胡代表的是罪恶和贪婪;而慧骃马则是智慧和理性的化身。作者通过格列佛的口吻,提炼出野胡的个性是:“狡黠,邪恶,诡计多端,报复心强。”直接而彻底地斥责了人类的恶性。在向慧骃介绍当时英国社会现象时,他对人性做出大胆的批判:“人民为了生计被迫从事乞讨,抢劫,偷盗,欺骗,拉皮条,作伪证,献媚,赌博,撒谎,奉承,威吓,包办选举,滥写文章,星象占卜,投毒,卖淫,假充虔诚,诽谤,胡思乱想等诸多行当”。在格列佛回到英国后,他对人类的憎恶己经一发而不可收,他甚至十分厌恶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受不了他们身上的气味。他时常会模仿慧骃马的腔调,宁可与马为伴而不愿和人在一起。这时的格列佛己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他对慧骃的崇拜和钟情也接近疯狂的程度。
小说《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十分鲜明。小说通过格列佛在游历四国的奇妙遭遇,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社会矛盾,揭露并批判了英国当时的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以及英国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比如说在慧骃国,马被赋予了理性和智慧,这种理性、简单和干净的社会,与之前格列佛所经历的粗鲁和野蛮的国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简单和理性,也深深吸引格列佛,这就是他的梦境。但现实是,他不被允许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最后,他被迫回到以前的世界,自己的家乡。回到家乡后,他与社会格格不入,想逃避现实。作为一个文学创造出来的角色,格列佛不过是一个符号,传达了作者希望逃离丑恶的社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我看来,慧骃国不仅是格列佛的梦境和追求,同时也是作者的梦境和追求。通过格列佛的不幸被驱逐出慧骃国,作者告诉我们,他自己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作者之所以选择慧骃国這样一个国度作为自己的梦境,这是因为在第18世纪的英国,当时被称为理性时代。由于启蒙运动的影响,那个时代的哲学家认为,理性应该作为衡量所有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尺度。
《格列佛游记》是在第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讽刺。作为一个创造的角色,格列佛不过是一个符号来传达作者Jonathan Swift的思想和情感,选择逃避社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丑陋的社会现象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再现。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压抑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蔑视。同时,Jonathan Swift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梦幻世界中通过格列佛在慧骃国的最后一次旅行。但是,格列佛被迫回到过去的世界,自己的家乡,就如同是格里佛在旅途中遇到的所有的缺陷和不幸。作品通过格列佛的不幸被驱逐,以及现实社会与慧骃国和不相容,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梦想破灭。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D].南昌大学,2013.
[2]马玲.一部宏大的讽喻史诗——漫谈《格列佛游记》的思想内涵[D].吉林大学,2008.
关键词:批判主义;追梦;幻灭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Jonathan Swift于172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语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描述了他先后四次出海航行的奇遇。Jonathan Swift曾提及自己的文学主张,“有许多事不能用法律去惩罚,宗教和道德的约束也都不足以使这些干坏事的人改正;只有把他们的罪孽以最强烈的字眼公之于众,才能使他们受人憎恶。”《格列佛游记》这部文学巨著就是Jonathan Swift文学主张的生动体现。
格列佛第一次出海航行到的是一个小人国,岛上居民身高都仅六寸,与这些小人相比,他就像个巨人。慢慢地,格列佛被小人们信任,并帮助他们打败了外来侵略者,但是接连几件事情得罪了国王,不得已逃回家去。格列佛第二次出海航行到了一个巨人岛,被人带到各地去“卖艺”,后来被送入宫廷,他向国王大力夸耀英国社会的各种优越,但是大人国国王对此一一给予了激烈的回击,最终格列佛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格列佛第三次出海航行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这里的人相貌奇特,观念闭塞。格列佛最后一次航行时到慧骃国,这里的人外形像马,有高度的智慧、礼节和自制力,就如同幻境一般,但对人类十分排斥,他在那里被当作家畜般饲养,最后被一个马民解了围,于是学习了当地的语言,他竟慢慢爱上了这个理想国,但还是被驱逐出了慧骃国,无奈回答家乡。回到家乡后,格列佛终日与马为友。
在这部小说的最后一个部分,在慧骃国里,作者Jonathan Swift分别创造出了低劣的野胡和高贵的慧骃两类人群。其中,野胡代表的是罪恶和贪婪;而慧骃马则是智慧和理性的化身。作者通过格列佛的口吻,提炼出野胡的个性是:“狡黠,邪恶,诡计多端,报复心强。”直接而彻底地斥责了人类的恶性。在向慧骃介绍当时英国社会现象时,他对人性做出大胆的批判:“人民为了生计被迫从事乞讨,抢劫,偷盗,欺骗,拉皮条,作伪证,献媚,赌博,撒谎,奉承,威吓,包办选举,滥写文章,星象占卜,投毒,卖淫,假充虔诚,诽谤,胡思乱想等诸多行当”。在格列佛回到英国后,他对人类的憎恶己经一发而不可收,他甚至十分厌恶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受不了他们身上的气味。他时常会模仿慧骃马的腔调,宁可与马为伴而不愿和人在一起。这时的格列佛己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他对慧骃的崇拜和钟情也接近疯狂的程度。
小说《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十分鲜明。小说通过格列佛在游历四国的奇妙遭遇,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社会矛盾,揭露并批判了英国当时的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以及英国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比如说在慧骃国,马被赋予了理性和智慧,这种理性、简单和干净的社会,与之前格列佛所经历的粗鲁和野蛮的国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简单和理性,也深深吸引格列佛,这就是他的梦境。但现实是,他不被允许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最后,他被迫回到以前的世界,自己的家乡。回到家乡后,他与社会格格不入,想逃避现实。作为一个文学创造出来的角色,格列佛不过是一个符号,传达了作者希望逃离丑恶的社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我看来,慧骃国不仅是格列佛的梦境和追求,同时也是作者的梦境和追求。通过格列佛的不幸被驱逐出慧骃国,作者告诉我们,他自己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作者之所以选择慧骃国這样一个国度作为自己的梦境,这是因为在第18世纪的英国,当时被称为理性时代。由于启蒙运动的影响,那个时代的哲学家认为,理性应该作为衡量所有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尺度。
《格列佛游记》是在第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讽刺。作为一个创造的角色,格列佛不过是一个符号来传达作者Jonathan Swift的思想和情感,选择逃避社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丑陋的社会现象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再现。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压抑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蔑视。同时,Jonathan Swift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梦幻世界中通过格列佛在慧骃国的最后一次旅行。但是,格列佛被迫回到过去的世界,自己的家乡,就如同是格里佛在旅途中遇到的所有的缺陷和不幸。作品通过格列佛的不幸被驱逐,以及现实社会与慧骃国和不相容,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梦想破灭。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D].南昌大学,2013.
[2]马玲.一部宏大的讽喻史诗——漫谈《格列佛游记》的思想内涵[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