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灵感说中的理性之光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柏拉图认为,诗人之所以能创作出伟大的诗篇,在于神灵附体时诗人所拥有的灵感,这时诗人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长期以来,柏拉图的灵感说与迷狂说都被认为是非理性学说。本文旨在探析柏拉图灵感说中的理性思想,以便我们能更加全面的理解柏拉图的灵感说中闪现的智慧之光。
  关键词:柏拉图;灵感;迷狂;理性
  一、柏拉图的灵感说
  柏拉图的灵感观是其美学理论的一部分。在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等前人的基础上,柏拉图总结了“灵感观”的整体思想。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是“灵感”。诗人之所以能创造不朽的诗篇,是因为灵感的来临。柏拉图的灵感学说包括三部分:灵感的来源,灵感的获得以及获得灵感的表现。
  《伊安篇》是柏拉图最早谈到灵感的篇目。柏拉图通过伊安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阐释了他的灵感观。“当谈到其他诗人时,伊安无法专注静听,甚至要打瞌睡,可是当谈到荷马时,他马上醒过来,专心致志,思若泉涌”[1]。通过围绕“伊安是否解说荷马”和“诗人是否基于艺术和知识创作诗篇”等问题的对话,柏拉图引领我们走上了追溯灵感源头的路上。而最终柏拉图的答案是:伊安称赞荷马并非凭艺术,而是凭灵感或神灵附体。
  柏拉图认为当诗人处于神灵附体的状态时,诗人的灵魂消失,他的身体受到神灵的驱使。由此可见,在柏拉图看来,当诗人受到灵感启发时,神灵暂停了他的思想并将他当作是自己的化身。诗人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诗人是以神灵的口吻在传授神的旨意。
  柏拉图认为灵感获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回忆的过程,是不朽的灵魂对形式世界的回忆过程。柏拉图认为造物主在另一个星球上创造了纯洁、不朽的灵魂,灵魂已经有了关于“美”的知识,但当他们出生为人时却忘记了这些知识。然而,当人在地球上看到“美”时便触发了人对真正的“美”的回忆 [1]。
  在柏拉图看来,当诗人受到灵感启发时,他们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他认为受神灵启发的迷狂是高贵的,是“神对人最好的赐福”[1]。因此,柏拉图认为要成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并且要创作出伟大的诗篇,须得到谬斯的附体,谬斯会带你进入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当诗人受神灵启发达到高潮时,他意识渐失,文思泉涌。这也是一个重新进入真善美的世界的过程。
  二、柏拉图灵感说中的理性之光
  柏拉图灵感理论的宗教背景是神话,但柏拉图时期的宗教并非我们所谓的宗教。古希腊的宗教是对神的崇拜。 “古希腊的宗教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有着宗教教義的集体,而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3]。事实上,宗教成为古希腊人意识当中的一部分。古希腊诗歌与宗教紧密相关。诗歌是诗人被神灵附体时所创作的,是上帝的旨意。最早的诗人是“上帝之子”。
  柏拉图是一位杰出的辩证主义者,但不是唯物主义者。谈论诗歌创作却不提及上帝对他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普通人。他无法超越其所处时代的局限。古希腊的神一方面是自然力量和灵魂的象征,另一方面是文明社会的创造者和提倡者。这些神具有跟人一样的意志、动机和目标。他们其实是神和人、理想和现实、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这一结合指向的是根植于生命最深处的理性。
  柏拉图认为理智是对前世存在的回忆。回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上界“本真的存在”[1]。可见,回忆旨在通过现象获得本真。因此,回忆的确是含有理性成分。此外,在柏拉图灵魂马车的比喻中,良马摒弃对物质的欲望本就是一种理性的象征。
  尽管在柏拉图的灵感理论中,神灵附体是灵感的来源,但是柏拉图强调诗人精神活动的正面功能。众所周知,灵感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在写作中,任何一项写作技巧都无法取代灵感的重要性。灵感与理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同等重要。柏拉图在他的灵感理论中肯定了理性和感性的重要性,他尤其强调感性的重要性。
  若将柏拉图的灵感理论放在其本体论的背景下,便会看出其形式论和灵感论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两者都含有超越现实的唯心论观点。柏拉图的理念追寻事物的本真,而灵感要求诗人“在不完美的世俗美的基础上去建构理念世界的美”[1]。此外,柏拉图认为人类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都极其有限,因此对于建构致美的使命需要诗人在上帝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即诗人在神灵附体的状态下才能完成。
  三、总结
  柏拉图将灵感归因于神的力量。诗人之所以能创作出伟大的诗篇,并非知识技巧,而是因为神灵附体。上帝实际上是柏拉图理念的象征,是真善美的化身。通过柏拉图的灵感说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所追求的其实是建立于世俗世界不完美基础上的致美。然而,他也认识到了人在构建这种致美时的局限,所以他需要借助于上帝和灵魂的力量,只有这样他的理论在那个时代才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柏拉图是乘着理性之舟,迎着智慧之浪,朝着理性和致美的彼岸前进。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柏拉图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狄金森.希腊的生活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林美茂.灵肉之境—柏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五四时期,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催生了女性“人”的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复苏,一批有才华的女性作家的脱颖而出,而凌叔华在浪潮之后的创作则通过反映那些“小姐”“太太们”“母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在阿城的《棋王》笔下,王一生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作为人类,我们对于物质需要的追求。食物,是生存的第一步,也是生存的根本。随着欲望的满足以及生活水
摘要:王梵志是初唐白话诗的代表人物,文字素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本人出身初唐下层社会,对下层生活又很全面细致的了解,亲身经历了社会的黑暗和压迫,笔调犀利的向后世传达了下层人民最真实的感受。  关键词:王梵志;下层;苦痛  王梵志,初唐时期的著名白话詩人,以一系列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的白话小诗活跃于初唐的舞台上。王梵志在此时期没有彰显出自己的独特,而是在几千年以后今天,随着敦煌藏经洞中大量经卷的重
摘要:《奋斗的乔伊》以真实人物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单身母亲乔伊通过自己的双手拼搏创造,最后成为一名享誉全美的制造业巨头。其中家庭问题,作为乔伊成功道路上的障碍,贯穿全剧。本篇文章,笔者简单描述影片关于家庭同梦想间的矛盾这一侧面,体悟这部商场励志片中的人性美。  关键词:奋斗的乔伊;家庭;梦想  在通常意义上,《奋斗的乔伊》这样一个励志故事的标配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强悍女人和一个充满尔虞我诈的生意场以及
上市1年后,在轻客及专用车市场已经小有所获的上汽大通把目标瞄准了更具销量诱惑的城市物流市场,一款名为傲运通的物流车近期上市,其最低11.98万元的定价策略已发出明确信号,
摘要:《匡庐图》是五代时期中国北方山水画坛中的荆浩所作,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从他的《匡庐图》中,不仅在表现形式与前代山水画有创新之点,《匡庐图》不仅是一幅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画,更是一幅表现文人书斋的山水画,以大山大水的自然风貌,加以笔墨的肆意渲染,从中可以感受到很多北方山水画的特点。以下就来探讨从《匡庐图》中所体现出来的北方派山水画风格。  关键词:《匡庐图》;荆浩;笔墨山水画;北
摘要:沈周的西山秋色图却不然:徐徐看来,十多处房舍,五处行人,两片船夫操桨的扁舟,三处驳岸的帆船,数座小桥,画中部依山傍水的一房舍中有两人凭窗相对而坐,兴许多年老友来见,今于屋里叙谈正欢!蜿蜒的水上曲桥的一头临窗望水的她不知是否在记挂外出的他……凡此种种,一种因人而生的气息左右贯通了画面。那么,可以说大隐于市,小隐于野,半隐半现、“隔”与“不隔”于沈周画笔下的湖光山色里。  关键词:沈周;秋色;相
摘要;索尔·贝娄是著名的美国犹太裔作家,被誉为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了《赫索格》中的两类女性。赫索格的母亲黛西作为男权社会的弱者和牺牲品。与之形成鲜明的玛德琳,作为新女性的代表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关键词:贝娄;赫索格;女性主义;父权  贝娄的小说《赫索格》写于1964年,当时民权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妇女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上所处于的附属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