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教育改革的深化必然引起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教学的发展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运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思想观念 人才观念 转变
人们曾见到过这样的现象:牵一头大象,用一条细绳就可以了,而牵一头小象,却需要粗绳。因为大象已被约束惯了,它没有想过自己的力量完全足以挣脱绳子的控制,而小象则不同,它没有形成被约束的惯性思维,尽管力量小,反而比大象危险。还有一则:一头狮子在铁笼中呆久了,哪怕你放它出去,它也不愿意,它觉得外面太陌生了,还是笼中更安全,它没有看到,在笼外有着那么辽阔的世界。在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时,一定会责备小象不服管束,笑话狮子太傻太笨。然而就是在这好笑的现象中,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从而我们不难看出固有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我们的发展。
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和活动。教育观念就是教育问题在人脑中的认识和看法。因此,不同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教育中的每问题都存大的观念问题。例如: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育观念的转变。因此,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新的课程标准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的发展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教师应如何根据新课程目标,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对学生本质属性及其特点的看法。学生观可带来教育理论的差异,是构建教学理论的基石,也就是现代课程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育是具有选择性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接受。传统教育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畸变为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吸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质疑提问,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错位,也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允许并鼓励这种创造性,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锻炼了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遗传因素各有不同,学生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千差万别,造成了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社会交往能力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掘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维,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及其关系的看法。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教。在教与学的社会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教学改革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学后阶段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在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积极地鼓励学生多思考,实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展。
三、树立正确有师生观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行为的楷模。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在平等的合作中,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的师生观学生是具有完整人格和个性的,与教师相平等的独立个体,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惟命是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尤其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教材代言人,而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四、人才评价观
多元的,多方的参与评价,评价即注重结果,更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不再由老师垄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裁决的对象。在民主和谐的评价气氖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和特长得到有效张扬,创造思维得到全面发展。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在性格,为人处事上都有不同,每个人的智商也不同。所以不能用一个“框架”去卡—个人,合适就是“优品”,不合适就是“次品”不应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而应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人。对于学生的评估内容,除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以外还应包括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交际能力等的测评,评价主体由单元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总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过多采用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从而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
有时候,我们的知识、见识或者经验层成为我们了解真相的障碍,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观念转变了才能付诸于行动。
[关键词]思想观念 人才观念 转变
人们曾见到过这样的现象:牵一头大象,用一条细绳就可以了,而牵一头小象,却需要粗绳。因为大象已被约束惯了,它没有想过自己的力量完全足以挣脱绳子的控制,而小象则不同,它没有形成被约束的惯性思维,尽管力量小,反而比大象危险。还有一则:一头狮子在铁笼中呆久了,哪怕你放它出去,它也不愿意,它觉得外面太陌生了,还是笼中更安全,它没有看到,在笼外有着那么辽阔的世界。在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时,一定会责备小象不服管束,笑话狮子太傻太笨。然而就是在这好笑的现象中,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从而我们不难看出固有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我们的发展。
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和活动。教育观念就是教育问题在人脑中的认识和看法。因此,不同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教育中的每问题都存大的观念问题。例如: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育观念的转变。因此,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新的课程标准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的发展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教师应如何根据新课程目标,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对学生本质属性及其特点的看法。学生观可带来教育理论的差异,是构建教学理论的基石,也就是现代课程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育是具有选择性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接受。传统教育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畸变为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吸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质疑提问,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错位,也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允许并鼓励这种创造性,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锻炼了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遗传因素各有不同,学生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千差万别,造成了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社会交往能力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掘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维,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及其关系的看法。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教。在教与学的社会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教学改革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学后阶段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在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积极地鼓励学生多思考,实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展。
三、树立正确有师生观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行为的楷模。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在平等的合作中,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的师生观学生是具有完整人格和个性的,与教师相平等的独立个体,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惟命是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尤其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教材代言人,而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四、人才评价观
多元的,多方的参与评价,评价即注重结果,更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不再由老师垄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裁决的对象。在民主和谐的评价气氖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和特长得到有效张扬,创造思维得到全面发展。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在性格,为人处事上都有不同,每个人的智商也不同。所以不能用一个“框架”去卡—个人,合适就是“优品”,不合适就是“次品”不应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而应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人。对于学生的评估内容,除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以外还应包括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交际能力等的测评,评价主体由单元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总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过多采用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从而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
有时候,我们的知识、见识或者经验层成为我们了解真相的障碍,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观念转变了才能付诸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