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两极冰原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163天、总共2.84万海里(其中冰区3900余海里)的航程,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胜利凯旋。自1984年我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大陆,对南北两极的科学考察已经走过了28个春秋。从隔阂到无间,从陌生到熟悉,从敬畏到热爱,人类愈发懂得如何与这两位性情有些冷峻的朋友愉快相处。现在,就让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在茫茫的两极,埋藏着无数科学之谜。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迷恋着神奇的极地,那里成为人类科学探索的圣地。
  北极——人类最早的考察和探险
  人类最早进行极地考察活动是从北极开始的,而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源于地理探险与发现。最早关注北极的是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人。据记载,第一个勇于向北极进军的人出现在两千多年以前,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古希腊人勇敢地扯起了风帆,他大约用了六年的时间,虽然最北可能只达到了冰岛或者挪威北部,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理性的北极探险,因而具有深远的意义。毕则亚斯之后,北欧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依靠其地理上的优势捷足先登,成为人类向北极进军的先锋。首先是一位爱尔兰僧侣神秘地登上了纽芬兰岛。公元870年,一位叫奥特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受好奇心的驱使,扬帆远航,沿挪威海岸,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北端,转过科拉半岛驶入白海,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进入北冰洋的航行。其实,最早的北极活动仅仅是英国人为了满足到海外去探险寻宝的想法,并以坚毅、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加以实施,其中以约翰·富兰克林为代表,虽然六年的执著探险失败,却大大开阔了英国人的眼界和思路。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英国殖民者到处扩张,从美洲到亚洲,从非洲到澳洲,建起了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几乎控制了大半个地球。当人们谈到北极探险或者是南极考察,都不能忘记詹姆斯·库克这位18世纪最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虽然他对自己到达北极点的描述被认为是编造和虚构的,也有人说他被冤枉了,并且引起了一场探险上的争论,但库克船长北极探险的历史业绩不能被磨灭。究竟是谁最先到达了北极点呢?也许难以找到答案,因为,当时他们所携带的测量仪器都太粗糙了。
  南极——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
  与关注北极的猎奇和探险不同,人们对地处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更是迷恋有加,它曾被称为“未知的大陆”,地球最遥远的边陲。它被风暴肆虐的海洋、浮冰和冰山包围着,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曾在很长的岁月里阻止了人们探索的脚步。
  1772~1775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开始了人类寻找南极大陆的第一次尝试。他三次进入南极圈进行环南极航行,但没能发现南极大陆。之后,还有俄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和瑞典人驾船远征南极探险考察。终于,在1820年前后,南极大陆被发现。但究竟是谁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至今没有定论。
  1895~1915年南极探险英雄辈出。热尔拉什(比利时)、阿蒙森(挪威)、斯科特、沙克尔顿(英国)、莫森(澳大利亚)等著名探险家相继率领17支考察队前往南极进行探险和考察活动,大量丰富了人类对南极自然地理和科学知识的了解。
  1911年12月14日,挪威极地探险家阿蒙森及其队友使用狗拉雪橇胜利到达南极点,成为人类征服南极点的第一人。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受人类影响最少的陆地,是地球留给人类最后一块不可再生的研究基地。那里储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的地球古环境和宇宙来物信息。南极地区有许多诱人的资源,首先是南极大陆的矿产资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蕴藏丰富的铁矿,石油资源也极为丰富。其次是海洋生物资源。磷虾是南大洋的特殊水产资源,其蕴藏量约为4亿吨~6亿吨(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有50亿吨),从生态平衡观点来看,可以每年捕获5000万吨,它相当于当今世界总渔获量的一半。它还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仅南极大陆,就储存了人类可用淡水的72%。如此丰富的资源,使得南极大陆未来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南极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宝贵数据库和天然实验室。目前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开展南极考察,建立了一百多个考察基地,每年可容纳3500人左右开展南极夏季考察活动,约有六七百人坚持漫长的冬季越冬考察,主要开展气象学、冰雪环境学、地学、生命科学和大气物理学等学科的观测和研究。南极早已不再被隔离,近些年来,每年都有超过数万名的游客通过油轮和飞机等来到南极旅游。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历程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
  1984年1]月,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第一次派出考察队奔赴南极。1985年2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上成功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事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年3月,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授予国际台代号。1989年2月和2009年1月又先后在普里兹湾畔建立了中山站,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了昆仑站。目前这三个站已成为中国开展南极多学科考察与研究的良好基地。
  1999年7月,我国第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开启了中国第一次北极考察。2004年,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建立了中国的北极考察站——黄河站,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在北极圈的观测站。2012年夏天,“雪龙”号将第五次进入北冰洋,对这个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的、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大洋进行综合考察。
  二十多年来,中国已连续进行了28次南极考察,4次北极考察。在极地冰川学、气象学、海洋学、地质学、测绘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公认的科研成果,提升了我国极地科研水平,为人类认识极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小朋友们,极地是不是充满了神秘与神奇?你是不是已经被它深深吸引并向往着将来也能成为科考探险队的一员呢?那么一起来吧!勤学好问,积累知识;参与活动,丰富经历。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千万别忘记锻炼身体,不然怎么抵抗南极的寒冷与大风呢?祝愿你们也能登上两极冰原,为祖国的极地科考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掠影
  南极长城站
  建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西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有建筑12座,目前可接纳度夏人员60名,越冬人员25名。长城站建有生态动力学实验室,主要开展极地低温生物、生态环境、气象、海洋、地质、地化、地震、地磁和电离层等科学观测和研究。
  南极中山站
  建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有建筑16座。目前可接纳度夏人员80名,越冬人员40名。中山站建有雪冰实验室和极区空间实验室,主要开展极区高空大气物理、冰雪和大气、海洋、地质、地球化学(陨石)、地理、环境监测等科学观测和研究。
  南极昆仑站
  建成于2009年1月27日,位于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地区,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可供15~20人进行夏季科考。主要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支撑如深冰芯钻探、天文望远镜建设等大科学工程。
  北极黄河站
  建于2004年7月28日,位于斯瓦尔巴德岛新奥尔松地区,可供20~25人工作和居住。主要开展高空物理、大气物理、生物生态、大气环境、冰川运动、大地测量等。2008年2月28日至3月13日,我国首支大学生北极考察队在黄河站开展了冰川考察、海冰考察、垃圾环保分类等活动。
  “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
  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船长167米,宽23米,最大排水量超过2万吨,最大航速可达17.9节。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的严寒,也不会变形。经升级改造后,“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船上设有生物、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其他文献
中文学名:企鹅  英文学名:Penguin  所属纲目:鸟纲/企鹅目  分布:南半球温带地区,南极大陆、靠近赤道的热带地区也可见个别企鹅种类  种类: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6属18种  相貌: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胖墩墩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  寿命:通常很长寿。以帝企鹅为例,一般可活到20~30岁,个别寿命甚至可达40年。  性情:不怕人,很温驯  飞翔技能:全部为不会飞翔而擅长游泳和潜水的海洋鸟类 
要煮粥,首先应将大米淘洗干净。这可难不倒莫笛,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妈妈在锅里添上适量的清水,放在灶上开始熬粥。  这段时间里要做的就是处理螃蟹、准备配料了。妈妈将两只新鲜的螃蟹清洗干净,揭去背部的小脐,掀开盖子,撕掉两边月牙形的腮,挑出中间的心脏,将螃蟹斩成两段。  处理好螃蟹,锅里的粥也煮得差不多了。刚才还粒粒分明的大米,现在已经黏稠软糯了,阵阵清香扑鼻啊!妈妈将螃蟹段和蟹壳放进粥锅里,再切些姜
摘要: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中国上海成立。值此立社100年之际,回顾职教先贤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意义。重温中华职教社在建构和传布中国式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旷世功勋,体查其核心意涵,对当代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教育,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啟迪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中国式;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
摘要:围绕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方案,将“学术性”的专业教育、“职业性”的技能训练和“师范性”的教师基本素质养成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衔接、融为一体,构建立体多维、全程介入、知情兼顾、崇尚实践的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术性实践模块、职业性实践模块(维修电工)和师范性实践模块等三个模块。采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
吻海马:献殷勤的护花骑士  吻海马又叫“长吻海马”,体长可达18厘米,是海马家族中的大个子。别想歪喽,“吻”在这里指的是海马的嘴,就是那个突出来的形似小喇叭的东西。所谓“长吻”,就是与其他品种相比,这种海马的嘴稍微长了一点点。  吻海马主要生活在加勒比海的西面,平时喜欢流连在珊瑚礁和海草床间。它的体色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利于躲避天敌,因此活得比较安逸。假如觉得生活太平淡,想换换环境了,吻
摘要:情境学习理论为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情境即教育心理学家所指的“实习场”,与真实工作情境在“场境”和“任务”两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情境变革的路径为:场境方面,从“物理实习场”转变为“虚拟实习场”,或从“实习场”转变为“工作场”;任务方面,从“教学任务”转变为“工作任务”。
请听,这是《克雷洛夫寓言》里的一个故事:愚蠢的狐狸检察官做了一个荒唐的判决,要把梭鱼丢进大海淹死。  哈哈!哈哈!这个故事真是笑死人!常言道:“如鱼得水”,鱼儿生活在水里,怎么会淹死呢?  信不信由你,世界上真有在水里“淹死”的鱼。  你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请你耐住性子,慢慢再听几个由老师带领,跟着渔船出海的孩子的报告吧!  孩子们瞧见渔民伯伯一网撒下去,捞起来满满一网黄花鱼,高兴得跳了起来,
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的现状与原因,也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了分析,发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专业职业技能点,并通过多年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以专业工程实践技能为对接点,以产业驱动为对接模式,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化、课程标准化、学习内容项目化、企业实习常态化以及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过程化等途径,可有效地满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加拿大结合各地区自主办学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国内熟练技术工人流动,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贸易之间的联系为目标导向,制定了学徒制全国统一资格认证标准——红章计划。该计划在保证学校、社会、企业三者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组织管理、经费支持、表彰计划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培训,促进、提升学徒自身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推广现代学徒制提
最著名的珊瑚礁群是位于南半球、纵贯澳洲东北沿海的大堡礁。大堡礁的闻名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博、大、奇、秀。“博”是指它包罗了数以万计的各种类别生物——它们生活在共同的家园,组成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大”是指它的规模——大堡礁是个狭长的巨大礁群,从北到南绵延2000多千米,最宽的地方达240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珊瑚礁;“奇”是指类型丰富——大堡礁的大小岛礁千姿百态、类型多样,为世界之最;“秀”是指大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