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學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激发;教学策略;提高效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学法,通过教与学的生动实践,不断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旨在结合自己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面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寻求机会,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前如何有效利用较短时间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新课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契合点,通过有效的组织活动,将以前学习过的语文知识巧妙融于活动中,通过活动方式来巩固旧的语文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引发学生质疑,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教学《杨修之死》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引起学生对包括《三国演义》等在内的古典名著的回味,激发学生学习经典、感悟传统文化的强烈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激发了学生感悟原文的积极主动性,顺理成章地引入到新课教学。
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去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语文情景中受到启发和熏陶。由于学生好动,想象丰富,学生往往会在情境中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哪怕是不着边际的问题,作为教师都要耐心听取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表情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认真听取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同时,教师在言语方面,要做到抑扬顿挫,模仿情境中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教学情境中的主人公。教师通过抓住机遇,掌握时机,创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注重差异,因人施教,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排的。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首先弄清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可以把学生分层几个层次,对不同的学生,选取学习内容,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分层目标,分成教学”的教学原则,去有效整合课本。教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在实际中引发学生找到探究活动的内容,产生更高层的求知欲。
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将语文知识融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朗读或自编小品中进行表演,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这样让学生明白语文在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性,又达到学生对语文新旧知识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三、倡导合作,交流互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道学习语文知识。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活动,应该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交流。师生情感得到有效交流,一方面,教师的言行可以影响学生,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做法,便于教师较好地指导学生学法;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可以较好地进行互动交流,情感的融合,教师将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处处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犹如自己的父母一样在呵护自己,学校犹如家一般的温暖,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当自己有烦心事就会主动找老师倾诉,把老师当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对老师的教学就更加用心,用自己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语文教师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四、内外结合,注重延伸,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语文角、语文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这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语文知识得到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语文水平的舞台,自己有了成就感,学习语文兴趣浓,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课内知识辐射到课外活动中去,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用心关注,适时表扬,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到了语文知识,渴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努力,给予关注与评价,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为此,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一方面要让学生找到自己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欠缺的知识得到补救;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表彰奖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指导正确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2008年04期,刘夫珍;
[2]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职业》2010年06期,朱开秀;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21期,郭凤莲;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我见, 《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第10期,王书群;
[5]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之我见,《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第11期,文旭;
[6]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之我见,《中小学教师培训》1995年第06期,黄德昌。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激发;教学策略;提高效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学法,通过教与学的生动实践,不断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旨在结合自己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面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寻求机会,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前如何有效利用较短时间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新课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契合点,通过有效的组织活动,将以前学习过的语文知识巧妙融于活动中,通过活动方式来巩固旧的语文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引发学生质疑,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教学《杨修之死》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引起学生对包括《三国演义》等在内的古典名著的回味,激发学生学习经典、感悟传统文化的强烈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激发了学生感悟原文的积极主动性,顺理成章地引入到新课教学。
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去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语文情景中受到启发和熏陶。由于学生好动,想象丰富,学生往往会在情境中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哪怕是不着边际的问题,作为教师都要耐心听取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表情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认真听取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同时,教师在言语方面,要做到抑扬顿挫,模仿情境中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教学情境中的主人公。教师通过抓住机遇,掌握时机,创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注重差异,因人施教,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排的。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首先弄清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可以把学生分层几个层次,对不同的学生,选取学习内容,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分层目标,分成教学”的教学原则,去有效整合课本。教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在实际中引发学生找到探究活动的内容,产生更高层的求知欲。
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将语文知识融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朗读或自编小品中进行表演,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这样让学生明白语文在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性,又达到学生对语文新旧知识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三、倡导合作,交流互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道学习语文知识。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活动,应该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交流。师生情感得到有效交流,一方面,教师的言行可以影响学生,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做法,便于教师较好地指导学生学法;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可以较好地进行互动交流,情感的融合,教师将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处处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犹如自己的父母一样在呵护自己,学校犹如家一般的温暖,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当自己有烦心事就会主动找老师倾诉,把老师当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对老师的教学就更加用心,用自己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语文教师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四、内外结合,注重延伸,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语文角、语文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这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语文知识得到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语文水平的舞台,自己有了成就感,学习语文兴趣浓,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课内知识辐射到课外活动中去,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用心关注,适时表扬,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到了语文知识,渴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努力,给予关注与评价,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为此,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一方面要让学生找到自己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欠缺的知识得到补救;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表彰奖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指导正确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2008年04期,刘夫珍;
[2]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职业》2010年06期,朱开秀;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21期,郭凤莲;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我见, 《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第10期,王书群;
[5]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之我见,《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第11期,文旭;
[6]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之我见,《中小学教师培训》1995年第06期,黄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