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学教师要树立新课程意识和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一维向三维的转化,使高中化学内容在选择的角度、内容的多少、深广度,以及编排顺序等问题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从选择角度上来讲,选择了贴近生产、生活等科学内容,尤其是必修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能引起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比如老教材化学知识体系的呈现是以元素周期表为背景,学习元素化合物,按族按周期组织教学内容。这也是很多老教师习惯用的一种模式。但新课程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是围绕一些自然界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来组织的。比如说氮的循环、硫的转化、碳的多样性等。从内容的多少和深广度角度来说,必修模块表现得相对宽广、浅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而选修模块更具有专题性,有一定的深度,安排在必修之后学习,更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水平,也符合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同在设计上很灵活,很开放,形式多样,无论给教师还是给学生,都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例如必修1当中关于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内容按照一个活动探究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在上课前,我们准备了很多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设计,教学时发现,学生想到的比我们准备的还要多。这样,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在这种动态的学习当中,我们生成了一些在老教材中不可能找到的可贵的知识和方法技能。可见新教材的学科难度明显下降,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的,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化学教师更要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工具。教师一定要注意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有些专业性较强,如《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还有一些模块应用性较强,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教师要领会改革意图,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和旧教材比较,了解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要把握好,不能提前拔高,不能一竿子插到底。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两个必修模块,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以后其他选修模块的学习做铺垫。必修课程阶段,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满足了所有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需的基本科学素养,同时必修阶段为学生储备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知识,为选修阶段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必修模块体现的是广度,选修模块体现的是深度,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
教师还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现今高中化学课程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二、化学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并创新教学方法
1.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前上课,教师为学术权威,现在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教师的学术权威越来越小,学生的问题也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权威也才会越来越强。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在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教学行为的转变。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尤其是选修模块中《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的内容直接反映的就是新课程中STS教育的目标。《化学与生活》的内容主题是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技术》的内容主题是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制造和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这些内容有些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也不知道的。为了适应教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同时,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学科间融合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应当多听听别的学科的课堂教学,了解别的学科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0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知识也许很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课堂上不再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老师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1)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2)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例1,可以在学生学习了1—20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以后去探究元素周期律。例2,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用一个空的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洁净的膨松棉、纱布和药用炭即可制成。整个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欣赏自我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内容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因为差此环节。探究过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的成熟的思维与其他同学分享,有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
在新形势下,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取快乐、增长知识才干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一维向三维的转化,使高中化学内容在选择的角度、内容的多少、深广度,以及编排顺序等问题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从选择角度上来讲,选择了贴近生产、生活等科学内容,尤其是必修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能引起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比如老教材化学知识体系的呈现是以元素周期表为背景,学习元素化合物,按族按周期组织教学内容。这也是很多老教师习惯用的一种模式。但新课程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是围绕一些自然界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来组织的。比如说氮的循环、硫的转化、碳的多样性等。从内容的多少和深广度角度来说,必修模块表现得相对宽广、浅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而选修模块更具有专题性,有一定的深度,安排在必修之后学习,更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水平,也符合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同在设计上很灵活,很开放,形式多样,无论给教师还是给学生,都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例如必修1当中关于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内容按照一个活动探究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在上课前,我们准备了很多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设计,教学时发现,学生想到的比我们准备的还要多。这样,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在这种动态的学习当中,我们生成了一些在老教材中不可能找到的可贵的知识和方法技能。可见新教材的学科难度明显下降,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的,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化学教师更要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工具。教师一定要注意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有些专业性较强,如《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还有一些模块应用性较强,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教师要领会改革意图,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和旧教材比较,了解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要把握好,不能提前拔高,不能一竿子插到底。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两个必修模块,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以后其他选修模块的学习做铺垫。必修课程阶段,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满足了所有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需的基本科学素养,同时必修阶段为学生储备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知识,为选修阶段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必修模块体现的是广度,选修模块体现的是深度,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
教师还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现今高中化学课程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二、化学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并创新教学方法
1.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前上课,教师为学术权威,现在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教师的学术权威越来越小,学生的问题也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权威也才会越来越强。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在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教学行为的转变。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尤其是选修模块中《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的内容直接反映的就是新课程中STS教育的目标。《化学与生活》的内容主题是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技术》的内容主题是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制造和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这些内容有些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也不知道的。为了适应教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同时,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学科间融合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应当多听听别的学科的课堂教学,了解别的学科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0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知识也许很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课堂上不再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老师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1)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2)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例1,可以在学生学习了1—20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以后去探究元素周期律。例2,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用一个空的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洁净的膨松棉、纱布和药用炭即可制成。整个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欣赏自我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内容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因为差此环节。探究过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的成熟的思维与其他同学分享,有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
在新形势下,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取快乐、增长知识才干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