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后习题: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有效策略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是编者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学生认知规律和课文的训练定位等元素精心编制而成的,是教材编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抓手。相对于以往各种版本教材而言,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的系统性、针对性更加鲜明。为此,教师必须清晰了解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熟谙编者的实际用意,为实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综合素养须做到:立体解读习题信息,提炼训练目标和方法;整体把握习题框架,展现课堂结构和深度;深入洞察习题支架,巧设运用路径和平台;立足习题多元开发,实现课堂创新与开放。
  关键词: 课后习题;策略;教師;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立体解读习题信息,提炼训练目标和方法
  1.从笼统到具体,明晰具体的训练指向
  以往教材中课后习题多分散呈现,每道练习题各自为阵。统编教材则将这种习题呈现方式逐步从单一向整合转变,提出了更加细化而具体的要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课后习题中,第一题在提出“朗读课文”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这就意味着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决不应该一味僵硬地读书,而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文本的语言文字,洞察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鉴于这样的习题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并概括课文内容,同时通过紧扣课文中“满墙都是”还原作者的远望,“一墙的叶子”还原作者的整体望,“我注意了”还原作者的细望,“爬山虎爬的过程”还原作者连续性观察。在紧扣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还原作者的观察方法中,课后习题的具体要就求落实到位了。
  2.从要求到方法,渗透匹配的学习方法
  除了要求细化之外,统编教材编者还针对文本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原始学情,渗透了相关的方法和策略,为教与学明确了基本的方向,提供了指导。六年级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文章对夏天里各种事物的迅速生长描写生动,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感官把事物变化写具体,用短时间内的状态变化来表现“生长迅速”的重要契机。编者在课后习题中就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作者是怎么围绕这句话来写的”除此之外,编者还围绕第二自然段,要求说说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思想的”。第一个要求指向对于全文的把握,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植物、动物、山水、路、人”等多个方面来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同时,也在隐含地告诉学生——要围绕中心思想从多个方面展开写,这样才能生动有趣。第二个要求则指向具体的表达,例如第二自然段是写生物在夏天中“跳跃地长”,主要通过运用一系列表示短时间的词,展现生物短时间里的大变化,来突出这生长的“跳跃、飞快”这一特点。在课后习题的提示下,教师可以围绕“加入短时间的词来描写一下夏天中其它事物的变化”,进行当堂小练笔,使学生对于作者的表达方式在有意的使用过程中加深印象,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因此,紧扣编者所设定的习题,依托编者在习题中所渗透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就有了鲜明的方向和方法支撑,学生从课后习题中所给出的问题出发,将学习习作方法的任务落到了实处。
  二、整体把握习题框架,展现课堂结构和深度
  1.从单列到统整,在循序渐进中设置课堂结构
  统编教材在课后习题的设置和编排上,与课文的主题和表达手法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并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作为教学起点,形成阶梯式的呈现结构。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逐步夯实语文能力。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文,主要通过对不同环境下丁香花的描写,展现了其外形和生长的特点,然后与古典诗词中的丁香结作对比,表达了作者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编者设定的三道练习题所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十分鲜明:第一道题“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旨在从内容层面概括课文;第二道题要求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课文中“积雪”的意思,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想象其画面,最后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第三道题则是在感知内容、深人理解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作者人生价值的思考,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感知。纵观这三道题,其实就是教学课文的三个板块和三个层级。据此,教师可以对应习题内容,设置教学板块;初读把握,整体梳理文本内容;结合语境,全面理解文本情韵;链接生活,深人感知作者人生态度。
  2.从浅表到深入,在视角细化中推动深度思维
  课后习题不仅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抓手,也是教师解读文本、了解编者用意的窗口。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多层意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后习题的语言描述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从而彰显习题价值,为提升学生认知素养奠基。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文中,编者在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说说青蛙在写诗时,都有哪些朋友来帮忙。不难看出,这个习题背后的价值是培养学生从文本中快速、精准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这一问题的支撑下,学生能快速潜入文本,并收集丰富的价值信息,圈画出“水泡泡”“小蝌蚪”等前来帮忙。教学至此,其实这道题的衍生价值并没有完全得到体现。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水泡泡、小蝌蚪、一串水珠分别在青蛙写诗时,帮了什么忙呢?”这样的追问,就将学生的认知从关注文本中单一的个体信息,逐步向文本核心内容层转变,使得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甄别、遴选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
  三、深入洞察习题支架,巧设运用路径和平台
  1.把握习题作用,从理解走向表达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核心支柱之一。其中,“构建”是基础,“运用”是目标。统编二年级上册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就常常搭建适切的支架,在整体性意会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整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四年级上册《麻雀》为例,课后第二道习题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策略单元,因此针对这道习题,编者的用意绝不仅仅是理解课文内容,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从“视、听、感”三个方面来把事情写具体的习作方法。由此,先让学生自主探索作者表达方法,再由老师引导下提取关键点,最后通过学生的小练笔作为知识落实的关键。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后习题的运用过程,经历从“知道”层面向“表达”层面的迈进。   2.释放习题效能,从“一道”走向“一类”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训练都指向了文本的语言,且展现出与具体学段所匹配的训练形式,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训练搭建了支架,扶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内化和迁移运用。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中,课后习题罗列出典型例句,要求学生关注例句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并想想他们的表达效果。第一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的眼睛”,这句话中“我的母亲”反复出现了三次;第二句:“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句话中“立刻”一词也反复出现了三次。初看,仅仅发现文字层面的重复。但依托语句、紧扣课文的整体语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式赏析:假如这些词语只保留一次,不再反复出现三次,虽然在表达的意思上并没有区别,但其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尤其是对人物情感的关注就明顯变弱了。到此教学还可以继续,该题的价值并不仅仅在这两个例句,更在于学会关注这样的语言现象。课文中这样类似的语句还有不少,教师可以在学生深入感知反复的句式之后,组织学生重新回顾文本,寻找课文中的类似语句,并圈画出来运用之前所掌握的方法,对这样的语句进行梳理和感知,更好地将这道题对语言的训练价值落实到位。
  四、立足习题多元开发,实现课堂创新与开放
  1.创新视角,教师自主解读
  课后习题的设置通常无形中带着编者对教材的主观解读,而许多教师容易将编者的意图奉为权威,局限自己的思考,局限学生想法。作为教师,应在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给予自己一个自由空间。在五上《松鼠》一课的课后第二题中,编者要求学生找出与下列句子相对应的话,并进行对比。课后习题中描写松鼠的句子是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精简、说明性强。有教师就抓住相同内容表达上的差异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给予他们“这两种表达方式你认为哪种更好?”这一问题,进行思维辨析。有学生认为原文描述生动,更有趣;而有学生却认为说明文应该科学准确,认为后者更好。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本适合于不同的场合。例如,在博物馆等地应该选择《中国大百科全书》,因为说理性的说明文更加客观准确;如果是讲故事则可以选择教材课文中的内容,因为文艺类说明文更生动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以课后习题作为切口,教师实现了对于习题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利用。
  2.给予空间,学生自主解读
  新时代下,我们倡导开放多元的课堂,促进学生自由生长。教师应在适合、恰当的时机下,给予学生自主解读课后习题的机会,在真实把握学生理解情况的同时,实现课后习题多元化思考,促使课堂的思维碰撞。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中,课后习题二要求: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下面的句子共有三句,分别是“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三句话中共同点之一——有运用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因此教师们一般会抓住“列数字的作用”展开,让学生体会该说明方法具有是表达具体、准确的特点,这是常规的课后习题运用。如果把“你认为这三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就有学生提出,这三句话另一处共同点是,在精确的数字前面都加上了模糊的字词,如“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此时学生就关注到了易被忽视的细节。这是因为在某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强调课时目标,局限思维,而学生则会存在比教师更敏锐、更单纯的发现。面对学生的这一发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模糊词的加入与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使用是否存在矛盾现象?”,从而理解在说明文中表达上“模糊”带来“准确”的道理。这样,仅是稍加利用学生的简单发现,却促使课堂产生了绮丽的增长点。
  课后习题不仅是文本、编者、教师、学生彼此交流沟通的窗口,更是促进“教”与“学”双发展的有效渠道。所以,教师定要把握好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明确编者意图,从习题信息的立体解读出发,提炼训练目标和方法;习题框架的整体把握出发,展现课堂结构和深度;从对习题支架的深入洞察出发,巧设运用路径和平台;习题开发的多元视角出发,实现课堂创新与开放。当然以上只是我对“依托课后习题优化阅读教学”的粗浅认知。同时,一切的理论经验都需要实践进行验证,尤其是面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我们更要适当选择,合理利用课后习题。因此,教师想要有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有许多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沈晓燕.紧扣课后习题,训练想象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65.
  [2]牟奕蒙.部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教材课后习题探究[J].郑州师范教育,2020,9(05):40-46.
  [3]刘红丽.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在教学中实践策略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5):178-179.
  [4]徐冬菊.巧用课后习题,构建教、学、评良性互动的智慧课堂[J].华夏教师,2020(13):59-60.
  [5]张秀芳.改变习题呈现方式——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习题利用和开发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32.
  [6]闫秀田.依托课后习题提升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策略探究——以两堂执教课片段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7):147-148+174.
  [7]赖淑珍.巧用“课后习题”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J].华夏教师,2020(03):40.
  [8]姚海东.小学高段语文课后习题的优化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26):41-43.
  [9]刘欣.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J].教育观察,2019,8(25):69-70.
  [10]芮良敏.课后习题教学要“三思而行”[J].教学与管理,2019(23):51.
  [11]孙爱玲.活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观察,2019,8(18):25+37.
  [12]陈懋.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教材课后习题评析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7):23-26.
  作者简介:何叶(2000年--),女,汉族,籍贯:浙江东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农村中老年人为了帮衬生活在城市中的子女特别是为了照顾第三代,来到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成为“老漂族”。由于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老漂族”面临心理与生理、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城市社会适应困境,成为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初步探讨介入策略。  关键词:老漂族 城市适应 社会工作介入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提出强化引导,通过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等途径,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字:心理健康;中职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到课堂中,一方面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优势,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简要地分析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为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堂,是主阵地,让这块主阵地发挥它的真正价值作用才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课堂的效能,打造有生命的课堂,就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让课堂有生命力、有温度,民主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培养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生命 生活实际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对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这种奠基是各方面的,影响到每一位幼儿以后的切身发展。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在于为幼儿的发展负责,教育性则在于对幼儿的教育负责,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教育性与公益性的关系发展,来探究学前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性;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对于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随着思政课程的越来越丰富,思政课并没有真正发挥着育人的功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获得优异的成绩而去做这件事情,这是不可取的。本文在充分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出发,沿着“赫尔巴特”这一思想的脉络,对思
期刊
摘要:机器翻译是一项计算机学科领域中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也是翻译界的一项新发展。汉藏机器翻译的广泛实践和运用,对于打破汉藏两种语言之间的隔阂和障碍,因此通过研究汉藏机器翻译的发展现状来梳理汉藏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汉藏机器翻译的发展前沿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的发展越来越让人瞩目可待,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精确之度等有着很大的进步。2在信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致力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而说写能力的提升又与作文水平有关,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提出了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科学而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自我从教以来,参与语文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而且多数时间是教学小学语文高段。结合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自己的作文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并注重这三者的结合,以达到提高学
期刊
摘要:语篇分析从阅读文本的整体出发,对文本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解析。通过对语篇的解析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理解,掌握语篇的内在逻辑。本文从语篇分析理论的理解出发,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中一节读写课为例,探讨如何基于语篇分析较好的设计“以读促写”活动。  关键词:语篇分析;以读促写;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
期刊
摘要: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幼儿园要充分发挥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从优化环境,凸显意义、明确分工,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评价,提升管理效能三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优化、生活环节、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重视游戏、教学的教育价值,花相对多的精力在上面,而在生活环节中会出现比较随意、散漫,或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