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 高标准 高起点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我省原有的职业教育处于条块分割、多头办学、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办学状态,职业教育规模小、条件差、资源分散且浪费大,已远远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发展“大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形势下,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功能,带动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职业教育不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支出每增长1%,经济将增长0.4%,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固定资产投资高23.4%。
  职业教育融贯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通过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顺应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有利于打破我省职业教育“院校分割、实训分设、后勤分散”的局面,搭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平台,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市场所需的大量技能型人才,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职教产业的全面升级。
  高标准规划职教园区
  “要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步伐,支持引导职业院校‘出城入园’,并享受与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同等政策,将兰州打造成职业教育核心区。”2014年8月,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这样说道。
  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高水平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高质量建设职教中心工程,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是甘肃职业教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兰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2014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自此,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2015年2月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立项。
  “目前,确定入驻园区的学校11所,年招生规模可达4万余人。估算总投资约189.6亿元。职教园区建成后,将形成‘一园’(11所职业院校、高校入驻,规模可达15万人的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一中心’(公共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新型现代职业教育格局。”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的李伟介绍道。
  据了解,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共享区占地500亩(约33.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20.56万平方米,由共享实训实验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公共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师单身公寓、商业服务、卫生保健等功能区组成。
  共享实训实验中心在职教园区共享区规划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八大实训中心,即石油化工工程实训中心、新材料工程实训中心、装备工程实训中心、生物制药工程实训中心、电气工程实训中心、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八大实训中心将紧紧围绕兰州新区产业结构和职教园区入园高校专业布局,重点对接新区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八大产业”,是兰州新区和周边地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共享性教育资源库。
  “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职教资源必须共享。这种共享,不但能打破校际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界限,还必将打破城域之间的界限。”甘肃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张天福说。
  总的来说,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就是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坚持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原则,整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中高职一体化,相对独立,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集群。
  协同推进 保障职教园区建设
  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推进在兰职业院校“整合入园”,有利于形成集群效应,共享职教资源,增强我省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更好地为全省,特别是兰州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因此,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牵动着全省教育人的心,更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2014年1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主持召开的省长办公会上,专门听取了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情况汇报。
  会议要求省教育厅与省工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兰州市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衔接沟通,保证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积极稳妥,高效有序地进行。
  与此同时,为便于具体协调和管理职教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同意成立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从拟入驻园区的职业院校中抽调部分熟悉教育规律和学校功能的骨干作为管委会成员。
  制度保障是基础,除了建立相关机构,明确责任,理顺机制,对于职教园区的建设来说,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已经计划将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纳入全省2015年和“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和支持,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项目,助推职教园区建设。
  作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重要一员,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2014年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职业院校移交、整合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赴职业学校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主管部门及职业学校领导班子、学校教师的意见。
  兰州市教育局多次召开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论证会,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分析各学校现状、发展方向、职教园区管理模式、产业对接目标、出城入园教职工的困难和问题。经反复论证,兰州市委市政府已于2015年1月22日印发了《关于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意见》和《兰州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出城入园工作方案》。   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
  加快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既是适应产业发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形势要求,也是落实政府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部署的需要,通过建设一个职教园,成就一个新的工业新区,把整个职教园作为全市实现城市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着力培育三大功能,一是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输出功能。 面向全国和海外,吸引一批高层次职业院校和知名高等院校聚集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形成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体,商贸流通、财税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多学科培训教育体系,成为全方位培养、塑造、输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
  二是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功能。把职教园区建设成为甘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地,成为中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孵化和项目转化窗口,逐步形成科技城科研开发基地,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中试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实习训练基地。
  三是城市副中心功能。通过院校建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和1号湖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开发、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生态环境,将园区打造成集教育、文化、居住、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化园区。
  兰州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魏小健认为,正是有了这种教育先行的理念,兰州市才在新城规划时优先安排职教园区项目,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需要。
  根据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需要,兰州市将各部门所属中高等职业院校全部归口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组建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实行五年一贯制、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
  同时,整合资源,优化专业。将原10所职业学校按专业建设整合为8所,调整专业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与新区产业对接,与高职院校对接,与省属院校相融合。
  据了解,在兰州新区建设职教园区,包括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及8所整合后的中职学校,按照“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将应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到高职层次,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开通职业教育的直通车。
  入园学校做好准备
  随着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项目的确立,甘肃银行学校的发展有了新突破,学校发展方向已十分明确,省教育厅七所直属中职学校资源整合组建“甘肃商贸职业学院”,甘肃银行学校校长周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因此,面对学校发展的新形势,银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决定,一方面积极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通过校园宣传媒体、举办学校中层干部学习班和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教职工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的了解,增强发展职业教育和办好学校的信心,凝聚力量谋发展。
  同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夯实办学基础,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并根据未来甘肃商贸职业学院金融系建设的要求,加强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为未来高职学院的发展提前谋划,早做准备,把一支高学历并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带入未来的高职学院。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积极配合省教育厅等政府有关部门、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甘肃商贸职业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学校资产评估和甘肃商贸职业学院筹建有关工作,确保筹建工作顺利进行。”周和平介绍到。
  “城中有校,校中有城。”毗邻职教园区,现代化的路网和标准厂房已经完成,医院、科技馆、高水平的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等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占地2万多亩的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已初现轮廓。编辑:蔡扬宗
其他文献
真正的优质教育应该“不拘一格育人才”,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成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成功,也才会赢得其他同行的尊重,才会让人信服。在教育日益走向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在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上学诉求已然变化的今天,教育均衡化是大势所趋,唯生源、唯精英的招生和育人模式显然都已经过时。真正的教育家办学,本就不应陷进“抢生源”的招生怪圈,而应以培育出一个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公民、促进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己任
期刊
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职业教育要更健康地成长壮大,也要完成好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必须理清思路,认准道路。对职业教育成果的评估,不能照抄照搬普通教育那一套,要从书本知识评价改为职业能力评价;要从课堂考试评价改为车间操作评价;从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改为过程性评价;从复述性评价改为创新性评价。只要我们把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很好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我国企业、民众和职业学校的内在活力,我国职业教
期刊
从二三线城市到京招聘毕业生的企业发现,近几年,他们的招聘会收到的简历增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流二三线城市,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的生存成本日益增高,城市管理者试图通过减少毕业生留京户籍以调控城市发展的意图,愈发明显,给留京增加难度;另一方面由于二三线城市近几年发展迅速,毕业生在择业方面选择日趋理性。人才是城镇化的最宝贵的资源。当前,大学生回流苗头已现,当地如何留住人
期刊
没有书本,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老师上课也不再直接讲授书本知识,而是给出相关任务,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完成……这一幕即将在中山市实验小学“慕课教室”上演。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技术有机地运用于教育之中,应当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指出的是,潮流也好,趋势也罢,只是一种方向性的引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必须定位于辅佐服务教学的角色。平板电脑很大程度上只是起了取代课本和板书的功能。仅没有
期刊
据媒体报道,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凌孜谈及传统文化传承时,强调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同时他还认为,这需要先从父母、老师入手,有“上行”才会有“下效”。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教育中,什么都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了一种老套模式,在简单的线性逻辑思维下,什么问题都指向教育,什么问题也都指向儿童。  “从娃娃抓起”的论调是一种简单归因,存在避重就轻、推卸责任的嫌疑。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均有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简单地
期刊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4月也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当前,不少学校都提出建设书香校园,建设书香校园是建设书香社会的一部分。如果一所校园里的师生有了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当作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而非竞争升学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校园里才有真正的书香。那么,书香校园如何建设?教师在书香校园以及全民读书活动中应该
期刊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加快高校去行政化。  君不见,象牙塔内也充斥虚荣之风。在一些高校,教授的荣耀远远比不上行政人员实惠,在权力通吃的现实语境中,一个处长职位就能让教授们疯抢。  高校确实应该去行政化,这是回归教育规律的必由路径,也是教育家办学的一大前提。但是,去行政化很难,不是所有的校长都愿意去行政化,即便高校去了行政化,而如果社会上仍然奉行官本位,校长在日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流工具,是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民族国家,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之于人类、之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社会,其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作为公共工具和文化载体,语言失范乃至被污染,会影响社会良序、文化传承和国家发展,因此,在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的今天,怎样对待日常语言生活中的新现象,树立正确的语言观,维护语言健康、促进语言和谐值得每个人思考。(沈 阳)
期刊
日前,广东某学校选出新款校服,其中女生一款夏季超短裙校服因只遮到臀部惊爆眼球。目前国内校服的款式基本上是运动装和制服两种模式。虽然统一穿校服或学生装有助于遏制学生之间穿名牌等攀比之风,但过于单调、统一的校服和学生装款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难以体现校服在学校特色文化、展示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更高层次功能的发挥,导致校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缺失。同时,运动服穿起来简便实用,但很难体现学生年龄、心理等方
期刊
“建设书香社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把“倡导全民阅读”提上了一个新高度,更为新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文化底蕴。好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教师,首先是一个读书人。唯有多读书,才能博古通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浩瀚海洋,为建设书香校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进而促进良好学校氛围和社会风尚的形成。  读书要养成习惯,教师要率先垂范。“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这是人民教育家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