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期师生共同关注、探索初中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指导;表达能力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我就自己的教学尝试谈谈对作文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
1. 仿课文,走好作文第一步
信息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2. 精心练,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这一理念,长期以来是有共识的。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深入生活中,将观察生活与观察自我结合起来,能够细心观察生活的环境,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每天的喜怒哀乐,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记录真切感受,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从而思考生活,为更好地表达生活而进行写作创造。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 ,您了解我吗?》等等。
3. 广泛读,获取大量信息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4. 多样评,评出作文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全面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标新立异、又合乎情理的文章。
收稿日期:2012-03-29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指导;表达能力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我就自己的教学尝试谈谈对作文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
1. 仿课文,走好作文第一步
信息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2. 精心练,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这一理念,长期以来是有共识的。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深入生活中,将观察生活与观察自我结合起来,能够细心观察生活的环境,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每天的喜怒哀乐,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记录真切感受,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从而思考生活,为更好地表达生活而进行写作创造。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 ,您了解我吗?》等等。
3. 广泛读,获取大量信息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4. 多样评,评出作文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全面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标新立异、又合乎情理的文章。
收稿日期: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