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文化建设是振兴乡村的重要之举,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之举,因此改善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发展水平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在经济飞快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乡村经济的支持,振兴乡村也不断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目前的乡村文化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进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新文化,改善乡村精神文化,为建设小康社会助力。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作用;途径
引言
振兴乡村文化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又能进一步助推我们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好乡村。乡村振兴,首要的是文化的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的同频共振,二者对于新时代农村社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统一于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住房和医疗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文化这一方面却与农民日益提升的物质条件不相匹配。基层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各种封建迷信和宗教错误思想长期侵袭农民的思想,导致传统的乡村文化颓势。这种农村的时代镜像绝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必须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振兴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乡村文化的重要意义
1.1提振农民精神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进行基层农村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改革,盘活农村经济活力,放开人口的流动限制,释放农村劳动力。在短短几十年之间,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革,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的提升。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并没有完全的同步,一度出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脱节的现象。少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了,精神建设反而落后了。基于此,就需要进一步的发挥乡村文化的价值塑造作用,以乡村文化来提振农民的精神面貌,改革农村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状况。
1.2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条件保障
通过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为社会发展凝聚力量,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道德引领作用,教育引导村民改正陋习,改变思想,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优良传统,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村民文化脱贫的必由之路。针对落后的封建迷信,要坚决抵制,有些农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陋习恶习也仍然存在,这些思想和行为都是不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因此,倡导现代文明理念新风尚,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良好环境。
2乡村文化建设当前面临的问题
2.1优秀乡村文化传承缺失
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乡村文化。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进入新时代,一些新兴文化也在影响着乡村。历史悠久的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遇到困难,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保守思想观念阻碍着农民思想的提升。在当前的传统农村生产方式下,“小农思想”仍然盛行,大多数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积极性。其次,当代青年对乡村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很多青年因为选择进城寻找工作,思想和意识上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响,例如大多数年轻人更倾向于符合流行趋势的流行音乐等文化,对传统民间艺术和文化缺乏认同感,而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民俗民间文化是最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村流失青年劳动力,优秀传统乡村文化难以继承和发扬。最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国外文化思想在乡村的传播对传统乡村文化产生了冲击,进而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进程。
2.2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有所缺失
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缺失,这是目前学界的共识,多位学者都曾对这个问题做过深刻的论述。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人口的流动性较差,农民究其一生都难以离开生养自己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放开人口流动的限制,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解体,农村人口不断地流入城市。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城镇化,农民进城买房落户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就导致留守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多数都外出务工或在城市定居,只有少量的老年人口留在农村。从现实来看,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显然不可能依靠这些老年人口,必须要依靠相对较素质高的青壮人口。农民进城又进一步导致对于乡村文化不认同,乡土情结较为淡薄。随父母进城的孩童,他们生于城市成长于城市,熟悉的环境是城市,对于父辈们的农村则较为陌生,在情感上是不够认同的,难以认可乡村文化,他们也就不会自觉的去振兴乡村文化。长此以往,农村人口越来越少,能够振兴乡村文化的主体也越来越少。
3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3.1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
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者,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振兴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农民对于乡村文化是有着很强的发言权,乡村文化建设的好与坏要能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衡量,“按照以农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来推动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群众文化的繁荣,也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要让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的事业中,有了农民的参与,振兴乡村文化就有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农民的需求来振兴乡村文化,让农民最终享用到的是自己参与其中,亲手创造的乡村文化;另一方面,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要虚心向农民学习,认真贯彻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应该诚恳地向农民学习,增强振兴乡村文化的本领。我们在振兴乡村文化时,不应闭门造车,而要多听取农民的心声,注意发挥农民的智慧,协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3.2乡村文化墙
首先在乡村文化墙普及和建设方面,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利用它,改拆为建、修破为新,把乡村街道两旁的闲置墙壁利用起来,作为传播文明新风、卫生健康知识、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墙的建设程度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乡村文化墙的作用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乡村文化墙的建设才不会成为面子工程。所以地方政府应加强经济建设,促进乡村发展,改善乡村环境。其次是乡村文化墙的内容方面,它的建设应真正落到实处,挖掘地方特色,发展真正具有自己特点的乡村文化墙。让农村居民真正参与进来,记录当地独特的生活和文化,记录乡村发展的过程,让乡村文化墙真正起到应有的文化传播作用,起到承载地方乡村文化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农村居民的凝聚力。要注重地区产业特色,与其他乡村形成对比差异,结合地方产业,使乡村文化墙不但能美化乡村环境,同时对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起到辅助作用,展现地方特色。从而对于提升乡村经济实力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再次是乡村文化墙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铺设高速网络线缆;同时积极引进新型设备,依托科技信息时代的载体,与智慧农业相联系,让乡村文化墙不但要记录历史,还要展望未来,开拓乡村居民的思维,使乡村文化墙既美化了乡村的居住环境,又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型的电子文化墙来监控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智慧农业的推广。乡村文化墙还可以作为农村居民文化娱乐的场所,实现多功能、多途径的利用。
3.3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乡村建筑要尽量保留当地特有的特色,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风格的现代化,也不能把老旧建筑全部一刀切地去除。可以采用制作条幅、举办公共讲座、设置文化特色公园、派代表挨家挨户宣讲等方式,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新思想的宣传,努力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积极姿态。保存好原汁原味的当地民族特色,持续加强乡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国家也应最大限度地给予贫困农村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建设好医疗服务体系。农民只有身体好了,才能进一步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劲头学习先进的文化思想。要引导农村群众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4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国的城乡文化发展目前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对乡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城市资金的投入,因此导致乡村文化活动匮乏,文化设施落后,文化质量不高等种种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基础设施的供给。其次要开发市场资源,打通来源渠道,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再次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宣传队伍,有质有量的开展各项乡村文化活动。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集中进行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等多方面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结束语
乡村文化建设目前仍有困难和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条不紊地应对和解决乡村文化建设的种种挑战,会带动“三农”工作的进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相信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社会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8(2):4-11.
[2]苏亦飞.乡村振兴语境下培育乡村文化自信:价值、困境与进路[J].理论导刊,2020(5):118-123.
[3]门献敏.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关系研究[J].理论探讨,2020(2):46-51.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作用;途径
引言
振兴乡村文化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又能进一步助推我们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好乡村。乡村振兴,首要的是文化的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的同频共振,二者对于新时代农村社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统一于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住房和医疗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文化这一方面却与农民日益提升的物质条件不相匹配。基层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各种封建迷信和宗教错误思想长期侵袭农民的思想,导致传统的乡村文化颓势。这种农村的时代镜像绝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必须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振兴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乡村文化的重要意义
1.1提振农民精神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进行基层农村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改革,盘活农村经济活力,放开人口的流动限制,释放农村劳动力。在短短几十年之间,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革,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的提升。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并没有完全的同步,一度出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脱节的现象。少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了,精神建设反而落后了。基于此,就需要进一步的发挥乡村文化的价值塑造作用,以乡村文化来提振农民的精神面貌,改革农村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状况。
1.2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条件保障
通过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为社会发展凝聚力量,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道德引领作用,教育引导村民改正陋习,改变思想,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优良传统,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村民文化脱贫的必由之路。针对落后的封建迷信,要坚决抵制,有些农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陋习恶习也仍然存在,这些思想和行为都是不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因此,倡导现代文明理念新风尚,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良好环境。
2乡村文化建设当前面临的问题
2.1优秀乡村文化传承缺失
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乡村文化。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进入新时代,一些新兴文化也在影响着乡村。历史悠久的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遇到困难,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保守思想观念阻碍着农民思想的提升。在当前的传统农村生产方式下,“小农思想”仍然盛行,大多数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积极性。其次,当代青年对乡村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很多青年因为选择进城寻找工作,思想和意识上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响,例如大多数年轻人更倾向于符合流行趋势的流行音乐等文化,对传统民间艺术和文化缺乏认同感,而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民俗民间文化是最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村流失青年劳动力,优秀传统乡村文化难以继承和发扬。最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国外文化思想在乡村的传播对传统乡村文化产生了冲击,进而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进程。
2.2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有所缺失
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缺失,这是目前学界的共识,多位学者都曾对这个问题做过深刻的论述。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人口的流动性较差,农民究其一生都难以离开生养自己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放开人口流动的限制,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解体,农村人口不断地流入城市。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城镇化,农民进城买房落户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就导致留守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多数都外出务工或在城市定居,只有少量的老年人口留在农村。从现实来看,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显然不可能依靠这些老年人口,必须要依靠相对较素质高的青壮人口。农民进城又进一步导致对于乡村文化不认同,乡土情结较为淡薄。随父母进城的孩童,他们生于城市成长于城市,熟悉的环境是城市,对于父辈们的农村则较为陌生,在情感上是不够认同的,难以认可乡村文化,他们也就不会自觉的去振兴乡村文化。长此以往,农村人口越来越少,能够振兴乡村文化的主体也越来越少。
3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3.1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
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者,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振兴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农民对于乡村文化是有着很强的发言权,乡村文化建设的好与坏要能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衡量,“按照以农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来推动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群众文化的繁荣,也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要让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的事业中,有了农民的参与,振兴乡村文化就有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农民的需求来振兴乡村文化,让农民最终享用到的是自己参与其中,亲手创造的乡村文化;另一方面,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要虚心向农民学习,认真贯彻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应该诚恳地向农民学习,增强振兴乡村文化的本领。我们在振兴乡村文化时,不应闭门造车,而要多听取农民的心声,注意发挥农民的智慧,协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3.2乡村文化墙
首先在乡村文化墙普及和建设方面,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利用它,改拆为建、修破为新,把乡村街道两旁的闲置墙壁利用起来,作为传播文明新风、卫生健康知识、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墙的建设程度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乡村文化墙的作用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乡村文化墙的建设才不会成为面子工程。所以地方政府应加强经济建设,促进乡村发展,改善乡村环境。其次是乡村文化墙的内容方面,它的建设应真正落到实处,挖掘地方特色,发展真正具有自己特点的乡村文化墙。让农村居民真正参与进来,记录当地独特的生活和文化,记录乡村发展的过程,让乡村文化墙真正起到应有的文化传播作用,起到承载地方乡村文化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农村居民的凝聚力。要注重地区产业特色,与其他乡村形成对比差异,结合地方产业,使乡村文化墙不但能美化乡村环境,同时对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起到辅助作用,展现地方特色。从而对于提升乡村经济实力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再次是乡村文化墙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铺设高速网络线缆;同时积极引进新型设备,依托科技信息时代的载体,与智慧农业相联系,让乡村文化墙不但要记录历史,还要展望未来,开拓乡村居民的思维,使乡村文化墙既美化了乡村的居住环境,又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型的电子文化墙来监控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智慧农业的推广。乡村文化墙还可以作为农村居民文化娱乐的场所,实现多功能、多途径的利用。
3.3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乡村建筑要尽量保留当地特有的特色,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风格的现代化,也不能把老旧建筑全部一刀切地去除。可以采用制作条幅、举办公共讲座、设置文化特色公园、派代表挨家挨户宣讲等方式,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新思想的宣传,努力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积极姿态。保存好原汁原味的当地民族特色,持续加强乡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国家也应最大限度地给予贫困农村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建设好医疗服务体系。农民只有身体好了,才能进一步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劲头学习先进的文化思想。要引导农村群众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4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国的城乡文化发展目前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对乡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城市资金的投入,因此导致乡村文化活动匮乏,文化设施落后,文化质量不高等种种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基础设施的供给。其次要开发市场资源,打通来源渠道,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再次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宣传队伍,有质有量的开展各项乡村文化活动。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集中进行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等多方面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结束语
乡村文化建设目前仍有困难和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条不紊地应对和解决乡村文化建设的种种挑战,会带动“三农”工作的进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相信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社会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8(2):4-11.
[2]苏亦飞.乡村振兴语境下培育乡村文化自信:价值、困境与进路[J].理论导刊,2020(5):118-123.
[3]门献敏.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关系研究[J].理论探讨,2020(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