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重要位置,其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村办小学陆续被合并,逐步形成以中心小学为基本教学力量的新格局,村办小学合并后有其积极影响,但也引发诸多问题,小学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本文通过对鲁西南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鲁西南地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对策
近年来,村办小学陆续被合并,逐步形成以中心小学为基本教学力量的新农村教育格局。为了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选取鲁西南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单县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1 调查样本概况
单县,位于鲁西南一个广袤的平原地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现辖502个行政村,约117万人,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城,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由于鲁西南地区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农村人口众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此进行研究可以映射鲁西南地区,甚至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单县原有村办小学681所,自2002年开始,陆续被撤销合并,原则上一个乡镇只设立一所中心小学,现仅有完全制小学127所(见表1)。通过表1可知,现阶段存在学生多教师少的状况,而且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现象严重。
2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生源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村级小学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而且都是3年级以下的不完全小学,其余的为完全制小学,但完全制小学都至少包括8个村以上的学生,这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同时,撤并学校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措施,但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校距离家的远近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很多学生每天要骑十几里的路去上学,其学习和生活必然受到影响,也给家长带来不少担忧。
另外,随着农村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激增,其教育问题也存在诸多隐患,如孩子的学习缺少监管,相对剥夺感较强等问题。[1]
2.2 师资状况堪忧。
前几年,国家对民办教师采取“减”“考”“退”的政策,“减”就是通过考核裁撤一些不合格的民办教师;“考”是民办教师通过考试到师范院校进修,毕业后转为公办教师;“退”是对那些教龄较长,但难以转正的教师实行提前退休。村办小学合并后,大量民办教师被淘汰,而新的教师短时间内无法充实教师队伍,加之在合并学校后,不少优秀教师调往县城,从而造成正规教师短缺。[2]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历不高,甚至学历不合格,虽然教育部门已清理了代课教师,但多数正规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外语和音体美教师更是缺乏。
2.3 教学质量问题。
现阶段,城市教育基本达到了现代化,但农村小学教育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个黑板一支粉笔的课堂,先进教学设施、教学器材的配置严重落后,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城市相比仍较落后,导致农村教学质量严重落后于城市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与课程设置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我们得知,虽然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已经更换了新的教材,但各地教材的选择却风格迥异,缺乏统一的教材配置标准。农村小学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没有交替进行,一门课半天上的情况十分严重。[3]
2.4 资金缺乏问题。
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在调查的学校中,有47.9%的学校教师认为教育资金不够,52.1%的教师认为教育资金勉强够用。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办学条件差的直接原因,也是众小学普遍面临的问题。
最近几年,县教育局对危房教室的改建投入较大,危房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农村小学的日常教学仍然是直尺、三角板的天下,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的普及率较低,体育、音乐器材贫乏,很多设置纯属摆设,这也与教育经费不足直接相关。
3 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村小学生源管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要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必须对农村小学生源进行严格管理,保证适龄儿童正规求学。第一,要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吸引流动儿童;第二,学校的“裁撤并”要经过严格的论证,把那些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村小学撤掉,集中在乡镇中心办学,这符合规模效益,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必须考虑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小学生的接送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离家远的小学生,建立寄宿制小学也不失为一好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家长的时间,同时,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接送学生的秩序也有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选取若干所学校做为试点实行,但开展试点工作要做到三点:一是保证午餐供应的食品的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选取经验丰富的司机和较好的车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三是收费合理,从而吸引广大家长的参与。然后根据实施的实际效果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在整个鲁西南地区加以推广。[4]
3.2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农村小学教师缺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不回到农村任教,这与农村教师待遇、农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所以,加强和改进面向农村地区的师范教育、师范类专业,在农村地区实施小学、初中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并给予优惠政策,教育部门可以和当地师范院校合作培养,为农村小学培养师资。
当前,最重要的是向广大教师宣传新课改的重要性,宣讲新课改的做法、途径,提高教师投身课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改革。一是拓宽观念渠道。上级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定期举办有关讲座。二是增加新鲜血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职能部门扩大专科毕业生的分配比例,要想方设法引入年富力强的人才,逐步改变教师老年化的状况"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尽快达到年轻化、专业化。
3.3 重视课堂教学管理,重建中心学校与家长的管理角色。
学校必须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对课程计划落实的管理。一是看课程改革的科目是否开足开齐,二是看是否按功课表认真授课,防止教学中随意调课、占课现象;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问题等。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改,真正成为实践新课改的阵地。
确定中心学校的角色,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系中心学校是独立的管理实体。各学校在校长全面负责制下设置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三个中层机构,在中层机构下面分设若干个组。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构建社会参与管理系统。各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加强与村委会联系,通过村委会这个平台,沟通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
3.4 增加农村小学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要完善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医疗保险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因“普九”而欠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偿还,把学校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健康发展。
从教育投入来看,一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这应该是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二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应争取一些教育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投资改变农村办学条件,三是鼓励社会投资和社会办学,利用社会力量改变农村办学条件。从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上看,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合理确定教师编制和岗位,对教师精简优化,严格核编控编,清理编外教师。[5]
农村小学教育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所面临的问题也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但我们坚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它需要全社会人们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乐天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30年的演进与变迁[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9(6)
[2] 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撤并的深层次影响[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1)
[3] 曹庆红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 2008(6)
[4] 李世鹤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 教育问题研究 2009(10)
[5] 姚波 农村小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网络财富 2010(5)
【关键词】鲁西南地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对策
近年来,村办小学陆续被合并,逐步形成以中心小学为基本教学力量的新农村教育格局。为了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选取鲁西南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单县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1 调查样本概况
单县,位于鲁西南一个广袤的平原地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现辖502个行政村,约117万人,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城,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由于鲁西南地区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农村人口众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此进行研究可以映射鲁西南地区,甚至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单县原有村办小学681所,自2002年开始,陆续被撤销合并,原则上一个乡镇只设立一所中心小学,现仅有完全制小学127所(见表1)。通过表1可知,现阶段存在学生多教师少的状况,而且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现象严重。
2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生源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村级小学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而且都是3年级以下的不完全小学,其余的为完全制小学,但完全制小学都至少包括8个村以上的学生,这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同时,撤并学校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措施,但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校距离家的远近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很多学生每天要骑十几里的路去上学,其学习和生活必然受到影响,也给家长带来不少担忧。
另外,随着农村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激增,其教育问题也存在诸多隐患,如孩子的学习缺少监管,相对剥夺感较强等问题。[1]
2.2 师资状况堪忧。
前几年,国家对民办教师采取“减”“考”“退”的政策,“减”就是通过考核裁撤一些不合格的民办教师;“考”是民办教师通过考试到师范院校进修,毕业后转为公办教师;“退”是对那些教龄较长,但难以转正的教师实行提前退休。村办小学合并后,大量民办教师被淘汰,而新的教师短时间内无法充实教师队伍,加之在合并学校后,不少优秀教师调往县城,从而造成正规教师短缺。[2]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历不高,甚至学历不合格,虽然教育部门已清理了代课教师,但多数正规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外语和音体美教师更是缺乏。
2.3 教学质量问题。
现阶段,城市教育基本达到了现代化,但农村小学教育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个黑板一支粉笔的课堂,先进教学设施、教学器材的配置严重落后,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城市相比仍较落后,导致农村教学质量严重落后于城市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与课程设置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我们得知,虽然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已经更换了新的教材,但各地教材的选择却风格迥异,缺乏统一的教材配置标准。农村小学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没有交替进行,一门课半天上的情况十分严重。[3]
2.4 资金缺乏问题。
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在调查的学校中,有47.9%的学校教师认为教育资金不够,52.1%的教师认为教育资金勉强够用。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办学条件差的直接原因,也是众小学普遍面临的问题。
最近几年,县教育局对危房教室的改建投入较大,危房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农村小学的日常教学仍然是直尺、三角板的天下,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的普及率较低,体育、音乐器材贫乏,很多设置纯属摆设,这也与教育经费不足直接相关。
3 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村小学生源管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要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必须对农村小学生源进行严格管理,保证适龄儿童正规求学。第一,要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吸引流动儿童;第二,学校的“裁撤并”要经过严格的论证,把那些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村小学撤掉,集中在乡镇中心办学,这符合规模效益,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必须考虑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小学生的接送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离家远的小学生,建立寄宿制小学也不失为一好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家长的时间,同时,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接送学生的秩序也有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选取若干所学校做为试点实行,但开展试点工作要做到三点:一是保证午餐供应的食品的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选取经验丰富的司机和较好的车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三是收费合理,从而吸引广大家长的参与。然后根据实施的实际效果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在整个鲁西南地区加以推广。[4]
3.2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农村小学教师缺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不回到农村任教,这与农村教师待遇、农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所以,加强和改进面向农村地区的师范教育、师范类专业,在农村地区实施小学、初中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并给予优惠政策,教育部门可以和当地师范院校合作培养,为农村小学培养师资。
当前,最重要的是向广大教师宣传新课改的重要性,宣讲新课改的做法、途径,提高教师投身课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改革。一是拓宽观念渠道。上级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定期举办有关讲座。二是增加新鲜血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职能部门扩大专科毕业生的分配比例,要想方设法引入年富力强的人才,逐步改变教师老年化的状况"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尽快达到年轻化、专业化。
3.3 重视课堂教学管理,重建中心学校与家长的管理角色。
学校必须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对课程计划落实的管理。一是看课程改革的科目是否开足开齐,二是看是否按功课表认真授课,防止教学中随意调课、占课现象;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问题等。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改,真正成为实践新课改的阵地。
确定中心学校的角色,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系中心学校是独立的管理实体。各学校在校长全面负责制下设置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三个中层机构,在中层机构下面分设若干个组。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构建社会参与管理系统。各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加强与村委会联系,通过村委会这个平台,沟通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
3.4 增加农村小学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要完善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医疗保险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因“普九”而欠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偿还,把学校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健康发展。
从教育投入来看,一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这应该是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二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应争取一些教育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投资改变农村办学条件,三是鼓励社会投资和社会办学,利用社会力量改变农村办学条件。从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上看,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合理确定教师编制和岗位,对教师精简优化,严格核编控编,清理编外教师。[5]
农村小学教育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所面临的问题也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但我们坚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它需要全社会人们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乐天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30年的演进与变迁[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9(6)
[2] 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撤并的深层次影响[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1)
[3] 曹庆红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 2008(6)
[4] 李世鹤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 教育问题研究 2009(10)
[5] 姚波 农村小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网络财富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