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找到帮扶学困生的方法,不放弁任何一个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心;习惯;兴趣;转化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过去也有各种不同的提法反映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如:“弱差生”、“后进生”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自然“学困生”的问题不容坐视了。
1 导致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1.1 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中不良的风气影响。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其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价值观的偏向,给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潮无凝冲击着学生的心灵。
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若墨守陈规,课堂缺乏生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高深莫测,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直至厌学。
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方法,使部分学生难于招架 。
1.2 来自学生本生的难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
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缺乏自信心。有些学生,由于原来基础差,于是产生了“我不是学数学的料子。”等丧失学好数学信心;有的学生在未接到某一专门的数学知识之前,就从高年级的同学那里得到“难学”的信息,未学之前就产生了畏惧心理。例如,初一下期,学生刚接触几何,就有部分学生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得到“几何难学”的信息,稍微感到困难,就缴械投降,失去学好几何的信心。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很难去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导致恶性循环,学习困难,最终放弃。
2 积极面对学困生,做好帮扶转化工作
2.1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对于数学成绩一向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适当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辱骂,训斥学生。
让“成功”走进课堂。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化枯燥为有趣,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的定义很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高高的旗杆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旗杆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旗杆较准确的高度。
2.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随时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包括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后进行分类等。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2.3 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难点少的教材或概念课,一般采用普通讲解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相结合;对于难点稍多一点的教材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然后多做一些基础练习;难度较大的教材采用发现法教学。对于比较生疏而又难于理解的教材,可采用问题探索法;对于知识面广的教材或习题,可采用引申法。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总的指导思想都离不开启发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困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积极思考和讨论,逐渐培养探讨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我们的老师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去思考,去获得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在课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 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以培养小结的习惯。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比较复杂,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家庭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有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师教学上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注意教育教学中的新动向和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因势力导,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去努力,我们就能把这一工作做好,就能把学困生转化为普通生,甚至成优等生,就能将他们转化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心;习惯;兴趣;转化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过去也有各种不同的提法反映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如:“弱差生”、“后进生”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自然“学困生”的问题不容坐视了。
1 导致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1.1 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中不良的风气影响。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其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价值观的偏向,给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潮无凝冲击着学生的心灵。
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若墨守陈规,课堂缺乏生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高深莫测,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直至厌学。
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方法,使部分学生难于招架 。
1.2 来自学生本生的难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
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缺乏自信心。有些学生,由于原来基础差,于是产生了“我不是学数学的料子。”等丧失学好数学信心;有的学生在未接到某一专门的数学知识之前,就从高年级的同学那里得到“难学”的信息,未学之前就产生了畏惧心理。例如,初一下期,学生刚接触几何,就有部分学生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得到“几何难学”的信息,稍微感到困难,就缴械投降,失去学好几何的信心。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很难去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导致恶性循环,学习困难,最终放弃。
2 积极面对学困生,做好帮扶转化工作
2.1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对于数学成绩一向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适当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辱骂,训斥学生。
让“成功”走进课堂。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化枯燥为有趣,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的定义很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高高的旗杆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旗杆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旗杆较准确的高度。
2.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随时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包括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后进行分类等。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2.3 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难点少的教材或概念课,一般采用普通讲解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相结合;对于难点稍多一点的教材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然后多做一些基础练习;难度较大的教材采用发现法教学。对于比较生疏而又难于理解的教材,可采用问题探索法;对于知识面广的教材或习题,可采用引申法。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总的指导思想都离不开启发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困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积极思考和讨论,逐渐培养探讨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我们的老师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去思考,去获得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在课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 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以培养小结的习惯。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比较复杂,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家庭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有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师教学上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注意教育教学中的新动向和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因势力导,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去努力,我们就能把这一工作做好,就能把学困生转化为普通生,甚至成优等生,就能将他们转化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