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食欲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普拉姆·赛克斯的小说里,女主人公moi在派对上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摄影师扎克。在遇见扎克的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她再也不碰巧克力泡芙了,她彻底抛弃了它们。她觉得這很能说明问题,因为本来这是她除了香草纸杯蛋糕以外最喜欢吃的东西。后来,扎克与她分手了,在“羞耻打击”下,她变得非常瘦,不是超级模特的那种瘦,而是厌食症患者卡伦·卡彭特的那种瘦。moi最好的朋友茱莉说要带她出去散散心,她挣扎着下床,浑浑噩噩地穿上衣服。照镜子的时候她吓坏了,她的头发毛毛糙糙地纠缠在一起,脸上也坑坑洼洼。裤子在骨架上空落落地晃荡,t恤衫也无望地挂在胸前。她看上去就像马克·雅克布品牌的追随者,唯一的不同是,她们要花大把大把的钱才能打扮得像她这么营养不良。



  所谓的爱情,从医学角度而言,只是恋爱分子多巴胺在作祟。从我观察到的日常例证而言,多巴胺通常会抑制食欲,就像小说中的moi遇见扎克之后,就彻底抛弃了巧克力泡芙。后来扎克提出与她分手,但moi认为自己依然爱着扎克,这时,她茶饭不思,暴瘦成厌食症患者模样。不过,在失恋这种时刻,还有一些现实例证和小说中显示出的现象是,当事人自暴自弃、暴饮暴食。诚然,茶饭不思和暴饮暴食都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行为,但比较起来,前者带来的后果在现今的主流审美中,被认为是值得追随的,而后者造成的结果,通常会被冠以放弃自我、不够自律、意志软弱的表现。
  多年前的某个假期,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男生,他对我说:“你的腿又长又直,不太像真人,我能叫你长腿怪物吗?”我凝视他许久,只能沉默以对。饭局结束后,他要开车带我夜游北京,很神奇的是,我们竟然聊得很愉快。聊天聊渴了,我们就找家酒吧,喝酒吃零食。凌晨两点,他送我到公寓楼下。次日下午,我们相约一起吃晚饭,然后再次夜游北京。凌晨两点,他再次送我到公寓楼下。这样的约会持续了八天,之后我们各自奔赴不同的国家继续读书。我不觉得这样的约会和爱情有关,但多巴胺在两个人的交流中肯定产生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令我感觉愉快又轻松。
  我在平常的日子里,就是属于吃饭又慢又少的人。那几天里,因为要不断地倾听并且回应,好像吃得更慢更少了。他常常说,多吃点儿,你太瘦了。八天之后,我似乎更苍白瘦弱了,不过苍白的原因可能是昼伏夜出。关于吃得更少这件事,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原因,我担心进食不当会导致肠胃不适,如果频繁寻觅洗手间,多少会感觉有些尴尬。
  现在我们都已经读完书很多年,又都回到了我们最爱的城市。他一直没有结婚,因为分不清楚谁能带给他更多的多巴胺。我们偶尔相约一起吃饭,我依然吃得很慢很少,此时这件事情已经与多巴胺无关,纯粹只是生命中的一种习惯。
其他文献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一日吸猫,终生复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患上“吸猫综合征”。人们在网上晒自己的“猫主子”,花大量时间研究如何与猫更好地相处。猫,日益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甚至逐渐变得比朋友和家人更加重要。对于那些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和猫的关系可能比他们和人的关系更加健康。人们和猫的健康关系里,蕴含治愈抑郁的诸多关键要素。  首要的就是被倾听和理解。一个外表柔软、亲切的萌宠,天然地令人感觉没有距
期刊
新的外教老师来了!竟然是个瞎子!  埋首于试卷的同学们唰地抬起头来,只见一个戴了副墨镜的老头儿拄着拐杖,缓缓地摸到讲台前,摸索着找到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大名:Nash。全班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他看不见!”不知是谁突然小声喊了句,顿时,所有人都开始窃笑起来了。  “盲人”外教显然是感受到了周围同学的窃语,不满地用手指了指人群,谁料人群中的私语更多了。谁都疑惑,怎么一个瞎子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了
期刊
一  我一生之中最频繁照镜的一段时光,是在25岁至27岁之间。那几年断断续续地在学弗拉明戈舞,因为受我喜欢的女作家影响。黄碧云曾盛赞这舞蹈的生命感,而我当时只嫌自己太年轻,迫不及待地要学习并懂得,何谓之生命,何又谓之生命感。  这原本无法照出的一切,我当时长久凝视教室里的镜子,竟然清清楚楚地都看到。  我看到我的手还向空中举着未曾落下,裙子被另一只手提高还来不及扬起,左脚踏后,右脚向前。静止的这一
期刊
这是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真实故事。  我叫卡梅隆·布鲁姆,是一名摄影师。我与妻子萨姆19岁起就开始相知相爱,组建幸福的家庭,拥有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然而,在一次泰国之旅中,萨姆不幸从高处坠落,虽保住了生命,却被残酷告知余生将在轮椅上度过。  那时,我们整个家陷入令人窒息的痛苦,萨姆变得敏感易怒,房子里不再有欢声笑语。  慢慢地,萨姆一步步丧失了对生命的热爱。  这时,“企鹅”来了。  我儿子诺亚发
期刊
不知是因为上了年纪,还是成长在匮乏年代。我发现妈妈的囤积癖越来越严重。  妈妈每天都在研究商场打折广告,大量购置减价的东西,家里的角角落落都堆满了。每天我回家,要一路途经米袋、卫生纸、洗衣液、肥皂、饼干,跨越各路杂物,才能艰难地抵达我的书桌。另外,各种废弃物资,妈妈也是绝不丢弃的,包括皮和我穿过嫌小的衣服、早就过期的酸梅粉、绿豆糕、蛋挞皮,变形变色的已经不知为何物的可疑物,网购的各类包装盒。喝完酸
期刊
每一年,《纽约时报》选登的当年高中毕业生大学申请作文,能为好奇的人打开一个窗口,一窥那些“天之骄子”可能拥有的种种品质。  比如,2018年秋天入读耶鲁大学的杰弗里.c.余,在大学申请作文里写到了他的父亲: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成长起来、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姐妹的中国人。  然而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许多:父亲能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座温室,能用厕纸造一尊石膏像,能细致、贴心地照料子女的生活,会在厨房里和儿子
期刊
长身体的那些年,北京买肉还要凭本。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副食本,买豆腐用它,买粉丝、麻酱、白糖,春节的时候买花生瓜子都要用它,买肉必须用它,每人每月两斤肉,春节的时候会多一点,具体多了多少忘记了。  两斤肉显然不够吃,于是就会买一些不在定额内的猪骨。猪骨分棒骨和排骨,排骨很少买,因为比棒骨贵很多,又比肉多了一些骨头。因此棒骨就是大家追逐的东西了。那时候,棒骨七分五一斤,扇骨上有几丝肉,筒骨上肉多一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我很怀疑许多日本少女漫画家抽屉里,都藏着一本阿尔丰斯·穆夏的画册:海报史上开天辟地的人物,史上最卓越的美少女画者,新艺术的领导人之一——虽然他很讨厌这个词,“艺术哪有新与旧?艺术就是艺术。”  1901年,穆夏在他的工作室,背后是《吉斯蒙达》的海报,穆夏凭借这幅为莎拉·伯恩哈特设计的爆款海报一举成名。  27岁的1887年,他到巴黎学画时,已经做了6年装饰画与人物画家。他在巴黎进修,也给杂志提供插
期刊
叮叮叮,一阵手机铃声响起,为了秉承奥斯卡影帝的一贯风范,为了保证小命得以延续,我们若无其事地继续埋头苦干,而心里却也拉响了一道警铃——“旗帜哥”来了,不看他,不看他,不看他……  “旗帜”,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领域具有模范作用的人或事。就像贝肯鲍尔是德国足球的一面旗帜,“旗帜哥”是我们班级的一面旗帜,是正能量的化身。又因其本名与此相似,故称其为“旗帜哥”。  “有的同学啊,我一站在门口,他就看我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