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基于它的两大基本功能:其一,数学是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研究的工具;其二,数学一直被看成是训练思维的精华,培养逻辑推理,锻炼创造能力的一门有效学科。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适应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并努力探求解决途径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1.积极创设宽松的、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为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即创造一个自然 、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欢快的氛围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建立双向交流机制,这样就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效拉近师生感情的距离。教师要多使用些鼓励的语言, 增强情感交流、传递和感染的力度,充分采用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及时的鼓励等方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创设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人类创造行为的源泉,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是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教师要注重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利用数学学科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知识与相关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往往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通过直观,加深知识的理解。加以经过精心的设计安排教学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创新意识也就会不断增强。学生并不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的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观念和能力。

二、以实际生活事例为题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生活化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把生活引进课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是目前数学教育的趋势和方向。因为通过解决问题和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对于我们的社会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发现表明,在数学课堂里,所学到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迁移和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其它场合,在课堂上学会了那些用于解决问题的原理,比那些还没有用于解决问题的原理更有可能迁移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场合。
  2.数学化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和多种思维的变换功能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成品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1.强化“变式”“求异”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创造思维。在习题教学中,要精选例题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可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类型等方式进行变式,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寻求多种解题思路,促使学生通过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由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集中思维,拓展转变为多方位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内容的一部分,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育创新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将教育理论创新与教育实践创新相结合,推进整个教育创新,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而作为数学教师更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创新教育学说,使之与数学教学有機结合,并创造条件,扬已之长,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验,找出其能力培养的生长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出不懈的探索。同时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了对数学本身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培养了学习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其他文献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造能力。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首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主张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进教学
期刊
写作者本身就具备一种潜能,有待于教师去唤醒和激发。那么,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呢?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婆婆”式的说教或“权威”者的指点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
期刊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其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象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一)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帮助  1.应用思维导图,优化
期刊
一、探究式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认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观察,并且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新课程认为,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主体,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科学探究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中,教与学的方式仍
期刊
言语是思维的外在表述,学生的课堂言语也是其真性情的流露。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学生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之能说……”。那么,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语言呢?一、转变观念,正视“插嘴”  1.把握“插嘴”,引出探索  案例一:《空气占据空间吗》  为了说明空气确实占据空间,我实验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杯中的纸巾没有被水浸湿。有些学生就好奇地问:“水为什么不能进入
期刊
在英语高考中,无论是分值最高的阅读理解、学生最头疼的完型、语法填空等题都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从总体来看,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难以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近年来不断结合教学,通过对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实践探究,初步有了探究结果,希望能有助于深化广大教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多
期刊
一所农村中心学校,要实现稳步、和谐、持续发展,成就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我们围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工作,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思路;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为重点;以提高质量,抓实养成为核心;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工作考核为突破口;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抓好教师聘后管理,落实绩效工资分配为激励机
期刊
雨果说:“收藏家就是一批具有非凡毅力的普通人” .  收藏界“钱币为大,硬币为王” ,而价值不菲的硬币,多是古今中外的金银铜铁硬币,中国古钱币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萌芽于夏朝,殷朝得以广泛发展至今四千多年,古钱币设计思想精妙,将“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溶于钱币中,古钱币能够反映岀一个朝代一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下的文化,风俗,习惯,而古钱币又以铜币居多,特别是珍稀品,更是价值连城。我国
期刊
教学理念:  1.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  2.个性化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