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体现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ljk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指南。
  2、课程目标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到“发展性领域”与“知识技能领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格局。
  3、教学过程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主观设计到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造性设计,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落实。
  4、教学评价从注重学生学业成绩到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等多元化和多样性,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延伸。
  数学具有的智力价值、文化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决定了数学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简而言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体现。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指南
  
  由于受当时社会背景和科技发展的制约,原有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确立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数学课程理念,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强调“双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学习内容是堆积的事实知识,在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教参的“大一统”下忽视了学生态度、情感、健康人格的发展。
  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的基本理念是: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可见,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也指引着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多方面随之变化。因此说,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指南。
  
  二、课程目标的调整,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格局
  
  《大纲》的课程目标体现在的教学目的中。“教学目的”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将过去的“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改为“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外延更宽,不仅培养逻辑思维,还有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的要求。在教学要求方面对上述目的结合教学内容给予了具体说明,也增加了一些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语言,但整体上看,教学目的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范畴。
  《标准》的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总目标,并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学段目标针对以上四个方面,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标准》将课程目标设置为“发展性领域”与“知识技能领域”,并把发展性目标放在知识技能目标之前。发展领域目标包括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对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知识的特征及探索过程有所认识;使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逻辑推理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方面有所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即以学生为本。因此说,课程目标的调整,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格局。
  
  三、教学过程的深化,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落实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思维特点以及数学学习内容,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注意培养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态度,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即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见,教学过程的深化,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落实。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延伸
  
  传统上,只注重于用一些显性的、可观察和测量的指标去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此相对应,学生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能力水平所达到的程度。
  新课程要求恰当地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的发展情况。评价的目的体现学生能力的发展,比如: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独立的人格、兴趣、情感与态度等,因为这些单靠评价知识是远不能企及的,也是有悖于学生的发展规律的。
  新课程要求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关注“过程”来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所经过的各个历程的学习行为及其成效的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要利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有用的信息,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分析,评估学习过程本身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节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在开放性的评价标准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评价的标准应体现开放性,要在课程目标统一的要求下,实现“弹性”设置,强调个体差异,防止追求统一化。“过程”论观点认为:“学生评价应处于动态的相互作用和调和之中,其评价标准只能是相对的、开放的、转变性的。”《标准》从学生的个体智能发展考虑,分学段设计了课程目标。应当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该学段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也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因此,要防止人为提高评价标准,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新的桎梏,要在“最低要求”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自主的,多样化的发展提供空间和时间,这也顺应了课程从“学科本位”到“學生本位”的基本转变。
  新课程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评价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的事情,要重视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逐步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多维进行,交互作用的有效共同体。有效的评价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的活动之中,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
  可见,评价从关注学生“过去”到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未来,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体现的延伸。
   总之,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目标的调整,教学过程的深化,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等诸多方面,体现了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435300湖北省蕲春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一、鼓励学生“动”起来    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如果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的能力培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发展语言的有效途径。传统教学中的“书读百遍,无师自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把握课文内容,陶冶學生情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养“读”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示范,精于指导,为学生树立一个标准和榜样。要求学生多读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建立和发展。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本文主要介绍网络数据库的丰富资源。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    因特网中的数据库是多姿多彩的,它几乎设计到每一个应用领域,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下面,我们看几种常见的网络数据库:    一、教育资源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线教育资源库日渐增多。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提供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入发展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班主任工作也愈来愈凸现出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专业化”的理念也凸现出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是对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的一年,这一举措,充分说明了“专业化”势在必行。如何让班主任工作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人文性,如何富有创造性的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讲究工作的策略与方法。那么,做好班主任工作有什么策略呢?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掌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就自己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是写作的前提。因此,我把兴趣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利用作文自身的魅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说寫结合,以说促写,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有话
期刊
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基本场所,搭建好这个舞台,能让学生快速进入作文写作的佳境。    一、让家长创设作文情景    孩子的形象思维特点决定了情景作文是小学作文的主要方式,而情景作文的舞台,最好搭建到家庭生活中来,因为家庭这个舞台是活动的、变化的,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怎样让家长运用“家庭生活”搭建作文舞台,我首先引导家长,让家长随作文训练而创设作文情景。  小学中年级的作文大体上是写事、人、动物
期刊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主要的环节。多年来,语文教育界一贯主张“精批细改”,不少老师和学生也习惯于这样做。孰不知,这种作文批改方式,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方面的锻炼,还错误地认为批改作文就是老师的事,养成了写完了就没事的不良习惯,同时,这種批改方式,只强调教师的评批细改,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格格不入。  要做好作文批改,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改变
期刊
学生写记叙文,往往由于重点不突出,文章平平淡淡、空泛单调,不能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那么,怎样才能使记叙的重点鲜明突出呢?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抑扬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情节的起伏跌宕,顿挫曲折,能强烈地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项链》、《警察与赞美诗》等,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有的文章,为了避免平铺直叙,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
期刊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很多老师都回答说是批改作文。  教两班课,两班作文本收拢一起,就是两座大山。老师们说,愚公移山,还感动玉帝派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这两座山搬去又搬回,真不知何年何月有尽头。  我从十年前起,就发动我的学生一起来“搬”这两座山。  开头有人议论纷纷,说我偷懒的有之,说学生水平低的有之,说作文水平会下降的亦有之。但我心里有数,我知道学生批改作文比我还认真,还仔细,学生
期刊
写命题作文,首先必须审好题。在审题时首先应解决的是体裁问题。用什么体裁表现才适合题目的要求,必须把准,否则,弄得牛头不对马嘴,就会事倍功半。  命题作文一般对体裁问题放得宽,常常都有这样的说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若遇这样的命题,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不存在一个定体的问题,不限体裁,学生自由选择,发挥其所长。  但是,在命题作文中,亦出现必须辨好体的情况。如《雷锋在我们的行列中》一题,本来是要求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