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将探究在二语习得中能积极影响学习者动机的一些因素。同时笔者也指出动机是二语习得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外语老师应该积极地研究各种能激发学生内发动机和外在激励的途径。
关键词 动机;二语习得;内发动机;外在激励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some factors that can positively affect students’ motivation in their second language (L2) learning.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motiv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students’ L2 learning. So teachers should find various approaches to positively affect students’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Key Wordsmotivatio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一、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不难发现即使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在类似的生活环境中,有的学生进步非常快而有些同学总是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通过对二语习得者的研究,普遍认为有些因素对学习者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习得者的动机、态度、智力、个性、偏好、年龄和性别等。
许多像这样的因素都会影响二语习得,但在实际学习中却很难辨别它们的具体的影响。例如,智力影响就十分的复杂。每个人的长处和能力不同,我们无法推断那些智商较高的人就一定在二语习得中有很高的能力。通过对二语习得中态度和动机的研究发现,积极的动机和态度有助于二语习得的成功(Gardener,1985)。 然而研究并未明确地告诉我们动机和学习是如何相联的,是较高的动机导致的成功的二语习得,亦或是成功的二语习得激发了动机。 总之动机在二语习得中是非常复杂的现象,作为一名二语习得者和外语教师,我们有必要去研究一些能促进二语习得的动机的积极的方面。
二、 培养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往往与课上学习相关,表现为学生努力学外语只是对这个学习活动感兴趣。任务型动机就属于内在动机。二语教师要注意许多学习者往往没有外在激励带入教室,因此课堂学习对于激发二语学习的动机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动机较强的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语言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习有一定的自主性,学得很多。Graham Crookers 和Richard Schmidt (1991)通过研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不同的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准备阶段:给学生进入课程的动机。老师对于将要进行的活动介绍有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倘若老师的开场白乏味又千篇一律,那学生的动机就难以激发。那么他们就没有兴趣和动机参加将要进行的活动。
老师的任务并非仅仅教书。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每周只有四节课。很难指望这有限的时间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因此老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活动或俱乐部,如演讲比赛、英语角、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收听英语节目等等。在教室内老师也可以尽力创造有利于二语学习的环境:在教室内张贴英文海报或报纸;从学生处收集一些英文小说、报纸或杂志去创立一个班级小图书馆,让学生分享学习资料。
除了环境准备外,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也做好准备。在开始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对二语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加强他们的自信。首先,第一节课老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老师本身也要充满自信。老师应该表达清楚流利,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可能出现但可以征服的困难。其次老师可以列举二语学习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学习的自主性而非依赖性(Brown, 1994)。告诉学生语言并非教会的而是学会的(Gethin, 1998),故最大程度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应该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偶尔从老师这里获得一些建议和指导。
学习阶段:变换活动、任务和材料。课堂上一般有一定的常规的步骤,但如果每节课都包含同样的程序、样式和模式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而成功教学的最大天敌就是学生的厌倦。学生不喜欢将一本教科书死板地强加在他们头上,他们喜欢不同的材料和活动。老师也不要总是抱怨学生没有积极性,相反,他们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激励性,多样化,有趣味。一位英语教师关于使课堂活动和任务多样有趣的策略提出建议(郭亚莉,2003)。本人发现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非常有效,归纳为如下几点:
1. 教师注意变换自己的行为模式、服装、姿势甚至态度。老师的行为方式和风度要让学生感觉你是叫外语的。经常变换服饰,在一开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对学生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将学生分为两人、三人甚至更大的小组进行讨论或完成其他任务。
3. 提供不同的参与活动:游戏、音乐、讨论、激励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奇闻轶事等。
4. 分配一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任务:角色扮演、广告设计、辩论或讨论、描述绘画、故事或诗歌写作等。
5. 使用各种辅助材料和媒体,电脑、电影、图画、海报、投影,等。
6. 变换每节课的内容:设定的内容讲解(接受型的练习)、限时的练习、写作或口语练习(输出型的练习)、互动活动等。
仔细地选择和安排学习活动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然而除了准备这些多样的活动,老师们还要注意这些活动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可以是与他们的家庭、学校、假期、运动、娱乐、甚至所学的其他科目相关。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他们所学的这门语言是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相关的真正有用的东西,这就会激励他们的直接动机,从而更努力地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意味着自己能安排自己的学习(Holec,1981)。如果学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的动机就会增强。Dickinson(1995)评论道:“学习者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增强学习的动机。”然而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并非主动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老师应该将自己的角色从信息提供者变促进信息吸收者。Little (1995) 指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取决于老师的主动性。Voller(1997)提出在自主教学中老师自主性的三大特色:①老师作为协助者,②老师作为建议者,③老师作为支持者。这是给老师参考的三个特点。Nunan(1997)关于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水平提出了五点建议:①意识性:让学习者意识到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②参与性: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③调节性:鼓励学习者调整协调他们的目标,学习风格和策略;④创造性:学习者自己设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计划;⑤超越性:学习者超越教室的环境自主学习。当学生能做到上述几点,他们的自主性就会极大的增强。
最后,学习者的焦虑在学习中应该控制在一个有利的程度。Krashen (1981)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焦虑感适中,情感过滤就弱;反之,情感过滤就强。在语言学习中如果情感过滤过强,就会在大脑中形成障碍,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阻碍(即被过滤了),无法进入语言习得机制,结果就不能产生语言习得。”这个理论表明焦虑程度过高往往会阻碍语言的输入,从而降低学生的动机。因此老师要了解焦虑对学习的影响。当老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时,他必须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成功地达到目标完成任务。但同时,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轻松地达到目标,他们也会失去动机,因为他们的焦虑感太低了。为了设定合理的目标和任务,借助大量的测试和教学实践老师要能熟练地评定学生的总体水平和程度。
三、外在激励
外在动机与课堂外的因素相关的,可以进一步的分为一体化动机和手段
动机。一体化动机指学习语言是为了个人成长,丰富文化(Gardner and Wallace, 1972)。就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同从而学习他们的语言。二语习得者往往因为想得到所学语言环境的认可产生了学习的动机。手段动机是学习者为了直接和实际的目标而学习。例如,学习的目标是为了通过考试,找到更好的工作,出国等。在中国似乎手段动机是决定成功二语习得的主要力量。因为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学习并不感兴趣。他们学英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或出国。但各种研究结果却表明,长远来说一体化动机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更大的。因为如果学生学习外语的唯一原因是出于外部的压力, 那他们学习的态度将是消极甚至是毁灭性的。
那么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一体化动机呢?因为这是外在的激励,老师无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这种动机。但老师有责任确保在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外语和外语学习。总是支持鼓励他们,而不是批评和打击他们。
四、结语
总之,正面积极的动机对二语学习的成功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老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培养高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主性,调整焦虑程度,建立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Crookes, G and Schmidt, R. 1991. Motivation: ‘ 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 Language Learning 41/1: 25-28
[2] Dickinson, L. 1995.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System, 23/2: 165-174.
[3] Gardner, R.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郭亚莉, 2003. 如何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国英语教学》第26卷,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45-48
[4] Holec, H.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5]Krashen, S. 1981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6] Little, D. 1995. “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 System 23/2:175-181.
[7] Nunan, D. 1997.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Benson, P. and Voller, P. 9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8] Rod Ellis, 1985, Underst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 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1999.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关键词 动机;二语习得;内发动机;外在激励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some factors that can positively affect students’ motivation in their second language (L2) learning.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motiv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students’ L2 learning. So teachers should find various approaches to positively affect students’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Key Wordsmotivatio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一、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不难发现即使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在类似的生活环境中,有的学生进步非常快而有些同学总是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通过对二语习得者的研究,普遍认为有些因素对学习者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习得者的动机、态度、智力、个性、偏好、年龄和性别等。
许多像这样的因素都会影响二语习得,但在实际学习中却很难辨别它们的具体的影响。例如,智力影响就十分的复杂。每个人的长处和能力不同,我们无法推断那些智商较高的人就一定在二语习得中有很高的能力。通过对二语习得中态度和动机的研究发现,积极的动机和态度有助于二语习得的成功(Gardener,1985)。 然而研究并未明确地告诉我们动机和学习是如何相联的,是较高的动机导致的成功的二语习得,亦或是成功的二语习得激发了动机。 总之动机在二语习得中是非常复杂的现象,作为一名二语习得者和外语教师,我们有必要去研究一些能促进二语习得的动机的积极的方面。
二、 培养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往往与课上学习相关,表现为学生努力学外语只是对这个学习活动感兴趣。任务型动机就属于内在动机。二语教师要注意许多学习者往往没有外在激励带入教室,因此课堂学习对于激发二语学习的动机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动机较强的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语言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习有一定的自主性,学得很多。Graham Crookers 和Richard Schmidt (1991)通过研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不同的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准备阶段:给学生进入课程的动机。老师对于将要进行的活动介绍有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倘若老师的开场白乏味又千篇一律,那学生的动机就难以激发。那么他们就没有兴趣和动机参加将要进行的活动。
老师的任务并非仅仅教书。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每周只有四节课。很难指望这有限的时间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因此老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活动或俱乐部,如演讲比赛、英语角、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收听英语节目等等。在教室内老师也可以尽力创造有利于二语学习的环境:在教室内张贴英文海报或报纸;从学生处收集一些英文小说、报纸或杂志去创立一个班级小图书馆,让学生分享学习资料。
除了环境准备外,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也做好准备。在开始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对二语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加强他们的自信。首先,第一节课老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老师本身也要充满自信。老师应该表达清楚流利,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可能出现但可以征服的困难。其次老师可以列举二语学习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学习的自主性而非依赖性(Brown, 1994)。告诉学生语言并非教会的而是学会的(Gethin, 1998),故最大程度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应该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偶尔从老师这里获得一些建议和指导。
学习阶段:变换活动、任务和材料。课堂上一般有一定的常规的步骤,但如果每节课都包含同样的程序、样式和模式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而成功教学的最大天敌就是学生的厌倦。学生不喜欢将一本教科书死板地强加在他们头上,他们喜欢不同的材料和活动。老师也不要总是抱怨学生没有积极性,相反,他们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激励性,多样化,有趣味。一位英语教师关于使课堂活动和任务多样有趣的策略提出建议(郭亚莉,2003)。本人发现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非常有效,归纳为如下几点:
1. 教师注意变换自己的行为模式、服装、姿势甚至态度。老师的行为方式和风度要让学生感觉你是叫外语的。经常变换服饰,在一开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对学生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将学生分为两人、三人甚至更大的小组进行讨论或完成其他任务。
3. 提供不同的参与活动:游戏、音乐、讨论、激励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奇闻轶事等。
4. 分配一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任务:角色扮演、广告设计、辩论或讨论、描述绘画、故事或诗歌写作等。
5. 使用各种辅助材料和媒体,电脑、电影、图画、海报、投影,等。
6. 变换每节课的内容:设定的内容讲解(接受型的练习)、限时的练习、写作或口语练习(输出型的练习)、互动活动等。
仔细地选择和安排学习活动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然而除了准备这些多样的活动,老师们还要注意这些活动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可以是与他们的家庭、学校、假期、运动、娱乐、甚至所学的其他科目相关。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他们所学的这门语言是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相关的真正有用的东西,这就会激励他们的直接动机,从而更努力地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意味着自己能安排自己的学习(Holec,1981)。如果学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的动机就会增强。Dickinson(1995)评论道:“学习者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增强学习的动机。”然而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并非主动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老师应该将自己的角色从信息提供者变促进信息吸收者。Little (1995) 指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取决于老师的主动性。Voller(1997)提出在自主教学中老师自主性的三大特色:①老师作为协助者,②老师作为建议者,③老师作为支持者。这是给老师参考的三个特点。Nunan(1997)关于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水平提出了五点建议:①意识性:让学习者意识到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②参与性: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③调节性:鼓励学习者调整协调他们的目标,学习风格和策略;④创造性:学习者自己设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计划;⑤超越性:学习者超越教室的环境自主学习。当学生能做到上述几点,他们的自主性就会极大的增强。
最后,学习者的焦虑在学习中应该控制在一个有利的程度。Krashen (1981)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焦虑感适中,情感过滤就弱;反之,情感过滤就强。在语言学习中如果情感过滤过强,就会在大脑中形成障碍,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阻碍(即被过滤了),无法进入语言习得机制,结果就不能产生语言习得。”这个理论表明焦虑程度过高往往会阻碍语言的输入,从而降低学生的动机。因此老师要了解焦虑对学习的影响。当老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时,他必须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成功地达到目标完成任务。但同时,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轻松地达到目标,他们也会失去动机,因为他们的焦虑感太低了。为了设定合理的目标和任务,借助大量的测试和教学实践老师要能熟练地评定学生的总体水平和程度。
三、外在激励
外在动机与课堂外的因素相关的,可以进一步的分为一体化动机和手段
动机。一体化动机指学习语言是为了个人成长,丰富文化(Gardner and Wallace, 1972)。就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同从而学习他们的语言。二语习得者往往因为想得到所学语言环境的认可产生了学习的动机。手段动机是学习者为了直接和实际的目标而学习。例如,学习的目标是为了通过考试,找到更好的工作,出国等。在中国似乎手段动机是决定成功二语习得的主要力量。因为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学习并不感兴趣。他们学英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或出国。但各种研究结果却表明,长远来说一体化动机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更大的。因为如果学生学习外语的唯一原因是出于外部的压力, 那他们学习的态度将是消极甚至是毁灭性的。
那么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一体化动机呢?因为这是外在的激励,老师无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这种动机。但老师有责任确保在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外语和外语学习。总是支持鼓励他们,而不是批评和打击他们。
四、结语
总之,正面积极的动机对二语学习的成功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老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培养高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主性,调整焦虑程度,建立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Crookes, G and Schmidt, R. 1991. Motivation: ‘ 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 Language Learning 41/1: 25-28
[2] Dickinson, L. 1995.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System, 23/2: 165-174.
[3] Gardner, R.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郭亚莉, 2003. 如何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国英语教学》第26卷,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45-48
[4] Holec, H.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5]Krashen, S. 1981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6] Little, D. 1995. “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 System 23/2:175-181.
[7] Nunan, D. 1997.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Benson, P. and Voller, P. 9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8] Rod Ellis, 1985, Underst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 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1999.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