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教育在技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作为一种较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在对外交往中应用较多,在职技校的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既能培养学生英语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更多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文化知识的传授;传授文化的方法;对老师的要求
  
  英语作为一种较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在对外交往中应用较多,在职技校的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既能培养学生英语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更多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职技校餐饮服务专业的学生,通过教师在英语课堂的文化教育,能够为毕业后从事对外接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文化教育的渗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裁体,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必须理解语言。语言反映一个名族的特征,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区别,不同民族间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但是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的是单词、短语、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而相对忽略了英语文化的教育,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够理解英语和运用英语交际。而事实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运用英语交际时会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因此,英语学习中文化的渗入与教育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里语言知识层次的内容,还要仔细琢磨所教语言的文化、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等等。
  
  二 、如何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其重视礼节程度不亚于欧美任何一国。但是由于中西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对此不了解,在与英美人进行交往时,就会引起对方的误会,发生不必要的误解。下面是英美人在介绍、问候、称呼、感谢上的礼节习惯。
  (一)介绍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二)问候
  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习惯说:您吃过了吗?(Have you eaten?)或者说:您上哪去?(Where are you going? )。而英美人见面时如果是上午则说:Good morning. 如果是在下午则说:Good afternoon, 在傍晚就说:Good evening. 如果与熟人打招呼则说:How are you? 如果是与较熟的人或朋友打招呼则说:Hello, 或Hi。如果用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说的“Have you eaten?”去问候英美人,就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因为“Have you eaten?”在英语里不是打招呼用语,而是 “邀请对方去吃饭”。如果见到英美人时说:“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很不高兴。因为“Where are you going?”对英美人来说则是“an intervention of private”,“即干涉别人的私事。”
  (三) 称呼
  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Wu”
  或 “Teacher Li”,即便对外籍教师也是如此称呼。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那么怎么来称呼老师才符合英语习惯呢?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老师为“Sir”,女教师为“Miss”。 另外,我们中国人称呼别人时常把对方的行政职务加上,如:王主任(Director Wang),赵经理(Manager Zhao)等等, 但是在英语中这些是不能与姓氏联用的。
  我们在教材出现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的情况,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四)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双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对于别人的夸奖,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因此,不应“故作谦虚”。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
  人坦荡直率的不同之处。
  
  三 、传授文化的方法
  
  (一)课堂融入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做一个练习,内容主要涉及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通过这种练习,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不会在实际交际中因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导致交际失败。
  (二)针对讲解
  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有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诠释到哪里,这种方法比较灵活。如在学有关美国历史的课文时,教师可用一定的课内时间介绍有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等。
  (三)对比介绍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是较实用且有效的文化导入法、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称赞的不同反应;对比英汉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对比两个民族在打招呼以及谈论话题方面的差异等等。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四)实物演示
  该方法是指用图片或实物来说明、解释某一个“文化现象”。如教材中可能遇到hamburger, pudding, sandwich,salad等词语,这些均是西方文化所特有的。教师对这类文化现象的导入可通过给学生展示图片或者照片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对它们有一种感性认识。另外,可采用实物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中西方习惯上的差异,如信件、信封的格式、式样,教师可找一封英美国家的来信,直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免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出错。
  
  四、对老师的要求
  
  教师应深谙中国文化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对比意义。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英语已不是简单地代表英美文化,而是西方乃至世界文化的合成。教师还应掌握这种外语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技巧。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来教授。教师还应妥善处理母语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通常认为,母语是一种干扰,应尽量将之摒弃于课堂之外。然而,母语文化体系是先入为主的体系,若以一种新的体系取而代之似乎难以做到。应对语言文化共核部分的相融以及相异部分进行对比,使学生潜意识中的母语文化体系,成为正面的、积极的参照体系,使英语成为显性的、易于感受和理解的东西,从而产生正向迁移。
  由上可见,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单纯的语言能力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习者的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教学,要把相应的文化知识适当贯穿于课本教材中,结合文化,结合语言背景。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了解文化差异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需,而课堂是实施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策略的运用直接影响着交际能力的获得乃至语言学习的成效,外语教育者理应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摘 要 铅球是《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也是《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要求考核项目之一,铅球的教学必须从教学活动整体,从学生的情况了解,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教学的组织是否有利于教学方案的实施而取得预期效果,教学进程,教学程序是否合理、科学、有效等多渠道考虑设计。  关键词 铅球;教学    一、技术动作的结构分析    1.握持球及预备姿势  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特点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探讨了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方法和要点,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网络营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e-marketing teaching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期刊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341000)   摘 要 本文对客家体育在江西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并在分析江西农村中小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客家体育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方法与途径,为江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客家体育;江西;农村中小学;推广    一、江西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的现状问题    1.中小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低  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农村旧的思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案例,探讨了斯金纳的教学理论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理论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程序设计;斯金纳;教学理论;小步子原则;教学案例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the application of B.F.Skinner's teaching theor
期刊
摘 要“大黄金周”期间重庆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小黄金周”的实施将给重庆的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一轮的契机和挑战。“小黄金周”的推行将加速重庆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轨道,将带动重庆的乡村周边旅游和民俗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周边区域旅游的合作。  关键词 小黄金周;重庆;旅游业;影响    一、“大黄金周”期间重庆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一)“大黄金周”期间重庆旅游业得到飞迅的发展  1999年9月1
期刊
摘 要 科研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综合国力会产生巨大影响。高校在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科研项目的同时,既拓展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又为本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从全球范围看,对大学科研活动的资助方式并没有统一模式,不同国家高校科研在全国科研体系中所占地位也不尽同。  关键词 美国;德国;高校科研;地位比较    科研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对
期刊
摘 要 经过长期音乐教育的时间和艺术教育研究的科学总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本世纪初就写入了国家的音乐教学指导文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近年来,“新课标”虽经修订完善,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始终是坚持不动摇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无疑说明了它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 音乐审美;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
期刊
摘 要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和高校教育技术改革的重要内容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本文从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分类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实验教学;教学模式;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be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
期刊
摘 要 本文致力于研究实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的应用。文中设计了一个综合实例,以该实例为主线引出VB编程基础知识的教育方法,从而达到在实际应用中学习的目的。该综合实例在VB课程实例教学法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vb;实例教学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 in example teaching method in VB teaching. In designin
期刊
摘要 本文从管理类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结合教研组的教学经验,介绍了运筹学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及基于Lindo软件、MATLAB语言、计算机程序语言的课内实验的开展。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运筹学的核心思想——最优化思想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解题思路。  关键词 运筹学;教学方法;实际问题    AbstractSeveral Teaching Metho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