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业国标的论战甚嚣尘上,空留消费民众在旁踟躇彷徨、黯然神伤。本以为三聚氰胺的悲剧,能够唤醒中国乳业的良心,驱除民众内心的阴云。却不料,结石宝宝的剧痛,换来的只是无休止的口水仗,埋在身边的“乳品地雷”始终未能得到排除。
近日,广州奶协理事长王丁棉与内蒙古乳协常务理事金海展开了一场论战:王丁棉称三聚氰胺的使用是企业抢奶源而并非奶农主动造假,他表示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而内蒙古奶业协会的观点与王丁棉针锋相对,该协会常务理事金海称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他表示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外国生奶标准很难达到,要提高标准,民族奶业要完蛋,普通老百姓则会喝不上牛奶。
性质相同的两个机构,对于乳业国标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论战的背后,不难看出立场的差异:内蒙古作为乳业的生产重地,其立场无疑是代表当地政府的发展诉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所依傍的大型乳企的利益;而广州作为乳品的消费地,当然更关注民众的消费安全,因而是基于消费者的立场。而这场论证的实质,便是乳业发展与消费安全的论争。
有论争才有进步,但有些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拿来争辩,除了浪费时间恐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乳品标准的问题,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大于天,不容商榷。但荒诞的是,这一几乎无需辩论的问题,竟然还能让论战如此大张旗鼓、旷日持久。乳品有损民众健康,那就是“毒奶”,就不应该进入市场,没有商量的余地。因而内蒙古乳协常务理事金海“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的“国情论”,无疑是荒谬的。“让人人喝上奶”,不是让民众喝“毒奶”饮鸩止渴,而是喝上安全奶、健康奶增强体质。
“外国生奶标准很难达到,要提高标准,民族奶业要完蛋,普通老百姓则会喝不上牛奶”,这是什么逻辑,都是乳牛产的奶,达到同样的标准难道比登天还难。纠葛在眼前利益里,不能将民众的健康放到第一位,恐怕才是无法提高标准的掣肘所在。“提高标准,民族奶业要完蛋”,结石宝宝的惨痛教训早就给这种自私的论调最直接的回击:不提高标准,民众的健康甚至民族的未来要完蛋。
民族奶业的强大固然重要,但前提是不危害民众的健康。如果振兴民族奶业非得要牺牲民众健康为代价,那么真不如喝白开水,营养不良总比饮鸩止渴要安全。而事实上,发表奶业“国情论”的内蒙古奶协,实质是在扛着“民族乳业”的大旗,裹挟公众的健康安全,维护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个利益集团的组成,有倚靠奶业创造GDP政绩的当地政府,和昧着良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乳企。
提高标准,民族奶业真的就要完蛋吗?内蒙古奶协的这种短视,早就体现在三聚氰胺事件上,三聚氰胺事件对民族奶业造成几近毁灭性的重创,难道还不值得警醒吗?生产安全奶、健康奶,才是扎实民族奶业基础、实现民族奶业强大的必由路径,这样的常识,乳协、乳企甚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可能不懂,只是因利益短视迷惑了双眼罢了。
聪明人做了糊涂事 张永琪
牵扯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又牵出杨澜“捐款门”。有网友称,杨澜曾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捐款20万元,然而在捐款第二天就将其全部领走作为“工作经费”,并称杨澜多次以这种方式领取过大额“工作经费”。
按挺杨澜的网友所说,杨澜“一捐一取”,都是为宣传推介希望工程。如果她不捐这20万元,哪有后来的宣传推介效果?杨澜是花自己的钱,办宣传推介希望工程的事,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何来“诈捐”之有?尽管微博加“V”用户“出版人马志明”很快“出尔反尔”,说该消息是转载而来的,但杨澜在博客声明中还是印证了此事。杨澜称,1997年她从《凭海临风》稿费中取出30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其中10万元作为助学金给了上海100位贫困生,其余20万受希望工程委托用于海外推广,包括支付电视摄制组去大别山区采访希望小学以及后期制作、英语配音等费用。这么看来,杨澜给希望工程捐款是事实,将所捐款20万领走也是事实,只不过变成了“工作经费”。
杨澜身陷“捐款门”,源于建对了“桥”,走错了“路”。捐款这个“桥”建得对,用款这个“路”走错了。
捐款与使用捐款是两码事,本该桥归桥,路归路,两者不能相混。杨澜将自己的稿费捐给希望工程,再从希望工程将其领出,钱就不是自己的了。使用过程中应该建立明细账,并要留下有效证据。宣传推介工作结束后,若还有剩余,哪怕只剩一元、两元,也要如数退还希望工程。如果实际倒贴了钱,也要持据向希望工程备案。然杨澜没有这样做,宣传推介希望工程实际花费不公开、不透明,成了一本糊涂账,这是聪明人做了糊涂事。“杨澜那次捐款不存在问题,杨澜亲力亲为拍出的海外纪录片效果非常好,對希望工程走向海外的帮助非常大。”这是希望工程创始人、青基会原秘书长徐永光给身陷“捐款门”的杨澜解围。但使用捐款效果再好,不能代替捐款使用是否合法合理。杨澜要想还自己清白,光发声明解释不行,还要拿出合法票据来,证明领出的“工作经费”是怎么使用的,是否笔笔合理,有无剩余?否则即使使用的都是自已的捐款,这也只能证明“那次捐款不存在问题”,但却证明不了使用上也不存在问题。(原载《新京报》)
近日,广州奶协理事长王丁棉与内蒙古乳协常务理事金海展开了一场论战:王丁棉称三聚氰胺的使用是企业抢奶源而并非奶农主动造假,他表示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而内蒙古奶业协会的观点与王丁棉针锋相对,该协会常务理事金海称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他表示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外国生奶标准很难达到,要提高标准,民族奶业要完蛋,普通老百姓则会喝不上牛奶。
性质相同的两个机构,对于乳业国标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论战的背后,不难看出立场的差异:内蒙古作为乳业的生产重地,其立场无疑是代表当地政府的发展诉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所依傍的大型乳企的利益;而广州作为乳品的消费地,当然更关注民众的消费安全,因而是基于消费者的立场。而这场论证的实质,便是乳业发展与消费安全的论争。
有论争才有进步,但有些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拿来争辩,除了浪费时间恐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乳品标准的问题,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大于天,不容商榷。但荒诞的是,这一几乎无需辩论的问题,竟然还能让论战如此大张旗鼓、旷日持久。乳品有损民众健康,那就是“毒奶”,就不应该进入市场,没有商量的余地。因而内蒙古乳协常务理事金海“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的“国情论”,无疑是荒谬的。“让人人喝上奶”,不是让民众喝“毒奶”饮鸩止渴,而是喝上安全奶、健康奶增强体质。
“外国生奶标准很难达到,要提高标准,民族奶业要完蛋,普通老百姓则会喝不上牛奶”,这是什么逻辑,都是乳牛产的奶,达到同样的标准难道比登天还难。纠葛在眼前利益里,不能将民众的健康放到第一位,恐怕才是无法提高标准的掣肘所在。“提高标准,民族奶业要完蛋”,结石宝宝的惨痛教训早就给这种自私的论调最直接的回击:不提高标准,民众的健康甚至民族的未来要完蛋。
民族奶业的强大固然重要,但前提是不危害民众的健康。如果振兴民族奶业非得要牺牲民众健康为代价,那么真不如喝白开水,营养不良总比饮鸩止渴要安全。而事实上,发表奶业“国情论”的内蒙古奶协,实质是在扛着“民族乳业”的大旗,裹挟公众的健康安全,维护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个利益集团的组成,有倚靠奶业创造GDP政绩的当地政府,和昧着良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乳企。
提高标准,民族奶业真的就要完蛋吗?内蒙古奶协的这种短视,早就体现在三聚氰胺事件上,三聚氰胺事件对民族奶业造成几近毁灭性的重创,难道还不值得警醒吗?生产安全奶、健康奶,才是扎实民族奶业基础、实现民族奶业强大的必由路径,这样的常识,乳协、乳企甚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可能不懂,只是因利益短视迷惑了双眼罢了。
聪明人做了糊涂事 张永琪
牵扯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又牵出杨澜“捐款门”。有网友称,杨澜曾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捐款20万元,然而在捐款第二天就将其全部领走作为“工作经费”,并称杨澜多次以这种方式领取过大额“工作经费”。
按挺杨澜的网友所说,杨澜“一捐一取”,都是为宣传推介希望工程。如果她不捐这20万元,哪有后来的宣传推介效果?杨澜是花自己的钱,办宣传推介希望工程的事,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何来“诈捐”之有?尽管微博加“V”用户“出版人马志明”很快“出尔反尔”,说该消息是转载而来的,但杨澜在博客声明中还是印证了此事。杨澜称,1997年她从《凭海临风》稿费中取出30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其中10万元作为助学金给了上海100位贫困生,其余20万受希望工程委托用于海外推广,包括支付电视摄制组去大别山区采访希望小学以及后期制作、英语配音等费用。这么看来,杨澜给希望工程捐款是事实,将所捐款20万领走也是事实,只不过变成了“工作经费”。
杨澜身陷“捐款门”,源于建对了“桥”,走错了“路”。捐款这个“桥”建得对,用款这个“路”走错了。
捐款与使用捐款是两码事,本该桥归桥,路归路,两者不能相混。杨澜将自己的稿费捐给希望工程,再从希望工程将其领出,钱就不是自己的了。使用过程中应该建立明细账,并要留下有效证据。宣传推介工作结束后,若还有剩余,哪怕只剩一元、两元,也要如数退还希望工程。如果实际倒贴了钱,也要持据向希望工程备案。然杨澜没有这样做,宣传推介希望工程实际花费不公开、不透明,成了一本糊涂账,这是聪明人做了糊涂事。“杨澜那次捐款不存在问题,杨澜亲力亲为拍出的海外纪录片效果非常好,對希望工程走向海外的帮助非常大。”这是希望工程创始人、青基会原秘书长徐永光给身陷“捐款门”的杨澜解围。但使用捐款效果再好,不能代替捐款使用是否合法合理。杨澜要想还自己清白,光发声明解释不行,还要拿出合法票据来,证明领出的“工作经费”是怎么使用的,是否笔笔合理,有无剩余?否则即使使用的都是自已的捐款,这也只能证明“那次捐款不存在问题”,但却证明不了使用上也不存在问题。(原载《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