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足球赛》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描写了一幅油画上的画面:画的是一个不是足球场的足球场上孩子们比赛情景的一角:守门员在认真守门,“观众”在津津有味地观看球赛。作者通过对画上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了比赛场面的激烈,表现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这都可通过文章的题眼“小”字来感知和体会。在解析本课题目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画家在画上所画上的,作者在文中所写的,是不是一场足球赛呢?这一问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有的赶紧打开书朗读起来,有的看着图指指点点,讨论起来,有的甚至激烈地争论起来……于是,我觉得真正的讨论就要开始了,我说:“认为不是的同学举手,说说你的理由。”不一会儿,就稀稀拉拉有人举手了。
学生1:不是。因为他们踢球的地方只是一块空地,根本就不是足球场。
学生2:不是。因为场上没有裁判,连“边裁”也没有。
学生3:不是。因为场上不是两支真正的球队,只是孩子们分成的两拔儿,他们都没有穿球衣。
学生4:不是。因为场上没有看台,场边只坐了几个观众,人很少。
学生5:不是。哪有比赛场上连狗都允许进来的。
……
老师:“他们都认为不是一场足球赛,说得有理有据,其他认为是的同学,你们服气了吗?”
学生A:不服气。这一定是一场足球赛。你们看,场边的观众看得多认真啊!比赛得精彩才会有观众欣赏嘛!
学生B:是啊!连大个子叔叔都来看,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是比赛吗?
学生C:再看看守门员,手上戴着手套,腿上套上护膝,守門员都这么正规,怎么不是在赛足球呢?
学生D:老师,他讲错了,守门员腿上套的不是护膝。那是包扎磕破的伤口的布。
学生C:老师,我觉得他套的是护膝,比赛场上的守门员都是这样保护膝盖的。书上也是这么说的哩!
学生E:是啊!他连皮手套都买了,肯定也买了护膝。
学生F:我认为套的不是护膝。既然买,就肯定是成对的,那他的左腿为什么没有套呢?
(很多学生都附和问“是啊?为什么左腿没呢?”)
学生G:也许他赶着上场,来不及套另一只 ,后面有个候补队员在急着想上场哩!(学生大笑)
……
同学们一直读着、看着、议着、辩着,虽然离了我的小问题,但没有离整体感知课文这个大题,他们的所说所议不正反映了他们对课文的感知越来越深了吗?看看表已经过去了大半节课,我赶忙说:“同学们,你们观察很仔细,读书也很认真。你们的看法都对,所以我认为:这虽然不像是一场足球赛,但的确是一场足球赛(这句话板书在黑板上),所以题目加了个`小`字,称为:小足球赛。你们再读读课文,小组议一议,我解释得对吗?”……接下来的第二节课同学们“活”起来了,个个争着发言,提出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真正达到了一种“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课堂教学是艺术,一堂课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开始,导入得好不好,就为这件艺术作品的质量定下了基调。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题目是全篇课文的题眼,抓住题眼“做文章”,导入全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如此,必会使语文教学鲜活起来。
学生1:不是。因为他们踢球的地方只是一块空地,根本就不是足球场。
学生2:不是。因为场上没有裁判,连“边裁”也没有。
学生3:不是。因为场上不是两支真正的球队,只是孩子们分成的两拔儿,他们都没有穿球衣。
学生4:不是。因为场上没有看台,场边只坐了几个观众,人很少。
学生5:不是。哪有比赛场上连狗都允许进来的。
……
老师:“他们都认为不是一场足球赛,说得有理有据,其他认为是的同学,你们服气了吗?”
学生A:不服气。这一定是一场足球赛。你们看,场边的观众看得多认真啊!比赛得精彩才会有观众欣赏嘛!
学生B:是啊!连大个子叔叔都来看,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是比赛吗?
学生C:再看看守门员,手上戴着手套,腿上套上护膝,守門员都这么正规,怎么不是在赛足球呢?
学生D:老师,他讲错了,守门员腿上套的不是护膝。那是包扎磕破的伤口的布。
学生C:老师,我觉得他套的是护膝,比赛场上的守门员都是这样保护膝盖的。书上也是这么说的哩!
学生E:是啊!他连皮手套都买了,肯定也买了护膝。
学生F:我认为套的不是护膝。既然买,就肯定是成对的,那他的左腿为什么没有套呢?
(很多学生都附和问“是啊?为什么左腿没呢?”)
学生G:也许他赶着上场,来不及套另一只 ,后面有个候补队员在急着想上场哩!(学生大笑)
……
同学们一直读着、看着、议着、辩着,虽然离了我的小问题,但没有离整体感知课文这个大题,他们的所说所议不正反映了他们对课文的感知越来越深了吗?看看表已经过去了大半节课,我赶忙说:“同学们,你们观察很仔细,读书也很认真。你们的看法都对,所以我认为:这虽然不像是一场足球赛,但的确是一场足球赛(这句话板书在黑板上),所以题目加了个`小`字,称为:小足球赛。你们再读读课文,小组议一议,我解释得对吗?”……接下来的第二节课同学们“活”起来了,个个争着发言,提出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真正达到了一种“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课堂教学是艺术,一堂课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开始,导入得好不好,就为这件艺术作品的质量定下了基调。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题目是全篇课文的题眼,抓住题眼“做文章”,导入全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如此,必会使语文教学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