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赖宁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0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9日上午,山西省太原市东仓巷,杏花岭区政府举行了“小英雄赖宁雕像回迁安放仪式”。此前,因所在街道进行环境整治,赖宁雕像被挪至一个偏僻山村存放。赖宁雕像放置问题,在网民关注下迅速升温,引发了又一轮“赖宁精神”大讨论。
  近年来,小英雄赖宁每一次受到关注,无不与其受到“冷遇”有关:淡出小学语文课本、画像从中小学墙壁上被摘下来、雕像被拒绝……随之,就会引发一轮“赖宁精神”的探讨。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当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代英雄少年——赖宁》,掀起全国青少年学习赖宁的热潮;以赖宁为原型撰写了《赖宁的世界》等报告文学,其中的细节和故事成了人们了解赖宁的主要来源。
  20多年来,作为第一个考察采访赖宁事迹的作家,孙云晓见证了学习赖宁由高潮走向冷静,甚至冷落的全过程。
  
  “我一向不提倡孩子是山救火和下水救人,采访赖宁的计划一度搁浅”
  
  1989年4月,当时还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的孙云晓,接到团中央少工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四川省石棉县考察和采访少年烈士赖宁的事迹,并就能否在全国范围内表彰提出意见。
  此前,孙云晓所了解的赖宁事迹,来自于当年《中国少年报(初中版)》现改名为《中国初中生报》)刊登的一则短消息: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14岁。
  而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李源潮也正是见此报道,做了批示:赖宁品学兼优,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可派人赴当地考察采访,看能否树为少年英雄。
  团中央把这份重任交给孙云晓不是偶然的。
  孙云晓回忆:“也许,他们看我比较擅长写少年人物的报告文学,对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有些研究。还有,他们已调我来参加定于‘六·一’召开的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而考察和推出少年儿童的榜样人物,正是会议的重要内容。”
  然而,当团中央少年部部长与孙云晓面谈这项任务时,却被孙拒绝了。
  孙云晓对于如何树立少年榜样有独特的研究,他说:“由于榜样教育的科学性不够,影响了宣传教育的效果,有的甚至带来了—些严重的不良后果。”
  《中国少年报》的一份资料介绍,1949年至1985年涌现的少年儿童先进典型中,经中央和省一级表彰的有36人,其中救人、救火、救牲畜、救火车及与坏人斗争的,有33人,占91.7%。其中单是下水救人的11个少年英雄,就有10人牺牲了。
  “我一向不提倡孩子上山救火和下水救人,也不主张过多地树立这方面的典型。因为一旦树为榜样,纯真的少年儿童便会群起效仿,势必导致更多的牺牲。这是多少年留下的惨痛教训啊!”采访赖宁的计划一度搁浅。
  到了4月上旬,团中央少工委送给孙云晓一些新的材料,介绍赖宁酷爱探险,勇于求索等等,孙云晓被打动了。
  “当时,团中央给我三条任务。第一,代表团中央考察采访赖宁的事迹;第二,帮助团中央下决心,看能否表彰赖宁;第三,如果认为可以表彰赖宁,提出向赖宁学习什么。”
  带着这三条任务,1989年4月15日,孙云晓出发了。
  经过几天长途跋涉,在四川少工委干部丁成明、共青团雅安地委副书记施金耀陪同下,22日晚上,孙云晓抵达赖宁的家乡石棉县。他至今还记得,当天上午,他们是坐在吉普车上,收听了胡耀邦追悼会的实况转播。
  
  “我写赖宁,其实是在记录那个时代的青年故事”
  
  初来石棉县的孙云晓印象最深的,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咆哮奔腾的大渡河。县城所在的新棉镇,犹如一个盆底,被四周的山峦包围得严严实实。
  面对这样一个封闭而偏远的生存环境,孙云晓暗自纳闷:这里的孩子怎么可能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开阔的视野呢?
  4月23日,孙云晓一行第一次走进赖宁的家。赖宁牺牲一年多了,那种悲痛气氛至今没有散尽。赖宁的爸爸赖正纲中专毕业,当时是县水电局局长。妈妈黄和榕,在水电局做财会工作。妹妹赖彬13岁。面对孙云晓的到来,他们几乎沉默不语。
  孙云晓对赖宁的父母说:“我们都很为赖宁的事迹感动,也非常怀念他。如果能把他14岁的经历写出来,让全国的孩子都了解他,学习他,这是对他更好的怀念!”
  孙云晓提出想借看赖宁的日记本,黄和榕取出一个蓝色大纸盒,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赖宁的笔记本,足有十多本。此外,还有赖宁的其它遗物,被火烧黑的一串钥匙,用太阳光烧灼出“春蚕到死丝方尽”字样的木板,水晶石以及一些昆虫标本等等。
  精读赖宁日记,是孙云晓走进这位少年内心世界的关键。
  赖宁的日记里,充满了关心社会,探索人生的赤子情怀。“我家乡的大渡河日夜不停地为县城奔波,大山为县城的绿化尽了全部力量。我们能不为有这两个热爱家乡的勇士感到自豪吗?”
  在日记里,不乏赖宁对不良现象的批评。
  在禁渔期,看到大渡河边钓竿林立,赖宁在日记里写到:“希望各部门要注重实际,注重各项通知的落实。”写完日记,他给县政府写信呼吁,“作为石棉县一个小公民,我希望你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保护好大渡河里的珍贵鱼类资源。”第二天就把信寄出去了。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提前举行大扫除,原来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赖宁写到:“实际上这是一种骗人的手段……”
  面对自己生活的县城新棉镇交通秩序混乱的情况,他写下了《我将来当上城建局长》,文中提出修建立交桥等等措施。
  在赖宁的家乡,孙云晓采访了赖宁的同学、朋友、老师、邻居,并沿着他的足迹走了安顺场、海子山、大渡河、老熊顶等许多地方。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赖宁,理想就是当一个地质学家,因此探险寻宝成了他的最大爱好。他曾在中队会上说:“咱们这儿到处都是大山,不是已经发现许多石棉矿了吗?一定还会有其他宝贝,我要把它们找出来献给祖国!”课余时间,赖宁经常会和小伙伴们上山入洞,采集各种矿石和动植物标本。
  在周边人眼里,赖宁是一个“好调皮,又爱作怪”的孩子。由于他探险入迷,生怕他发生意外,一位好心的叔叔严厉地批评过他,赖宁生气了,找来一只死小鸡挂在人家门上。谁知,因为太慌忙挂错了人家,把那家阿姨吓得惊叫不已。
  赖宁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小学毕业的时候,学校本来是要保送他进重点中学——石棉中学的,但是赖宁放弃了保送机会,要凭自己的能力参加考试,结果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石棉中学。
  四天的实地采访,孙云晓无时不被赖宁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动着。他后来回忆说:“人们怀念赖宁,绝不仅仅因为他在救火中牺牲,更重要的是怀念他那些动人的追求,那是一种使人变得更加高尚和更有力量的追求!”
  “当时改革开放刚满10年,社会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和视野,在这种氛围下出生成长的孩子,也自然拥有不同的精神面貌。我写赖宁,其实是在 记录那个时代的青年故事。”
  
  “学习赖宁绝非倡导救火,而是学习他的高追求”
  
  有着多年少年儿童研究经历的孙云晓深切地感到,赖宁最可贵的并不在于他的救火牺牲,而是一个小小少年的伟大追求。他很清楚,在他的作品里,必须明确既不提倡少年儿童上山救火,又保护他们和赖宁同样具有的热忱。
  带着这个思路,孙云晓投入了写作。5月5日一早,孙云晓将文章以及建议报告交给了团中央少工委赵武军同志。
  5月31日,孙云晓出席了团中央少工委记者招待会,李源潮发表讲话,强调树赖宁并非树救火英雄,赖宁身上体现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爱祖国、爱家乡,全面发展,兴趣广泛,希望大家把他当作一个很可爱、有个性的孩子来介绍。”
  随后,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联合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
  当年9月,赖宁当选由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评选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名列第一名。10月8日,李鹏总理题词:“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10月12日,邓颖超在中南海接见全国十佳队员,赖正纲、黄和榕代表儿子赖宁参加了接见。邓颖超说:“我们和赖宁不可能再有见面的机会了,我感到非常遗憾,很痛心!”
  也是在12日这天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孙云晓的长篇通讯《当代英雄少年一一赖宁》。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接见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时,说:“如果我们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能像赖宁那样有坚强的毅力,见义勇为,对社会主义那样热爱,对人民那样热爱,我们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
  一时间,全国中小学掀起了学习赖宁的热潮,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学习赖宁的活动。许多中小学的墙壁上,挂起了小英雄的画像。
  令孙云晓有些遗憾的是,在宣传学习赖宁的活动中,更多的学校只注重宣传赖宁救火牺牲的英雄精神。从接手采访赖宁事迹那天起,孙云晓就一再强调:“少年英雄导向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成长的规律。”
  今天,几乎每一个“70后”“80后”,在回忆赖宁的时候,都会在心中升腾起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男孩子都巴不得山村起火,自己可以有挺身而出做英雄好汉的机会。而在现实中,赖宁捅马蜂窝、找矿石标本的行为也被屡屡模仿。
  两年之后的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学习赖宁的热潮发生了逆转,因为这个法律掀起了要不要引导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大讨论。
  2004年,北京、上海先后颁布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孩子们“见义勇为”的要求消失了。一些学校为了避免误导中小学生“见义勇为”,悄悄地把挂在墙上的赖宁画像摘了下来。
  2008年3月13日,赖宁牺牲20周年。应石棉县委宣传部邀请,孙云晓写下了《学习赖宁绝非是倡导孩子救火》一文:“面对赖宁的事迹有一个特别需要认清的问题,即他是在救火中牺牲的,我们深感痛惜但绝不提倡,也就是说,学习赖宁绝非学习救火而是学习他的高素质和高追求。”
  和赖宁一起救过火的同学周伟曾说,关于赖宁的报道“太正了”,他在我们脑海中,还是那么顽皮淘气,喜欢搞怪。
  正如孙云晓在《赖宁的世界》里写到:“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实现我的一个梦: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中国男孩子的世界,一个充满雄性气息的世界,一个具有高气质、高追求的世界。”
其他文献
“阿嘎”一词的音节之美,常让我想起藏人最常用的口头禅──“哦呀”(表达了“OK”及其衍生的丰富语义)。象形的汉字与拼音的藏语能构成汉藏语系,联接点即在于二者同样富有跌宕多变的音韵之美。    当日影西斜,光润如酥之时,在八廓街区里随便找一间老房子,多半都能顺着陡峭的木梯爬向天台。人们坐在这里喝茶、饮酒、谈天说地。  老房子的天台都是用阿嘎土打成的,坚实平滑似水泥,却比水泥多了一份弹性和土质的温和,
期刊
中秋情人档电影《全球热恋》将于9月9日上映,一贯以清新形象示人的桂纶镁,这一次她饰演一个受过爱情伤害,有心理障碍的洁癖女生。  谈到角色她很投入“我真的很为她心疼,她在有了洁癖之后对自己能不能拥有爱情感到怀疑,自己又很想治愈这个洁癖,可是没有办法。”  “结果她真有感觉的那个人反而是个倒垃圾的,我又心疼又纠结,这个角色的可爱真正打动了我。”  桂纶镁有“氧气美女”的名号,眉目清秀,有着明亮透澈的纯
期刊
6月开始,北京朝阳、海淀和大兴共24所民工子弟学校被关停,1.4万名学生以及众多教师将去向何处?  大兴区田园学校校长张明瑞的儿子在本校将要读四年级,但学校当时因“校舍安全不达标”面临取缔。  从6月开始,北京市城郊近300所民工子弟学校,经历了徘徊在生死线上的考验。大兴、朝阳、和海淀区24所(后被证实为20所)无“办学许可证”的民工子弟学校,相继被封门、停水、停电、甚至拆除。本次关停整治涉及近1
期刊
尽管有近5亿网民,但发声的又有多少呢?  尽管这是一个被称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但大多数依然是“沉默”的。他们不会选择发声,也不喜欢发声,面对“麦霸”,面对“震天响”的声源,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沉默、被淹没了,发声的永远只是少数。然而在一些人那里,大多数还是被作为平等发声并且似乎真的在发声的主体而虚幻地存在着,以显示民意蒸腾的景象。沉默的大多数的这种“被发声”,乃是一种被
期刊
“富二代”有走向“仁二代”的自我要求,应当鼓励——特别是当不少“富二代”还在飙车飙房飙女友的时候。  被一些网友称为“卢美美”的卢星宇很委屈。  她显然与早先那个轻浅虚荣的郭美美有本质区别。她是货真价实的慈善项目的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更不曾炫富、炫莫须有的头衔,相反,倒是捐出了自己的百万压岁钱,还为非洲教育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激情。用她父亲的话来说,女儿堪称史上第三冤,仅次于窦娥和赵作海。  如果确有
期刊
这里有钢琴之岛鼓浪屿,这里有全国最漂亮的大学,这里的咖啡馆星罗棋布。在各类描述中,这座城已渐渐成为文艺的代名词。这里是厦门,连隧道内都要画满缤纷的涂鸦。  不过,在弥漫的咖啡香气中,厦门人更热衷慢条斯理的功夫茶。他们也不光一味的温和,比如在PX风波时,厦门人用散步抗议彰显着勇气和韧性。  厦门的味道变得捉摸不清。在层层叠叠的想象覆盖之下,它深藏起真实的容颜。总有人以为读懂了厦门,在收获浮光掠影后,
期刊
现代国家赖以生存的唯一岁入来源是租税收入,所以各国财政部里最有发言权的都是税收部门,因为他们能弄来钱,但日本不一样。日本大藏省(现在改名叫了财务省)里由“主税局”管收税,但主税局的地位并不高。地位最高的是主计局,主管编制预算的部门。从这点就能看出日本的发展道路。从明治之后日本人就一直认为日本是穷国,收不出多少税,真要玩命横征暴敛也没多大意思,  国家是无法以横征暴敛致富的,征税超过了一定的水平,征
期刊
“土豆生根了。”    王微(英文名Gary)对土豆网IPO说得轻描淡写。  8月18日,土豆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74亿美元,王微套现1247万美元。按当天收盘价计算,王微身家为7489万美元,跻身亿万富豪行列。  23日下午,王微接受《京华周刊》记者专访时说:IPO是一场及时雨,它让土豆生根了。此前,不少人担心土豆会步酷6后尘,成为别人碗里的东西。  那天下午王微要去赶赴一个会议,他与记者挨
期刊
《婚姻法》新解释不过是强调了婚姻的契约性,并使婚姻经营行为有章可循,一旦经营失败,亦能依法申请“破产”。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于8月13日起实施,而其所引发的社会震荡仍余波难平,正反两方阵营的观点交锋丝毫未见减弱,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激辩从一般的法理之争,上升到了社会道德重建的层面。  近日,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卞洪登也介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观点交锋,这位房地产界专家措辞严厉,批评最高
期刊
继继威廉王子和凯特大婚后,2011最值得关注的英国名人婚礼就是名模凯特·莫斯和摇滚歌手杰米·辛斯的婚礼。  凯特-莫斯结婚了。这位绝对可以称得上全球时尚“风向标”并且跨越了好几个超模时代的模特今年出嫁了,确切的说是又出嫁了。    年度最浪漫的婚礼    2011年7月1日英格兰的圣彼得教堂上演了这场浪漫婚礼。  37岁的凯特身披她多年的设计师好友约翰-加利亚诺为其量身定做的古着白色婚纱,在婚礼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