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理论与频道核心竞争力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0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SP理论诞生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USP"是英语"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的缩写,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当时,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商品品种与数量日益丰富,消费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为了扩大销量,提高利润,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商品特性,进而形成购买行为就成为生产商的当务之急。在这种背景下,USP理论应运而生,最初由广告大师Rosser Reeves提出,它的基本要点是:
  1.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提出一个主张",必须让消费者明白,购买广告中的产品可以获得什么具体的利益;
  2.所强调的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做不到的或无法提供的,必须说出其独特之处,在品牌和说辞方面是独一无二的;
  3.所强调的主张必须是强而有力的,必须聚焦在一个点上,集中打动、感动和吸引消费者来购买相应的产品。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该理论的长处是简单、明了地将商品的特性,即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地方集中说出来,并以此打动消费者。USP理论甫一推出,立即受到市场的追捧,在此理论指导下,最经典的广告案例是当年为"M&M巧克力"所做的产品广告,最后确定的广告语"只融在口,不融在手",鲜明地突出了产品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使"M&M巧克力"的形象迅速深入人心,从而一跃成为该行业新秀。该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理念,久经市场考验却历久弥新,在营销界经久不衰。
  综观今天的电视收视市场,它与当年的商品销售市场颇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如今的电视市场上,大多数电视台均是以新闻为主打,综合其他各类节目,编排方式雷同严重。历史已经进入了个性时代,如何在众多相似的面孔中脱颖而出,凸显自身个性,树立频道良好形象,开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呢?
  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所在。寻找USP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我们不仅要对频道自身的人力、物力资源等进行客观的分析,而且还要对频道以往的发展历史、已有品牌形象等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这是"提出一个什么样的主张"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地的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某些特长,不同地区间的电视媒体由于文化差异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以央视一套为例,由于它的地位特殊,信息来源广泛,往往是我国发布大政方针的主要窗口,其发布的新闻往往具有权威性,因此新闻的权威性可以说是该频道的核心优势。从近几年的发展历程看,央视一套一直在有意强化这个功能,陆续开播的几档新闻栏目都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明确频道的核心竞争力,总体来说是一个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在现实的生活中,所进行的相关调查并不像前面进行的分析那么简单,往往需要考虑、分析更多更复杂的因素,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大量的数据,这一步的成功与否,客观与否,直接关系着后来提出主张的正确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沉下心,客观准确地分析,为下面的决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明确了频道的核心优势之后,就要进而提出频道"独特的收视主张"。在仔细分析、确定了自身的核心优势之后,我们就要对该优势进行进一步考证、整合。因为USP理论要求所提出的主张必须是"独特的",它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必须是竞争对手所无法做到的。电视媒体由于自身的特点,"独特主张"的提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在对诸多因素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例如整体行业现状、频道历史现状等等。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相关信息,并且认真加以思考,才能对播出环境、收视心理等等影响收视的众多因素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而不至于主观臆断,闭门造车,凭个人"拍脑门"办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毕竟还处于发展成长期,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只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有开发价值的市场空隙还是很多的。因此,对于存在的众多市场空隙,结合频道自身实力等因素,我们提出的主张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但不管几个,关键是这些主张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下一步的评估工作。
  对这种核心优势进行系统的评估,具体是考察"独特的收视主张"是否是强有力的,能否达到吸引观众的主动收看的目的。无论主张是否新颖,只要能够抓住观众眼睛的主张就是好主张。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总体收视市场现状如何,该主张是否属于市场空隙,如果不属于市场空隙,通过后期营销策划,能否超过领先者;
  2.该主张能否真正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是否顺应了目标受众的收视习惯;
  3.该主张能否支撑起频道的发展,有效受众量是否过小,只有具有相当规模的有效受众量,才具有开发价值,才能充分显现出频道的宣传功能和产业功能;
  4.该主张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要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以长期、稳定回报为最终的目的;
  5. 如果存在多个主张,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留最具吸引力的主张。
  当然,在实际的运作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五种,但总的来说,最后保留下来的主张必须是强有力的,必须聚焦在一个点上,能打动和吸引观众进行主动收看,使频道成为观众收看该类节目时的"第一品牌"。
其他文献
今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湖北鄂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出现严重舞弊现象》的新闻,使得个别地区"考风不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在采编这条新闻的过程中,再次深刻体会到要做到客观地报道"硬监督"类的"事件性"新闻,就必须运用"纪实"的理念与手法,用"事实"说话。    事实的"获取"    在考试前两个月,有知情者向记者反映近两年来湖北鄂州地区自考舞弊现象严重,笔者于考试
期刊
在新闻学观念体系中,真实性居于最核心的地位,是所有其他新闻学观念的基石。新闻真实性的下位观念是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等。这些观念既保证上位的真实性观念的实现,又体现上位的真实性观念的某些内容,即服务于新闻的真实性观念。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杰克·富勒明确指出:"客观这个概念就像其他概念一样,可以用做研究被记者用来描述真实性原则的含义和局限性的一个极好的起点。"①在我国新闻界,虽然人
期刊
报料的缘起和价值    所谓“报料”,是指非专职新闻人员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线索并主动提供给媒体,媒体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提供线索的人被称为“报料人”或“线人”。这种现象早已有之,无论西方著名记者还是中国早期知名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资源,新中国的通讯员制度也可谓它的前身。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前几年首先为广东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等地的媒体推波助
期刊
大凡名人去世,因其符合"名人+不寻常事=特大新闻"的判断标准,故发布名人的讣告新闻,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是一般媒体所乐于接受的。这里所说的名人,一般是指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起过重要作用,或其言行在当代及以后产生深远影响,或在某个领域取得显著建树者,是一种严肃意义上的名人。  3月17日,我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数学家苏步青老先生以101岁的高龄,在上海辞世。当日有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新一
期刊
在企业报的报道中,会议新闻是企业报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一个时期,随着企业报办报观念的更新和新闻报道改革的深入,企业报的会议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企业报在会议报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记者不愿写、编辑不愿发、受众不愿看,会议新闻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会议报道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尽如人意。如何改进企业报会议报道,找到会议报道新角度,以进一步增强企业报的吸
期刊
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    突发事件从来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政策性强、影响力大,报道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对新闻媒体和记者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不仅是对记者的顽强精神和意志力的磨砺,也是对媒体和记者在重大事件面前能否作出正确分析和理性选择的考验,更是对涉及参与处理事件的官员的党性和良知的检验。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从大局着眼。一方面,新闻媒体必须增加社会责任感,从国
期刊
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眼目睹"神舟"四号升空,我是全国惟一的地方媒体记者;而新民晚报也是参与此盛事报道的惟一地方媒体。这中间的过程,颇多曲折。如今回味起来,这次采访,也是我不长的记者经历中颇为幸运的一次。    被"总装"拒绝,暗下决心"硬"闯    最初我得到的消息是,"神舟"四号将在今年1月底之前升空,可具体时间却一直被视为"最高机密",甚至有些被采访对象和我提到飞船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用上
期刊
一、综合知识填空(每空0.2分,共20分)  (一)  1.《警世通言》《喻世名言》《醒世恒言》俗称"三言"的作者是朝的。  2.《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吏"的作者是朝的。  3.《归去来兮》的作者是朝的。  4.《红与黑》的作者是国的。  5.《高老头》的作者是国的。  6.《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国的。  7.《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国的。  8.《悲惨世界》的作者是国的。  (二)
期刊
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2002年度河南省电视新闻奖评比活动中,专题《陈志嘉和她的梦想》(以下简称《梦想》)在专题类节目评比中获得一等奖。陈志嘉是谁?《梦想》何以受好评?本文仅对此作以粗浅分析。  陈志嘉是个先天性脑瘫患者。虽已步入不惑之年,但因小脑功能障碍,她四肢严重失控,语音含糊不清,自幼失学。面对不公的命运,陈志嘉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顽强抗争,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受弟弟的影
期刊
摘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但随着社会政治生活流程的加快,摄影技术、影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出现部分摄影记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数字影像技术伪造照片的现象,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极大的冲击,成为当今时代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的新闻摄影记者要从美国记者伪造照片遭解雇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