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活动任务,让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iwe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案例背景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读前、读中和读后。读前指的是导入,读中又分fast reading, detailed reading,读后一般就是写作。有了这种固化的模式,教师们觉得按此套路设计阅读,肯定没有什么大问题,虽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但肯定不会出大纰漏。所以教师们就渐渐对阅读教学缺乏思考,缺乏创新,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就会感觉阅读教学是在做一些无用功,一来是因为考不到一模一样的文本,二来天天抓学生们的词汇学习,耗时很多却收效甚微。鉴于此,笔者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进行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走出这种困境。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四单元Reading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
  2. 课堂呈现
  首先,笔者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走“近”文本,读懂这篇文本并学习如何读这类体裁的文本。(2)走“进”文本,学着用文中的一些词或结构去描述相关的话题。(3)文本解读中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4)走“出”文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围绕着这四项教学目标,笔者的教学设计如下:
  A. 导入环节,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们匹配城市名、地铁卡和地铁卡名,丰富学生们的相关知识,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做到在乐中学,为后续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B. 文本的解读,首先笔者用三个问题来启发:(1)When was the first railway tunnel opened? (2)When was the first electric underground railway opened? (3) Who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ound? 学生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并不困难,根据题中的关键词“the first railway tunnel,the first electric underground”以及 “Who”能很快找到答案,但这三个问题渗透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三个问题可以归为两条线,一是事件,在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是人物,哪些人推动了伦敦地铁的发展。这两条线帮助学生很快弄清文章的框架结构,也让他们清楚今后读此类文章或是写此类文章可以按照这两条线去思考。
  其次,笔者进行文本的深入解读,解读一:笔者并没有像大多数教师那样,罗列一张时间表或画一根时间轴,让学生们回答某一时刻发生了什么事。课堂上笔者和学生们重点探讨的是:(1)为什么伦敦要发展地铁?(2) 城市发展地铁在你看来意味着什么?第一个问题紧扣文本,但学生们回答时往往只能找到最显性的一点,即第一段最后一句。第二个问题的设计也是源于文本,第一段中有提到发展地铁就意味着要破坏一些古建筑,所以笔者就这一点进行了发散,让学生们谈谈发展地铁的利与弊,最后用一张饼图将可能的观点呈现出来。解读二:文本的后半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伦敦地铁在二战时的其它用途和两条著名地铁线路名字的由来,笔者在此设计了一项拓展任务,让学生们来说一说我们南京的地铁。例如:你知道一号线的珠江路站又叫什么站吗?它为什么叫“糖果车站”?三号线又叫什么线?它为什么叫“红楼线”?等。
  C. 拓展环节,笔者设计了一项贴近生活的任务,南京地铁长期招募志愿者“地铁小卫士”,你能用今天所学解决以下任务吗?(1)有位外国友人在大行宫站,他看上去很焦急,问询后知道他要赶着去南京南站,不知道该怎么坐车,你能帮助他顺利到达南京南站吗?请和你的同座位分角色扮演,编一段对话。(2)有个国外旅游团来参观南京地铁,想了解南京地铁的概括,你能帮助地铁公司准备一份稿子吗?
  3. 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赛课,获得了二等奖和特色奖。本节课中学生们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就这节课的成功,笔者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3.1阅读教学,要考虑长远目标
  教师们往往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学生能读懂这篇文本而非逐渐会读这类文本。我们也总在思考:高考阅读肯定是考不到一模一样的,那平时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的这些文章到底有何用?我想如果我们每次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读懂这一篇文章而是在积累怎么阅读这类文章,那我们的阅读教学肯定是有效的。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逐渐培养这些能力,那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一旦掌握,那将终身受益。
  3.2文本解读要真正走进文本
  文本解读有三种境界:一是走“近”文本,即弄清词义,了解大意,二是走“进”文本,即词不离句,段不离篇,三是走“出”文本,即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迁移启迪。目前,我们多数达到的是第一层次,但离第二和第三层次还有距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资源,进行发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2任务设计不能流于形式,要考虑到综合性
  教师们习惯在fast reading设计中提2-3个问题,然后detailed reading用判断正误、表格等各种形式来再读文章,最后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们写一篇文章。任务的设计往往只追求学生能否找到答案,能否写出文章,而忽略了分析性阅读,忽略了语言的综合运用。长此以往,这种教学大大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当然,阅读教学还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提问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等等。本文只从一个案例来说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计优化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提升,难免有所局限。今后笔者将继续从多角度充分挖掘文本,巧设阅读任务,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从分析我省公共图书馆科技兴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作出的成绩出发,阐述我省公共图书馆进行科技兴农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进一步搞好我省图书馆的科技兴农工作
1. 引言  李秀萍(2008)通过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测试,发现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培训能有效提高学生使用词汇策略的能力,转变学生词汇学习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成绩和英语总体水平。许可(2008)认为元认知策略在二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有利于建立一个以词汇学习者自主词汇学习的新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词汇学习成为培养第二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打下
文章介绍了农村实用科技信息篇名主题索引卡的特点和编制方法。
<正>1.评判性阅读高中英语阅读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词汇和结构)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观点、情
<正>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A1a—1教学内容: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英语发出邀请:Can you come to my party?2)接受邀请:Sure/Y
期刊
本文就复印报刊资料在当今学科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性,论述了加强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的几个方面,特别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供与求的矛盾,同时也从开发利用的角度论述
书信属于应用文,它是日常生活中用以交涉事宜、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重要工具。本文笔者试图以自己平时教学中和学习交流中搜集的真实案例,分析书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书信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不少英语教师仍然采用先讲解语法知识再练习巩固的语法教学模式,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反复操练,但效果不尽人意。在为数不多的语法公开课上,授课教师常采用“3P”教学模式,即“presen
期刊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就新疆兵团农一师来说,其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团场的棉农、果农,以及少数职工的初中毕业的子女,其知识水平相对不高。参加中职学校学习培训,一方面提高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知识、道德品质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品德方式多种多样,而在课堂上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德育知识和理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要认真领会贯彻新课标理念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让英语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 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合理分解  在实施教学时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合理地运用多种课程资源,创设真实的、贴近会话情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一星期的英语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
文章阐述了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目标与构建原则,提出了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三级网络结构模式的构想,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