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让语文更温暖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档案】陈爱娟,任教于浙江省绍兴鲁迅高级中学,为第二批浙派名师培养对象、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名师、绍兴市优秀青年教师。主持过各级课题多项,其中2006年浙江省教育学会课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实践研究”获省一等奖,2013年绍兴市级课题“构建立人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获市一等奖,2016年浙江省师干训中心课题“有序提高学生议论文思辨力的对策”获省二等奖;在《教学月刊·中学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在实践中,陈爱娟老师牢记智慧型真语文(简称慧心语文)教学的“趣、实、活、新、效”原则,注重“以情感打造课堂”,并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爱阅读、会思考、能表达。
  【教育格言】情感让教育更有韵味。
  陈爱娟老师的情感教学研究,始于1995年。选择将情感纳入自己的教学研究范畴,陈老师说,源于一起一学生在校长室打骂其母亲的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陈老师的深思。带着这样的深思,又从于漪老师的一堂课中得到触发,陈老师开始了情感教学的探索。
  陈老师回忆,1996年赴上海参加教研活动,听了于漪老师上的《七根火柴》一课。这堂课的结尾是这样的:
  师他想着自己要像无名战士一样,忠诚党的事业,革命到底。过去,我们的红军,为了夺取政权,在草地上进行艰苦的长征;今天呢,全国人民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在进行新的长征。因此,这个“数”,是不是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怎样继承先烈遗志?对党的事业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
  [学生小声议论]
  师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是我们的光辉榜样。为了表示对献身革命的千百万烈士永久的纪念,人们在洒满阳光的天安门广场,树立了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
  生(集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师背面的碑文是——
  [学生集体背诵]
  师我们革命后代要永远记住先烈为了革命付出的代价。无名英雄的高贵品质,既是无名英雄自己的,也是卢进勇以及千千万万红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这就是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奉献给读者的一曲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悲壮赞歌。这篇文章以数着“一,二,三,四……”来结尾,言虽尽,而意无穷!大家要好好地体会啊。
  于漪老师的课给了陈老师很大的启发: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而且情感教学不用刻意追求,可渗透于平时的课堂中。
  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陈老师又从英国教育家尼尔的夏山快乐教育、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以及我国的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中汲取营养,来思考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
  在陈老师看来,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是无声渗透的。它指的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文本特点,借以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他们求知欲强,探索精神足。同时,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又是逐层深化的。它按照布鲁姆关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接受、反应、认同、解决、建模)的顺序,逐渐提升: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师生间有一个和睦融洽的关系,学生对文本充满了阅读的欲望,学生之间的竞争充满了友好。此外,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还应是富有知识意蕴的。没有知识就不能称为语文课,但语文课的知识到底教哪些、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有讲究的。情感教育要妥善处理知识传授与情感熏陶的关系。
  厘清了相关理论问题,陈老师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教学进行了实践,并形成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经验。
  一是上好语文第一课。陈老师给每届学生上的第一课,注重趣味性,如用有趣的对联、诗词、故事、美文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最后还要发放“语文学习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平时的阅读情况、学习习惯、最喜欢和最讨厌的语文行为等等,以便因材施教。
  二是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陈老师认为,教师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学养、亲和力与民主心三个方面。学养是指教师自身的学识素养。教师不但自己要有丰富渊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自信乐观、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前者可以让语文课充满“文化味”“书卷气”,后者可以向学生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亲和力体现在教师的仪容仪表、课堂上和平时与学生交流的用语、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即时反馈、课堂上的教态(动作、眼神和表情等)等方面。民主心是指与学生相处时,教师要做到平等、博爱、公正、公平。在教学中,陈老师始终奉行两个准则,即不以性别偏袒,不以成绩偏爱。
  三是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凡入选为教材的文章,不是经典也是典范,因为它经过了许多教材编辑的眼、心,一定有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陈老师一般會抓住其情感方面的因素开展教学活动。如果是文言文,常以“读通—读懂—读悟”为顺序,如果是现代文,常以“读—品—悟”为顺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营造的境界,揣摩文本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根据具体的文本,陈老师会从以美冶情、以心动情、以情生情、以史明情等角度中选一个来切入。
  四是注重拓展延伸的时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无形之中渗透的,是最好的。因此,陈老师的教学从不会为情感而情感,而总是看准拓展延伸的时机,再相机进行熏陶。经常利用的时机有:(1)作文指导和讲评课时——每个年度的第一节作文课,主题往往定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学生作业错误时——作业布置了就要批改,批改尽量在教室里面批,看到学生作业有错误之处,及时交流;(3)试卷讲评之前——报成绩也要讲方法,报完之后,告诉学生,考试是为了检测过去,端正现在,激励将来。
  五是注意情感引导的序列。根据布鲁姆关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陈老师确定了情感培养的序列。(1)接受。它指的是师生刚接触时,彼此还很陌生,教师得想法让学生接受甚至悦纳自己。对于语文功底并不怎么好的学生,教师要放低要求,以较低起点来引导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始终要让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最好的办法,是创设学习情境。(2)反应。它指的是当学生开始参与教师提出的活动,他们会留意教师提出的问题、默认教师布置的任务,且愿意主动愉快地完成并满足。(3)认同。它指的是学生认可教师提出的观点或见解,并将自身这一特殊对象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4)解决。它指的是学生遇到困难、矛盾、冲突时,想办法解决。(5)建模。它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价值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教师以知识体系来贯穿。
  “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才是温暖而有生命的。”这是陈爱娟老师始终相信的一句话。有情感的课堂,师生遨游在语文营造的世界里,尽享语文的愉悦,尽显语文的智慧,这是陈老师不懈的追求。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湾潭镇土家族民间佛教丧葬仪式之“施食”仪式的佛藏考源。其研究对象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施食仪式的佛藏考源,其二为佛教施食仪式的湾潭个案背景。选择该个案的原因在于区域内传统文化的还原程度高、鲜明的土家山区特色、宗教信仰复杂交融以及精湛的民间文本创作水准。选择施食仪式的佛藏考源为研究点,原因在于针对佛教施食仪式的发展现状,重新审视前人关于唐宋以来佛教施食仪式的研究结论并发起进一步探讨,也可为佛藏于民间的流变和佛教施食仪式的史学考察提供一份鲜活典型的研究资料。
  本文采用的写作方法为历史
2010年,南京市教研室与上海教科院合作,开展了运用“课堂观察”手段进行《课例式研究》的课题研究.笔者有幸参加了此课题研究,主要研究“课前与课后检测”. 在具体的课例研究中负责命制前后测试题,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根据课前检测结果对课例教学设计提建议,根据课后检测结果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笔者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个课例(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3.1 图形的旋转)的“课前检测、
期刊
副词是古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广、使用最为复杂的一类词。目前上古汉语副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一些重要典籍还没有进行详尽的副词统计分析。因此,研究副词对古汉语语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特选取《墨子》副词为研究对象,进行穷尽性研究。本文简单介绍《墨子》,论述《墨子》的研究现状及意义,阐述副词的界定与分类,提出复音副词判定标准,论述《墨子》副词的数量及音节构成情况。分析副词的词项数量与使用次数。《墨子》中的副词词项总数共有112个,其中单音副词有97个,复音副词有15个,使用总次数为4684次。
听过一张文学音乐歌碟,其中有一首歌《等等等等》: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十七年来一向如此。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等过了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到黄叶滑落,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了雁儿过,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看在
期刊
在上《桥边的老人》一课时,有一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令笔者猝不及防,因为这是在备课时不曾注意到的。学生问:“文章开头第一句‘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后面文中又出现了‘我瞧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满是尘土’好理解,因为战争逃难,但是两次出现‘钢丝边眼镜’就令人费解了,‘钢丝边眼镜’背后到底指的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  对此,笔者没有急
期刊
摘 要: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第20题,既有导向之功,又和教学脱节严重。命题时脱离学情是其弊端,解决之道是先下定义再作考查。相较而言,要发挥高考试题的教学纠偏作用,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的第16题作了很好的示范。  关键词:高考语文浙江卷;命题;诗歌鉴赏;点染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除作文引起热议外,还有一道题目,即第20题也引人关注。试题如下:  这首诗(注:李颀的《送王昌龄》)与柳永
期刊
摘 要:《荷塘月色》是传统名篇。朱自清先生心里不宁静,所以走出家门去寻找宁静。在月下荷塘里,在江南旧事和诗文回忆中,作者两次求得了心灵的安宁。在月下荷塘里,作者摆脱了生活烦扰,寻得了生活层面的自由;在江南旧事和诗文回忆中,作者更进一层,找到了哲学层面的自由。  关键词:文本解读;《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是有口皆碑的美文。宁静优美、淡雅朦胧的景物背后,是朱自清先生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期刊
摘 要:2018年,分析诠释型试题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分析诠释型作文题有三大特点:立意上不倡导质疑,内容上需要对核心概念和基本关系作诠释,文体上不限于论述文。写好此类作文需要在分析材料和诠释概念上下功夫,而采用“八段论”论证结构是不错的行文表达。  关键词:高考作文;分析诠释型试题;论证结构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主要有三大命题形式:一是任务驱动型,以在写作要求中出现“完成写作任务”这样的字眼
期刊
摘要:古诗词教学应有一条既不违背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不失古诗词特性的教学思路。从“显象”出发,经过“悟意”,最后能“化言”,一首诗歌的教学才算真正结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意象;意境  据调查,当前中学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重翻译轻吟诵,重分析轻体验,重知识轻见识,重精确轻模糊,以点带面缺乏变通,拘泥单篇缺乏张力。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应有一条既不违背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不失古诗词特性
期刊
摘要: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共鸣”是生命阅读的基础,而“共鸣”是因古诗词所蕴含的诗人的情与思与学生内心某一刻的生命经验具有某种普遍存在的相似性,因此古诗词教学要真正实现“对接学生生命经验”的目标,须走出“知识共振”的现象,走向“生命共鸣”的本色。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共鸣;生命经验  毋庸置疑,当前的高中古诗词教学在“教材”“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量的不足”——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录的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