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实施建议
一、引言
(一) 选题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开展教育改革,培养21世纪所需的具有全球各方面竞争力的人才成为首要目的。在此大背景下,我国进行了更为基础和重要的课程与教学改革。2001年6月,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年秋季,在教育部的大力宣传和地方政府的相应响应下,教育部在全国29个省市率先设立了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拉开改革的大帷幕。在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抛弃已有教学旧思想、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确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知。但是目前看来在语文教学实施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学效率有待提高。因而,教师要语文教学的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开展实施相应语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语文知识储备。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能力。
(二) 选题研究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对象缺乏深入合作。
在搜集资料中发现,绝大多数关于新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都是凭借一些理论进行的文字性研究。或借助个人经验进行描述性和评定性研究,如教师在过程改革中根据自身经验发现的新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研究主体之间、研究者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2.缺乏理性的评价和深刻的解释。
在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方面,许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转变;虽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但对整个新课程的研究缺乏对改革动因的深刻阐述,学校课程改革模式单一,对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制度化或常规化研究比较缺乏。
3.缺乏对新课程改革合理性标准的研究
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是教育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是具體性、历史性和一定条件下的统一。“新课程改革的合理性,是指课程改革既符合教育价值主体的目的,又符合教育价值主体的规律、教育价值的对象。因此,有必要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为使论文研究更加全面,采用文献分析法,主要体现在对现有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文献综述;为使论文的理论提出更加真实可信。从而更好针对新课程改革总体方向,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及语文教学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应用的综合性课程。它在其他学科的研究中也有很强的奠基性影响。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关的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全面理解和钻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现状,明确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抛弃已有教学旧思想、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确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知。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和传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仍未发生基本型的改变。由于受教学的习惯、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采用一词一补等传非常统教学方法,采用板书、听写等传统方式传递知识。这种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需要,也不能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这使得语文教学不具有最重要的时代特征。
(二)学生缺乏有效的语文学习动力
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探索和学习汉语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研究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和语文距离很远,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显然无法进行基本的语言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和僵化,再加上语文知识本身所存在的深刻性,学生无法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在时间的流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小,对语文不感兴趣,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
(三)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
新课程改革主要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发展其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过去教师大部分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教学环节也不能随着时代需要而变化。因此,以往的教学抹平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堂活动。此外,很多教师把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了课堂和书本身上。教师未能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致使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不强。
(四)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过于形式化。
一小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主动性气氛的塑造,没有真正来培养学生所谓的基本语文技能,没有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存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存在疑问却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且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学效率低。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当。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环节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赋予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活泼。但是一小部分教师非常依赖于信息教育技术,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播放动画和有关视频。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把控。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实施建议和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也随着变化,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主动的探索和实施,语文课堂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然而,在语文课程改革初期,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墨守成规的,他们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仍然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地位,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部分教师一昧要求增加被教育者的阅读存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投入到课堂,导致费时费力的效果甚微;有的教师会被一些学生的意见带跑。从而进入与课堂无关、偏离主题、陷入盲目讨论误区的怪圈。经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学生的基础语文技能逐渐淡化,单词、标点符号运用极其不妥,句子和段落分析不精准,写作能力和以前相差甚远。课程改革的负面影响慢慢凸显。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本章的内容一方面着眼于语文教学实施和发展中容易被忽视或认识到的错误,使语文教学的实施和发展更加明确和科学;另一方面也试图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思考。 (一)树立教师正确的认知。
对于新课程的改革,主要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师要完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完全打破已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需要,科学的设计各个课堂环节,促进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乘胜追击,提高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初中八年级教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老师应该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其集中精神,并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了谁的背?你看过你们自己父亲的背影吗?有什么特点呢?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并进行题目独立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理解文章思想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设计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游戏模拟、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更好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初中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时投影技术播放与自然相关的视频,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组织学生来猜测语言在课文中的作用。以分组活动,以渲染语文教学的氛围。最后,要求学生结合如今生态环境变化和自我感知来开展言语活动,把对自然的感受与言语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外,还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耐心细微地与学生沟通,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改进教学环节。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和成长。比如,初中九年级教《故乡》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理解和思考,要求学生用词语来描绘自己的家乡,提高学生的集中力,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后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沟通,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情感并体验自己的情感流动,准确把握文章的思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对于文章的阅读,教师可以采取分段阅读、角色阅读、小组阅读等教学方法,使阅读不再局限于全部学生或单个学生的类似形式。比如,在文章《雷雨》中,教师可以采取角色阅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文章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领悟相关表达人物的感情。通过类似方法,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感悟人物的思想,培养相应语感和人文素质。
(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完善教学方法,丢弃传统应试教育、填鸭式等墨守成规教学课堂的框架,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探究性教学和情景教学等一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学生接触的基础知识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完善,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成立语文探析小组,让每个小组的成员积极研究某一语文知识,發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互帮互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不断学习和探究语文知识。
(六)利用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应通过有依据的小组设计,使各个成员都参与到文章的学习中来,并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要讲究策略,要从不同的讨论形态出发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情绪与节奏,在发动和保护讨论进行的基础上完成讨论任务,进而完成教学安排。由于学生对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出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策略如下:
1.针对讨论重点,分析典型案例
要求语文授课教师在课前要按照每一章节的教学讨论重点,在进行语文案例的选择时要注意时效性、典型性,教师要从自己授课需要出发,整理并分析典型且具有时效的例子。从而更好的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与关注,使其抱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语文学习重点的总结中来。
2.布置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前准备
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相应语文理论的准备,是讨论式教学方法得以实现的保证。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就即将讨论的内容对学生做适当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课前尽可能地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准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语文理论的搜集与总结等。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们整合材料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保障课堂上讨论式教学法的真正实施。
3.设计讨论情境,实践理论应用能力
对于语文学科素质能力的培养,单纯地靠讲授法或者讨论法,是很难真正让学生们掌握的。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从实际授课目标出发,设计讨论情境,让学生们在模拟的课堂情境中,通过讨论和实践去学习语文理论与知识相关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能力素养。教师必须要注意对情境设计和掌控,要在教师可掌控的范围内。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是一项立足于实际情况的突破和时代改革的创造活动,但课程改革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开发永无止境,相关研究将不断深入推进。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时空统一和历史统一,又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在研究中的导向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注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实施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通过引入学生更感兴趣的小事情或热点,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等,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把语文教学的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能力。确保语文教学的全面,更好地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实施推进。
参考文献:
[1]姜艳丽.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策略[J].中外交流,2017(14).
[2]贾登山,马延山.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初探[J].文存阅刊,2017(10).
[3]董晓静.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浅析与探究[N]. 发展导报,2018-12-11.
[4]侯永海.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浅析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55.
[5]杨其善.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浅析[J].学周刊,2018(25):46-47.
一、引言
(一) 选题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开展教育改革,培养21世纪所需的具有全球各方面竞争力的人才成为首要目的。在此大背景下,我国进行了更为基础和重要的课程与教学改革。2001年6月,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年秋季,在教育部的大力宣传和地方政府的相应响应下,教育部在全国29个省市率先设立了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拉开改革的大帷幕。在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抛弃已有教学旧思想、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确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知。但是目前看来在语文教学实施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学效率有待提高。因而,教师要语文教学的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开展实施相应语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语文知识储备。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能力。
(二) 选题研究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对象缺乏深入合作。
在搜集资料中发现,绝大多数关于新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都是凭借一些理论进行的文字性研究。或借助个人经验进行描述性和评定性研究,如教师在过程改革中根据自身经验发现的新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研究主体之间、研究者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2.缺乏理性的评价和深刻的解释。
在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方面,许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转变;虽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但对整个新课程的研究缺乏对改革动因的深刻阐述,学校课程改革模式单一,对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制度化或常规化研究比较缺乏。
3.缺乏对新课程改革合理性标准的研究
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是教育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是具體性、历史性和一定条件下的统一。“新课程改革的合理性,是指课程改革既符合教育价值主体的目的,又符合教育价值主体的规律、教育价值的对象。因此,有必要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为使论文研究更加全面,采用文献分析法,主要体现在对现有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文献综述;为使论文的理论提出更加真实可信。从而更好针对新课程改革总体方向,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及语文教学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应用的综合性课程。它在其他学科的研究中也有很强的奠基性影响。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关的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全面理解和钻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现状,明确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抛弃已有教学旧思想、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确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知。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和传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仍未发生基本型的改变。由于受教学的习惯、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采用一词一补等传非常统教学方法,采用板书、听写等传统方式传递知识。这种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需要,也不能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这使得语文教学不具有最重要的时代特征。
(二)学生缺乏有效的语文学习动力
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探索和学习汉语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研究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和语文距离很远,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显然无法进行基本的语言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和僵化,再加上语文知识本身所存在的深刻性,学生无法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在时间的流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小,对语文不感兴趣,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
(三)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
新课程改革主要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发展其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过去教师大部分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教学环节也不能随着时代需要而变化。因此,以往的教学抹平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堂活动。此外,很多教师把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了课堂和书本身上。教师未能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致使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不强。
(四)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过于形式化。
一小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主动性气氛的塑造,没有真正来培养学生所谓的基本语文技能,没有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存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存在疑问却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且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学效率低。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当。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环节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赋予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活泼。但是一小部分教师非常依赖于信息教育技术,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播放动画和有关视频。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把控。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实施建议和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也随着变化,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主动的探索和实施,语文课堂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然而,在语文课程改革初期,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墨守成规的,他们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仍然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地位,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部分教师一昧要求增加被教育者的阅读存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投入到课堂,导致费时费力的效果甚微;有的教师会被一些学生的意见带跑。从而进入与课堂无关、偏离主题、陷入盲目讨论误区的怪圈。经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学生的基础语文技能逐渐淡化,单词、标点符号运用极其不妥,句子和段落分析不精准,写作能力和以前相差甚远。课程改革的负面影响慢慢凸显。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本章的内容一方面着眼于语文教学实施和发展中容易被忽视或认识到的错误,使语文教学的实施和发展更加明确和科学;另一方面也试图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思考。 (一)树立教师正确的认知。
对于新课程的改革,主要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师要完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完全打破已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需要,科学的设计各个课堂环节,促进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乘胜追击,提高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初中八年级教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老师应该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其集中精神,并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了谁的背?你看过你们自己父亲的背影吗?有什么特点呢?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并进行题目独立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理解文章思想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设计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游戏模拟、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更好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初中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时投影技术播放与自然相关的视频,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组织学生来猜测语言在课文中的作用。以分组活动,以渲染语文教学的氛围。最后,要求学生结合如今生态环境变化和自我感知来开展言语活动,把对自然的感受与言语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外,还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耐心细微地与学生沟通,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改进教学环节。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和成长。比如,初中九年级教《故乡》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理解和思考,要求学生用词语来描绘自己的家乡,提高学生的集中力,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后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沟通,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情感并体验自己的情感流动,准确把握文章的思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对于文章的阅读,教师可以采取分段阅读、角色阅读、小组阅读等教学方法,使阅读不再局限于全部学生或单个学生的类似形式。比如,在文章《雷雨》中,教师可以采取角色阅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文章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领悟相关表达人物的感情。通过类似方法,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感悟人物的思想,培养相应语感和人文素质。
(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完善教学方法,丢弃传统应试教育、填鸭式等墨守成规教学课堂的框架,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探究性教学和情景教学等一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学生接触的基础知识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完善,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成立语文探析小组,让每个小组的成员积极研究某一语文知识,發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互帮互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不断学习和探究语文知识。
(六)利用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应通过有依据的小组设计,使各个成员都参与到文章的学习中来,并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要讲究策略,要从不同的讨论形态出发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情绪与节奏,在发动和保护讨论进行的基础上完成讨论任务,进而完成教学安排。由于学生对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出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策略如下:
1.针对讨论重点,分析典型案例
要求语文授课教师在课前要按照每一章节的教学讨论重点,在进行语文案例的选择时要注意时效性、典型性,教师要从自己授课需要出发,整理并分析典型且具有时效的例子。从而更好的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与关注,使其抱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语文学习重点的总结中来。
2.布置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前准备
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相应语文理论的准备,是讨论式教学方法得以实现的保证。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就即将讨论的内容对学生做适当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课前尽可能地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准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语文理论的搜集与总结等。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们整合材料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保障课堂上讨论式教学法的真正实施。
3.设计讨论情境,实践理论应用能力
对于语文学科素质能力的培养,单纯地靠讲授法或者讨论法,是很难真正让学生们掌握的。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从实际授课目标出发,设计讨论情境,让学生们在模拟的课堂情境中,通过讨论和实践去学习语文理论与知识相关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能力素养。教师必须要注意对情境设计和掌控,要在教师可掌控的范围内。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是一项立足于实际情况的突破和时代改革的创造活动,但课程改革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开发永无止境,相关研究将不断深入推进。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时空统一和历史统一,又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在研究中的导向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注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实施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通过引入学生更感兴趣的小事情或热点,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等,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把语文教学的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能力。确保语文教学的全面,更好地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实施推进。
参考文献:
[1]姜艳丽.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策略[J].中外交流,2017(14).
[2]贾登山,马延山.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初探[J].文存阅刊,2017(10).
[3]董晓静.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浅析与探究[N]. 发展导报,2018-12-11.
[4]侯永海.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浅析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55.
[5]杨其善.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浅析[J].学周刊,2018(2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