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内科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占50.00%;好转18例,占45.00%;无效2例,占5.00%,有效率为95.00%。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急症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
对内科急症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属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急症医学的重要构成[1-2]。做好关于中西医内科急症诊治工作,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将西医内科急症急救与中医内科急症急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内科急症患者能够获得最佳治疗,进而使医院获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医内科急症主要是指内科中集中进展迅速、起病急,或者是慢性疾病而引发的突变以及危重病等病证。中医内科急症利用中医理论学科与内科专业知识对常见的病证救治规律、病症、病因、病机等进行阐述的一门学科。本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疗效进行分析,效果理想,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内科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有16例女,24例男,年龄为28岁-71岁,平均为(45.23±10.01)岁。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7例胃溃疡出血,28例由于肝硬化所造成的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与食道曲张破裂而引发的出血。8例少量出血,即<400ml;11例中量出血,即400ml-800ml;21例大量出血,即>800ml。
1.2 诊断与治疗
1.2.1 中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西医认为,导致上消化道发生出血主要是由肝、胰腺、胆以及上消化道所引发的;部分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由消化道所引起的疾病中,以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在消化道出血总病例中占50%,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居多;其次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者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左右;最后为肝胆疾病、胃动脉硬化、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炎、胃粘膜脱垂、胃癌以及胃炎等。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胃血管瘤、心血管疾病、应激性溃疡、尿毒症、血液病或者是其他全身性疾病会造成上消化道大出血。
中医诊断。由于素有胃热、胃络损伤、肝火犯胃、气郁化火、肝气郁结、郁怒伤肝或者七情所伤,扰动肝火造成吐血;如果热郁肠道,或者是灼伤阴络,会造成便血;迫血外溢、热伤胃络、胃有积热、饮食辛辣、过度饮酒以及暴饮暴食等容易导致吐血,或者是痰火干扰胃络、酿湿生痰以及脾胃失和等也会造成吐血;脾气损伤、劳倦内伤、脾虚,则血无归,进而造成便血;总而言之,吐血病变主要位于胃部。
1.2.2 方法
西医治疗:将静脉开放,构建补液通道,采取重症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给与垂体后叶素20u-90u,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定量并且维持静点;在250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40mg奥美拉唑,每天一次;及时止血1ku.静脉滴注,每隔8h进行一次;使用100ml冰盐水将400u凝血酶稀释以后,每隔4h服用10ml。
中医治疗:参麦饮,即5g三七粉、3g白芨粉末、1.5g生大黄粉,每隔8h 1次,一副每天,温水冲服,分成早晚服用。
1.3 疗效判断
24之内,便样与吐血没有明显的减轻,病情没有任何的缓解,病情有恶化趋势,患者发生休克、血压降低,甚至死亡,即为无效;24h之内,柏油样大便量与次数明显减少,呕血量与次数减少,7d以后粪便潜血并且转阴,即为好转。治疗后,24h之内没有呕血情况,72h以后粪便潜血并且转阴,患者生命体征能够保持稳定,即为治愈。
2 结果18
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占50.00%;好转18例,占45.00%;无效2例,占5.00%,有效率为95.00%。
3 讨论
在临床中,由于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不同,其病死率也有所差异,患者病死率主要在4.7%-50%之间,研究显示病死率同年龄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3-4]。老年患者在失血期间,器官代偿功能比较差,容易造成心血管功能减退、肝功能不全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此外,老年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其止血较为困难,同时还伴有不同慢性疾病,是提升病死率的主要因素。在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方面,老年患者明显较高,国外相关数据统计显示,>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能达到10.7%-25.1%,国内相关数据统计,>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能达到13.4%-18.6%。美国胃肠内镜协会相关分析表明,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病死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患者合并肾、肝、脑以及心等脏器疾病,在发生出血病变以后,机体本身止血机制比较差。这些老年患者对于长期且无效的内科治疗无法耐受,所以有效治疗与诊断是获得良好的预后的基础条件。
药理研究显示:大黄能使凝血时间缩短,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有助于血管壁脆性的改善,增加纤维蛋白原与血管收缩活动,促进骨髓完成血小板的制造,有助于血液凝固;白芨能使血小板因子活性增加,使凝血酶生成时间缩短;三七成分主要为黄酮甙与三七甙,止血效果好,对于肾上腺素与出血時间的影响基本相同。本组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50.00%),好转18例(45.00%),无效2例(5.00%),有效率为95.00%。这说明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急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云华,龚伟伟,赵文斌.温潜法在中医急症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中医,2014,12(06):1100-1102.
[2]杨波,苏行,乔延恒,杨洪涛.中医药防治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19):1233-1236.
[3]魏效臻,魏怡恺.中医药在内科危重症救治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07(10):1129-1131.
[4]卢勇.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0,07(06):1128-1130.
关键词:中医;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
对内科急症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属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急症医学的重要构成[1-2]。做好关于中西医内科急症诊治工作,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将西医内科急症急救与中医内科急症急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内科急症患者能够获得最佳治疗,进而使医院获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医内科急症主要是指内科中集中进展迅速、起病急,或者是慢性疾病而引发的突变以及危重病等病证。中医内科急症利用中医理论学科与内科专业知识对常见的病证救治规律、病症、病因、病机等进行阐述的一门学科。本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疗效进行分析,效果理想,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内科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有16例女,24例男,年龄为28岁-71岁,平均为(45.23±10.01)岁。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7例胃溃疡出血,28例由于肝硬化所造成的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与食道曲张破裂而引发的出血。8例少量出血,即<400ml;11例中量出血,即400ml-800ml;21例大量出血,即>800ml。
1.2 诊断与治疗
1.2.1 中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西医认为,导致上消化道发生出血主要是由肝、胰腺、胆以及上消化道所引发的;部分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由消化道所引起的疾病中,以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在消化道出血总病例中占50%,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居多;其次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者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左右;最后为肝胆疾病、胃动脉硬化、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炎、胃粘膜脱垂、胃癌以及胃炎等。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胃血管瘤、心血管疾病、应激性溃疡、尿毒症、血液病或者是其他全身性疾病会造成上消化道大出血。
中医诊断。由于素有胃热、胃络损伤、肝火犯胃、气郁化火、肝气郁结、郁怒伤肝或者七情所伤,扰动肝火造成吐血;如果热郁肠道,或者是灼伤阴络,会造成便血;迫血外溢、热伤胃络、胃有积热、饮食辛辣、过度饮酒以及暴饮暴食等容易导致吐血,或者是痰火干扰胃络、酿湿生痰以及脾胃失和等也会造成吐血;脾气损伤、劳倦内伤、脾虚,则血无归,进而造成便血;总而言之,吐血病变主要位于胃部。
1.2.2 方法
西医治疗:将静脉开放,构建补液通道,采取重症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给与垂体后叶素20u-90u,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定量并且维持静点;在250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40mg奥美拉唑,每天一次;及时止血1ku.静脉滴注,每隔8h进行一次;使用100ml冰盐水将400u凝血酶稀释以后,每隔4h服用10ml。
中医治疗:参麦饮,即5g三七粉、3g白芨粉末、1.5g生大黄粉,每隔8h 1次,一副每天,温水冲服,分成早晚服用。
1.3 疗效判断
24之内,便样与吐血没有明显的减轻,病情没有任何的缓解,病情有恶化趋势,患者发生休克、血压降低,甚至死亡,即为无效;24h之内,柏油样大便量与次数明显减少,呕血量与次数减少,7d以后粪便潜血并且转阴,即为好转。治疗后,24h之内没有呕血情况,72h以后粪便潜血并且转阴,患者生命体征能够保持稳定,即为治愈。
2 结果18
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占50.00%;好转18例,占45.00%;无效2例,占5.00%,有效率为95.00%。
3 讨论
在临床中,由于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不同,其病死率也有所差异,患者病死率主要在4.7%-50%之间,研究显示病死率同年龄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3-4]。老年患者在失血期间,器官代偿功能比较差,容易造成心血管功能减退、肝功能不全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此外,老年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其止血较为困难,同时还伴有不同慢性疾病,是提升病死率的主要因素。在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方面,老年患者明显较高,国外相关数据统计显示,>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能达到10.7%-25.1%,国内相关数据统计,>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能达到13.4%-18.6%。美国胃肠内镜协会相关分析表明,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病死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患者合并肾、肝、脑以及心等脏器疾病,在发生出血病变以后,机体本身止血机制比较差。这些老年患者对于长期且无效的内科治疗无法耐受,所以有效治疗与诊断是获得良好的预后的基础条件。
药理研究显示:大黄能使凝血时间缩短,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有助于血管壁脆性的改善,增加纤维蛋白原与血管收缩活动,促进骨髓完成血小板的制造,有助于血液凝固;白芨能使血小板因子活性增加,使凝血酶生成时间缩短;三七成分主要为黄酮甙与三七甙,止血效果好,对于肾上腺素与出血時间的影响基本相同。本组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50.00%),好转18例(45.00%),无效2例(5.00%),有效率为95.00%。这说明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急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云华,龚伟伟,赵文斌.温潜法在中医急症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中医,2014,12(06):1100-1102.
[2]杨波,苏行,乔延恒,杨洪涛.中医药防治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19):1233-1236.
[3]魏效臻,魏怡恺.中医药在内科危重症救治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07(10):1129-1131.
[4]卢勇.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0,07(06):112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