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o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宫颈炎患者36例,分析其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特别是在基层卫生院。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宫颈炎属于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入侵所导致,常见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等;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带血或接触性出血等[1]。在临床无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我院在2010年5月-2012年3月对36例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及西药单纯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现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宫颈炎患者36例,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18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岁;治疗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岁;二组患者在年龄上以及临床症状上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让患者口服阿奇霉素,每日1次,每次0.5g,并在每天睡前将剂量为0.25g的克拉霉素放置于阴道宫颈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喷剂,中药喷剂为自制药物,主要药物组成为:将黄柏、没药、苦参、乳香以及冰片各12g与150g苦杏仁相互混合均匀,研成细末,在患者月经后的第3天用喷雾器将药粉喷与患处,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在治疗期间,禁止盆浴以及性生活。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
  1.3疗效评价:痊愈:宫颈光滑,色泽鲜艳,宫颈炎导致的糜烂面消失;好转:宫颈糜烂面积明显缩小,颜色明显好转;无效:患者没有临床减轻症状,反而加重。
  2结果
  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18例,痊愈6例,好转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8例患者痊愈10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二者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慢性宫颈炎的病因机制[2](1)宫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宫颈的损伤 宫颈炎的发生与不洁的性生活以及流产、诊断性刮宫以及意外妊娠对宫颈的损伤关系密切,所以成熟的女性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人工流产,注意产后卫生以及性生活卫生,避免感染;(2)化学性刺激 强酸强碱以及其它液体进行阴道冲洗是造成宫颈炎的另外一个因素,阴道是一个偏于弱碱性环境的区域,很多溶液能够造成环境的改变,造成菌群失调,紊乱,造成宫颈炎;(3)病原体感染临床上目前常见的病原体有金葡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化脓性炎症,病毒以及滴虫等也可以造成宫颈炎。
  3.2常见临床表现(1)疼痛 经常在出现下腹部或小腹部的疼痛,并可以放射至大腿处,在月经期或性生活过后,患者症状极为严重,当炎症沿着宫底阔韧带蔓延后,可以形成宫旁结缔组织炎症;(2)白带异常[3] 白带颜色变浑浊,白带内带有血丝以及接触性出血;白带的刺激可以造成患者外阴瘙痒;(3)膀胱及肠道症状:慢性子宫颈炎可通过淋巴道播散或直接蔓延波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周围的结缔组织,因而膀胱一有尿液即有便意,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症状,但尿液清澈,尿常规检查正常。有些病例,炎症继续蔓延或经过连结子宫颈及膀胱三角区、输尿管的淋巴径路,发生继发性尿路感染。成年妇女的慢性肾盂肾炎发生率比男性多数倍,可能与此情况有关[4]。
  3.3在本组病例中,我们采用中药喷剂进行宫颈炎处喷洒,该中药配方能够明显抑制宫颈分泌物增多,消肿生肌以及清热解毒,能够取出腐肌,抗细菌抗病毒。口服阿奇霉素以及阴道内放置的克拉霉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極强的抗菌作用,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有利于宫颈微生态平衡的快速恢复,预防复发。在本研究中,本院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分别应用单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 徐又先,濮德敏,施侣元.宫 颈糜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3):25.
  [2] 马 骏.中 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分析[J].中 国实用医药,2011,6(22):146-147.
  [3] 蔡玉凤,叶身林,吴建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4):151-152.
  [4] 赵天皎,董星河,王秀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宫颈炎 56 例 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44-245
其他文献
摘要: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临床应用和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长期患者可引起多源多器官损害,导致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愈率,对4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人实施用药指导,手术后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使病人掌握了健康教育,提高了治愈率,促进了溃疡愈合。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护理干预;治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致盲率很高的角膜疾患。由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和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于潜伏期较长,病程迁延,容易延误诊断,终致视力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5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来探究具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接受骨伤治疗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研究个体样本。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5名。对照组采取静卧,每天3次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并通过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每天1次,7天为1疗程。观察组采用内服外用结合推拿的方法,来达到消除骨伤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2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0例,女64例,年龄为(22~67)岁,平均年龄为(40±4.2)岁,将14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实行团队管理模式),每组72例,行不同护理方法后,对患者对于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
期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产后缺乳  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为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或,乳无汁。[1]产后缺乳可能与乳母精神,情绪及产后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等有关。2005-03——2011-02,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4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均为本院产科住院产妇,年龄23-33岁,病程 3-7天。  1.2 诊断要点 参照《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8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运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列格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明显优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方剂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71.9%(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的所有病例,均按照7版《妇产科学》[2]、《中医妇科学》诊断标准筛选。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
期刊
摘要:目的:运用中西医治疗产后乳腺炎。方法:对24例产后乳腺炎采用中西医方法进行治疗疗效分析。结果:中西医治疗产后乳腺炎具有很好的疗效。讨论:产后乳腺炎采用中西医方法治疗对母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乳腺炎;诊断;中西医治疗;治疗疗效  近年来,乳腺炎因其高发病率,严重危害了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来说,更是影响了下一代的身体发育。所以产后乳腺炎应引起高度重视,我院2010-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服用莫西沙星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上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患者,均给予莫西沙星400mg;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阿奇霉素500mg,两组均以6-9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其他治疗相同,以用药前后的痰细菌学检查进行疗效的判定,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细菌的总清除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常规治疗为常规治疗组,中药治疗为中药治疗组,63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中药治疗组(33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辅以西药的常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口服中药治疗,每日2次,连用3天。结果:中药治疗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常规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19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