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题材在绘画中的隐喻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oyu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时代发展过程中,不乏一些“猫主子”“铲屎官”等用语。猫没有牛、羊等家畜被人认识得早,在农耕鼎盛时期人们驯养它用于捕捉老鼠被大众所认识,经过时间的推移,它从捕鼠家禽到宗教象征再到人类亲密的朋友,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都有所记载。时代不同,人们对猫的态度也不同,如林风眠、歌川国芳、毕加索、马奈等艺术家在猫题材上的表现丰富多变并具有社会价值。文章主要阐释猫在艺术方面的隐喻,通过猫的形态、动作等组织画面,使画面的内容、情感寄托易于解读,分别对照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猫题材,分析其在绘画中的象征性语言。
  关键词:猫题材;隐喻;象征
  一、人与猫的关系
  (一)人类对于猫的尊重
  在大自然的这一环境下,人类与猫和谐相处。猫在人类的发展史中经历了从捕鼠家禽到宗教象征再到家养宠物的过程。猫因为自己的独立个性,并没有成为人类世界的附属品。正因为猫捕杀啮齿类动物的天性,猫被引入田野,减轻了作物的鼠患威胁,“猫”字的右半旁的“苗”字来源于此,从而看出猫对当时中国禾苗的重要性。在此前,猫的不配合让人们总是怀疑它与邪恶势力并存。但现在看来,猫的独立个性让人们觉得是独立尊严的象征,猫没有完全意义上的驯化。据史籍记载,早期猫是从埃及传到希腊后又遍及罗马帝国,西汉或稍前传到中国,直到唐宋时期,达官贵族根据猫的样貌、品行把猫当成宠物或者出现在画面里而风靡一时。清代编著的《猫乘》《猫苑》详细记载了猫的种类、毛色、故事。
  大约到了7世纪,猫从中国经朝鲜传入了日本,日本的一些画家专门以猫为题材,构思出一系列的宗教神话、拟人样貌及丰富多变的绘画。在泰国,人们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珍惜猫,善待小动物。猫之所以越来越赢得人类的尊重与喜爱,主要体现在猫捕捉毁坏粮食鼠类的天生本能与自由自在的洒脱不羁的性格有关系,与人类的生活合拍,在个性上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被人类欣赏。
  (二)猫的题材折射下的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主张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艺术家、文学家对猫题材的研究离不开当下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当下人们的追求。如在泰国,猫的形象崇高,如果善待猫,它们会给人们带来好运。而我国唐宋时期,以猫入画,为闲舒的生活点缀。这独特的隐喻暗藏了人们当时环境下寻求舒适的人文思想。
  当今社会人们已不太倾向于把猫视为某种象征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人们希望猫成为人类的伙伴而不是训练后的仆从,而猫本身就表现出一种独立平等的姿态,它的私利之心正区别于其他家养动物,因此我们更习惯于将其看作家庭中独立的成员。马克·吐温写道:“在上帝的所有造物之中,只有一个不会成为皮鞭的奴隶,那就是猫。”欣然接受猫既能满足人类平等主义的情感,又能承认一种我们深知不会全心全意奉献自己的动物,为人类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提供佐证。
  二、猫题材在绘画中的隐喻
  (一)绘画中猫题材的象征
  斯特凡·马拉美认为,象征为“一点一点地引出某物以便透露心绪的艺术,或者相反,选择某物并从中抽取情绪的艺术”。象征的说法是较为客观的,它不会牵扯身外之物,而是通过动物反映人的思想和情感,但不直接叙述出来。
  人类作为复杂的情感团体在自然中生存,借助动物的显著特征寄托无法呈现的复杂情感。动物的个性与人类的某些共性相通,人们通过动物的个性展示出来,借此引起社会共鸣。人们惯用象征手法代替自己传达某一类精神。例如猫神贝斯特是古代埃及人以猫的敏捷和魅惑特征转化成的猫头女人身,象征女性的优雅美丽与母性,代表快乐和幸福,当时的人们供奉猫神以求得猫神庇佑自己的住宅和家庭。
  任性、敏感、嫉妒、神秘莫测,与人相伴的同时若即若离,这些形容猫习性特征的词句似乎也同样象征某一种人类。尤其是当你期望它做什么,它偏不做什么;你不期望它做什么,它偏要做什么。它的反应总是在你意料之外,这一点像极了一些人。
  加菲猫是一只很典型的猫,它贪图安逸,好挑剔,它象征了我们人类所不愿意承认的自我放纵的欲望。《猫和老鼠》受到米老鼠热潮的影响,猫被赋予反面的形象,同样象征着强对弱的永恒斗争,笨拙对抗狡黠,蛮力对抗诡计,表现深层的内容。自猫从中国传入日本后,猫在日本也广为欢迎,动漫中的哆啦A梦,宫崎骏电影中的一些猫的形象都具有其时代意义的象征性。虽然猫展示的形象有很大差异,但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作为隐喻的载体而出现具有其共性。日本画家歌川国芳通过拟人化的猫展现真实可信的世俗场景,此时猫的形象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动物,而是带有指向性的意图和情感来替艺术家说话,在一定程度上其境界高出了一部分艺术家停留于客观描绘猫这一简单的写生活动上。
  (二)猫题材在油画作品中的象征性表达
  1.拟人样貌
  拟人说是传统动物隐喻法的遗产。猫身上的灵巧与懒散,神秘莫测与充满诱惑,这些明显的特征同人们的自身性格特点相适应,人们或多或少地利用这种自身相似的特点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将猫拟人化,将复杂的情感简化,帮助人们表达更加生动且具有指向性的情况,在某些制度的约束下,方便人们直接地反映社会现象。
  毕加索创作的作品《多拉·马尔与猫》中,多拉·马尔身后有一只黑猫,表情有趣又狡诈,多拉·马尔修长的手指和修剪过的指甲像锋利的猫爪子,象征她具有猫一般的野性和占有欲。《坐在椅子上的杰奎琳和猫》画中躺在杰奎琳膝盖上的小黑猫眼睛又圆又亮,与纯洁美丽的杰奎琳十分相称。杰奎琳的手与多拉·马尔一样搭在扶手上,然而与多拉·马尔的不同,杰奎琳的手指又短又粗。
  英国有一位画家路易斯·韦恩,一辈子都在画猫,他爱猫如命,即便晚年不幸罹患精神分裂症,他也没有停止创作。看他患病期间的作品,真的是对猫爱到了生命里。尽管颜色夸张,但是这就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有猫陪伴忘却了现实困境的快乐世界。路易斯·韦恩为了逗妻子开心买了一只小猫,把小猫的有意思的姿态描繪出来,自此之后,猫成了他画中的主题。《一只小猫的圣诞派对》这幅画是路易斯·韦恩把猫拟人化的作品。画中描述了150只小猫,均以生活中的小猫为模特绘制而成。画中的小猫各司其职,有的在咧嘴大笑互相交谈,有的站立着双脚行走,有的身着优雅的衣饰在喝水、打牌、交谈等,画家把一只普通的小猫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在此后,路易斯·韦恩的画常常出现在童话书、期刊杂志的插图上。他常常出入一些公共场所,把不同的人物姿态描绘成猫的样子,使他的画达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闲情逸致和美的理想
  林风眠笔下画过的猫也很有特色。在他夫人与女儿陪伴的一段时间里,林风眠辞去教师的职业,没有饱受相思之情与离别之苦,在这和谐安逸的环境下创作了一幅名为《少女与猫》的作品。整幅作品通过色墨交融的线条勾勒画面,随心所欲、流畅自如,不求形似而求自在,不愧为现代女子画中的精品,同时这也是林风眠现代女子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表现了林风眠怡然自得、舒适安闲的心境。画面上展现了一位悠闲的女子凝思遐想,怀中抱着一只慵懒的猫咪。没有刻意的矫饰,也没有做作的姿态,展现了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平淡中的悠闲和惬意。这只猫的形态正是点睛之笔,画家心中的女子形象借助猫的形态进一步表现出来。也许,林风眠是想借助这位女子与画中慵懒的猫表现一种闲情逸致和美的理想。
  一切造型都来自于世界给人的感受和启示,而人的视觉感受的立场、方法决定了造型的结果。范开玉的“喵星族”系列组画中包含画家扎实理论基础的运用。画家笔下的猫永远安排在画面的视点中,猫的陪伴、依赖,以及一声声温柔的叫声都促使画家产生更多的灵感,使人们从她的画中体会到一种拨开层层迷雾、心情愉悦的感受。画家通过借鉴历史名画,赋予猫一双共情的眼睛,增添画面的意味,雅俗共赏。
  3.漠视陈规陋习与暗示政治形势
  《奥林匹亚》是马奈的代表性的作品。画中的黑猫象征了画家对传统习俗和艺术陈规的漠视。马奈的朋友波德莱尔曾写过猫在诗歌里的象征作用。马奈把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赋予大量的潜在性与现实性,这一点画家在猫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画中的猫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并且被邪恶吸引,而画家则具有超前的感知力与撼动资产阶级的冲动。在拒绝说教、为艺术而艺术的马奈看来,猫的超然和不循规蹈矩与自己极其相似。对于19世纪以阶级为荣的法国来说,猫的神秘力量是马奈拒绝陈规陋习的完美象征。
  三、猫题材绘画中的引申意义
  自从科技时代开始以来,人类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科学技术带来的无限便利使人类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放松及情感上的陪伴。猫在家庭地位上与之前大相径庭。画家把猫这一动物放在画中,使猫具有象征意义与文化呈现功能。其实猫作为动物的一种,在绘画领域的意义也不仅限于此,人们喜欢猫引申为喜欢各种动物,动物题材在绘画中有了新的隐喻。艺术家对画面中动物的刻画既有本身的情感表达又有对社会的反思。当代一些以动物为主要绘画题材的油画家也在细致地反思动物与人类、动物与社会、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表达出一些生命存在的意义,尊重与正确看待每一种生命的存在。
  参考文献:
  [1]陆钰明.猫的哲学[M].上海:上海文印出版社,2006.
  [2]凯瑟琳,罗杰斯.猫[M].徐国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3]马晓琳.世界当代艺术大师丛书:巴尔蒂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4]比尔曼.毕加索畫传[M].罗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5]郑哓慧,侯琳琦.林风眠绘画鉴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艺术介入公共空间领域,可以更好地彰显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助于构建公共空间的艺术景观,还可以提供鲜活的城市视觉文本。文章主要探寻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建设策略,总结空间构建的基本准则,从城市空间的雕塑应用、交流枢纽建构、旧城区改造等角度分析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空间构建的基本方法,并提出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空间建构新理念,以推动公共空间建构的合理发展。  关键词:空间建构;公共艺术;建构理念  课题
现如今,城市中出现了一些被社会逐渐淘汰、遗忘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都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
摘 要: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是江西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基于白鹭洲书院独有的文化资源,从产品转化、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发研学旅游项目,以探索研学旅游业态发展的新范式。  关键词:白鹭洲书院;书院文化;研学旅游;项目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庐陵书院文化的研学旅游项目开发策略研究——以白鹭洲书院为例”(JC19210
摘 要:公共艺术不仅涉及城市雕塑、壁画、景观装置、构筑物、公共设施等物化的实体要素,还涉及事件、展演、计划、光效和影音艺术、表演行为、社会介入等多种互动的艺术形式,其涵盖范围的广泛性为不同专业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视角。文章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按照时间发展的脉络,分析美国及澳大利亚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美国;澳大利亚;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历程  一、美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  美国
摘 要:元代是文人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说宋代画家们运用笔墨技法再现了客观真实的自然,那么元人则在以笔墨塑造物象、感悟造化的同时,还体悟到笔墨语言自身的形式美感,且能借笔墨传达出画者的主观情感。从宋代山水画重写实、重再现到元代重写意、重表现,元代山水画在对物象的表现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文人画的面貌得以确立。而以繁复苍郁著称的王蒙,更是将情感与笔墨的形式美融合进《青卞隐居图》的画面当中,得以
摘 要:在“以艺抗疫”的美术创作中,绘画作品以其特有的画面表现力和情感渲染力而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分析抗疫主题的绘画创作态势与主题性绘画创作所面临的“疫情”,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主题性绘画创作,以期为主题性绘画创作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以艺抗疫”;主题性创作;绘画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的艺术家们积极响应,自觉投身“以艺抗疫”的作品创作之中,创作抗疫主题艺术作品,传递“以艺抗疫”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保存乡村的社会功能,又要为居民提供现代化、生态环保的生活环境,构建现代化的规模经营、公共空间共享模式.以保护山地脆弱的生态为基础,构筑山地独有
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价值,而要建立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需要将城市特色与城市品牌形象相结合。文章分析了成都市现有的城市形象基础和形象
摘 要:自2020年8月开始,海南正式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其中海南旅游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产业构成。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大背景下,海南乡村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文章主要介绍目前海南乡村旅游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对策,提出促进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服务;乡村振兴  2018年9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
乡村旅游社区的景观空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文章以汕头市前洋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可展示度”的评价因子,从“可展示度”和“服务性”两个层面提出了更新改造策略,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