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现代人类居住设计的最新理念,试图从居住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问题的成因,以求对症下药,研究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希望为我国居住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居住;建筑设计;问题;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引言
人类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一。城市化进程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飞速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人口急剧增多、土地锐减、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等等,而这些问题又给现代的居住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居住建筑设计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和人民的重视。如何应对新时代越来越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居住建筑设计的精髓,如何进一步学习引进外国先进的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完善我国居住建筑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居住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众所周知,“安居乐业”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而“居住”作为人类生存、生活最基础的需求之一,其最直接的载体就是住宅。我们的祖先为了抵御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逐渐创造、发展出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居住建筑。居住建筑的定义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居住建筑可能仅指洞穴、巢居,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出村落、集体宿舍、聚合式公寓、半独立式住宅、别墅、庄园、宫殿等等。居住建筑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的物质需求:包括休息、进食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及建立家庭、伴侣关系等一般生活需求,还有娱乐、休闲等拓展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居住建筑的发展还反映了人类的精神需求,包括自我提升、寄情于景、避世修怀等等之类的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居住建筑设计发展到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设计需求、设计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是居住建筑设计的第一大保障要求。我们不能狭隘地将居住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仅仅理解为房屋不倒塌,从目前我国的现状看,居住建筑设计的安全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居住建筑的防震、防火、防盗等等这些传统的安全性设计上,还突出地体现在居住建筑设计的细节性安全设计环节,因为细微的安全设计往往是建筑设计者们容易忽视的内容,而这些看似微小问题,最后往往会演变成大灾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住宅使用人的个人习惯性行为的安全问题,例如住宅使用人会经常忘关家用电器开关,容易遗忘钥匙等等,这些问题看似微小,但却隐含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这些细节问题还往往是建筑设计者在图纸设计时忽略的部分,我们作为建筑设计者,在进行居住建筑设计时也应当“以人为本”,对这类日常安全细节问题加以重视,在设计居住建筑时加入细节性的“人性化”设计,关注未来住宅使用人的居住安全。
(二)居住建筑设计中的能源耗费问题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奇缺,而我国的居住建筑还处在一种高能耗、高环境负担、低生产效率的发展初级阶段。在我国现阶段的居住建筑设计中,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还没有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我们进行居住建筑设计时,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高能耗的设计环节。在设计住宅时,为了片面地追求美观、奢华,而放弃或加重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能源的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作为居住建筑设计师的我们,应当在图纸设计之初就将“节能减排”作为我们居住建筑设计的初衷之一,并切切实实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居住建筑设计实践中。
(三)居住建筑设计中理念创新和居住经济性的矛盾
我国的居住建筑设计师总是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我国的居住建筑设计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地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设计形态各异的“后现代建筑”;但另一方面,我国还处在发展转型的阶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还十分落后,现阶段还存在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居住建筑设计必须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满足居住经济性的最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矛盾、反差如此巨大的设计理念必将相互产生消极的影响,继而限制我国居住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居住环境安全一体化的构建
人类社会已经全面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也为我们解决居住建筑设计中的细节安全问题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将住宅中的各个安全环节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一个智能的安全管控系统,将防范预警系统、行为监测系统、事故应急系统等等连接起来,并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善的一体化安全体系。其中,主动安全就是指建筑设计者和居民对住宅内部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主动防御和避免,而被动安全就是指建筑设计者通过智能系统对安全事故进行事先的感知、报警,以及事后的迅速处理等等一系列安全管控。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功能设计策略
每一个人的居住需求都各不相同,而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居住需求的建筑设计才是新时代急需的“可持续性”生态居住建筑设计。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它完全可以通过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多样化功能设计来达成。多样化的功能设计可以使一幢住宅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满足各类住宅使用人的不同居住需求。在这点上,我们居住建筑设计者可以向中国传统居住建筑设计学习。例如,中国传统庭院式住宅建筑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国的庭院式住宅通常是由木架结构和灵活分隔的墙体构成,通过组合、可变的平面布局设计满足中国传统大家庭安居乐业、世代繁衍的可持续、多样化的居住需求。
(三)技术创新和人文理念的有机结合
每个时代不同国家、地区的居住建筑设计必将反映这个时代该国家、地区的基础生产力、消费理念的发展现状,如果某种居住建筑理念与其所在时代、所在地区的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相违背的话,那么,它必将被该时代该地区的居住建筑设计的发展潮流所摒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时代的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又必将包含着对未来建筑理念的展望,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创新、嘗试中实现自我的突破。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保证我们的居住建筑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向前发展。为了解决上述理念创新和居住经济性的矛盾问题,我们居住建筑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居住建筑的地域和人文背景,将设计创新和人文关怀融合到一起。举例来说,为年轻一代设计住宅时要考虑到他们对现代IT技术的偏爱,并结合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特点,为他们设计电脑全控式的厨卫设施;而对于老年客户,要考虑到他们在生活品质上和年轻人不一样的追求,为他们打造通透式的阳光花房以及舒适、温馨的起居室等等。我们作为居住建筑设计师,既要广泛地尝试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新的工艺材料,又要结合本地区、本时代的特色,处理好“天、地、人”三者之间地关系,走出盲目跟风的误区,体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用心设计,真正打动住宅使用人。
结束语
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居住建筑设计工作者们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相应地变换设计理念,改变设计思路,调整功能设计,满足人们越来越具体和多样的居住要求。“以人为本”才是卓越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才是住宅使用人的期望所在。
参考文献:
[1]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武涌,刘长滨等编著:中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杨小东:普适住宅——针对每个人的通用居住构想[M],黑龙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关键词:居住;建筑设计;问题;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引言
人类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一。城市化进程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飞速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人口急剧增多、土地锐减、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等等,而这些问题又给现代的居住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居住建筑设计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和人民的重视。如何应对新时代越来越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居住建筑设计的精髓,如何进一步学习引进外国先进的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完善我国居住建筑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居住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众所周知,“安居乐业”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而“居住”作为人类生存、生活最基础的需求之一,其最直接的载体就是住宅。我们的祖先为了抵御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逐渐创造、发展出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居住建筑。居住建筑的定义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居住建筑可能仅指洞穴、巢居,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出村落、集体宿舍、聚合式公寓、半独立式住宅、别墅、庄园、宫殿等等。居住建筑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的物质需求:包括休息、进食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及建立家庭、伴侣关系等一般生活需求,还有娱乐、休闲等拓展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居住建筑的发展还反映了人类的精神需求,包括自我提升、寄情于景、避世修怀等等之类的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居住建筑设计发展到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设计需求、设计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是居住建筑设计的第一大保障要求。我们不能狭隘地将居住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仅仅理解为房屋不倒塌,从目前我国的现状看,居住建筑设计的安全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居住建筑的防震、防火、防盗等等这些传统的安全性设计上,还突出地体现在居住建筑设计的细节性安全设计环节,因为细微的安全设计往往是建筑设计者们容易忽视的内容,而这些看似微小问题,最后往往会演变成大灾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住宅使用人的个人习惯性行为的安全问题,例如住宅使用人会经常忘关家用电器开关,容易遗忘钥匙等等,这些问题看似微小,但却隐含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这些细节问题还往往是建筑设计者在图纸设计时忽略的部分,我们作为建筑设计者,在进行居住建筑设计时也应当“以人为本”,对这类日常安全细节问题加以重视,在设计居住建筑时加入细节性的“人性化”设计,关注未来住宅使用人的居住安全。
(二)居住建筑设计中的能源耗费问题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奇缺,而我国的居住建筑还处在一种高能耗、高环境负担、低生产效率的发展初级阶段。在我国现阶段的居住建筑设计中,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还没有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我们进行居住建筑设计时,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高能耗的设计环节。在设计住宅时,为了片面地追求美观、奢华,而放弃或加重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能源的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作为居住建筑设计师的我们,应当在图纸设计之初就将“节能减排”作为我们居住建筑设计的初衷之一,并切切实实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居住建筑设计实践中。
(三)居住建筑设计中理念创新和居住经济性的矛盾
我国的居住建筑设计师总是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我国的居住建筑设计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地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设计形态各异的“后现代建筑”;但另一方面,我国还处在发展转型的阶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还十分落后,现阶段还存在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居住建筑设计必须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满足居住经济性的最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矛盾、反差如此巨大的设计理念必将相互产生消极的影响,继而限制我国居住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居住环境安全一体化的构建
人类社会已经全面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也为我们解决居住建筑设计中的细节安全问题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将住宅中的各个安全环节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一个智能的安全管控系统,将防范预警系统、行为监测系统、事故应急系统等等连接起来,并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善的一体化安全体系。其中,主动安全就是指建筑设计者和居民对住宅内部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主动防御和避免,而被动安全就是指建筑设计者通过智能系统对安全事故进行事先的感知、报警,以及事后的迅速处理等等一系列安全管控。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功能设计策略
每一个人的居住需求都各不相同,而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居住需求的建筑设计才是新时代急需的“可持续性”生态居住建筑设计。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它完全可以通过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多样化功能设计来达成。多样化的功能设计可以使一幢住宅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满足各类住宅使用人的不同居住需求。在这点上,我们居住建筑设计者可以向中国传统居住建筑设计学习。例如,中国传统庭院式住宅建筑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国的庭院式住宅通常是由木架结构和灵活分隔的墙体构成,通过组合、可变的平面布局设计满足中国传统大家庭安居乐业、世代繁衍的可持续、多样化的居住需求。
(三)技术创新和人文理念的有机结合
每个时代不同国家、地区的居住建筑设计必将反映这个时代该国家、地区的基础生产力、消费理念的发展现状,如果某种居住建筑理念与其所在时代、所在地区的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相违背的话,那么,它必将被该时代该地区的居住建筑设计的发展潮流所摒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时代的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又必将包含着对未来建筑理念的展望,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创新、嘗试中实现自我的突破。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保证我们的居住建筑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向前发展。为了解决上述理念创新和居住经济性的矛盾问题,我们居住建筑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居住建筑的地域和人文背景,将设计创新和人文关怀融合到一起。举例来说,为年轻一代设计住宅时要考虑到他们对现代IT技术的偏爱,并结合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特点,为他们设计电脑全控式的厨卫设施;而对于老年客户,要考虑到他们在生活品质上和年轻人不一样的追求,为他们打造通透式的阳光花房以及舒适、温馨的起居室等等。我们作为居住建筑设计师,既要广泛地尝试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新的工艺材料,又要结合本地区、本时代的特色,处理好“天、地、人”三者之间地关系,走出盲目跟风的误区,体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用心设计,真正打动住宅使用人。
结束语
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居住建筑设计工作者们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相应地变换设计理念,改变设计思路,调整功能设计,满足人们越来越具体和多样的居住要求。“以人为本”才是卓越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才是住宅使用人的期望所在。
参考文献:
[1]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武涌,刘长滨等编著:中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杨小东:普适住宅——针对每个人的通用居住构想[M],黑龙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