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向佳(1987-),女,满族,吉林吉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摘 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从就业数量上看,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稳定,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拉动作用比较理想。从就业结构上看,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该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但是服务业不存在这种效果,反而是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服务业外资的引进。为此,我国应进一步改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充分发挥服务业带动就业的潜力。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制造业;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6303
1979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随着开放力度的加深以及开放范围的扩大,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中国境内,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推广以及产业升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向了第二、第三产业,近十年间,制造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到了第二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3.71%。可以说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入的产业。在此期间,我国的服务业就业人数业也在不断攀升,由1997年的18432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7690万人,达到总就业人数的36.10%。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虽有略微的增长,但其就业人数的比重却一直相对较低并处在不断变化中,一度降为2001年的11.07%,后又升至为2012年的13.78%。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人数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带动了就业结构的变化?为了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影响的异同,我们有必要进行如下的分析。
1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数量的影响
以凯恩斯为中心的传统观点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作用是通过投资带动生产,生产带动经济的提振,进而促进整体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可以用拉动率来衡量,拉动率=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就业的GDP弹性。其中,
FDI对GDP的贡献率=FDI增加额/GDP增加额×100%
GDP对就业的增长弹性=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根据1997-2012年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GDP和就业的数据,我们得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拉动率的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
就业拉动率(1997-2011年)
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3。
通过表1的数据描绘出1997-2011年就业拉动率的折线图,以便进一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拉动率折线图(1997-2011年) 从图1可以看出制造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在15年间变化幅度较大,1997-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时而急剧上升,时而迅速下降,很难把握二者的关系;2003-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几乎均为正值,只有个别年份出现了很小的负值,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达到了最大值0.127,即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就业就增加0.127%,这种拉动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但是总体上来看,制造业拉动率曲线的变化趋势非常不稳定,15年来的拉动率均值为-0.008。因此,我们很难确定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长期正向关系。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增长弹性在15年间始终为正,虽然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拉动作用不是十分的显著,但拉动率水平一直很稳定,15年来的拉动率均值为0.004,没有出现骤增骤减的情况。因此,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作用是积极的,可以确定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长期正向关系。
通过比较外商直接投资对两个产业就业数量影响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该产业就业的拉动效果更加理想,即将同等数量的外资投入服务业会带动更多的就业。
2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2.1 数据分析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1997-2012年间制造业与服务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均有增长,但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要更快一些,15年来的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2.17%,而制造业只有4.33%。从构成比例来看,1997年,制造业吸收的FDI占到全国总FDI的6213%,服务业只有26.65%,但是到了2010年,制造业和服务业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近两年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更是在不断加大。
表2 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及比重(1997-2012年)
注: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统计编制(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再来观察表3,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在1997年中没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到了2012年,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制造业从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3.78%,服务业为36.10%。通过表2和表3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人数均呈现了增长的趋势,接下来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3 年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人数变化及比重(1997-2012年)
注:服务业就业人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3年。
2.2 单位根检验
表4 单位根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1、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所有的变量取了对数;2、(C,T,K)分别代表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3 、**代表在10%的水平下通过平稳性检验;4、本文采用EViews7.2软件进行检验。 由表4看出, lnFDI与lnMEMP均服从I(1)的平稳性,lnSFDI和lnSEMP均服从I(2)的平稳性,相应的两个变量符合同阶单整,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协整分析。
2.3 协整检验
首先,建立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回归方程:
lnMEMPt=C1+αlnMFDIt+μt
(1)
lnSEMPt=C2+βlnSFDIt+εt
(2)
表5 方程OLS回归结果
接下来,对回归方程(1)、(2)的回归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表6 回归残差平稳性检验
由表6可以看出,制造业回归残差et1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因此制造业的就业与外商直接投资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回归残差et2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即服务业的就业与外商直接投资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关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7所示。首先来看制造业,在滞后1、2阶的情况下,制造业FDI是制造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可以理解为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了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可见制造业对就业的拉动是有一定作用的。再看服务业,在1、2滞后阶数的情况下,服务业FDI不是服务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服务业就业是服务业FDI的格兰杰原因。即对服务业而言,是服务业的就业增加带动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表7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服务业的分析结果与我们一贯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服务业FDI没有带动服务业就业,相反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增加进而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产生这一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服务业的投资领域过于集中,结构还比较低端化。我国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过多集中在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据统计,2001-2012年间投资于房地产业的FDI占到了服务业全部FDI的45.50%,金融业占到了13.86%,批发和零售业占12.21%,三个产业合计7156%。而投资于科教文卫的资本非常少,总体公共性服务业合计吸收的FDI仅占服务业总FDI的12.48%。资金分配格局的不合理,造成了FDI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很难完全发挥。另一方面,很多外资进入我国是看中了我国廉价而丰富的劳动资源。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向了第三产业,外国投资者便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了我国的服务业。
3 结论及启示
3.1 制造业FDI对就业的带动有一定作用,但总体不稳定、潜力不大
就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数量效应来看,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不稳定,但是制造业的就业效应不可完全忽视。虽然制造业已经不再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动力,但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效应,以及我国产业升级进程中制造业对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都一再印证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在保持制造业现有发展规模的前提下,保证制造业的基本资金需求,进而稳定实体经济在总体经济中的比例,从而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已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了技术密集型模式,其就业作用的潜力空间被高投资、低劳动需求不断压缩,不能仅仅依靠制造业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服务业FDI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稳定但不显著,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就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结构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看,服务业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带动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反而是服务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带动了外资进入。但是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数量效应来看,存在外资进入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稳定关系。可见,外资对服务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从我国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以及众多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高就业比重可以推断,我国的服务业对外资的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外资对服务业的就业带动作用也存在相当大的进步余地。
当前,我国服务业FDI过多地集中于个别行业会导致资金利用效率的低下,从而其产生的就业溢出效应也会因此“贬值”。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需要合理调整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引导资金逐渐流向消费性、公共性服务行业,避免资金的过度集中,促使各个行业的均衡发展,调动各个行业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对就业的提振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辉群.国际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孙庆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9,(7).
[3]沙文兵,陶爱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7,(4).
[4]张少为,王晨佳,吴振磊.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刘志中.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6]张丽杰.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波动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2,(3).
[7]刘巍,陈昭.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操作简明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摘 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从就业数量上看,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稳定,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拉动作用比较理想。从就业结构上看,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该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但是服务业不存在这种效果,反而是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服务业外资的引进。为此,我国应进一步改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充分发挥服务业带动就业的潜力。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制造业;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6303
1979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随着开放力度的加深以及开放范围的扩大,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中国境内,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推广以及产业升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向了第二、第三产业,近十年间,制造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到了第二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3.71%。可以说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入的产业。在此期间,我国的服务业就业人数业也在不断攀升,由1997年的18432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7690万人,达到总就业人数的36.10%。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虽有略微的增长,但其就业人数的比重却一直相对较低并处在不断变化中,一度降为2001年的11.07%,后又升至为2012年的13.78%。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人数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带动了就业结构的变化?为了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影响的异同,我们有必要进行如下的分析。
1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数量的影响
以凯恩斯为中心的传统观点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作用是通过投资带动生产,生产带动经济的提振,进而促进整体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可以用拉动率来衡量,拉动率=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就业的GDP弹性。其中,
FDI对GDP的贡献率=FDI增加额/GDP增加额×100%
GDP对就业的增长弹性=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根据1997-2012年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GDP和就业的数据,我们得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拉动率的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
就业拉动率(1997-2011年)
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3。
通过表1的数据描绘出1997-2011年就业拉动率的折线图,以便进一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拉动率折线图(1997-2011年) 从图1可以看出制造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在15年间变化幅度较大,1997-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时而急剧上升,时而迅速下降,很难把握二者的关系;2003-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几乎均为正值,只有个别年份出现了很小的负值,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达到了最大值0.127,即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就业就增加0.127%,这种拉动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但是总体上来看,制造业拉动率曲线的变化趋势非常不稳定,15年来的拉动率均值为-0.008。因此,我们很难确定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长期正向关系。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增长弹性在15年间始终为正,虽然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拉动作用不是十分的显著,但拉动率水平一直很稳定,15年来的拉动率均值为0.004,没有出现骤增骤减的情况。因此,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作用是积极的,可以确定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长期正向关系。
通过比较外商直接投资对两个产业就业数量影响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该产业就业的拉动效果更加理想,即将同等数量的外资投入服务业会带动更多的就业。
2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2.1 数据分析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1997-2012年间制造业与服务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均有增长,但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要更快一些,15年来的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2.17%,而制造业只有4.33%。从构成比例来看,1997年,制造业吸收的FDI占到全国总FDI的6213%,服务业只有26.65%,但是到了2010年,制造业和服务业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近两年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更是在不断加大。
表2 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及比重(1997-2012年)
注: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统计编制(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再来观察表3,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在1997年中没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到了2012年,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制造业从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3.78%,服务业为36.10%。通过表2和表3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人数均呈现了增长的趋势,接下来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3 年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人数变化及比重(1997-2012年)
注:服务业就业人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3年。
2.2 单位根检验
表4 单位根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1、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所有的变量取了对数;2、(C,T,K)分别代表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3 、**代表在10%的水平下通过平稳性检验;4、本文采用EViews7.2软件进行检验。 由表4看出, lnFDI与lnMEMP均服从I(1)的平稳性,lnSFDI和lnSEMP均服从I(2)的平稳性,相应的两个变量符合同阶单整,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协整分析。
2.3 协整检验
首先,建立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回归方程:
lnMEMPt=C1+αlnMFDIt+μt
(1)
lnSEMPt=C2+βlnSFDIt+εt
(2)
表5 方程OLS回归结果
接下来,对回归方程(1)、(2)的回归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表6 回归残差平稳性检验
由表6可以看出,制造业回归残差et1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因此制造业的就业与外商直接投资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回归残差et2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即服务业的就业与外商直接投资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关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7所示。首先来看制造业,在滞后1、2阶的情况下,制造业FDI是制造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可以理解为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了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可见制造业对就业的拉动是有一定作用的。再看服务业,在1、2滞后阶数的情况下,服务业FDI不是服务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服务业就业是服务业FDI的格兰杰原因。即对服务业而言,是服务业的就业增加带动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表7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服务业的分析结果与我们一贯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服务业FDI没有带动服务业就业,相反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增加进而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产生这一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服务业的投资领域过于集中,结构还比较低端化。我国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过多集中在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据统计,2001-2012年间投资于房地产业的FDI占到了服务业全部FDI的45.50%,金融业占到了13.86%,批发和零售业占12.21%,三个产业合计7156%。而投资于科教文卫的资本非常少,总体公共性服务业合计吸收的FDI仅占服务业总FDI的12.48%。资金分配格局的不合理,造成了FDI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很难完全发挥。另一方面,很多外资进入我国是看中了我国廉价而丰富的劳动资源。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向了第三产业,外国投资者便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了我国的服务业。
3 结论及启示
3.1 制造业FDI对就业的带动有一定作用,但总体不稳定、潜力不大
就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数量效应来看,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不稳定,但是制造业的就业效应不可完全忽视。虽然制造业已经不再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动力,但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效应,以及我国产业升级进程中制造业对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都一再印证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在保持制造业现有发展规模的前提下,保证制造业的基本资金需求,进而稳定实体经济在总体经济中的比例,从而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已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了技术密集型模式,其就业作用的潜力空间被高投资、低劳动需求不断压缩,不能仅仅依靠制造业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服务业FDI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稳定但不显著,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就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结构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看,服务业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带动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反而是服务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带动了外资进入。但是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数量效应来看,存在外资进入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稳定关系。可见,外资对服务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从我国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以及众多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高就业比重可以推断,我国的服务业对外资的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外资对服务业的就业带动作用也存在相当大的进步余地。
当前,我国服务业FDI过多地集中于个别行业会导致资金利用效率的低下,从而其产生的就业溢出效应也会因此“贬值”。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需要合理调整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引导资金逐渐流向消费性、公共性服务行业,避免资金的过度集中,促使各个行业的均衡发展,调动各个行业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对就业的提振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辉群.国际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孙庆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9,(7).
[3]沙文兵,陶爱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7,(4).
[4]张少为,王晨佳,吴振磊.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刘志中.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6]张丽杰.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波动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2,(3).
[7]刘巍,陈昭.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操作简明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