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掬联池水,精心育英才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用字考究,词简意丰,结构精巧,声韵和谐,极富艺术魅力。有一年的全国高考卷就考了对联题,借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颖而合规律,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颇受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欢迎。其实,对语文教学而言,对联恰似一池清冽甘甜的碧水,若能适当地掬而用之,定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应试能力,培育桃李英才。就此问题,笔者略作论述。
  
  一、对联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
  
  1.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多对联或对联故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思想价值,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利用,可使之成为有力的德育工具。
  2.学生智力,培养其良好的语言习惯。对联用语讲究,结构精巧,需有较好的语言素养和语言习惯方能写好。因此,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创作对联,可以很好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培养反复推敲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对联种类繁多,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接触一些对联,对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其视野,大有裨益。
  4.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联是一门充满智慧与美的艺术,将其融入教学,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新颖别致且颇具吸引力的,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作用。
  
  二、如何运用对联进行教学
  
  (一)课堂教学
  1.课文教学
  (1)导入新课。一些对联或对联故事在内容上与课文有相关或相似性时,便可以用对联导入新课。例如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我首先板书了一幅对联:
  长桥卧波,新亭延月;
  荷香醉客,柳色迷人。
  接着略作分析:这幅对联写出了公园中月下荷塘中景物的秀美及悠闲游客醉于美景的意境。然后提问:那么,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又写了什么景致?这就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颇不宁静”的情绪及该文主题打下了基础。
  (2)概括段意。教师可视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把课文(特别是记叙性文学作品)的段意以对联形式概括出来。比如在教《荷花淀》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共同把段意作了如归纳:
  第一段:月下织席待夫归还,夫妻话别情意绵绵。
  第二段:藕断丝连心怀挂念,众女探夫中途遇险。
  第三段:荷花淀里伏击大战,不甘落后终得比肩。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斟字酌句的好习惯,又将段意概括得富有文采。
  (3)印证内容解说写法。课文中有的内容与某些对联有关联,这时可用对联来印证之。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在对联中有典型体现时,可用对联来解说之。例如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我为了介绍写作背景(释文眼“颇不不宁静”),分析了叠词运用这一写作特点,引用了下面一幅对联: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该联诞生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反映的内容与1927年国民党叛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历史事实基本一致,可作为本文背景及文眼的生动注脚。全联用叠词写成,与课文大量运用叠词写法相吻合,故可用以印证、解释写法。这样处理,既印证内容,又解说写法,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石三鸟”。
  (4)提示主题。教师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可利用成品对联或师生合创对联提示文学作品类课文的主题。例如在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时,我引用了一幅挽“五四”烈士的对联:
  爱国者,无辜受戮;窃国者,法外逍遥,面对着这残暴措施,谁个不怒发冲冠?
  已死的,播下种子;未死的,努力耕耘,肩负起此艰难任务,人人都咬紧牙关。
  课文主题与该联所表达的感情比较吻合,故用它来提示主题,既准确,又生动。
  2.仿写训练。在进行仿写训练时,可有意识地创作或选编一些对联拟题,此不赘述。
  (二)课余教学。课外时间,教师可组建对联兴趣小组,举办对联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搜集对联及对联故事,并鼓励学生进行对联创作。教师还可定期举办一些比赛活动,例如对联编写比赛、对联故事演讲比赛、对联书法展览等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三、运用对联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可结合古代诗歌教学,适当地讲一点对联常识。对联在对仗、平仄等方面的要求与古诗词是相通的,所以进行诗歌教学时可适当补充一点这方面的常识。
  2.要循序渐进。对联创作对语文素养要求较高,教师要注意从易到难,不能急于求成。
  3.注意度的把握。运用对联进行语文教学有不少益处,但也并非多多益善。教师应因材制宜,灵活、恰当地运用,方可取得好的效果。
  (魏现伟 丰茂松,山东省费县一中)
其他文献
今春,得知山东普通高中课程先行改革,我们大多高中教师内心充满希望同时又无迷茫与困惑,对新教材该怎么教学?观念能跟上形势发展?今天当我们捧读山东人民版语文新教材静心思考时,不难发现,新课改与传统教学不是完全割裂的,语文新教材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又继承了传统教材的优良传统。
期刊
活动性学习专题是以高中学生普遍关注与思考的某个热点问题为中心,设计、整合系列自主合作拣究活动,精选相关学习资源而构成的语文学习专题,是单元文本学习活动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期刊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1.劝学(《荀子》)  2.师说(韩愈)  选读  从美学角度看数理科学(赵鑫珊)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  第二单元感受艺术魅力  3.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4.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乔治·桑)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根植于文本,并超越文本,要极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总是有意无意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语言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因此,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成功运用。
期刊
作文需要创新,忌讳雷同。清人方东树曾说:“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凡前人所已道过之意与词,力禁不得袭用”(见《昭昧詹言》卷九)。这里说“力禁”,对中学生来说要求是高了些,但由此可见新意是衡量文章的重要标准。
期刊
写作能力如何,能代表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单纯是写作本身的问题,还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写作经验等诸多方面的素质。一句话,写作全面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应用文写作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就需要认真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明
期刊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北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县知县,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张先与北宋前期的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齐名,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词以清新秀丽著称,“三影”词便很好的体现了这种词风。“三影”词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不仅张先本人以此而自鸣得意,世人也多称道之,张先还因此被称为“张三影”。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词话》云
期刊
一般公认,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四个吝啬鬼各具形态,但他们有又具有相似的性格特征:贪恋财产,丧失人性。现将四“鬼”的形象简析比较如下: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地塑造了第一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夏洛克是资产阶级高利贷者,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本性。商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生意,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
期刊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大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如日月经天,双峰耸峙。其他诗人则如群星灿烂,拱卫左右,照耀着大唐诗坛。唐朝以后,狭义的“诗”在继续发展,一般来讲,其成就赶不上唐代。但广义地说,诗、词、曲都是诗歌。宋词、元曲又成为一代文学照耀着文坛。  词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在唐代尚属于草创阶段,到了宋代才开始蔚为大观,成为最有活力的文学形式。李白作为唐诗创作的领军人物,也曾涉足词坛
期刊